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___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九
202___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九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202___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 会九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 深圳经 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于 2020 年 10 月 14 日上午在广 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 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 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 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深圳等经济特区 40 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 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 建设规律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 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三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 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四是必须坚 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 去”的竞争力。五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六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七 是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 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八是必须践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九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十是必须坚持 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 展作出贡献。 以上十条,是经济特区 40 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 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 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 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 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 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 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 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经济长期向好, 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我国经 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 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经济特区发展也 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 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 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 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去年 8 月, 党中央出台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的意见,全面部署了有关工作。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 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 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 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 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第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广东、深圳经济发展 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 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 展是根本出路。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 安全的发展。 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 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 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要坚定 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 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要围绕产业链部 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 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大基础研究和 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主 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大力发展金融、 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 发展能级和竞争力。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 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 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二,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 之路无坦途。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 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 巨程度不亚于 40 年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 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 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党中央经过深入研究,决定以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为 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 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 出 27 条改革举措和 40 条首批授权事项。深圳经济特区要扛 起责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努力在 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 重大制度创新成果。要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 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完 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 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重点领 域先行先试。要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全面推行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进一 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 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 第三,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 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 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 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 双循环。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 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 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 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在内外贸、投融资、 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 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越是开放越要重视 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 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第四,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过 40 年高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 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面临城市治理承压 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 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 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要强化依法治理,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 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 能化上下功夫,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 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 慧。 第五,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 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 我们的奋斗目标。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 聚焦到这个目标上来。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从人民群众 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 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 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 保障。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经 济特区发展的创新创造活力。要把提高发展平衡性放在重要 位置,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 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毫不放松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补齐公 共卫生短板。 第六,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 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 擎。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 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 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 体化水平。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规 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 区建设。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 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要继续鼓励引导港澳 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特区发展中作出新贡献。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 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 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 的向心力。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全力 支持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工作,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支 持经济特区深化改革开放、开展前瞻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 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改革创新 社会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改 革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