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总结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xx年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总结5篇

‎20xx年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总结5篇 第一篇:交通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交通扶贫总体思路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脱贫致富“大民生”、是共圆小康梦想的“大硬件”。为改善群众道路交通运输条件,修好富民路、建好连心桥,我区坚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的工作理念,以“区域交通”带动“全域扶贫”,以“交通会战”引领“扶贫决战”,以“交通扶持”促进“精准扶贫”按照“完善体系、覆盖全域,升级提速、联网增效”的总体要求,以“升级干线、构建环线、打通节点、联接乡村”为重点,实现了“建好、养好、护好、营运”的农村公路“四好”总目标,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 二、交通扶贫工作机制 全区以新一轮交通大会战和交通专项扶贫为契机,大力实施干线升级改造工程、乡村联网畅通工程、产业园区道路建设、聚居点道路建设和出境路建设,以公路带为轴线同步打造集农业产业、工业园区、森林走廊、巴山新居、聚居点、土坯房改造等整体发展的“路、产、园、林、居”新型交通综合体,为全区实施扶贫决战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近4年的交通专项扶贫,区内干线通道、内外环线、乡村环线、旅游环线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网络密布,全区交通投资高位增长、公路里程大幅增加、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我区交通建设史上“四个突破”: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历史性突破、推进速度历史性突破、建设里程历史性突破和路网覆盖面历史性突破,基本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通乡、安全便捷、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 一是因地制宜,创新投入建好农村公路“大硬件”。按照“项目统筹、多渠道筹资、适度负债、综合算帐”的原则,通过乡村道公路项目统筹捆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组织受益群众和园区业主筹集资、动员本地在外成功人士捐资或采取财政担保和贴息、储备土地抵押争取银行贷款等投入交通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BT等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建设投入问题。在工程实施中严格实行“六个一”的全程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落实一名挂联领导、明确一个责任单位、确定一名责任人、派驻一个施工现场推进组、组建一个安全质监巡查队、进驻一个纪律作风督导组”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专定之责、时有专定之期。在资金拨付中将严格按照“五个一批”,即“验收一批、申请一批、支付一批、审计一批、解决一批”的方式拨付,以确保优质、高效、安全、廉洁完成建设任务,全力打造出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廉洁工程”和“样板工程”‎ 二是统筹协调,标本兼治管好农民群众“生命线”。切实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乡镇主抓”的公路红线控制区管理工作责任机制,健全“区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居)有护路员”的三级联运执法体系,严格落实公路用地,依法确定路产路权。同时积极发动沿线村民、学校师生、养护站和企业职工担任义务护路员,遇到损害路产路权行为可在第一时间内向专职护路员、监管员或路政员举报处理,从而建立了“人人爱路护路,乡村畅洁优美”的农村公路长效管护机制。通过进驻、巡查等方式加大对货物装载源头的监管力度的同时,以治超检测站点为依托,建立公安交警、公路路政、道路运政联合治超机制,实行“卸载十记分十吊证十不收费”治超模式,有效治理车辆超限超载。‎ 三是深化改革,建养并重护好脱贫致富“康庄道”。通过强化乡镇交管站职能,保证乡镇交通运输管理站有牌子(机构)、有票子(经费)、有房子(办公点)、有桌子凳子(人员)、有位子(职责),为加强乡、村道路管养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推行招标养护和包干养护,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养护责任、养护投入的落实,逐步推行专业队伍投标养护与分户分段包干相结合、筹资与投劳相结合、季节性突击养护与日常管理、挂牌养护与护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构建了主体明确、责任明晰、机制灵活、保障有力、全域覆盖的公路管养体系。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增收渠道少、收入低的村民,既增加了贫困农民的收入,同时降低了养护经费开支。在筹措养护资金方面由区财政除在严格执行“7351”标准足额预算日常养护经费的基础上,还要求村(居)委会必须保证将财政下拨的公益性经费中的30%用于村道公路管养,并通过“一事一议”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采取“大户捐助、受益户筹集、社会支持”等多渠道筹集村道管养资金,有效解决了养护资金投入问题。‎ 四是以人为本,培育市场营运好农村发展“民生路”。‎ 为加快形成快速、便捷、通畅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格局,方便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大力发展以乡镇公交和乡村赶场车,并将部分区内班线客运改造为环线公交,建立健全了区政府农村客运开通论证机制、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制、“区管、乡包、村落实”责任机制,同时调整了农村班线客运的运力结构,提高了车辆档次,保证了农民群众出行的安全、舒适。