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从外语磨蚀的角度分析“年龄小优势论”
英语论文之从外语磨蚀的角度分析“年龄小优势论” 摘要: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起始年龄问题是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之一。多数人认为: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学得好,即“年龄小优势论”。 从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如学习者年龄、学习动机、读写能力等,分析了 “年龄小优势论”的片面性。通过实证研究并结合“关键期假说”的相 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提出了一些建议:外语学 习应当从小学开始,不宜推迟到初中;小学开设英语课不是越早越 好,9~10 岁开始学英语可能会更好。 关键词:外语磨蚀;关键期假说; 年龄小优势论 Abstract:what is the optimal age to start English learning in Chinese school is one of the hottest issues under discussion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e arguments usually focus on whether a critical period exists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 it was proved that the Argument for the Superiority of Younger Learners in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one sided view Then, based on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PH) in combination with actualities, two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ie, the initial English program shall start from elementary school rather tha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starting time for children English learning is not as early as possible Maybe the children 9 or 10 years old are more preferable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PH); the Argument for the Superiority of Younger Learners 年 龄因素对于语言教育方针的制定、语言教学方法的选择甚至语言习得理 论的建立意义重大。对学习者的学习速度、效率和最终成就也有很大的 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外语学习起始年龄问题一直是外语界所讨论的热 门话题之一。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中是否存在关键期的问题上, 由于对“关键期假说”理论至今仍争论不休,因此对年龄因素如何影响 语言习得至今无法达成共识。但多数人认为: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年龄小 的比年龄大的学得好,儿童比成人学得好,低龄儿童比大龄儿童学得好。 这一观点被称为“年龄小优势论”[1] 。 从“关键期假说”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儿童二语习得确实具 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中国课堂外语学习中,儿童的外语学习是否也具 有绝对优势?本文在适当引用“关键期假说”及国外外语磨蚀理论相关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对“年龄小优势论”进行辩证分析。 一、“关键期假说”对儿童学习外语有优势的正面论证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观点是:在人的大脑发育过程中,存在 一个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内,语言习得能够自然地、毫不费力地发生。但 在超过一定年龄后,大脑便不再具有这种语言输入的能力[2]。 Penfield 和 Roberts 是创立该假说的先驱。但是他们最早提出 的是“最佳年龄”(the optimum age)的概念,即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是 10 岁以内。在此期间大脑保持了可塑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可塑性开始 消失,这是大脑左半球语言功能侧化(lateralization)所造成的结果 [3]。 神经语言学家 Lenneberg 接受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人有个生物时间表,其中一段时间人们很容易 习得语言,过了这段时间习得语言的困难就增大了。外语习得的关键期 在 2 岁到青春期早期(10~12 岁)结束,青春期后人们几乎不能获得像母 语者的发音[4]。 众多研究也表明儿童学习外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 第一,儿童比较容易获得母语习说者的语音。 研究表明,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语音的影响最明显。学习者年 龄大小与第二语言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口语理解的准确性有关。通常在二 语习得中,儿童的语音比成年人的纯正、地道,更接近母语者的发音。而 在青春期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则不容易习得纯正的语音[5]。Ann Fathman 在 1975 年,Spolsky 在 1989 年分别通过调查和实验得出了相似 的发现:就语音体系而言,学习语言年龄越小越好。Long 在 1990 年通过 实验发现:在 6 岁之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一般都没有外国腔;6~ 12 岁之间开始学习,有的有外国腔,有的没有;而 12 岁之后开始学习,一 般都有外国腔[6]。 我国学者陆效用通过对其两个研究生班英语口语的实证研究, 也认为:如果孩子从四五年级起学英语,到了成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 阶段,相当一部分人的口语能力及综合能力就有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反之,如果学生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则这种可能性相对小得多[7]。 由此可见,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对语音的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错过最佳的学习语音的年龄段,以后的语音学习也是费时低效, 不易习得标准的语音。因此,仅就语音而言,第二语言开始学习的时间越 早越好。 第二,儿童的语言习得比较容易达到更高的终极水平。 