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怎样听课,课要怎么听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怎样听课,课要怎么听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怎样听课,课要怎么听 听课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由途径,也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有效策略。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校本教研,主张开展学科、年级组、学校之间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主张将说课、听课与评课相结合,通过听课与评课活动改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事实上,会不会听课、如何去听课、从什么角度去观察一堂课等等,都是有必要研究的。纵观目前的听课,多流于形式,出现种种怪现象:开展教研课的时候,听课的教师在下面扎堆聊天,上课的老师上完课也完事大吉,等到期末的时候大家相互抄听课本完成教研活动任务。这使得听课停留在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或者是学习技巧以便加以模仿的程度,严重影响听课质量以及常规教学水平,也关系到课改持续、有效、深入地开展。 其实听课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认真对待,完全可以在听课中成长。结合笔者的经验,在听课的时候采取一定的策略,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听课前,有所了解。 一般开展教研活动之前,会提前通知,告知听课的课题和执教教师。这个时候我们就做一下预设,假如是自己上这篇课文准备怎样上?在哪里体现三维目标?面对着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如何激发兴趣?如果是多次听过课的执教教师还可以这样设想:根据以前听课对执教教师的了解,执教教师可能会怎样上这节课? 这样做一番预设,使自己先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便于听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吸取执教教师的长处,做到有准备地听课。具体表现在: 1、了解老师。 对作课老师的了解,可以让我们的听课有的放矢,观注重点,吸取精华。听名师的课,如果课前对名师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如窦桂梅的激情引导、主题架构、不断探索;于永正的评价激励,淡定从容;薛法根的立根语文,扎实渐进;王崧舟的诗意流淌,温文雅致;无不让我们心灵畅游,给我们启迪。听比赛课,对教师有所了解,也可以让我们注意教师课堂的调控、细节处理的技巧、课堂语言、媒体的选择等等,从中学到不少操作策略。听同事的课,对同事的追求和发展阶段有所了解,也能帮助我们迅速发现同事的进步,吸取经验和教训。因为课前对老师的了解,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老师的精妙所在,理所当然,听课的效果也会更好,收获也就更大了。 2、了解教材。 如果事先知道听课内容,有必要事先对教材有所了解,了解文本的语言、结构、写法,还有教材的重难点、编者的意图等等。这样,听课的时候,就可以体察教师对文本的处理方法,比如切入点,延伸点、发散点,学习教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领会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课堂的调控方法。就笔者听课的经验,对于自己比较陌生的文本,往往难以发现教师课堂艺术高超之处,而对于自己熟悉的文本,特别是自己曾经教过的文本,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妙着更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去感悟、意会、吸收。 3、了解学生。 如果知道授课学生的年级,我们就要对这个年级的学生身心特点有所了解;如果是借自己学校学生上课,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为什么很多老师移植名师的教学设计往往画虎类犬?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基础的学生,课堂效果完全不同。如果事前对学生有所了解,课堂上我们就可以重点思考教师是如何因材实教的,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这对于听课老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让教师学会看菜点饭,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听课中,有所思考。 1、 推断——同步思考。 推断是伴随着听课的过程同步进行的,在听课的同时,按照执教教师的思路和风格顺势推理执教教师接下来可能采取的教学策略,逐步推理,逐步跟进,既调动了自己的积累,又培养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乐于思考的习惯。推理可以调动听课教师积极思维,是对作课教师教学风格的回顾和整体把握,让听课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授课教师思想精华,快速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 比照——辩证思考。 在推断的基础上,逐步地跟执教教师的实际方法进行比照,并揣摩玩味执教教师这样施教的用意,比较自己的推理跟执教教师施教方法各自的特色。通过比较,可以促进我们对名师风格的深入认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也可以让我们发现授课教师新的思考新的追求新的变化,还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思维的短板,更加高效地弥补自己的不足。 3、 归位——理性思考。 在进行一番推理辩证之后,对于执教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归位,思考一下执教的教学策略实践了哪一种教学理论?执教教师是按哪一理论来选择教学策略的?没有思考的听课,学习的只是某些技巧,是形式上的东西,并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认识,转化我们的思想,只有经过一番归位思考,才能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才能让我们教学走出简单模仿的窠臼。 三、听课后,有所反思。 目前教研活动中最不应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听课后的交流跟不上,要么没有,要么大家都说好,使听课促进成长的功能没有发挥。 不管是执教教师,还是听课教师,听课后的交流都是必要的,即时的交流有助于思想的碰撞,只有碰撞才会产生火花。乐于交流,才能真正在听课中成长。即时的交流能使思想更清晰,清晰后的思想如何得以固化,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笔录了,作课老师写反思,听课老师也可以写反思,让自己再经历一番思想上的锤炼,让理念更明确,思想更成熟,那么,每听一课,则又是一番长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