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5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xxx上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备课分工安排及评价 序号 教 师 姓 名 备课单元 课题 期末使用 效益评价 1 第一单元 1、《你好!新年》…………6 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9 3、《我家的园子》…………14 4、《校园交响乐》……19 《积累与运用一》……22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第二单元 5、《迷人的九寨沟》………27 6、《五月的青岛》…………30 7、《华山的险》……………35 8、《松坊溪雪景》……37 9、《古诗两首》………40 《积累与运用二》……47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课程标准第 二 学段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写话、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156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全册分析 学生 情况分析 知识方面: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知道语文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查字典的方法需要继续巩固,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品读文字优美的文章需要多读。 能力方面: 1、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记忆新字应该没有问题 2、能够自觉地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关键的词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在写作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要加大练习的力度。在语言表达方面仍然有欠缺,注意加强他们的积累,鼓励他们提高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5、在学习课文的方法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要鼓励他们多运用,多实践,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推广,让全班同学都受益,得到好的发展。 学困生方面: 1、多加强学困生的识字能力 2、提高说话能力,给予他们及时的激励和表扬,放低起点,小布快进,让他们获得成功,提起说话的兴趣 3、在教学中多关注他们的表现,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4、关注他们学习后的得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 本册 1、 156 教学目标 借助拼音,自主认识187个生字,规范书写199个字,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义,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或结合生活积累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学过的生字词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4、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根据课后提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走进文本,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初步学会默读,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能用通顺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见解。 5、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看法,乐于参与讨论,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抓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即兴应对,礼貌交流。 6、能借助字、词典或相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宜的读物,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本期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 7、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见闻和想像清楚地写出来。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以及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学习修改习作中的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与人分享。 训练措施 1、加强对生字新词的教学,课后进行及时的听写,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继续培养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积累语言 3、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及时检查背诵课文的情况 4、继续加强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了解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5、在写作文时,先列提纲,先口头说,多看范文,加强语言的训练,能修改自己和他人的文章,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 6、为提高写作能力,增加写作的次数,多展示优秀的作文 第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充盈童心的儿童世界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有表现华夏民族喜气洋洋的《你好!新年》,有生机无限的《我家的园子》,有让人折服的平凡伟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友情,有余音缭绕的《校园交响乐》,这些课文体裁多样,有动人的故事,有深情的散文,有激情澎湃的现代诗歌。它们铺陈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洋溢童心、童趣、童情、童乐的缤纷世界。 本单元 知识点 本单元选编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应用”。其中《你好!新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讲读课文,《我家的园子》是批读课文,《校园交响曲》是略读课文。 156 这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带给我们的感受奇特而新颖。《你好!新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息,还让我们感受到新年的勃勃生机,激起我们昂扬的斗志;《我家的园子》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寻常园子的美丽,还让我们感受带了自由和活力,不觉心生向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又以生动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伟人的平凡与不凡,不由心生佩服;《校园交响曲》更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创意,校园充满灵性…… 段、篇: 1、仔细体会《寓言两则》里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 2、有感情的朗读《普罗米修斯》体会人物心理。 口语交际习作:自由表达,写自己想写的题材,内容不限。 本单元能力训练点 品读着这一篇篇文字兼美、富于创意的文章,我们不仅折服于作者的生化妙笔,心里的激情也随之荡漾。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去读,去揣摩作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让学生能读写结合,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能力训练点有一下几方面: 1、 训练学生自主识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的能力。 2、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能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 4、 训练用美的语感,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的能力。 训练学生流利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 本单元编选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应用”,《你好!新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息,还让我们感受到新年的勃勃生机,激起我们昂扬的斗志;《我家的园子》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寻常园子的美丽,还让我们感受带了自由和活力,不觉心生向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又以生动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伟人的平凡与不凡,不由心生佩服;《校园交响曲》更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创意,校园充满灵性…… 具体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语和诗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新年的热爱和珍惜之情;了解伟人的谦逊和对孩子的关爱;感受”我们家的园子”的自由美好和生机勃勃;借助批语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口语交际,让学生改变认识,树立服务意识、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习作,清楚明白地记下活动的过程,感受习作的快乐,培养乐与表达的兴趣。 本单元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学习比喻句;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详细地记下来。 本单元 教学难点 能体会诗歌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会伟人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由的向往,感受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能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具体地清楚地表达出来。 156 本单元 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学习本单元需要有一定的识字量,能正确书写生字的能力,能自主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能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品质。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详细地记录一项活动。 本单元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应用”。 其中《你好!新年》1课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1课时, 《我家的园子》1课时, 《校园交响曲》1课时, “积累与应用”3课时, 作文2课时, 本单元一共需要9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你好!新年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自主学会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诗节。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概内容。 2、 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读懂课文,理解“珍贵”、”诚实”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借助课文理解词语,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课前准备 教具: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 学具:生字卡片及有关新年的诗歌。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你好!