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调研报告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调研报告3篇

‎2020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调研报告3篇 ‎【篇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  三年来,XX区委、区政府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区委、区政府按照“六统一”要求,以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基础,以制度建设和科学支持为依托,以部门协调联动监督为保障,探索出了一条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  一、牢牢把握组织建设这个前提,全面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管理 ‎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分工明确是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前提。‎ ‎  一是领导重视。区长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高度重视。在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上,明确提出,领导干部,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绝不违规干预、插手工程建设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同时,要求全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维护好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绝不能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  二是组织健全。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纪委书记和常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联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推动落实。‎ ‎  三是分工明确。根据本区实际,通过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将原区工程招标交易中心、区政府采购中心成建制划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区产权及地产相关的交易活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其现行体制暂时保留不变,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区行政服务中心所属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综合部、建设工程交易部、政府采购部等3个职能机构。‎ ‎  二、牢牢把握交易中心这个平台,建设高标准公开透明交易场所 ‎  为加强“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之初,区政府就明确了“六统一”的管理要求,即:‎ ‎  1、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适应招投标活动需要,专门设立开标厅、评标厅、竞争性谈判室、评委抽取室、中心总监控室,将我区所有建设招投标项目统一纳入到一个平台上来进行交易,变分散交易为集中交易,以便统一监管。‎ ‎  2、统一开评标区管理。制定了详细的开评标区管理办法,对评标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控手段,由总监控室对各开标、议标活动通过同步声像监控录制,实时对交易活动进行监督。‎ ‎  3、统一对专家库进行整合。已完成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的评标专家整合工作。规范了评委抽取和使用,由专人负责招评标专家库的日常维护,确保参与评标专家名单的保密性。‎ ‎  4、统一信息发布:为保证潜在投标人平等、便捷、准确地获取招标信息,中心在区政府网和招投标中心交易大厅电子屏幕发布招标信息。‎ ‎  5、统一受理报名:在招标信息统一发布的同时,中心在交易大厅设立的交易咨询台同时受理报名。为保证潜在投标人的数量,凡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均可参加投标报名。‎ ‎  6、统一结果公示。开评标活动结束后,评标委员会形成书面评标报告,招标人当众宣布中标候选人。中标候选人在区政府网和交易大厅电子屏幕上同时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确定为中标人。为工程建设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各种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平台。在功能设置上实现了“六有”,即有一个开标室,有一个评标室,有一个交易信息发布区,有一个集中办公窗口,有一个电子监控室和专家抽取室;在现代科技管理上建立了“八大系统”,即网上报名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电子评标系统、专家室门禁系统、手机信号屏蔽系统、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身份证识别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在运行管理上做到了“四到位”,即交易活动流程图到位,交易活动备案到位,交易活动全程记录到位,交易活动监管到位。‎ ‎  三、牢牢把握创新服务这个环节,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透明运行 ‎  我们坚持科学发展,顺应电子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积极组织力量,配备和完善各类硬、软件设施,创新服务举措,具体包括:‎ ‎  1、在全市率先推行网上报名系统,使报名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  2、在全市率先推行电子评标系统,使评标工作更加严谨、规范,进一步体现了公平、公正、高效、廉洁。‎ ‎  3、在全市率先采用身份证识别器,较好地杜绝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 ‎  4、全体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提升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体形象和团队整体性,显现出庄重和一丝不苟的精神面貌,突出工作人员的修养,给服务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5、所有进场项目都做好了电子存档,对所有的工作程序进行了电子监控,每个项目都刻录了光盘,杜绝了暗箱操作的情况发生。‎ ‎  6、保证金收、退两条线,退付手续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化配置水平,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规范、高效和公正。