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把手”外出调研老喜欢带着他的原因
“一把手”外出调研老喜欢带着他的原因 搞好调查研究,是机关干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为党委和领导活动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机关干部必备的基本功。在实际工作中,机关干部应学会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一、调查研究准备要周密充分 调查研究有开始、中间、收尾三个阶段,开始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它是调查研究能不能搞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准备得越充分,在调研过程中就越能掌握主动权。 一是吃透上级精神,领会领导意图。从接受任务那一天开始,机关干部就要围绕着调研的主题认真思考:能不能和领导同频共振,共同思考问题;能不能把上级的精神把握住,把领导的意图领会好。只有对领导的意图、目的心中有数,在调查研究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此,机关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委、领导近几年这方面的一些指示,机关出台的一些政策规定,学习有关会议文件。实践证明,学习能使自己站立点高,从宏观上去看待问题。 二是制订调研方案,预先搞好筹划。调研前的方案制订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调研的纲,是调研的总体思路。一般来讲,这个方案应包括 调研的指导思想、调研的内容、调研的方法、调研的形式、调研的时间安排等。另外,对召开哪些座谈会,请哪些人参加,谈一些什么问题,被调研单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等,都应有个大致的意见。还有,需要统计什么,哪些需要用综合数字说明等,也应事先考虑到。当然,在调研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新情况,还可以对调研方案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 三是搜集相关资料,提前进入情况。搞调研和写文章一样,也需要看一些资料,开阔视野,从中捕捉一些信息。一般来说,应对以下资料有所了解:被调研单位的历史沿革和工作现状及对该单位评价方面的资料;一些内部刊物上有关的研究文章和好的调查报告;与调查内容相关的上级指示以及理论文章、经验做法等。机关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平时看一些资料往往看不进去,但只要带着情况看,就能看进去,就能知道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需要摘记。一些跟领导下基层比较多的“老机关”,搞调研时常常一个箱子带资料,一个箱子带生活用品,这就为开展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历史、现状,甚至该地区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发展变化等有所了解,以便提前进入调研状况。 四是虚心拜师求教,多方学习取经。搞大型调研,其方式、方法、步骤、经验是很重要的。一些老同志亲身参与过多次调研,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主动找他们聊一聊,恳请他们指点指点,往往可以少走几步弯路。比如调查统计,看似很简单的一个事,搞不好就会影响 调研质量。在调研前,如能对搞一些什么样的统计,自己设计的统计表是否合理,能不能把情况反映出来等,请有经验的同志看一看、谈一谈,会受到一些启发,从而避免失误。 二、调查研究环节要深入扎实 这是整个调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工作人员必须深入一线,舍得吃苦,扎实工作,真正把情况摸准,.把细节摸透。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科学安排调查活动。领导了解的方式主要是听取汇报、现场察看、集体座谈、个别谈话。工作人员应根据领导的指示、通知或与被调研单位领导商定调查方式、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参加人员,并督促有关人员按时参加。 二是采取多种调查方法。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就是对病人望其色,闻其气,问其感,切其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这种方法对于调查研究也很有借鉴意义。望,即深入单位,详细察看;闻,就是深入群众,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问,就是现场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心愿和要求;切,就是分析把握问题的实质,抓住要领。调研中,根据领导指示要求,既可听取单位的情况汇报,又可召开各个层次的座谈会,也可与基层群众个别交谈,还可对基层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在运用多种方式调查中,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的资料。 三是认真做好调查记录。在领导听取汇报、现场察看、谈话座谈 时,工作人员应认真做好记录,包括领导讲话、批示和决定,被调研单位领导的汇报和建议、要求等,都要详细记录,发现情况有出入和矛盾的地要主动询问,核实清楚。记录也有学问,比如有的同志记录时,有意在本子一边留块空地,以便边听汇报(领导指示)边作备注或将听汇报(领导指示)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个人感想记录下来,这样对起草调研报告和领导讲话都有帮助。 四是广泛接触一线群众。离群众越近,可以说离真理越近。调查越深入广泛,占有材料越充分,对事物认识就越符合客观实际,就越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否则,不仅发现不了问题,拿不出真知灼见,更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管用办法。为提高工作效率,有时领导和工作人员需分头了解情况,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注意与调研对象交朋友,取得大家的信任,以便广泛真实地了解情况。 五是及时搞好上传下达。在调研过程中,对了解到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等,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对领导的有关指示、决定,该传达的应向所在单位和有关人员传达,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领导报告。不论是上传还是下达,都要力求准确无误,切忌主观臆断、模棱两可或掺杂个人意见。 六是适时总结阶段工作。在调研期间,领导为了掌握工作进程,一般情况下都要适时召开工作人员碰头会,收集有关情况,研究和布置下步工作,工作人员应注意随时整理有关资料,做好汇报准备,在每一具体工作告一段落后,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认真吸取经验 教训。 七是边调查边进行思考。机关的同志可能都有体会,调查过程中如果仅仅把人家的原话原原本本地记下来,只能起到一个录音机的作用,记了一大本子,真要落笔了,却发现可用的东西不多。其症结就在于缺乏思考、缺乏联想。一个成熟的机关干部,应该在听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想问题,并随时把思想的火花记下来。要养成这样一种边调査边思考的好习惯,从确定调研之日起,大脑就要进入到运转状态,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八是早点考虑材料起草。调研工作进入后期,要注意考虑起草有关文字材料,比如起草讲评稿、调研报告等。在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要写出切合实际又符合领导要求的有质量的材料,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随时注意领会领导意图。记下领导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评价、批示,注意把领导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自然流露的零散观点集中连贯起来进行分析,找准其实质内容,准确把握领导思想。②要及时整理调查材料。不要等整个调查工作接近尾声甚至结束了才动手整理材料,而应从调查的初始阶段就着手这项工作,及时整理每天获得的零散的调查材料,对其进行分类,必要时还应提炼一些小观点,以便为调查后期写总结讲评和调查报告等做好准备。