新年 课时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新年的新风貌,启迪我们珍惜时间。本班学生中,有少数学生连最基础的拼音、大写字母都没掌握,识字量也不大,;有的学生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学习没有自觉性,平时的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有的说话表达不清楚,没有条理性,整体存在“词穷”的现象,导致作文能力很低,所以在教学中我须时时跟踪,“温故知新”。 教学过程 复备 156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再次读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新年到底新在哪里?新年我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孩子,课堂上最美妙的是书声琅琅,请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出的生词写在卡片上。) 3、现在请孩子们读读这些生词。(淙淙、流淌、草垛、雪橇、滑翔等) 4、孩子,书是读出来的。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朗读的美感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悦耳,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1、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3、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4、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一下。 5、有他的示范,我们都可以把课文读好。朗读接力赛,女士优先。(女生读) 6、男孩子,不甘示弱。(男生读) 7、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也来感受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吧(师范读)。 8、孩子,最高境界的朗读是能与作者心心相通。这些文字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现是把对文章的理解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 9、学生齐读第一、二、三小节。 10、这么美的一段话,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二)学习第四小节。 1、朗读第四小节。 2、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3、孩子,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多媒体出示: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片段。) 4、孩子,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停半分钟) 5、孩子,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156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 6、汇报。 (三)学习最后一节。 1、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2、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3、“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4、“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5、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6、孩子,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我的座右铭是:第一是诚实,第二是勤勉,第三是专心工作。 ——卡耐基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 ——歌德 诚实,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教育学家赵苹 7、孩子,你一定也能像老师一样,写上一两句。把它 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 新年卡片。 8、学生汇报。 四、小结 孩子们,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 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 156 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板书设计 滑翔 身旁 带给 希望 对新年、新生活要热爱、珍惜 你好!新年 怀着 梦想 奔向 远方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踱、憔”等9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踱步、憔悴”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从中感受爱因斯坦的谦逊和对孩子的关爱,这正是他的价格魅力所在。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把握课文大概内容。 2、 自读自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课前准备 教具:搜集爱因斯坦生平的资料。 学具:课文生字卡片 课时教案 156 教学内容 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课时 第1课时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发生的几件小事。告诉我们什么是“朋友”,让我们懂得珍惜友谊。本班学生在故事的复述上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要用笔写下感受,或许有些难度。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指名介绍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3、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做出了这么一番贡献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呢?让我们和那个美国小女孩一起走近他,去感受吧! 4、指名复述课文大意。 交流展示 1、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呢,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激情补充:出示课件,爱因斯坦的头像。他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毕生潜心科学研究,他的相对论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科学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他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和一个12岁的小女孩之间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4名同学。大家注意倾听,读后说一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一天,小女孩不小心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天,小女孩又遇上了爱因斯坦教他怎样穿戴;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小女孩,邀请小女孩到他的工作室做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从此,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三、精读感悟: 1、过渡: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这些语句标画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交流: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先读读你标画的语句,再谈谈你从这里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一个同学说完后你可以直接站起来说你的感受。 A、 “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生说平易近人或温和,教师相机板书:平易近人或温和。—— 156 是啊,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请你再读这句话。(指导读出平易近人,强调“不小心”)。(结果,课堂上学生直接强调了“是我不小心”。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是小姑娘不小心,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是我不小心。从你的读书中我听出了爱因斯坦的宽容大度。随机板书宽容大度)——从这里我们除了能感受到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之外,你还感受到他怎么样?(若没有举手)我们说不出来不要紧,读出来也行。(强调 是我不小心)。 过渡:从这一段哪里你还感受到这位老人怎么样? B1:“他一边……什么……”——感受到思考问题很专注——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板书:专心思考 B2、“蓬乱”体会到不讲究。你这是从他的外貌看出他不讲究。从这一段的哪里还能够看出他不讲究呢?指导学生读好“只见他穿着……拖鞋。”这是从他的穿着看出他不讲究。从第六自然段哪里还看出了他不讲究,生读“……一塌糊涂。”他对这些生活小节都不讲究,这叫不拘生活小节。板书不拘生活小节。 他不拘生活小节,他的精力都用在了哪里呢?(出示课件:第二段文字)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变成红字)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 B3、(若学生不谈,可直接读)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 不拘生活小节) (3)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老人那专注于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谁来读?(也可以这样做:我们再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老人专注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的呢?我们来完成这个填空:出示课件:把表现他特点的句子空出来,学生说完一个,出示一个答案。) (4 156 )总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穿着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专心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从他们的第二次的相遇中,又能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呢? (1)下面请同学们表演读第4、5段课文。读描写爱因斯坦的句子时,就把自己当成是爱因斯坦;读描写小女孩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小女孩,读得越像越好。用心体会一下爱因斯坦怎么样? ——自由表演读。 ——找一生展示读。老师相机指导读好他们的对话部分,如“小女孩多么天真直率,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谁再来读。”多找学生读,读好为止。(一定要指导好) ——老师读旁白,两生分别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大家边听边体会。 ——从这一部分,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抓住有关的语句谈一谈。 A、我觉着他很谦虚,他为人类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还说自己并不伟大,他真是太谦虚了。板书:谦虚 B、我也觉着他很谦虚,“我说也是吗……”“……教我”他作为一个大科学家甘愿拜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为师,真够谦虚的。 C、如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爱因斯坦这位61岁的老科学家还怎么样呢? 生:像小孩子一样。 师:对,他尽管是一位61岁的老科学家,但她还拥有一颗童心,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板书:有童心) 生:他很喜欢小女孩。 师:是啊,他是一位著名的大科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关爱孩子的老人(板书:关爱孩子),不愧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过渡:从第三次相遇中,我们又感受到爱因斯坦怎么样呢? (1)自己先读一读,用心来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我们不谈了,直接读,读出你的感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4)此后 师:引读,所以,“从此……好奇地问——” 生1:读。 