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计划总结之听《九寨沟》一课的几点思考
语文计划总结之听《九寨沟》一课的几点思考 昨天,我去基层学校听了一节阅读课《九寨沟》(长春版五年级上)。讲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以致用。在关注学生阅读发展方面值得借鉴。教师的课堂流程是这样的:先由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图片导入,接下来重点研读描写九寨沟“水”的特点,总结构段方法和说明方法的运用;然后根据总结的方法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最后关注首尾段落所写内容。老师在课堂上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很流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学有所得。 听课之后,我忽然有一种想法——语文教学如同琢玉。 这位教师在文本处理的过程中,就有几处值得深思: 一、重点研读,读深读透。 重点研读部分:水——五花海和诺日朗瀑布。五花海部分采用先读后品的方法,抓住五花海的特点“五彩缤纷”、“斑驳迷离”(这是写五花海的色彩美),这两个词语对五花海的美起到什么作用?整句话运用什么写法?(静态描写)“渗透”“浸染”又是从动态角度来写的。(动态描写)这样,就积累了一种写法:动静结合。 根据教师的引导,我觉得这部分研读还有些欠缺: 1、作者怎样描写五花海的“五彩缤纷”呢?关注原文“ 在同一水域,呈现鹅黄、墨绿、深蓝、藏青……”同一水域颜色种类之多,让人感受到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同一水域”出现这么多的颜色,不能不让人惊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怎样描写五花海的“斑驳迷离”呢?“彩环”“渗透”“浸染”三个词语恰恰写出了微风吹拂之下,水波荡漾的动态之美。这样就让学生自然认识到这是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一对照,就是静态描写了。这种写法就是动静结合,进而再让学生体会动静结合的妙处。 3、这段中还有一句话“因湖底有钙化粉末沉积,加上湖水深浅不同,湖底滋生的藻类和水草不同……”这句话是在写什么?(五花海的成因) 4、基于上面的3点内容,顺理成章的引出了本段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段总分的格式也就一目了然了。 二、关注文体及说明方法的学习 1、五花海这部分描写属于生动的描写;诺日朗瀑布则属于平实的描写。介绍瀑布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高度和宽度,可以把电视剧《西游记》片头截过来,直观的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对自然的神奇充满向往。(这个片头正好是师徒四人在瀑布上行走的场景)然后再研究作者的说明方法运用。 2、适当的加入说明方法运用的训练,这节课会收到更好地效果。 三、关注文本篇章布局 《九寨沟》全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九寨沟是童话世界;接下来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地位,然后写九寨沟的水和动植物,最后收笔写美好的祝愿。教师在初读课文或是总结全文时,应该有全篇思路的点拨,这样,学生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时刻想到课堂所学,取之作文之道,这是一举多得的方法之一。 四、注重课内外的融合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人一生中都在旅行,要么是身体,要么是心灵。在人生行走的过程中,人始终在成长。我们的学生也在你课堂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直接受着文化洗礼、在成长。那么,教学中,教师也要适当引入其它写景类的说明文,或几句,或文题。让孩子开阔眼界,引领孩子阅读。 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教材,捕捉文本的精华所在,根据学生实际,巧妙设计教学流程,不断提升教学素养,用心去培植我们的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