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8+ 2020年农产品品牌培育方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728+ 2020年农产品品牌培育方案

‎3728+ 2020年农产品品牌培育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经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制定农产品品牌三年培育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着力打造一批产品质量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加快我市农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具有x特色的品牌强农兴农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适应市场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消费需求,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进行有效的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和传播,培育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提高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坚持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商标注册、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在全国或全省立得住、叫得响的企业产品品牌,久久为功,持续推进。‎ 坚持政府引导。更好地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强品牌建设统筹力度。创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品牌的社会环境,建立支持和保护品牌建设的机制。‎ ‎(三)目标任务。‎ 按照“区域公用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模式开展全市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111”行动,即重点培育1个区域公用品牌、1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和10个企业农产品品牌,通过3年培育,基本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x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生产水平高、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品牌企业。‎ ‎——形成一批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品牌产品。‎ ‎——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二、工作措施 ‎(一)聚焦优势资源,打造x青砖茶区域公用品牌。‎ 全市集中相关力量,减少品牌同质化无序竞争,将x青砖茶打造成“百亿茶产业”核心大品牌,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之成为“x第一、中国驰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砖茶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品牌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做好品牌规划。通过招投标,选择国内知名的品牌策划团队,对x青砖茶进行品牌研究、战略规划、符号设计,做好全方位品牌管理咨询服务,提高x青砖茶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建立行业协会。推进组建x青砖茶产业协会,为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创建政府和市场两大推手,使规划和管理,运营和推广两大板块各司其职,有序协调推进。三是制定使用标准。督促行业协会制定和出台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使品牌的创建、使用、评估、管理形成完整系统,同时,制定出台行业产品规范标准和评估使用办法,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和退出机制。四是开展宣传营销。调动媒体矩阵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不断放大“x青砖茶”金字招牌的作用,提升x城市和品牌形象的影响力。‎ ‎(二)开展“x十大名优农产品”评选,培育x精品品牌。‎ 立足我市特色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在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产品质量优的特色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茶叶类重点培育x青砖茶、x云雾茶等品牌;水果类重点培育隐水枇杷等品牌;蔬菜类重点培育嘉鱼甘蓝、x莲藕等品牌;中药材类重点培育x金刚藤等品牌;各县市区重点培育2-3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每年组织开展一次“x十大名优农产品”评选活动,着力培育x精品农产品品牌。‎ ‎(三)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着力挖掘地理标志品牌。‎ 一是落实“三品一标”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应用“三品一标”生产技术,提升“三品一标”规模总量。到2021年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446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310个以上,绿色食品100个以上,有机食品26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0个以上)。二是抓好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基地开展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全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天然品牌化优势,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挖掘、培育、登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修改、完善、提升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品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二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三园两场”(标准化的果园、菜园、茶园和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优质稻、优质杂粮、优质油菜、茶业、水果、蔬菜、中药材、生猪、蜂蜜、淡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三是加强农产品抽检和产地环境检测,认真落实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行市、县(区)、乡镇三级追溯管理,加快实现与国家追溯平台有效对接。引导农产品品牌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物联网质量追溯系统,推行农产品条形码制度,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管理。‎ ‎(五)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品牌创建主体。‎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促进农技推广改革创新,推动农业科技重大成果应用,夯实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二是加快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千亿工程,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通过3年的努力,培育龙头企业总量达到300家。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乡村振兴排头兵。以29个“两精两减一增效”示范村为基础,组建绿色产业发展联合社,重点生产高端优质绿色农产品。以全市10家国、省、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为基础,组建强农现代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带动x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加快培育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家庭式农(林)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园。新增农民合作社1000家,力争农户入社率达到60%;家庭农场数量达到800家。‎ ‎(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影响力。‎ 围绕“打造x名特优农产品”向社会集中宣传推介优质品牌农产品,扩大x农产品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x农产品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一是深入挖掘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加强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与传承,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农产品品牌,创意设计x优品系列农产品的统一标识和包装。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产品发布会等营销促销平台,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继续办好美食节、农民丰收节等农业展会,积极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中国农交会、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武汉农业博览会。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鼓励参加国际知名农业展会。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等营销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餐企、进网络。四是持续开办“x农产品品牌计划”系列专题栏目,支持我市优质农产品品牌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x电视台等国内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介。‎ ‎(七)健全品牌服务体系,加大品牌保护力度。‎ 一是加强中介机构能力建设,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专业组织在品牌整合、行业自律、创建区域公用品牌中的作用。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品牌创建主体等开展标准制定、技术服务、市场推广、品牌培训等业务。加快建立健全品牌运营管理制度,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思路,建立农产品品牌运营机制。二是加快引导各类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三是研究建立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品牌权益保护规章制度,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质量、信誉和形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以品牌为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单位要统一思想,细化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分级负责、任务明确、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安排必要的资金,采取奖补等方式,对品牌创建、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等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各项活动进行激励。有关项目资金要向品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品牌建设。‎ ‎(三)加大品牌宣传。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宣传,综合利用各类媒体媒介,推出具有较强宣传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推介活动。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双微平台”等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品牌建设工作,总结交流建设经验和做法,注重典型带动,推广先进经验,扩大社会影响,营造全社会发展品牌、消费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