156 (如果读不好,老师引导):注意提示语,她好奇地问,我听着还不够好奇。一个大科学家与一个天真幼稚的12岁的小女孩能有多少共同的话题呢?他们能谈些什么呢?所以小女孩的母亲好奇地问——谁来读。 师:爱因斯坦回答道—— 生2:读 师激情引读:爱因斯坦感到很充实,很满足。他们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真是成了一对忘年交、好朋友。谁再来读爱因斯坦的话? 生3:读 师:让我们都来读一下这里,让我们记住这位科学家的故事,记住这位科学家,记住这一段佳话! “她教我——” 生:齐读 四、提升认识 1、同学们,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他本人确认为自己并不伟大,小女孩一开始也认为爱因斯坦谈不上伟大,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他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相机板书:伟大 ——师总结:是啊,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伟大,要看他是不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没有高尚的品质,不能只看他的外表。 2、生提升认识:我们都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相信小姑娘随着和爱因斯坦的相处和进一步了解,她一定会改变当初对爱因斯坦的说法。改变后她会对爱因斯坦说什么呢? 生1:爱因斯坦你真伟大! 师:想一想,她还可能说,你的哪一点最值得我学习? 生2:做事要专注地去做,不拘生活小节。 师:对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的事情,就要专注地去做,可以不拘生活小节。 生3:无论自己多么伟大永远保留一颗爱心; 师: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心。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生4:年龄多大都要保留一颗童心; 师:拥有一颗童心,就会永远年轻。 生5: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师:宽容是一种美德。 生6:要虚心; 师:是啊,虚心使人进步,大科学家都这么虚心,我们常人更要虚心。因为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生7:要多帮助人 师:是啊,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五、课外延伸 156 请同学们课下读读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或者是其他励志的故事书,如《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个励志故事》。) 这本书中所选的100个励志故事都备受成功人士的推崇,曾经影响和改变了很多成功者的命运:拿破仑从其中一则小故事中找到了矮个子的自信,终于成就了创世伟业;帕瓦罗蒂通过一则椅子的故事走出迷茫,成为世人瞩目的男高音歌唱家;一根树枝的故事,启动了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辉煌事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方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为你指引前进的道路。) 同学们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板书设计 平易近人 宽容大度 伟大 专注思考 不拘生活小节 谦虚 有童心 关爱孩子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我家的园子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家的园子”的自由美好和生机勃勃。 3、 借助批读语,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156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把握课文大概内容。 2、自读自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朗读中感受园子里动植物的灵性与活力。 2、 感受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朗读中感受园子里动植物的灵性与活力。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由的向往。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3、我家的园子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和热爱,作者用一颗真诚的童心为我们描绘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风光。教学中,我将力图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多音字,及文中的生字,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师:孩子们,今天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你们从来没去过的地方,(读课题),这可不是周老师家的园子,也不是你们家的园子,而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家的园子。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生1:院子里有些什么?副板书:有什么? 生2:园子怎么样?副板书:怎么样? 生3:为什么要写这个园子?副板书:为什么写? 生4:是怎么样写的?副板书:怎么写?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要想读懂这些问题,首先得熟读课文。朱熹说: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次。 生:自读课文,再分段抽生读课文,注意“明晃晃”中“晃”和“似的”的“似”的读音。 师:这里有两组词,你一定会读。屏示: 蝴蝶 蜻蜓 蚂蚱 蜜蜂 B 倭瓜 黄瓜 玉米 生读词语 师:读了这两组词有什么发现? 生:动物、蔬菜。 师:请亲切地叫出动物的名字。 生:开火车读A组词 156 师:还有许多植物,请你也叫出他们的名字。 生:分组读B组词。 三、精读课文,探究特点 师:既有动物又有植物的园子,是怎样一个园子呢?请借助批读笔记,默读课文,也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把园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批注在旁边。 生:批注。 师:请孩子把批注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生:上黑板写“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师:这个园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是个怎样的园子? 生:读词 师:我还看到很多孩子用不一样的词语也表达这样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师:园子给你的哪种感觉最让你向往? 生:自由自在 师:你从哪个自然段读出这种感觉? 生:第五段。 师:哪个重点句最能感受自由? 生:抽读、齐读“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哪个关键词最能表达这种感觉?请圈出来。 生:要……就…… 师:请注意关键词的语感,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自由的感觉。 生:个别读、齐读。 师:哪些都是自由的?圈出来。 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哪些是你觉得特别自由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勾画出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来说? 生:玉米…… 师:愿意……就……多好啊。愿意享受自由吗?起立,把玉米换成我来读一读。 生:读 师:多自由啊,你们特别向往,哪位孩子再来分享自由。 生:黄瓜 师:不……没人问…… 生:读 师:还感觉谁是自由的? 生:倭瓜 师:还有没有?从哪个词看出来? 156 生:蝴蝶,一会儿一会儿,随意。 师:谁给随意换个词? 生:随便。 生:随心所欲。 师:你现在就来读读蝴蝶那种随心所欲的感觉。 生:齐读。 师:现在就通过朗读来感受那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感觉。你想读谁就读谁?采取自由的方式读,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生:自由朗读。 师:孩子们都投入到了这份自由自在中了,所以文中说。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哪些东西都活了? 生:花、鸟、虫 师:怎么活的?读一读。 生:读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一句都有似的。 师:排比句。还用什么方式把这些都写活了? 生:拟人句。 师:不仅写活了,还写美了。屏示诗行,女生读前面,男生读后面。 生:男生女生分开读。 师:这就是…… 生:五彩缤纷、自由自在、生机勃勃 四、延展扩读,深究内心 师:当你看到这么美丽、这么自由、这么有活力的园子,你有什么想法? 生1:很羡慕,也想去感受你一下,也想过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2:我想,如果我就是园子中的哪些植物、动物,该多好啊! 师:现在,我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跟随萧红,到她的原著《呼兰河传》,去享受那份自由吧。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看,读了过后,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读原著中节选的片段。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为什么那么开心呢? 生1:很好玩 生2:有趣 生3:把菜种都踢飞了,太有意思了。 师:多有趣、多好玩的生活呀!说明我在那院子里生活得? 156 生:自由自在 师:谁给的自由? 生1:大自然给的。 生2:也可以说是祖父给的。 师:是啊,多会思考啊!对于我所以的玩乐,祖父都没有阻止我,所以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 生:读“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你们享受过这样的自由吗? 生:没有。 师:向往吗? 生:向往。 师:写出你心中的自由。屏示要求:可以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动物、植物或顽童,仿写一段话:也可以写你生活中享受过的自由;还可以写你想象中的自由。选择一种来写,看谁组织语言的能力最强,谁的思维最快? 生:写 师:在课堂中指导,自己读,同桌互读 师:老师给一些机会,把你的自由传递给其他人。 生:读,评 师:虽然你们没有萧红家的那块自由的园子,但只要心灵有自由,同样可以享受快乐。虽然,萧红拥有那块自由的园子,但她的人生却是不幸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祖父是唯一能给她爱与温暖的人,而这个园子,就是祖父给她的自由的天堂,也是她一生中最温暖、最难忘的记忆。所以,当萧红的人生充满坎坷和不幸时,但她总是用清新的文字回味着这份爱、这份温暖、这份自由!让我们再读课题——此时,你能读出了什么感受? 生1: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生板书:回忆 生2:向往快乐。板书:向往 生3:对祖父的思念。板书:思念 师:当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回眸它的时候,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思考?有哪些新的疑问? 生1:为什么这课里只写了动物植物的快乐,却没有节选萧红自己的快乐? 生2:萧红现在生活得怎样了? 生3:她家的园子现在怎么样了?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新的疑问,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萧红的人生经历,走进《呼兰河传》,相信你会有许多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花园:景美 虫多 太阳:健康 漂亮 156 我家的园子 事物:活力 自由 天空:蓝蓝 高远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4、校园交响乐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工具输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认真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比喻句,感受比喻句的新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校园的美好。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具:课文有关放大图片 学具:仔细观察校园里的人、事、物。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4、校园交响乐 课时 第1课时 学情分析 本文很明显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将让学生的朗读文本过程中去感悟文字所带来的“美好感受”,增加对校园生活的喜爱。如何提升我们班学生的朗读质量?