‎ ‎  四、牢牢把握监督管理这个环节,建立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 ‎  一是建立高效监督机制。整合建设单位党组、行政管理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社会监督力量,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做到了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 ‎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统一交易平台建立以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对外服务方面,制定了《建设工程交易规则》、《建设工程交易流程图》、《政府采购交易规则》、《政府采购交易流程图》、《信息发布制度》、《专家抽取制度》、《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办结制》等制度。在内部管理方面,制定了《工作例会制度》、《业务学习制度》、《科室职责》、《廉政建设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市场各环节形成了环环相扣、统一、有序的整体,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同时,我们还编制了《湾里区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汇编》,为下一步的集中公共资源交易和强化统一监管奠定了基础。‎ ‎  三是加强重点环节监督。严把前期资料备案关,加强招标代理合同、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资格审查文件以及招标登记时建设单位提供的计划、资金、施工图等前期备案资料的管理,为实施全过程监管提供了完整依据;严把招标信息公开关,确保招标公告和预中标结果等信息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严把招标程序监督关,依法对开标时间、评委抽取、评标过程、预中标结果公示、中标通知书发放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坚决杜绝围标、串标、虚假招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严把投标企业诚信关,建立了投标企业信用档案,实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建筑企业在招投标活动中有违纪违法记录的,一定时期内不得进入区建筑市场参与投标活动;严把拒腐保廉预防关,落实工程建设防腐保廉机制,坚决防止不廉洁行为和腐朽现象发生。‎ ‎  四是利用电子设备预防腐朽。对交易场所的硬件设施、网络信息系统和办公设备等进行了改造升级,依据统一市场规范要求,对现代信息平台、全程监控平台、专家抽取平台,以及电子屏蔽系统等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安装监控点8个,进行无缝隙、全时段音视频监控,大厅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开标现场景评标现场的所有活动都有音视频监控和备份记录。同步建设了电子监察系统,可适时进行交易监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警预告,监管手段更加科学高效,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交易中心的专家库实行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专家抽取、参评须遵守严格的程序和纪律。开标前2小时内,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随机抽选专家评委。项目监管单位、纪检监察干部等全程监督。在评标区,被抽取参加评标的专家只有通过工作人员或监督人员核对身份后方能进入评标区,评标区设有手机信号屏蔽系统。在业务受理区,建立完善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办结制、投诉处理制等内部规范管理制度。在中心的显著位置上设立了《群众评议服务意见本》和服务工作投诉意见箱,并公开了本级和上一级投诉电话,使投诉渠道顺畅。‎ ‎  自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工作以来,湾里区在这项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  一是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控。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是腐朽现象易发、多发领域。通过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在这一方面修订完善规范性文件XX个,制定防范措施XX条,从源头了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控。‎ ‎  二是遏制了商业贿赂行为。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程序,统一的管理,有效的监督,进一步防范了官和商勾结、以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等问题的发生,使可能涉及商业贿赂的人员不敢为、不能为。‎ ‎  三是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围标、串标、违法转包等问题的发生,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市场诚信体系日渐完善,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篇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  为规范公共资源招投标等各类交易活动,加快建设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交易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反腐倡廉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行,运行统一管理的机制运作,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我市于2016年组建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而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为交易主体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和优质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保证公共资源阳光,公平,交易,减少财政投资支出,增加财政效益,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同程度不足。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调研走访,结合工作实际,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  一、基本情况 ‎  2016年8月,依托市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心组建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理顺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工作职能。