如何评价是否是一位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把 习得的速度和最终的外语水平加以区分,习得的速度与习得的终极水平 不一定成正比。 就速度而言,有研究表明,假如学习时间一样多,年龄大的学习 者比年龄小的学习者学习效率更高。然而许多研究表明:成年人的速度 优势是十分短暂的。例如,Snow 和 Hoefnagel Hohle 在他们的研究中 发现,在外语培训的前 3 个月,成人(15 岁以上)在速度上比儿童(6~10 岁)有优势。然而 1 年以后,成年人的这种优势几乎全面衰退[8]。 Krashen和Scarcella指出,必须区分短期研究和长期研究的结 果。短期来看,年龄较大的学习者速度快,而长期来看,年龄较小的学习 者学习效果却较好。美国语言学家 Larsen Freeman 和 Long,对外语学 习起始年龄这一引人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看法:不论对(语言习得) 关键期或敏感期最后作何种解释,已经有文献证实二语习得能力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减弱,这就表明:如果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接近本族语水 平,那么在所有可行的地方,外语课程应该从小学开始。然而将大龄儿童 和幼儿作对比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说明,最佳年龄并非越早越好,而是 9 岁 左右[9]。前文已提及的陆效用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中国学生从小学四五 年级开始学习外语易达到更高的终极水平。 二、 从影响外语磨蚀的几个因素分 析低龄儿童外语习得的局限性 和语言习得一样,语言磨蚀也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习者 年龄、学习动机、读写能力等。下面以我国主要学习的外语英语为例, 结合国内外外语磨蚀研究成果,探讨在汉语语境中以上各因素对外语能 力磨蚀,尤其是对低龄儿童外语能力磨蚀的影响。 1980 年“语言技巧磨 蚀会议”(Conference on the Attrition of Language Skills)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该会议确立了语言磨蚀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 地位,成了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新窗口。语言磨蚀是指个人或语言社团 (speech community)的某种语言或语言某一部分退化和丧失的现象 [10]。本文讨论的是 Van Els 按磨蚀的语言和环境的四种分类中的第 三种:在母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也就是外语学习者在接受外语教学后 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而产生的外语技能的丧失或退化的现象。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笔者主要分析年龄与读写能力对外语磨 蚀的影响。 1 年龄对外语磨蚀的影响分析 年龄对外语磨蚀的作用,其结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成人与 儿童的对比和儿童间的对比。Hansen(1980)发现儿童和成年人的外语磨 蚀存在差异。她曾对两个学龄前的美国儿童进行过纵深研究。这两名被 试曾三次随父母在印度逗留,学过北印度—乌尔都语。每次在印度,当地 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儿童均认为被试的外语水平与他们相差无几。与之相 比,被试母亲的外语水平却要差得多。每次回国几个月后,被试的外语却 几乎完全磨蚀。20 年之后,再对被试和他们的母亲进行调查时,被试的母 亲仍能理解大多数北印度—乌尔都语,而被试一个单词也回想不起来。 对于儿童外语磨蚀中年龄的作用,Hansen, Cohen, Hansen Strain, Kaufman, Koike 和 Yukawa 曾作过研究,所得的结论基本相似: 年幼的比年长的外语磨蚀的速度快。其中,Cohen, Hansen, Hansen Strain 和 Yukawa 研究的被试还是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同胞姐妹。此 外,Olshtain 的调查发现:5~7 岁儿童外语磨蚀的速度比 8~14 岁的快。 Yoshida 等的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年幼的一组的出错率明显高于年长的一 组[10]。 因此,国外研究结果证明:从年龄对外语磨蚀影响的角度来看, 外语学习并非越小越好,而至少应该是 8 岁以后。 2 学习动机对外语磨蚀的影响分析 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可分 为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综合性动机指学习者为了融进所学语言的群体而学习该 语言的愿望,它反映出学习者对目的语民族文化的个人兴趣。具有综合 性动机的学习者乐于接触外族人,了解他们的文化。此类学习者的动机 比较强烈,也能够持久,能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因此 通常这类学习者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工具性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学习 一种语言是为了实用性目的(utilitarian purpose)。它“反映出学外 语的实际价值和有利之处”。在我国,绝大多数学习者持工具性动机,他 们学习外语是为了求职、晋升或是通过考试等。无论是哪种动机无疑都 对语言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学习动机对语言耗损有抑制作用[11]。因为强烈的学 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加强操练,从而避免语言耗损。而笔 者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综合性动机还是工具性动机,大龄儿童均普遍高 于低龄儿童。因此就学习动机对语言磨蚀的影响来说,学习者年龄也不 是越小越好。3 读写能力对外语磨蚀的影响分析 关于读写能力对外语磨蚀的影响,Olshtain早在1986年就明确 指出:读写能力可有效地防止外语磨蚀。这一现象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证 实。Hansen Strain 和 Olshtain 的调查显示:磨蚀前读写能力与外语 磨蚀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Hansen 曾于 1997、1998、1999 分别对 日语、汉语、韩语这三种具有完全不同书写系统的受蚀语进行了研究。 参加研究的被试在这三种语言环境中,通过两年的日常接触分别掌握了 目的语言。她发现,被试的目的语读写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被试者 读写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目的语磨蚀的程度。Kopke 认为,8~9 岁对于儿 童来说是一个临界点,在这个年龄段前的儿童语言磨蚀程度非常大,而 超过这个年龄的儿童,其磨蚀的速度和程度均会明显下降,因为该年龄 段正是儿童掌握读写的关键时期。 由此可见,年龄小于 8~9 岁的孩子读写能力还未得到较好的发 展,语言磨蚀的速度快,程度大,因此儿童的外语学习最好是在 8 或 9 岁 读写的关键期后。 三、 汉语语境下学生英语学习与寒假英语磨蚀的实证研究及 其对“年龄小优势论”的启示 目前,国内外语学习出现了低龄化倾向。