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标准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标准 一、党的组织设置 1.村党组织:正式党员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设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或党员人数虽不足50名,但村办企业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村,因工作需要,可以成立党的总支部。党员人数100名以上的,根据工作需要,经县级地方党委批准,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村党委受乡镇党委领导。 2.功能型党组织:本行政村辖区内的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要依托村级党组织设立功能型党组织,确保应建尽建。 3.流动党组织:积极依托驻外办事处、服务机构以及商会、行业协会等,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就覆盖到哪里。探索建立网上党支部。 4.党组织隶属关系:党组织隶属关系明确。跨村跨乡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原则上谁批准谁主管,或由县级组织部门确定隶属关系。 5.纪检机构:村级党委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党总支委员会、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6.村级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群团、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 二、班子队伍建设 7.班子职数: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党支部一般3至5人,党总支、党委一般5至7人。提倡村“两委”正职“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8.班子任期:村党组织任期为3年,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同级党的委员会任期一致。期满按时换届,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9.骨干队伍:村党组织书记符合“三有三带”要求。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村配齐组织委员,可根据实际配备专职副书记;村民组长队伍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提倡党小组长兼任村民组长;建立村级干部后备库,每村确定3-7名后备干部,跟踪培养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10.自身建设: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集中培训,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24学时。班子思想政治、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建设制度健全。班子团结,发展思路清晰,无“村霸”问题。 三、党员教育管理 11.发展党员工作:有党员发展计划,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村党组织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与发展对象人数之比一般不低于3:1。落实“双推双评三全程”制度,加大在农民工、高知识群体、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薄弱群体、领域发展党员力度。 新发展的党员中,40岁以下的达到75%以上,高中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 12.党员教育培训:党员每年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有年度、月度播放计划。 13.党费缴纳管理:及时核定党员交纳党费具体数额,党员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每半年公布1次收缴情况。 14.组织关系管理:每年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1次集中排查,党员组织关系隶属清楚,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关系转接规范有序。 15.流动党员管理:每季度开展1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双向共管”措施到位。每年对流动党员活动情况进行审核。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QQ群等加强管理,实行留守党员与流动党员“一对一”连心结对。流动党员发挥“双向带动”作用,把家乡富余劳动力带出去有收入,把外地项目、资金、技术等带回来有发展。 16.党内激励关怀:动态建立困难党员台账,经常开展关怀帮扶活动;每年开展1次党内表彰活动。 17.管理手段创新: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用好远程教育精品节目。党员信息库更新维护及时准确。 四、党内组织生活 18.“三会一课”: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化制度化作为“三会一课”基本内容。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至2次,每季度上1次党课。党委(总支)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到所在支部或联系支部讲1次党课。党组织书记每年向党员大会进行年度述职。 19.民主评议党员: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一般安排在每年“七一”或12月份进行。能按照学习教育、自我评价、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处理的程序,对党员的日常表现和作用发挥情况作出客观评议。稳妥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 20.组织生活会:支部每半年召开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召开。 21.民主生活会:党委(总支)每年至少召开1次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会议召开情况及时通报。 22.双重组织生活:党委(总支)班子成员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23.党员活动日: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每月固定1天,组织党员开展活动,活动记录规范。 五、场所建设管理使用 24.建设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根据服务党员及群众数量建设,不低于90平方米。一室多用,集中办公。 25.标识制度: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主标识统一为“XX村党群服务中心”,悬挂村党组织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标牌, 有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的,悬挂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标牌,无其它标牌。议事规则、行为规范、便民服务、党内生活等基本制度上墙。 26.基本设施:各类功能室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信息发布、政策宣传等栏目设置规范,办公设施配备到位。 27.氛围营造:外观与周围建筑、村落环境相协调,整体和谐庄重。党建、精神文明、村规民约、文化法制等宣传氛围浓厚。 28.管理维护:活动场所产权清晰,设施设备登记清楚,管理维护制度健全。 29.便民服务:科学设置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规范、运转高效。开展村干部代办服务、预约服务,努力做到让群众办事不出家门。 六、工作运行机制 30.议事决策机制: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重点的议事规则健全,落实到位。 31.权责约束机制:推行权责清单管理,党务村务财务管理和评议考核制度健全。 32.联系群众机制: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坐班和包组联户等制度,村干部每年对所有农户至少走访1遍。 33.双向承诺机制:党组织、村干部和党员服务群众年初有承诺、年中有践诺、年底有评诺。承诺内容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实施效果好,群众评价好。 34.工作推进机制: 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采取“一村一策”,整顿到位。坚持“三单制”管理,问题妥善解决,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责任落实到位。 七、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 35.领导核心地位:村党组织在村内的领导核心地位明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中,起着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 36.村级事务管理:村内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重要工作、重要问题都由村党组织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讨论决定、领导实施。 37.党员设岗定责: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加强农村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认真落实“一编三定”,岗位设置合理、党员认岗积极、活动扎实开展。 38.活动载体创新:能够把上级决策部署与本村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总结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推动工作开展。 八、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39.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健全,通村主干道、通户道路全部硬化,电网满足村民生活需求,无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问题,通讯和有线电视信号入户;能提供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 40.脱贫攻坚:“党建+扶贫”推进有力,整合运用人员、资金、项目等各类扶贫政策,有1-2个主导产业并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贫困人口识别标准,贫困发生率低于2%。 41.集体经济:村级有稳定的集体经营性收益来源,年收益不低于2万元;或者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42.乡风环境:乡风文明,治安良好,无宗派和黑恶势力,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