③要加强请示报告。为了避免返工现象,提高写材料的成功率,对所写材料事先最好口头或列出个纲目向领导汇报一下,然后根据领导的指示和具体意图动笔拟稿。 三、调查研究报告要精雕细刻 这是对调研了解的情况进行梳理加工的过程,是调研的重头戏,也是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机关干部应当对调研报告进行认真思考、仔细斟酌、反复修改,努力把掌握的情况反映准、反映全,力求出精品、出佳作。 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功夫下在分析上。起草调研报告,要会分析,能够抓住问题。能不能分析透彻,研究到位,决定了写出来的东西深刻不深刻。分析不好,抓不住问题的要害,写出来的东西肯定质量不高。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工作组调研,有的同志看问题、想问题、谈对策高人一筹;有的同志分析问题很肤浅,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其原因就在于研究问题的站位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一样,或者说分析问题的方法不科学。从一些成功的调研报告看,搞好分析研究,需要坚持“四个结合”、“一个飞跃”: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人曾对搞好研究分析这个环节概括了“十二戒”,可供我们参考借鉴:戒先入为主,戒蜻蜓点水,戒量化不够,戒粗疏大意,戒报喜藏忧,戒居高临下,戒忽视研究,戒表面文章,戒一刀切,戒形而上学,戒自以为是,戒主观臆断。 二是力争有独到见解,在求新上做文章。求新可以说是从领导到机关干部都在追求的一种境界,但真想做到求新非常难。一篇调研报 告只有提出一些新的见解,给人以启发、给人以联想、给人以触动,才能有分量。①在立意上求新,用新的思想、新的视角、新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跳出已经固有的、习惯的一些看法。②在结构上求新,看看用什么样的结构最能够说明问题,最能够反映这篇文章的思想和主题。③在语言上求新,就是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能够给人留印象的语言去阐述问题。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忽视科学吃苦头,盲目发展栽跟头”等群众性的语言,在材料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是善于归纳和概括,论证表述要到位。在一篇调研报告中,素材就像一颗颗珍珠,能否把它串成一件漂亮精致的首饰,主要看归纳、概括、提炼的功夫。比如,有个调研材料从官兵知法、守法的大量事迹中归纳了“五会”,即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会用法律调解矛盾纠纷;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和家庭的正当权益;会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会用法律法规带兵管兵。这样的概括,容易记住,容易叫响,很有指导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就是要想法找出共性的、有代表性的东西,尽可能形象化地把它说出来。 四是学会用事实说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调研报告最忌从理论到理论,从议论到议论,而必须用事实去论证,用事实去说话。好的调查报告绝对不是资料的堆砌,简单的累加,而应该是对素材巧妙、合理的运用。在这方面应该把握两点:①善于对素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这样一下子就能说明很多问题;②在运用个体例子时,一定要注 意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五是着眼解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对策。任何调研报告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一篇调研报告,材料再翔实、事例再生动、语言再精彩,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充其量只能算篇好文章。一个好的调研报告首先应该看是不是进入到党委的决策,是不是在工作中有很强的指导性,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力所在。所以,我们在起草调研报告的时候,脑子一定要琢磨怎么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是准确判断定位,符合客观实际。精辟概括判断是一篇调查报告的点睛之笔。一篇调研报告,如果少了结论性的语句、概括性的语言,往往让人抓不住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如果判断失误或以偏概全,又往往对领导决策产生误导。有时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家公司分别派人到非洲土著部落调查鞋子销路问题。不久,两个公司的员工分别给公司发了信息反馈电报,一个公司的电报讲,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没有什么市场;另一个公司的电报称,这里的人都没有鞋子穿,市场潜力巨大。由此可见,判断定位不同,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四、调查研究成果要努力转化 调研成果的升华,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体现,也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论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进行的任何一个调查研究,其成果都要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工作实践, 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一步补充调整、充实完善和提高。如果说形成调研报告是调研的“上篇文章”的话,那么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则是调研的“下篇文章”。因此,调研工作的结束并不是工作的终结,有些工作还需要继续做。 一是汇集各种调查资料。调研结束后机关干部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调研中获得的大量原始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处理。对于调研报告,应根据领导的指示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报其他有关领导;对于领导在调研期间发表的对全局有指导意义的重要讲话,可采取全文转发或摘要的形式整理下发;对单位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要进行梳理并报有关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对于有保存价值的讲评材料应及时归档,留作以后参考。 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调查研究就是要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只能是无效劳动。在调研期间,单位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有的当场给予答复和解决了,有的则需要带回机关,提交党委常委或领导办公会以及业务部门统一研究解决。机关干部回到机关后,应迅速将调研的问题和单位反映的困难、矛盾进行整理,并提出具体解决的建议方案,供领导参考。提出的对策办法,既要有怎么办,又要有何时办、何种条件办、谁来办、标准是什么、办成怎么样、办不成又怎么样,等等。 三是抓好有关问题的落实。如果一份调研报告完成后束之高阁,工作落不到实处,再好的调研报告,再好的工作思路和办法措施,也 只能把工作停留在纸上,根本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凡是领导在调研时答应给单位办的事情,机关干部回到机关后应根据领导的指示及时通知、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力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在办理过程中遇到困难自身难以协调时,应报告领导,切不可不了了之。通常情况下,凡是领导有明确指示或已经有结果的均应通告有关单位,已经办了、正在办的或难以解决的亦应进行适当解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