先给他们扫清文字障碍为好。 156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我们的校园是我们的乐园、家园、花园……在作者眼里,校园又是什么呢?读文。 2、板书每部分的标题。 3、请3个同学分别来读,适时点拨文中不容易读准的字音。 4、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自主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大家示范示范。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乐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味 1、带着你心中的疑问默读第一乐章蜂巢。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 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 156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同学们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说蜂巢是一段表现勤奋学习的乐曲,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的鸟岛、花瓣又是一首怎样乐曲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乐章重点读一读。 (生交流) 3、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满着幸福的乐章。 “飞翔的、流动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美妙的语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咱们来体会体会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这么美的风姿、这么快乐的欢笑,谁能来读一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想)这么富有生机的场面,这么富有节奏美的语言,你喜欢吗?难怪作者说“下课了,校园是一个……一个生机勃勃的……”怎能不让我们喜欢呢?是啊!同学们,在这美丽的鸟岛,和同学们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4、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学习,课前你们提出的关于花瓣这一乐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 同学们,当你念到这几个词语,回想到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你们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教育和关爱,如果是你,会在信中给哪位老师写点什么呢?(抽生回答)同学们,听到你们这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语,此时此刻,我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你想读几遍就读几遍。(生自由读)一片片花瓣就是一封封来信,它牵系着老师和学生的心儿,此时此刻教师又会对学生深情地祝愿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花瓣是一曲怎样的乐章呢? 总结:回顾我们学习的整篇文章,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三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师趁机板书。)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四、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156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时常都会响起一曲又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下去以后咱们仿照课文写一写吧。 附:两个可参照仿写的句子。 1、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 2、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低飞;欢快的跃动,像鸟儿展翅的舞蹈,恬静的栖息。歌声,笑语,在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 板书设计 蜂巢——教室 鸟岛——校园 快乐的校园生活 花瓣——信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一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感受排比修辞手法。 2、 积累成语,理解笑话故事,知道要正确使用成语。 3、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 能把活动中看到的、艳情到的用文字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 1、 应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识自学。 2、 读排比句,感受认识排比修辞方法。 3、 读成语,积累成语。 4、 读笑话,理解笑话故事。 5、 引导练习写活动,并你能把活动中看到的,特别是想到的写下来。 6、 自主阅读选编文章,感受足球赛的激烈,以及作者记叙的生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感受排比修辞方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2、 感受意思相近的词语在表达上的差别。 3、 感受足球赛的激烈以及作者记叙的生动。 156 1、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2、 把活动中看到的 、想到的清楚、具体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词汇,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 1、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把活动中看到的 、想到的清楚、具体地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教具:有关放大插图 学具:词语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一 课时 3课时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部分来自农村,且基础较差,少数学生连最基础的拼音、大写字母都没掌握,认识的字很少,学习比较困难,理解能力差,所以学习课文时,对文中重点词句不能正确理解,对课文内容理解更不到位;有的学生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学习没有自觉性,平时的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有的学生说话表达不清楚,没有条理性,很多学生词穷,作文能力很低。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2、读一读这两组句子。 3、找出反复使用的词语做上记号。 4、再读这两组句子,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这些反复使用的词语,使句子读起来怎样? 5、小结:用上排比句,我们的文章将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气势。 6、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二、语海拾贝 1、读一读成语,你有什么新发现? 2、再读成语,不懂的成语通过查工具书理解。 3、你还能说几个此类似的成语吗? 三、开心一刻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说说你为什么会笑。 2、读了这则笑话,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汇报。 156 4、小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固定不变的词组或短句。我们运用成语时,不能随意篡改。 第二课时 学习自主阅读园地 1、在前面的课文里,我们一同欣赏了动听的校园交响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再去欣赏校园里同学们特别喜爱的球赛——足球赛。想知道比赛实况吗?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校园足球赛的实况解说》这篇文章吧。这是一场既精彩又惊心动魄的球赛。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阅读文章。 3、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4、积累好词佳句,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背一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应聘班级服务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度过了愉快的寒假,又迎来了崭新的学期。我想大家一定忘不了前任班级服务员默默无闻的奉献。今天,我班要招聘新一届班级服务员,把我班建设成朝气蓬勃、温暖和谐的集体。 2、模拟情景,教给方法。 (1)出示招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通知。 (2)教师表演应聘情景。(发言中渗透管理理念、施行纲要,展示才艺。) (3)请学生评价老师的表现。 (4)小结:说——清楚;听——认真;态度——大方。 3、理清要求,激发兴趣。 (1)你认为班级服务员要为大家做些什么?有哪些岗位?(作业收发员、卫生委员、文娱委员、班长等。) (2)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你有什么长处?你想应聘什么岗位?你想怎样为大家服务?你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3)教师:同学们,我听到了你们热情澎湃的心声,看到了你们自信期盼的眼神,我听到了你们在心中大声说:“给我一次机会!我也行!” 4、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拟定发言思路,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自我评价。 (2)在小组内交流,肯定伙伴的优点,善意地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5、集体汇报,交流评价。 (1)请同学上台汇报。 (2)关注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巧妙引导。 156 (3)你最欣赏哪些同学的表现?为什么?(评价时不仅要关注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胆小但能表现的学生。) 6、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快把理想的种子播进班集体的土壤,用你的信心、爱心、决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带领我们的班集体驶向美好的明天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 教学内容 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 二单元的课文展现了大自然是美好与神奇。《迷人的九寨沟》和《五月的青岛》如秀丽隽永的诗,吸引着学生去亲近它、走进它、感应它;《华山的险》则如气势磅礴的壮歌,展示了大自然非凡的、震撼人心的气魄;杜甫的《绝句》与朱熹的《春日》这两首古诗,描绘了绚丽多姿的春景图。 本单元 知识点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应用”。其中《迷人的九寨沟》、《五月的青岛》是讲读课文,《华山的险》是批读课文,《松坊溪的雪景》是略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迷人的九寨》秀丽隽永,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的奇特。《五月的青岛》展示了青岛海滨的迷人风光。《华山的险》则是一首磅礴的壮歌,歌咏大自然的力量,展现了大自然的非凡和震撼人心的气魄。《松坊溪雪景》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还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娶,大自然的乐,同时尽情抒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的确,大自然不同季节的景色有着不同的韵味。 本单元能力训练点 品读着这一篇篇文字皆美的文章,相信我们很容易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和喜爱的感情会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用心品读词句,边读边想象,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其能力训练点有一下级方面: 156 1、 训练学生自主识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的能力。 2、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能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 4、 训练用美的语感,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的能力。 