它是市政府在市政服务中心设立的集建设工程招投标,交通工程招投标,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及矿业权交易,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合法的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建立了合理的交易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一是坚持推行分段式采购模式和工作流程,使采购活动和执行程序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人为操作的随意性。二是全面推行《采购文件负面清单》和二次复核制度,防止采购文件设置限制性、歧视性条款。三是完善了《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切实加强对招投标代理机构在交易中心从事招投标活动的规范管理。四是对进入平台交易的项目,实行交易流程公开,交易信息公开,质疑投诉流程公开和交易结果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简化业务流程,不断优化服务。把国有产权项目由原来需要提供15个要件精简为8个要件,把国有土地和产权项目由原来的11个要件精简为5个。服务重大项目,强化“保姆服务”。牢固树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着眼服务干”,对全市重点工程,民生项目,采取主动介入,从项目进场开始,实行全过程保姆式优质服务。持之以恒推进党建工作和队伍建设,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并实现了与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成功对接。‎ ‎  (一)建成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  原有的交易平台大多是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主要依赖行政方式,市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后,先后把建设、交通、水利、国土等职能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职能进行了整合,并且逐步完善扩展到自然资源、公共资产、社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显现出以点带面,深层多元,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实行了统一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服务场地,实现了“一门受理”,“一窗通办”,真正实现了“一个市场,一套体系,一个标准”,让市场主体看得懂,社会能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与市场主体满意度,从而使市场配置方式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延伸,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经济社会效益。‎ ‎  (二)公共资源项目电子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  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程规范化,电子化,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进平台,平台之外无交易”。目前进场的建设工程项目已全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2019年上半年,共完成电子化交易项目20个,实现交易额3.53亿元,节约资金669.43万元,资源节约率1.86%。2018年,交易中心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国有产权项目电子化交易业务,成为我省第一个实现权益类项目全部电子化交易的地市。2019年上半年,共完成权益类交易项目50个,实现交易额2.77亿元,溢价3561万元。从而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的“互联网+”新格局基本形成,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  (三)增收节支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  2016-2018年,交易中心总计完成各类交易项目945个,实现交易金额106.93亿元,共节约国有资金2.03亿元,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  二、问题及建议 ‎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涉及点多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但认知度不高。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后和2017年大力推进公共资源项目电子化改革,2018年,交易中心依托省公共资源交易网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以来,对进场交易的招标单位及招标代理公司宣传相关规定和政策,宣传电子化招投标的实际效果。但随着推动招投标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宣传的覆盖面不够广,社会各方参与主体单位认知度不高,对国家各层级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理解不透,对公共资源交易理解有误区。因此,为便于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各方面,提高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认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宣传工作的认识,把握好宣传的主动性,坚持党的主张,党的方针政策融入中心工作。以标准化为抓手,对象上抓好贯彻结合融入,全方面推进,全领域覆盖,对国家各层级出台的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将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分类收集,整理,编印《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汇编》,发放到社会相关参与主体及单位,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为各方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奠定基础。