2020年关于报送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汇报供参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关于报送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汇报供参考

2020 年关于报送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汇报供参考 按照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要求,现将关于《关于 保护、挖掘、整理县传统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遗存,拓展全域旅游内 涵的提案》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于 2020 年 4 月 20 日,收悉民盟市委委员,编号 57《关于保护、 挖掘、整理县传统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遗存,拓展全域旅游内涵的提 案》,局党组十分重视,专题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提案符合实际。就 如何深度挖掘、整理、开发与建设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引起深入 思考,达成共识,要思维超前,有的放矢,操作性强。针对提案的建 议,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推进旅游兴县战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运营与 发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绿色环保“两山”理论 指示精神,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加其丰富性、多 样性、实效性,将大力扶持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加 以重点培育,举全县之力、聚民众之智,强化措施,高强运作,重新 调整组织机构,组合旅游联盟及民间协会机构,努力形成党政统筹, 部门协调,市场运作,成员加盟,社会参与的良好运营态势。注重发 挥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交通区位和民族政策等较好优势,全力实施 “旅游兴县”战略,以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长春最美卫星城及打 造东北地区新的旅游目的地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城”, “一城三地”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一条 红线贯穿始终,聚社会之能量,深入挖掘、整理与传承满族文化旅游 资源,并把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建设活力、法治、文化和幸福“四 个”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1345”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又为 新时代县域各项事业向好、向快、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与动 能。 二、突出特色彰显魅力打造“礼遇”新品牌 我县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礼遇”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旅商品的 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整合资源,深度挖掘, 努力构建“旅游+”生态圈,因地制宜,适度超前,让文化旅游为高 品赋能,让供给精准衔接大众消费市场,身体力行探索和走出一条质 量更高、效益更好、路径更优的文化旅游相互共融、共享的发展轨道。 三、科学谋划力求实效实行“以旅兴业”新举措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 注重以文化旅游带动城乡振兴与经济发展。 二是实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旅发委这一指导、 协调运行作用,实现文化旅游“一业”带“百业”的联动效应。 三是高度重视培育文化旅游振兴发展实用人才,注重发挥旅游行 业协会和文化民办非企业的作用,合力推进旅游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以旅游专项资金,提供旅游发展财力保障,搞好上级有关部 门的沟通交流,争取政策性资金的扶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护,金 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五是抓好重点大项目建设,将本区域优质资源重新审视,科学布 局擦亮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使之民族特色得以扩大和凸显,并附以产 品加工制作,彰显优势,扩大效能。 六是完善提高引资鼓励机制,优化软环境建设。从强化政策入手, 突显投资的吸引力,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优惠政策,适时创新强性措施, 出台有利软环境建设的刚性规定,推进优化服务,配套和完善相关具 体管理办法和细则,使文化旅游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七是加强科学管理,促进文化旅游整体升位。我们现有旅游资源 晋档升级,优化组合,开展各类审核评定工作及综合执法查巡,加强 行业培训,注重人才培养,提高规范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信息网络, 咨询管理宣传推广全面提升,真正让青山绿水,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 山,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彰显,县域经济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存在问题: 1.历史文化遗存难以展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历史文化遗存的现状及保 护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县内文物古迹或自然毁坏或人为破坏,多 数已不完整,有的已荡然无存,一些文物建筑年久失修,甚至一些历 史文化遗迹不复存在。如:伊丹镇清代古戏楼等遗址已经变成学校、 公路、住房。 2.文化传承缺乏连续性 相对历史文化研究而言,民间文化的研究更显薄弱,随传统农业 的衰落,一些口传身授的满族文化受到威胁,了解民俗文化的老人相 继谢世,年轻一代后继乏人,出现断代甚至失传的现象,造成了不可 挽救的损失和遗憾。 3.资金匮乏阻碍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保护、挖掘、整理 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受资金制约,导致我县传统民俗文 化及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五、今后打算: 1.加大政府对民俗文化和文化历史遗迹保护的资金投入,注入专 项资金,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因地制宜,落到实处,确保民俗文化及 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保护、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募集社会 基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保护民俗 文化及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活动。 2.培育满族历史、文化传承人,了解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遗迹的 内涵,传承满族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使民俗文化得到继承和发 扬。 3.建立社会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研究小组,由专家、教授带领研 究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民间的学者共同开展保护、挖掘、整理县传统 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遗存工作,采纳民间群众关于民俗文化及历史文 化遗迹保护的有效建议,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共同传承、保护传统 满族文化历史和遗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