5、 训练流利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应用”。《迷人的九寨沟》用优美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迷人的自然景观。《五月的青岛》就像秀丽隽永的诗,展示了另一番美景。《华山的险》如气势磅礴的壮歌,淋漓尽致地展现它非同一般的险。《松坊溪雪景》描绘了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感情。杜甫的《绝句》与朱熹的《春日》这两首古诗,描绘了绚丽多彩的春景图。 具体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欣赏作者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体验作者表情达意的好处,感受景物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的大好山河的美好情感。 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习作,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大自然的美景。 本单元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应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谢景的艺术特色,能借助批语读懂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本单元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所用的方法,感受景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给风景图片配上解说词;通过感情朗读,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能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的独特感受;感受诗的意境。 本单元 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学习本单元需要有一定的识字量,能自主学习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和应用生字的能力,积累词语,能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朗读,感受景物特点;正确朗诵和背诵古诗,积累古诗;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美景和奇特的见闻,能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 本单元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应用”,其中《迷人的九寨沟》2课时,《五月的青岛》1课时,《华山的险》1课时,《松坊溪雪景》1课时,《古诗两首》两课时,“积累与应用”3课时,本单元共10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5、迷人的九寨沟 课时 两课时 15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工具输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认真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段。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课前准备 教具:课文放大图片,课件 学具:本课生字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5、迷人的九寨沟 课时 第一、二课时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迷人风光。可以通过品读课文来理解和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学习本文,除了让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外,还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教师饱含深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156 展示九寨沟美丽风光的图片。(板书:九寨沟)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三段:九寨沟水美山美 1、初步感知课文。 师:大家想去吗?让我们边看课文边听录音,跟着书中的导游来感受一下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吧! 师:你读了课文,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有什么感受? 生: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生:九寨沟真像一个魔术师。 生:九寨沟真是一个迷人的人间仙境。 …… (板书:迷人人间仙境) 师:同学们听了课文,感受可真多呀!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它那迷人的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想你最喜欢九寨沟哪儿的美。这些美都表现在哪儿?找到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学生交流谈体会。(随机出示图片、出示句子、圈画关键的词语。) 2、感受九寨沟水的色彩斑斓。 师: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里? 生:我觉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很美。“水晶晶亮亮的,乳白色、深蓝色、翠绿色、橙黄色……令人叹为观止。”(出示这句话的字幕和图片) (1)“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 (2)积累这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3)学生练读,感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 (板书:水色彩斑斓) 3、感受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 生:我喜欢九寨沟的山林。“松杉青绿,椴木浅黄,朱紫的是山杏,殷红的是枫树,还有无数山花和野果,把沟沟岭岭点染得绚丽多彩。”(出示字幕和图片) (1)理解“绚丽多彩”。 (2)你还知道什么颜色呢? (3)朗读体会树林色彩绚丽多彩。 师:同学们,九寨沟的水晶晶亮亮、色彩斑斓,山林绚丽多彩,真是美不胜收!你们想把它记下来吗? ①自由练读。 ②齐读。 ③背诵。 (板书:山 绚丽多彩)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深秋的九寨沟 156 师:九寨沟山美水美,然而深秋的九寨沟更是变幻莫测,它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换着不同的天气和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深秋的九寨沟吧! 生:齐读。 师:“天气多变”表现在哪里? 生:“天气多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一会儿雾,也有同时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师:“一会儿……一会儿……”表示什么? 生:变换快。 师: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生练习说话。 师:“天气变,感觉也变”表现在哪里? 生:“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阳光沐浴着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又像一幅国画。” (出示三种情况下的九寨沟图片) 看图感受九寨沟神奇的美。 练读体会九寨沟迷人的美。 用“像……像……又像……”说话。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愿意记住它吗? (1)自由练读。 (2)齐读。 (3)背诵。 (板书:天气变幻莫测) 二、知识延伸 1、查找资料。 (1)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九寨沟为什么会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2、学做小导游。 (1)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2)为课后的风景图片配解说词。 三、练习书写, 练习写生字,指导学生“棘”、“莽”、“脊”、“魔”的笔顺笔画。 板书设计 迷人的九寨沟 海子图 山林图 迷人的仙境 深秋图 教学反思 15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6、五月的青岛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的书写。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月青岛的特色,感受青岛的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作者对花和海的细致描写。 过程与方法: 情境激趣法,朗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品味语言的韵味。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文章末句抒情包含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教具: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学具: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文章以亲切自然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青岛的春天,生动描绘了一月的花、海、人,着重强调了一个“绿”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青岛五月天”的美丽画卷,令人悠然神往。我将以作者老舍为切入点,让学生温习他的相关资料中以一个游人的视角来完成本文的学习。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五月的青岛是什么样儿的?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的描写走进课文。 2、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同时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荆”、“咸”的读音。 156 3、祟本课生字新词,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有错及时纠正。 4、说说读文后的大致感受。 二、作者介绍: 老舍,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赏析五月青岛的美丽的景色: 1、老舍笔下春天的青岛美吗?――美 这春美主要体现在哪两种景上?――花与海 问:春天,青岛有这么多的美景,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两种侧重来写? 2、青岛的节气晚,五月正当春,花是春天标志性的东西。欣赏青岛的春花之美。自由读1-2节,划出文中出现的各种春花。 1)学生齐说:有樱花,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小蝴蝶花,桂竹香,山谷中的不知名的野花等。师言:种类繁多,有……到处都有,墙角路旁,公园里,路上两旁的人家,山谷中,真是春花烂漫,春意盎然啊! 2)老舍为了表现他所见到的如此美的春花,这位作家启动了他的多种感官,有--视觉,听觉,嗅觉,写出了花的形状,色彩,香味,卖花的声音。姿态各异,色彩纷呈,香气袭人,令人可见可感可闻,特别是一清早便听风卖花声更添意趣,这令我们自然联想到宋朝诗人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这些花中,作者较详细地是写了哪几种?――小蝴蝶花与桂竹香,藤萝。其中哪能几个动词用得十分传神?生齐读,圈出品味。 明确:写小蝴蝶花与桂竹香时,用“结、绣”,十分逼真写出花儿开放的形态,“绣”写出花如绣品精细,美轮美奂,还表现了花儿的饱满厚密。写藤萝时,动词“顺、悬、散”把藤萝的生长的特征,花穗儿开放的姿态,香气弥漫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3、 156 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写他的美当然是离不开海的,如果说刚才的花的美是秀美怡人的话,那么这大海的美是那些么壮阔,给人的是一种强烈满眼皆绿,绿意无限的感觉。齐读第3节。 1)写一个事物,我们要抓住这一事物最有特色的一个角度写,而大海当然是绿了。句子赏析:绿――修辞手法是层递式的排比,夸张,把绿的程度,形态形象地表现出来,化静为动,充满逼人气势。 2)推敲句中两个“绿”词类活用,作动词,如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3)探究两个春深似海的不同含义, 4)仿佛看到了桃花句子的作用。令人浮想连翩,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四、文学家茅盾说过,“人是最伟大的风景”。 快速读4-6节,思考:作者写青岛的人事活动写了哪些人?明确:妇女们,姑娘们;学生们,孩子们;生意人 1、他们在春日里都有不同的表现,你喜欢老舍笔下的哪一类人,为什么? 1)姑娘们,妇女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作者从形和神两方面写出了女性的伟大,这伟大是就是她们对美的主动积极追求。 