‎ ‎【篇三】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  为全面了解我区文体设施建设情况,积极争创省文化先进县(区)和体育强县(区),不断推进全区文体事业发展,从4月21—28日,区政协教文委组织部分委员,在夏江龙副主席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收集资料等形式,先后听取了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昌国街道、马岙街道、干览镇等方面的文体设施建设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区图书馆、体育馆、部分城市(农村)社区文体设施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我区文体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  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定海区群众文化政府奖奖励办法》、《定海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截止到去年底,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722294.4㎡,体育健身场地77.5万㎡,农村文化礼堂16家,基层综合文化楼10座,社区文化室119家,农家书屋73家,农民健身工程382个,健身路径518套,为全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  二、我区文体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全区文体设施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相比,与周边县区建设情况相比,与争先创强标准要求相比,均严重滞后:‎ ‎  (一)文体设施总体匮乏 ‎  区级公共文体设施十分欠缺。定海是全市没有区级文体中心的县区,文体设施严重滞后于普陀、岱山两地。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篮球馆三处区级公共文体设施中,图书馆我区仅有使用权,且楼舍老旧,安全隐患大;原石化学校篮球馆面积仅2000㎡;文化馆实际面积2600㎡,缺乏培训、排练、展览等必要配套场馆。此外,定海的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如影剧院、健身中心、青少年宫等均为市属产权,原市博物馆即将搬迁至新城的海洋文化艺术中心,城区文体设施愈加薄弱。‎ ‎  镇(街道)综合性文体场地不足。镇(街道)尤其是城区街道缺乏综合性文体设施。城区只有海山公园、定海公园、海滨公园、文化广场等市属大型室外场地,远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激增的文体需求,我区开展大型文体活动相当不便。以昌国街道为例,街道级仅有一处集排练厅、图书室、文化共享室为一体的面积为150㎡的活动中心,无法满足58支团队排练需要,特别是在“唱响定海”、“书香节”等活动期间,文体设施供求矛盾尖锐。此外,农村镇(街道)缺乏上规模的文体设施,干览、盐仓尚未建成综合文化楼,建有中心广场的只有干览、马岙、岑港三个镇(街道)。‎ ‎  社区文体设施标准不高。社区级文体设施主要以健身路径、小公园等场外简易设施为主,缺乏大容量的室内活动场所,社区开展活动基本要搭建露天舞台,易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文化活动室虽已覆盖全区119个社区,但场地面积有限,配套设施陈旧单一,而有些社区还存在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一室多用的现象,基层文体设施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群众文体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农村文化礼堂虽已建成16家,但创建任务仍然艰巨,作用发挥尚需探索。‎ ‎  (二)文体设施与争先创强标准相距甚远 ‎  文化设施建设亟需加快。根据省文化先进县(区)、体育强县(区)的相关创建标准,我区还需建设特色纪念馆或博物馆、设施设备比较先进的影剧院、不少于2个能容纳千人的文化广场或文化公园。此外,省级中心村需要建有固定大舞台及300㎡以上的文化广场(全区29个中心村仅4个建有固定大舞台)。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仅新建、北园、金山三个社区在电脑配备方面达到了省规定标准。‎ ‎  体育设施建设任重道远。按照省体育强县(区)创建标准要求,我区需布局1个2500座的体育馆、10000㎡以上健身中心、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7000座以上固定看台的体育场、国家标准游泳馆或游泳池,对照标准,体育强县(区)创建工作任重而道远,《舟山市定海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08-2012)》(定政发〔2009〕6号)文件中“到2010年,力争创建成省级文化先进县(区)”目标已错失,“争取到2015年建成省级体育强区”的目标任务实现难度巨大;同时,2015年是创建省先进文化县(区)的最后期限,依据标准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刻不容缓。‎ ‎  (三)文体设施缺乏规划,利用和共享率不高 ‎  城区文体设施布局相对失衡。在定海市属及区属公共文体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健身中心等集中布局于城区中部、西部,而聚集城区半数以上人口的城东地区,尚没有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更为严峻的是,公共文体设施相关建设未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另外部分街道级文体设施位于街道办公场所内,难以被群众充分利用。‎ ‎  农村文体设施缺乏科学规划建设。农村文体设施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在新建、扩建过程中存在脱离农村实际问题。比如,农村常住居民多为中老年人,文化程度有限,相比阅读更喜欢棋牌、广场舞等活动,他们更需宽敞的活动场地。‎ ‎  现有文体设施利用率不高。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文体团队有限、农民自发表演意识不强等因素,文化礼堂、综合文化楼等基层文体设施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近几年,广受基层群众欢迎的健身路径虽已普及,但有些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更新维修得不到保证。‎ ‎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一)对文体设施建设认识不到位。文体设施建设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基础性工程,由于存在“重经济、轻文体”的思想意识,导致我区文体设施长期缺乏系统规划、具体布局,且随意性较大,原先规划布局的一些文体设施,时常让位于城市开发、经济建设,文体设施严重滞后,成为影响我区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一大短板。‎ ‎  (二)文体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同为民生建设重要项目,财政用于文化体育的支出远远低于教育、卫生等领域,全区文化事业人均经费落后于全市人均水平,且差距不断拉大。依照省参评标准,文化事业经费需要追加2800万元,并需逐年递增;按照全省人均购书费标准,还需追加购书经费61万;文化馆、篮球馆的改造升级、固定大舞台建设、健身路径更新维修、基层文体场地的设施配备等工作,都需大量资金投入。‎ ‎  (三)市属文体设施建设重心转移。由于市区合署体制的历史原因,在2005年市政府正式搬迁以前,定海一直是舟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舟山公共文体设施分布的重要区域。