同时积极推进道路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运输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引导道路运输企业进行经营改造,引导道路客货运输公司化改造,逐步完善了市场监管、完善了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引导货运业主向公司化,向大型、重型、专业货物运输车辆发展,“以大带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我市大交通。‎ 三、交通扶贫主要成效 自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累计投资67.97亿,新(改)建国、省、县道干线公路137.68公里,升级改造乡道公路327公里,新建大中型公路桥梁6座,新(改)建了通村公路、通村联网路、产业园区道路、聚居点道路等857条1257.4公里,基本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通乡、安全便捷、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油路)、100%的建制村和聚居点通水泥路。截止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已达2522公里,其中:国道4条108公里,省道2条62公里,县道6条147公里,乡道23条444公里,乡镇联网路22条211公里,村道426条1713公里,专用公路4条18公里。路网密度186公里/百平方公里、33公里/万人。全区现有客运公司6家,客运车辆731辆,班线93条,共有营运线路总里程813公里,日发1986班次,总运载能力达到13902人次/日。全区现有货运公司44家,货运车辆6912辆,物流企业18家,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运输难“最后一公里”问题,补齐了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科学规范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营造出畅、洁、绿、美、安的道路交通环境,交通运输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交通方便与快捷,为全区“脱贫摘帽”、打好打胜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2017年社会扶贫专项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扶贫攻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移民局的亲自指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及中央、省、市、区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真抓实干,扎实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社会扶贫工作取得了显住成就,现就开展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社会扶贫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强化组织领导是保障。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社会扶贫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领导机制,负责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社会扶贫年度目标任务。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全部脱贫、三年巩固提高"的思路,制定了《2017年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区委区政府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全面小康、精准扶贫、生态绝色“五个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今年以来,我局把社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措施来抓,社会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提前两年完成脱贫任务,确保全区2017年实现在全市率先脱贫目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是根据《区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2017-2020年)》。以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为统领,及时制定了《2017年扶贫开发及社会扶贫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二是对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建立责任清单。三是全方位细化目标任务,按照全区"十三五"规划和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细化完善社会专项扶贫工作方案。四是向全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万名党员挂包驻帮扶贫攻坚,形成了合力扶贫攻坚的大气场。五是明确了目标。2017年社会专项扶贫需筹措资金43000万元。其中:市级部门对口帮扶及扶贫日公募资金1000万元;争取中央、省、财政无偿援助资金5000万元;争取国家、省级部门对口帮扶资金2000万元;扶贫招商资金50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建设资金30000万元。‎ 二、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 今年以来,我局在组织社会扶贫工作中不断创新扶贫攻坚工作新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市区直各相关部门优势,充分调动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一)“挂包驻帮”定点扶贫。‎ 在定点扶贫上,我们通过创造帮扶条件、示范引领带动等方式,分别向省、市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争取对口帮扶资金5730万元; 其中:能源监管办协调国网省电力公司对区电网建设给予项目支持。在城市电网建设上在工业园建110千伏变电站,2018年任务提前到2017年建成。在农村电网建设上对挂联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调研基础上,协调电网公司投资354万元对低电压台区进行改造,新建了3.42公里10千伏线路、新增2台200千伏安配变、新建17.57公里0.4千伏线路、改造了3.17公里0.22千伏线路;农工党省委继续协调跟踪朱垭村的项目推进,并为朱垭村、黄包村共计60名贫困户赠送了总价值约2万元的温暖包,为8名特困户捐助6400元春节慰问金。