2)学生们:忙碌,旅游,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穿插两个词的语境中含义的理解:复活:指学生们随着花草的复活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丢眼:写学生们对大海的一往情深,恋恋不舍。 3)孩子们:最快活,尽情感受春天,有一句叙述的语气很特别是――直接用孩子的口吻写出来,展现了春天的来临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非常逼真可爱。 2、那么,这样看来,大家最不喜欢的是生意人了,为什么?讨论明确:他们预备忙碌一切都是为了金钱。没有欣赏自然中美好的春景,缺少审美的眼光和情趣。包括各处的阔人们,所以作者说: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这是针对这些阔人的。结合词语红了眼:生意人企盼在夏天大捞一把的神态。 五、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1、老舍希望这一切美好的春光,美丽的青岛属于谁呢?我们指代谁? 明确:不是阔人,不是外国战舰中的人,不是生意人,那应该是爱美,爱家乡,有审美眼光与情趣的大众的。 2、 156 结合老舍谈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3、且字的理解:姑且,暂且,这里有作者的赞叹,赞五月青岛的景色美,人情美,要人们尽情地享受。也有作者的悲愤,因为一过五月,这里将成为“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阔人”的世界了。既含有作者的安慰,又表达了人们的企望,浸透着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与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六、推荐阅读:梁实秋 《忆青岛》 王统照:《青岛素描》 参考资料 ☆“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崔 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人,字殷功,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字面简单,语言率真自然,明白流畅,几百年来一直为世人传诵,经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广泛引作典故和成语使用。说到这首小诗,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诗纪事》和《本事诗》对此都有所记载。《唐诗纪事》载此诗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 ☆关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故事 据传崔护早年举进士未及第,清明节时,独自一人到长安郊外巡游。口渴,向都城南庄一位少女讨水解渴,音容笑貌美好的少女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曾使他不忍离去。第二年清明,他重游旧地,风景如故,而少女家大门却紧锁着。万分惆怅之际,他题诗于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56 少女归来后,读了他题在门上的诗,因想念过度而生病了,几天后死去。恰巧此时崔护又来到少女家,少女的父亲把女儿因他的诗而病死的情况告诉了他,他伏在少女身上痛哭不已。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少女竟被他的哭声惊醒,活了过来,于是二人结为夫妻。 此一段姻缘佳话被元代杂剧家白朴、尚仲贤等所用,以此故事写下了《崔护求浆》的杂剧。 板书设计 五月的青岛 花 多、艳、香 山谷 绿色、野花 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海 风光美丽 人 复活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华山的险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借助批读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之险,体验作者表情达意的妙处。 3、 试着自己进行批读。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批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2、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3、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4、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华山的险,体验作者表情达意的妙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险。 教学难点 感受华山的险,体验作者表情达意的妙处。 课前准备 教具:有关华山的图片、影像或文字资料 学具:有关华山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7、华山的险 课时 1课时 156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少数学生连最基础的拼音、大写字母都没掌握,认识的字很少,学习比较困难,理解能力差,所以学习本文时,最重要的一关是“多音字”,接着就可以让他们在随文学字中感受文字的美。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引入课题。 2、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批读,理清脉络 1、问:齐读第一处作批,体会问的精妙。 2、第二到五处作批: 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批,渗透作者的写法。 3、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 4、教师范读全文,学生勾画好词好句。 三、赏析旁批,体会情感 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 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缩”,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 第三段: 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的词句。 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第四段: 1、激情谈话创设情景: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华山时,你想说什么?想喊什么?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华山美景。 4、齐读课文已有的旁批。 5、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生活中做强者,去品味更多挑战的快乐 板书设计 华山的险 路上所见:峭壁林立 苍龙岭:沟壑深不见底 老君犁沟:山路狭窄 156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8、松坊溪雪景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 2、 了解课文从哪些哪些方面描写了松坊溪的美,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积累文中比喻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用的雪景图片和配乐朗读的音乐。 学具:搜集有关描写雪景的诗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8、松坊溪雪景 课时 一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语言优美,语意清新淡雅。我可以先范读,再指导学生读,这样对于整体感知这篇文章有极大的帮助。因为本班学生语感不好,尤其在读书是断句不是很好。本文浅显的文字可以让他们自由畅快的读书。 教学过程 复备 156 一、以题激趣,引入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完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松坊溪的雪景,让作家郭风印象深刻,他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那片雪景。让我们来读读他的作品,读了课文,松坊溪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的?先写(下雪)时的景色,再写(雪止)时的景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欣赏美文吧。 3、课文哪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哪些段写雪后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雪中美景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最好能讲讲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感受。 2、朗读、交流。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来读句子。抽读。学生相互评价,是否读出雪花的美、雪的大。再全班读。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还会像什么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谁想得最美妙。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156 (4)你们看,置身于这么美的雪景中,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下雪了……落在松坊溪上了”,读出欢快喜悦之感。 (二)研读“雪后美景”一层 雪中的美景我们已尽情的在优美文字中遨游过,积淀过了,现在一起去欣赏一下雪后的景色!你们听我来读,能不能找到冬天。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读出你的感受来,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来。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溪中映着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禁使人想到“这样的山倒映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的句子。这样美丽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这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吗?真是“画意在眼前,诗情在心中”啊!诗一般的文字怎么能让它只躺在书里呢?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吧。配音乐朗读第9段(诗情画意,无限深情)。 2、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多、美、活。) 小鱼儿们是那么漂亮,那么活泼。同学们,如果将你们自己想象成这一条条小鱼儿,那么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溪水里畅游,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对你的家园松坊溪说什么?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呢? 这样描写使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鱼儿们使这原本恬静、雪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鱼儿们,你们继续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周围无限的冬日风光吧。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写下来好吗? 4、交流赏析。 5、同学们写得真棒,让老师身临其境了,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这样吧,请允许老师用作者郭风的一首散文诗来表表心声吧。(师读散文诗) 四、积累拓展,读写迁移 1、这么美的雪景,这么生动的文字,让我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句段读背。 2、教师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写雪景的诗文或作家郭风的作品,课后可办成小报。 五、总结写法,表达美。 1、松坊溪雪景美,作者的语言更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什么把文章写得这么生动? 2、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善于观察, 156 就能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份美丽。请拿起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小段话或做一首小诗,赞美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吧!(生写,指名展示,师生评价) 同学们,美景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难忘,把我们从现实带到了童话世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无处不在,它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眼睛里,在我们的心窝里,让我们睁大美丽的眼睛,伸出灵巧的双手,去发现美,创造美吧! 