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计划总结之《白杨》教学后记
语文计划总结之《白杨》教学后记 《白杨》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的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教学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重点研读课文中“爸爸”的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就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上,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谈谈自己对白杨的了解。然后抓住白杨生长在怎样的环境让学生体会,学生很快找到了白杨外在的特点:直、高达挺秀、生命力强,我顺势引出“爸爸”的话,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同学交流讨论,向大家汇报……学生慢慢地从中感悟到了白杨树“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坚强执着……”的内在精神。第二课时在复习导入后,我直接借中心句提问: “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学生十分肯定地说“不是的,他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学生没有了往日的七嘴八舌,看到学生的表现,我觉得有些糟糕!于是我要求学生要联系上下文,前后贯穿地反复研读,在讨论和朗读中,逐步清晰地认识到,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白杨树在此生根,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建设者们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代代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虽然最终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我了警钟,今后一定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力求体现语言文字训练意识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引导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