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清莲村1社50亩水果产业园区。在“挂包驻帮”上,我们深入推进“5431”帮扶行动,在原帮扶机制不变的基础上,向未脱贫人口超过20户以上的180个非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持续推动庭院形象改善、庭院经济增收等见实效。‎ ‎(二)民营企业扶贫。全年计划发展11家民营企业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区促成了12个企业(专合社)与贫困村签约(名单附后),投资达4740万元。在电商扶贫方面,全年计划建成4个乡镇电商服务站、30个村级电商扶贫点,目前,已完成电商服务站2个和村级电商扶贫点31个(名单附后),投资102.57万元,培训电商骨干经营人才130名。在扶贫招商方面,全年计划吸引社会资本36000万元参与脱贫攻坚,目前,已成功回引397人(名单附后)返乡创业完成投资28000万元,在连片扶贫区域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展家庭农(牧)场完成投资7600万元。‎ ‎(三)公益活动扶贫。全年计划募集捐赠资金(含以物折资)1000万元。目前,通过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发动中交公司、容邦国际、成都宏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共捐赠289.8万元(含以物折资)。‎ ‎(四)助学活动扶贫。全年计划争取各类扶贫助学资金50万元。目前,通过争取光彩事业、希望工程、雨露计划、百工技师等项目共完成扶贫助学达572人次(名单附后)、扶贫助学资金66.7万元。‎ ‎(五)技能培训扶贫。‎ 为帮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我局坚持把扶贫扶智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有效结合起来,着力提高贫困农民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先后投入150多万元,狠抓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科技扶贫工作。‎ 一是抓科技培训活动。我局对重点乡(镇)、重点村开展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明白人、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共开展科技培训12余(场)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 二是组织开展农业新技术下乡咨询服务活动。我局与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新科技、新技术巡回下乡宣传咨询活动,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现场示范讲解,真正把科技和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发放科普知识2000余份。技能培训100人余次,转移劳动力就地打工4000余人。‎ 三是扎实开展职业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 我们以市职业教育中心和学校为培训基地,坚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数控加工"、"现代农艺"、"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烹饪、酒店管理与服务""电商培训"等特色专业,目前全区组织贫困家庭子女参加职业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本地企业共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1200余名,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已建成农村村级服务站54个,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5期,共培训3000余人,鼓励和扶持贫困村(户)开设网店20余家。‎ 三、加大督查力度,强化社会扶贫项目资金监管 我们认真加强对社会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暗访督查制度。纪检监察室每月暗访督查一次,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局党组,对违纪违法行为及时移交相关机关调查处理。重点开展对扶贫开发规划执行情况、社会扶贫资金安排使用情况、项目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扎实推进了“12345工作法”即建立一本台帐;落实两方面责任(业主责任、监管责任);严格“三个跟踪”(常态监管跟踪、问题整改跟踪、绩效评估跟踪);坚持“四个公开”(评定公开、项目规划公开、政策落实公开、项目实施公开);五种形式(书面提醒整改、警示约谈整改、书面通报、考核扣分、问责处理)。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迅速调查处理,对违纪违规的案件线索,按干部管理权限转各级纪委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确保社会扶贫项目资金用在刀忍上。‎ 四、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2017年社会扶贫专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扶贫招商难度大;定点帮扶力度不强;扶贫公益平台搭建不到位等。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全力快速推进扶贫开发及社会扶贫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一是加强定点帮扶对接。积极向省、市对口定点帮扶单位汇报,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意见和建议,为帮扶单位在我区定点扶贫工作创造条件。二是加强爱心企业招引。按照“全民扶贫”的思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加大招引力度,积极争取民营企业、爱心人士参与支持脱贫攻坚,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三是加快公益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和“10.17”扶贫日等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公益活动,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公益扶贫机制,着力营造扶贫济困的浓厚社会氛围。