板书设计 雪花 轻盈柔美 雪中: 溪石 千姿百态 石桥 纯白如玉 喜爱、赞美之情 雪后:洁白的世界 彩色的游鱼 静中有动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鸳、鸯”等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1、 初读古诗,理解诗题,初步理解诗中词语。 2、 借助工具书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3、 用连句的方法理解诗意。 4、 感情反复朗读,通过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156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前准备 教具:图片,课件 学具:生字卡片,有关作者简介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9、古诗两首 课时 两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本班学生平时疏于朗读,甚至是“怕”读,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从读中去深切感悟文章的美。现所教学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古诗,班上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且没有家长监管,所以可以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来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 1、回忆并背诵已学的和春天有关的古诗。(板书:春天) 2、导入课题,并简要释题。(齐读课题) 介绍: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撼唐王朝的“安史之乱” 156 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3、学生自读。 4、复习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5、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贴黄鹂) (3)介绍黄鹂。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习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鹭吗?(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156 (4)说句意。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 (2)讲解“千秋”、“含”。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56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政权,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表演情境 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近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大诗人杜甫,把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现在黑板上的这幅画,正无限的扩大、扩大……于是,我们这儿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画。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听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循声望去,诗人看到草堂附近怎样的一幅春景图,可以先向我们介绍介绍,而后诗人挥毫泼墨,并为我们高声呤诵所作的诗。先请大家在座位上讨论讨论,练习练习。 2、学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呤诵呤诵。 4、齐诵全诗。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156 第二课时 一、学习《春日》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156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二、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三、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江山丽 山水秀丽 花草香 一时新 写景 绝 句 春 日 燕子 动物悠闲 总是春 哲理 鸳鸯 156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二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比喻句的两种形式。 2、 积累俗语,了解成语。 3、 能够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 1、应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识自学。 2、读俗语,积累俗语。 3、读成语,积累成语。 4、读自主阅读园地,积累好词佳句。 5、引导练习练习说话,注意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用语言文字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比喻方式的多样性;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比喻方式的多样性;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教具:词语图片,有关插图 学具:词语图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二 课时 3课时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部分来自农村,且基础较差,少数学生连最基础的拼音、大写字母都没掌握,认识的字很少,学习比较困难,理解能力差,所以学习课文时,对文中重点词句不能正确理解,对课文内容理解更不到位;有的学生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学习没有自觉性,平时的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有的学生说话表达不清楚,没有条理性,很多学生词穷,作文能力很低。 教学过程 复备 156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读句子,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4、教师小结:比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主要看是否把一个事物比作了另一个事物。 二、语海拾贝 1、反复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谈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把读懂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交流阅读体会,说说成语的意思。 4、说说自己从成语故事中受到的教育、明白的道理。 二、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伴随着作者的足迹,领略了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美、五月青岛的秀……在生活中,同学们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吧,也许你也有新奇的发现和奇妙的见闻。下面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清楚、明白地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所见到的奇妙的美景,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把美丽的景色描述清楚。 (2)小组内评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明白。 (3)小组汇报交流的情况,推选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合作伙伴和阅读方法阅读短文。 2、边读边想,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生生互相质疑,释疑,交流体会。 156 4、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或语段,可做记号,做批住,记一记,背一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分工安排及评价 牛 宗 祥 第三单元 10、《飞檐走壁的虎将》…50 11、《马蜂和熊瞎子》……55 12、《白鲸》………………58 13、《动物的“睡眠”》 … 61 《积累与运用三》 …… 63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第四单元 14、《田忌赛马》…………69 15、《聪明的使者》………72 16、《鞋匠的儿子》………75 17、《生死攸关的烛光》……81 《积累与运用四》 …………85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课程标准第 二 学段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56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写话、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全册分析 学生 情况分析 知识方面: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知道语文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查字典的方法需要继续巩固,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品读文字优美的文章需要多读。 能力方面: 1、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记忆新字应该没有问题 2、能够自觉地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关键的词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56 4、在写作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要加大练习的力度。在语言表达方面仍然有欠缺,注意加强他们的积累,鼓励他们提高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5、在学习课文的方法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要鼓励他们多运用,多实践,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推广,让全班同学都受益,得到好的发展。 学困生方面: 1、多加强学困生的识字能力 2、提高说话能力,给予他们及时的激励和表扬,放低起点,小布快进,让他们获得成功,提起说话的兴趣 3、在教学中多关注他们的表现,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4、关注他们学习后的得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 本册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自主认识187个生字,规范书写199个字,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义,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或结合生活积累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学过的生字词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4、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根据课后提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走进文本,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初步学会默读,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能用通顺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见解。 5、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看法,乐于参与讨论,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抓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即兴应对,礼貌交流。 6、能借助字、词典或相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宜的读物,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本期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 7、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见闻和想像清楚地写出来。