国家教育部规定从 2001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条件的小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 程。基于“年龄小优势论”的影响,沿海一些地区从一年级甚至是幼儿 园就开始开设英语课,而一些贫困地区由于不具备条件,仍旧从初中开 始开设。针对上述三种现象,笔者选择了三个年龄阶段(A 班 6~7 岁,B 班 9~10 岁,C 班 13 岁)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各 30 名,对他们学习英语一 年后的情况,以及在近两个月的寒假(2007 年 1 月 14 日至 2007 年 3 月 10 日)后是否有英语磨蚀的情况进行考察。寒假前后采用相同的口试、 听力以及笔试资料,为求口试的客观公正性,笔者邀请了一位外教统一 为学生测口试,并未告之测试的具体目的。表 1 是寒假前后测试结果(寒 假前后口语与综合成绩分别用口语 1、综合 1 和口语 2、综合 2 表示)。 将学生的英语成绩分为优(90 分以上)、良(80~89 分)、中(70~ 79 分)、及格(60~69 分)和不及格(59 分以下)5 个等级,各个等级的人 数与学生的年龄关系通过表 1 可以显示。 表 1 的数据十分清楚地证明:从习得的角度来看,儿童的语音确 实比青春期后期学习者更容易达到母语者发音水平,C 班学生口语和综 合成绩方面均远远落后于 A 和 B 两班。但 6~7 岁开始学习英语和 9~10 岁开始学习英语的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相差不大,在总体语感流利度上 9~10岁开始学习的学生甚至超过从6岁开始学习的学生,而且从英语综 合成绩来看 B 班高于 A 班;从磨蚀的角度来看, A 班口语和综合平均成绩 在寒假前后磨蚀分别为 117 和 084, B 班为 063 和 0 47, C 班为 05 和 01,虽然受试学生在寒假均没有参加英语培训班,但学生英语成绩磨蚀 与否及磨蚀程度的大小与学生寒假在家的个人学习情况如学习时间、学 习方法等的不同也有关系。然而从总体来说不影响所得数据,表明在自 然磨蚀状况下,学生年龄与英语磨蚀之间关系的总体趋势是:年龄越小 的学生其语音、词汇及综合能力等的磨蚀就越大。 四、 结论与建议 目前,国内外语学习出现了低龄化的倾向,有些学校从小学一 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设了专门的英语课程。诚然,有关“关键期假说” 的研究提示,关键期前学习外语的优势有二:一是更有可能掌握近似于 外语母语者的发音;二是能达到更高的终极水平。然而从年龄、学习动 机、读写能力对外语磨蚀影响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仅基于以上两点可 能的优势就将外语学习的起始时间低龄化,认为越小越好的做法似乎不 太明智,理由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外语学习的起点应放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学习外 语不能以牺牲或削弱母语为代价。在语言习得关键期内首先应确保母语 习得的完成。英国著名语言学家 Robins 明确指出:每一个正常的人,在 童年晚些时候,也就是在 10 岁左右,就获得了一种语言,即他的母语,包 括基本词汇、语法和发音[12]。按“年龄小优势论”,孩子从小学习两 种语言符号系统,负担过重,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二, 低龄儿童 的外语磨蚀速度快,而且在汉语语境中,课堂外的外语输入量很小,如果 没有读写能力其外语磨蚀速度会更快。如果从“外语终身教育观”和外 语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学习时间早就意味着防止外语磨蚀要投入 更多的精力,影响外语学习的成果效益。 第三, 语音学习并不是外语学习的全部。语音只是外语学习中 的一个组成部分,绝不是外语学习的全部,不能以偏概全。仅因为低龄儿 童学习外语在语音方面的优势,就忽视过早学习外语对儿童母语习得和 逻辑思维发展方面的负作用,忽视低龄儿童外语能力不耐磨蚀等局限性, 而盲目地将外语学习年龄低龄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此根据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对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问 题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外语学习应当从小学开始,不宜推迟到初中;初中时,很多学生 已经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丧失了自然习得语言的若干有利条件,会 对外语语音的精确度以及最后能达到的终极水平造成很大的困难。 小学开设英语课不是越早越好,9~10 岁开始学英语可能会更 好。9 岁左右学生的母语习得基本完成,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 展,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而年龄仍处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内,大脑的可塑 性仍然很强,这时候学习外语无论是在语音还是在终极水平上同样能取 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其外语能力比低龄儿童更耐磨蚀。 参考文献: [1]韩红丽 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小优势论”的辩证 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5):382 [2]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ofShanghai, 1999:62-136 [3]Penfield W, Roberts L 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 [M] New York: Atheneum Press, 1959 [4]Brown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52-66 [5]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25-138 [6]彭红利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4):125-128 [7]陆效用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和“一条龙”英语教 学[J] 外语界, 2004(1):62-68 [8]梅园 多重关键期与大、中、小学一条龙[J] 四川外 语学院学报, 2002(4):137-139 [9]Larsen Freeman D, Long M H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researc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0]倪传斌,延俊荣 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 外 语教学与研究, 2006(1):50-54 [11]何婧媛 汉语环境下的第二语言耗损及其对外语教学 的启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4):39-41 [12]Robins R H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2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