‎ 第三篇:某村脱贫攻坚经验总结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两精准一满意”和“两不愁三保障”,以观光农业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致力于产业致富和思想脱贫,通过艰苦努力,贫困群众生活主要指标大幅度增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精准识别把好脉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通过多种途径对全村的贫困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做好精准识别工作。村严格识别标准,一是通过入户与户主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生活质量状况、子女读书情况、家庭成员健康情况等;二是了解住房、家电、农机、交通工具、水电路等生产生活设施,看农田、山林、种养等发展基础和状况;三是核算农户收入、支出、债务等情况;四是是否合理,是否漏户,是否弄虚作假,是否拆户、分户、空挂户,家庭人口是否真实等情况。以农户收入人均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采取“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进行贫困户识别。严确保不会出现“富人当选、穷人落榜”。‎ 村先后共识别出107户贫困户,347名贫困人口。‎ 二、精准施策挖穷根 ‎(一)确定以“一园一线一片”为主体的脱贫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村实际情况,确立了依托樱花园、打造观光农业环线、带动整体脱贫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依托1社、3社樱花园和严家湾聚居点办好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使游客来得了。二是打造好村乡村旅游环线,办好农家乐和户外运动项目,使游客留得住。三是利用旅游环线带动沿线乃至全村发展观光农业,大力宣传纯天然农产品,吸引游客消费。四是在发展观光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办好“万元增收工程”。根据规划,2017年,全村贫困户将发展万元地119.6亩、万元林52.5亩,万元水17.4亩,牛32头、羊29只、猪203头、鸡3611只、兔76只、狗25只、鸽子300只,预计年纯收入13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900元。‎ ‎(二)以“四讲四比四评”为主要手段提升群众思想素质。‎ 根据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要求,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村民道德评议委员会”,结合村村响、户户通、农民夜校和远程教育等平台和设备,不断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主抓“三支队伍”:即保洁队伍、道德评议委员会、红白理事会;以“四讲四比四评”为主要手段提升群众思想素质:即讲卫生、讲礼貌、讲节俭、讲勤劳,比干净整洁、比勤劳能干、比品德品行、比守法守规,评创卫示范、评勤劳致富、评和睦友善、评遵纪守法;纠“四风”:即赌博、迷信、攀比、不孝等不正之风;实现“四新”目标:即农村道路新形象、农家房屋新面貌、农民生活习惯新变化、农民自身素质新提升。‎ 三、精准脱贫再提升 在区医保局的精准帮扶下,在街道党委的指导下,在全体帮扶人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绝大部分贫困户实现了“一超七有”。截止2016年底,共有96户贫困户实现了有稳定收入(人均纯收入高于3146元),有吃穿基本保障、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用水、有基本医疗保障、有基本教育保障、有生活用电保障、有闭路电视。预计2018年,所有贫困户都将实现脱贫。‎ ‎(二)村实现了“一低七有”。村贫困发生率低(截止2016年底,村贫困发生率为1.3%),实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有通村硬化路(4.5千米),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预计2017年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 接下来村将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致富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长期规划,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巩固帮扶成果。‎ 第四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17年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区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街道地处东大门,辖区面积27.41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6146亩,其中耕地9142.5亩,林地5601亩。现辖7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农业人口15478人,2014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384户1201人,贫困发生率为7.76%。2014年退出贫困户74户143人,2015年退出贫困户28户102人,2016年退出贫困村2个、贫困户131户454人,2017年退出贫困户119户377人。截至2017年底,街道贫困发生率降至0.08%。‎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街道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贫困县摘帽乡“三有”达标情况 ‎1.乡卫生院。卫生院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职工10人,设有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理疗科、防预科、检验科、中医科、中西药房、公共卫生服务科、妇幼科、医保等科室。服务人口26246人。目前配备有生化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X光机、心电图、黑白B超、血糖仪、超短波治疗仪,综合牵引床、毫针、药物灸条、火罐、按摩床,检查床、中频理疗机,器械柜、针刀、病床(以现有配备为准)等设备设施。