但随着新城的建设,市本级文体中心建设重心已移至临城,一些原为市区共享的基础性文体设施、大中院校也逐步搬迁,定海文体设施匮乏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  四、切实加快我区城乡文体设施建设的对策 ‎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对文体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是衡量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幸福定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文化人”、培育新区公民的主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应站在战略全局,充分认识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文体设施建设领导机构。普陀、岱山已于2007年、2013年分别创建成为省体育强县(区),截止2013年,全省90个县(区)已有65个创建成为省体育强县(区)。建议我区成立创建省文化先进县(区)、体育强县(区)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创建大会,做好政策、方案、进度统筹工作,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力争在期限内完成创建工作。二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定海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等会议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定海海洋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等重点文体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政策措施保障。要颁布强制性实施标准和政策,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落实文体设施建设规划、建筑设计等相关内容,对不符合规定的房地产开发等项目不予审批、不发放销售许可证。‎ ‎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根据省、市部署,结合我区现状条件、人口规模以及公共文化设施发展趋势,要加快建设成定海、盐仓、白泉三大片区级公共文体设施为中心,镇(街道)、社区基础性文体设施全覆盖的设施格局。一是推进城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要结合旧城改造,在商业地块、住宅地块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城市开发规定,统筹考虑配备必要的文体设施。中心城区主要考虑以保留更新为主,对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进行保留扩建,加快推进柳永文化公园建设,将西大街文保建筑改建为定海非遗文化展示馆,把在定海市属文体设施以租赁、置换、改建等多种形式进行利用。在盐仓重点推进海洋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布局规划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中心、万人文化广场等。此外,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确保街道级文体中心的建设用地。对于旧城改造规划区域内的学校体育场地的扩建、改建,应配套做好教学区与文体区适当隔离的工作,为相关设施向群众开放创造条件。二是完善农村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根据农村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现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文体设施。对文化演出较频繁的农村社区,可重点在公共舞台建设上下功夫;对体育活动较突出的地域,则要在规划中留有室外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对人口较聚集、文体需求较相似的邻近社区可共同建设功能齐全、标准较高的中小型文体场馆。‎ ‎  (三)加大投入,拓展渠道,努力夯实文体设施建设资金基础。充实的资金是深入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的基础条件。一是加大文体事业财政投入。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关于“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要求,逐步扩大各级财政对于文体事业的支出,确保文体支出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逐年增加文体设施建设支出比例。要增加两个创建目标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并建立健全公益性文体设施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益性文体设施,特别是基层文体设施能正常运行。二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体设施建设。以政策激励、扶持等形式,降低民间资本进入文体设施建设的门槛,积极探索社会力量以认建、入股、冠名等途径兴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政府可尝试将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列为采购的固定对象,相应的民企则抽取一定比例的利润以捐赠、投资的形式参与文体设施建设;对于私人兴建的博物馆、美术馆、书画社等文体设施,可根据公益性程度、免费参观人数,对个人予以资金补助,对企业予以减税、项目优惠等奖励;探索政企合作的路子,以少量政府资金带动大量社会资金参与盈利性文体设施建设。‎ ‎  (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提升文体设施利用率。充分盘活现有文体资源,有效运转一切公共文体设施,是解决当前文体设施不足与文体需求巨大的矛盾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城乡结对。针对城市社区文体设施超负荷运行,农村文体设施大量闲置问题,要加强城乡联动联合,城市社区为农村社区提供业务指导、输送优秀节目,农村社区则可将农村文化礼堂、综合文化楼等场地出借城市文体团队进行排练、演出,以促进资源共享。二是强化社会公共文体资源免费开放力度。尽快出台学校、企事业单位文体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统一政策,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器材维修经费、设施开放时间,切实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于有条件进行教学区与文体区隔离的学校,应由教育部门主导,对相关区域进行适当隔离,以利于管理和开放;对于没条件作校区隔离的学校文体设施,可考虑寒暑假、双休日等时段选择性地开放。三是加强对文体设施的管理。要组织力量对全区文体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制定公共文体设施使用规范,明确监管主体,明确设施性质,及时修理维护,严防挪为他用。同时,要以提高报酬、加强培训为抓手,不断强化文体设施管理力量,保证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正常化、规范化和高效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