‎ ‎2.便民服务中心。建有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个,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11个,出台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考勤办法等8项规章制度。便民服务中心面积155平方米,设有财政、民政、计生、建管、农业、国土、社保、食药等7个服务窗口,并配备了饮水机、便民药箱、便民文件、手机充电台等便民设施。截止11月底,便民服务中心共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10000多件,调解矛盾纠纷120多件,发布各项政策、劳务用工等信息140多条。‎ ‎(二)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达标情况 ‎2014年以来,街道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用于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2016年退出贫困村2个,2017年退出贫困村0个。‎ 一是通过流转农村土地,探索试点股权量化,盘活村集体资产,引进业主6个,发展种养殖业、服务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元/人,解决了2个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规划改建、硬化村社道路、田间耕作道24公里,解决了2个贫困村“有通村硬化路”;‎ 三是新建村卫生室2个,配备基本医疗设施设备和一名有资质的乡村医生,解决了2个贫困村“有卫生室”。‎ 四是新建村文化室2个,配置文化娱乐设施,实现2个贫困村“有村文化室”。‎ 五是通过实施宽带光网工程,新建、改建光纤线路11500米,实现了2个贫困村“有通信网络”。‎ ‎(三)贫困人口退出“一超六有”达标情况 通过招引业主26个,发展种养殖业918亩,家具生产企业3家,建材生产(砖厂)1家,避暑休闲山庄1家,带动贫困户101户;实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贫困户390人,实现贫困群众收入超过国家扶贫线。‎ 一是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搬迁安置贫困户59户197人,分散安置27户81人,其中,统规自建25户79人,投亲靠友2户2人;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改造C级危房103户,重建D级危房31户,实现220户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是通过实施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学历阶段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实现115户贫困户子女139人义务教育有保障。‎ 三是通过财政每年为贫困户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18.06万元,共计72.24万元,同时确保县域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实现384户贫困户基本医疗有保障。‎ 四是通过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集中供水站8个,分散供水工程57处,解决1201名贫困人口安全饮用水达标。‎ 五是通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迁改电力线路38.3公里,解决1201名贫困人口生活用电达标。‎ 六是通过实施电视户户通工程,解决384户贫困户无电视信号的问题,确保352户脱贫户有广播电视。‎ 第五篇:社会扶贫专项工作总结 ‎2017年社会扶贫专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健全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真抓实干,扎实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114个,贫困人口24888户81679人,面临着贫困人口量大、面宽、贫困程度深的严峻形势。精准扶贫以来,我区始终把社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社会扶贫巨大的主体优势和潜在实力,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工作机制 全区围绕贫困村“十个一”目标,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即:一个区级领导挂包联系一个村,一个区级部门(单位)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村,一个驻村工作队,一个村一名第一书记,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一个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一个规模支柱产业,一个功能配套聚居点,一笔支持贫困村发展的扶贫基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扶贫路子。‎ 三、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区2017年度社会扶贫专项计划总投资45050万元,全年完成各项投资58354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29%。其中:市级部门对口帮扶及扶贫日公募资金1218万元;争取中央、省、财政无偿援助资金10406万元;争取国家、省级部门对口帮扶资金5730万元;扶贫招商资金50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建设资金36000万元。‎ 四、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挂包驻帮”定点扶贫。‎ 在定点扶贫方面,通过创造帮扶条件、示范引领带动等方式,分别向省、市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争取对口帮扶资金5730万元;在“挂包驻帮”方面深入推进“5431”帮扶行动,在原帮扶机制不变的基础上,向未脱贫人口超过20户以上的180个非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持续推动庭院形象改善、庭院经济增收等见实效。一是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为做好省级领导和定点帮扶单位来我区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我区成立了联合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积极向省定点帮扶领导和部门汇报工作。三年来,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带领相关部门先后八次深入到我区挂联点大和乡村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并协调180万元资金用来改善电网和贫困户产业发展,省农业厅农机处共栽植核桃、菩提树560亩。省能源电监办在对村、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调研基础上,在城市电网建设上,我办与省能源局、国网省电力公司进行沟通协调,根据《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和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相关项目资金3000万元。协调国网省电力公司对区电网建设给予项目支持:一是计划投资5730万元,在工业园建110千伏变电站,2018年任务提前到2017年建成;二是加大、加快对电网主网建设投资力度,投资建设220千伏城西、35千伏枣林变电站,预计投资15330万元;三是加大对巴城城网建设投资力度,调整批复未纳入A类供电区域的电缆线路工程,即新建10千伏线路19.85公里,其中架空线路7.9公里,电缆线路11.95公里,预计投资1870.5万元。在农村电网建设上,在对挂联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调研基础上,协调电网公司投资354万元对低电压台区进行改造,新建了3.42公里10千伏线路、新增2台200千伏安配变、新建17.57公里0.4千伏线路、改造了3.17公里0.22千伏线路。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协调资金14万元对清莲村村委阵地进行改造,帮扶9万元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一对一”帮扶10户低保贫困户,资助贫困户家庭大学生。二是强化干部“挂包驻帮”。我区高度重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区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并提出“精准、务实、见效”的要求,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挂包帮”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联动精准扶贫帮扶机制,16个市级挂联部门、 98个区级单位,29名区级领导、11249名党员干部,对我区精准识别出来贫困村、贫困户达到了帮扶全覆盖。市级部门派出16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区级部门派出98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2017年5月向未脱贫人口超过20户以上的180个非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持续推动庭院形象改善、庭院经济增收等见实效。‎ ‎(二)民营企业扶贫。在民企帮村方面,全区促成了12个企业(专合社)与贫困村签约,投资达5000万元。在电商扶贫方面,完成电商服务站4个和村级电商扶贫点31个,投资102.57万元,培训电商骨干经营人才130名。在扶贫招商方面,成功回引397人返乡创业参与脱贫攻坚完成投资28000万元,在连片扶贫区域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展家庭农(牧)场完成投资8000万元。‎ ‎(三)扶贫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发动省、市定点帮扶单位,各级帮扶干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共捐赠1218万元(含以物折资)。一是广泛宣传引导。“扶贫日”期间,在电视台等区内主要媒体及其所属微博、微信平台、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我区扶贫开发成就、先进典型,播刊“扶贫日”公益广告、倡议书等,在街道、社区、乡村张贴海报、制作墙报、悬挂扶贫日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扶贫济困氛围。二是开展“扶贫日”募捐。在“扶贫日”当天举行公募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畅通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的渠道,全区各界爱心人士踊跃参与,共募集款物1218万元。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扶贫。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成都宏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向全区30个乡镇114个贫困村无偿捐赠净水器151台,并为扶贫对象提供2000万元的产品补贴让贫困人口喝上健康水。中交公司向花溪乡天花村捐赠200万元、容邦国际和商会向江北岳家坡村捐赠13万元、中国银行支行向枣林清溪沟村捐赠8万元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四是提供免费医疗教育服务。组织专家医疗工作队深入贫困村为患病贫困群众,开展集中免费诊断治疗;组织专家到贫困村,深入田间地头,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贫困村产业带头人和致富能手进行集中培训。五是深化扶贫志愿行动。动员扶贫志愿者到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从大学生中招募具有扶贫意愿和能力特长的人才,区“三支一扶”工作办公室根据各乡镇招募计划,招募大学生到乡镇、贫困村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活动;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建立了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 ‎(四)扶贫助学活动。全通过争取光彩事业、希望工程、雨露计划、百工技师等项目共完成扶贫助学达572人次、扶贫助学资金66.7万元。‎ 五、2018年工作计划 ‎(一)引进民营企业帮扶打造一个贫困村,在全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建议我国第5个“扶贫日”即2018年10月17日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集公募活动、脱贫攻坚表彰、文艺演出大型的活动。‎ ‎(三)做好2018年社会扶贫专项各项工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