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以及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学习修改习作中的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与人分享。 训练措施 1、加强对生字新词的教学,课后进行及时的听写,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继续培养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积累语言 3、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及时检查背诵课文的情况 4、继续加强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了解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5、在写作文时,先列提纲,先口头说,多看范文,加强语言的训练,能修改自己和他人的文章,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 6、为提高写作能力,增加写作的次数,多展示优秀的作文 第 三 单元教材分析 156 本单元 教学内容 《飞檐走壁的虎将》、《马蜂与熊瞎子》、《白鲸》、《动物的“睡眠”》、 《积累与运用三》 本单元 知识点 本单元的课文与动物有关,《飞檐走壁的虎将》让我们徜徉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之中,壁虎看似平凡却有着不平凡之处,它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虎将;《马蜂与熊瞎子》让我们了解到马蜂与棕熊之间的故事;《白鲸》让我们进入了神秘的海洋世界,欣赏着白鲸优美的 【态、身姿,领略它那独特的表演,不禁另我们啧啧赞叹;《动物的“睡眠”》让我们知道了动物不仅有“冬眠”,而且还要“夏眠’。 本单元能力训练点 品读着这一篇篇文字兼美、富于创意的文章,我们不仅折服于作者的妙笔,心里的激情也随之荡漾。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去读,去揣摩作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让学生能读写结合,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能力训练点有一下几方面: 1、 训练学生自主识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的能力。 2、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能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 4、 训练用美的语感,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的能力。 训练学生流利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自主勾画课文中描写得生动的词句,体会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这些动物的感情。 本单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蜂和棕熊的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蜂和棕熊的特点。 了解蝙蝠、海参及蜗牛等动物睡眠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本单元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自主勾画文中描写得生动的词句,体会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作者把动物当做人来写的写作方法。 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生动性,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这些动物的感情。 本单元 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学习本单元需要有一定的识字量,能正确书写生字的能力,能自主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能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朗读,感受神奇的动物世界。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详细地记录一项活动。 本单元 课时安排 《飞檐走壁的虎将》 两课时 《马蜂与熊瞎子》 两课时 《白鲸》 两课时 《动物的“睡眠”》 一课时 《积累与运用三》 两课时 作 文 两课时 15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飞檐走壁的虎将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壁虎的教学挂图 学具:搜集壁虎的有关资料或写动物的妙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0、飞檐走壁的虎将 课时 第 1 课时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内容有趣,作者语言生动,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本文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通过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复备 一、以题激趣,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完这个题目,你了解到什么? 3、想知道这虎将是谁?它到底“虎”在哪儿?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4、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5、教师简介壁虎的资料。 壁虎, 156 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壁虎受到强烈干扰时,它的尾巴可自行截断,以后还再生出来新尾巴。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 肌肉就强烈地收缩,能使尾部断落。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 尚能跳动一些时候。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词卡片,齐读。纠正错音。 3、出示词语,引导理解,着重指导如下词语: 袭击:比喻突然打击。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不甘示弱:不甘心自己比别人差。 毫不在乎:一点也不在乎、不在意的意思。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丢卒保帅:表示舍弃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惹人注意: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结构 1、自读自悟: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反馈。 全文共8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总述壁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虎将。 第2自然段:以其捕食之快、准、凶猛,展示其虎劲。 第3自然段:讲壁虎如何捕食凶狠的蝎子。 第4自然段:介绍壁虎的大胃口、耐饥能力。 第5自然段: 介绍壁虎飞檐走壁的本领。 第6自然段:介绍壁虎断尾避敌的方法。 第7自然段:壁虎休息喜欢清静。 第8自然段:壁虎冬日里要冬眠。 4、根据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5、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壁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虎将。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表述壁虎捕捉猎物时所体现出来的虎性。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介绍壁虎的生活习性。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介绍壁虎的休息与冬眠。 四、讲解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画出描写壁虎外形的词语。 身体扁平、长长的尾巴、暗灰色的外衣 3、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壁虎的长相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词语来说。(不惹人注意) 4、“暗灰色的外衣”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壁虎身体的颜色) 156 5、教师引读:虽然壁虎的外貌并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但_________。 6、小结:课文开篇利用壁虎外貌之平淡无奇来反衬出它是一位“虎将”,读来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到底壁虎有哪些本领显示它的雄威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预习后面的内容。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课时 第 2 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段落层次分明,语言生动,要引导学生分清层次,了解壁虎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本篇课文内容有趣,作者语言生动,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本文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通过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复备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生词卡片,领读。 2、说一说壁虎的外形特点。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写了壁虎不惹人注意的外形,并总的讲述了它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虎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壁虎的特点。 二、学习第二部分,体会壁虎的“虎”性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看看作者通过讲述壁虎的什么来展现它的“虎”性的。(捕捉食物) 2、指导对比自主学习2、3自然段。 (1)用横线画出所捕捉的食物的名字。 (2)用波浪线画出捕捉食物时的动作。 (3)通过抓住描写捕捉食物的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4)边读边想象画面。 (5)有感情的朗读出壁虎的特点。 3、检查学习效果。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食物名字:蚊子、苍蝇、飞蛾 蝎子 捕捉动作:伸、跃、张、吐、吞食 挨、猛击、跃 体会:壁虎捕捉食物时的快、准、灵活、凶猛 4、指名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比比谁的读能把大家带入激烈的“战斗”中去。 5、思考:课文第2自然段写了壁虎是怎样捕捉食物的,我们读了之后就能体会到它的“虎”性,为什么还要写第3段呢? ( 156 因为第2自然段写的是壁虎捕捉小的昆虫,而第3自然段则更具体地展现壁虎捕捉凶狠的蝎子仍然无所畏惧,“大发虎威”的情景,让我们更能感知到壁虎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三、学习第三部分,了解壁虎的生活习性 1、教师引读:“壁虎的胃口很大,________。它的耐饥能力也很强。__________。 2、出示壁虎吸盘状的皮瓣,指导理解壁虎“飞檐走壁”的原因。 3、补充资料。 科学家根据壁虎足趾的构 造,研制出一些“吸盘”器具。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一种“真空吸盘挂钩”,可以在平滑的玻璃上固定,很实用。科学家又利用高倍显微镜,进一步研究了壁虎的足趾,发现壁虎的足趾有无数小绒毛覆盖,宛如小钩子,这些千千万万微小的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抓住物体表面的突出部分。根据这个发现,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尼龙搭扣:上层尼龙是无数小钩子,下层是无数小圈圈,当上层向下按时,小钩子就压向小圈圈,搭扣就合拢了,当要撕开时,稍用力,二者就分开了。这种尼龙搭扣用在防寒服上、旅游鞋下,多实用啊! 4、学习壁虎的避敌方法 (1) 自由读第6段,画出壁虎巧妙避敌方法的句子。 (2) 这个方法用文中的词语来说叫做----(丢卒保帅) (3) 学生补充这一部分的资料,教师整理。 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 肌肉就强烈地收缩,能使尾部断落。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 尚能跳动一些时候。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 断掉的尾巴还会长出来。有人说壁虎的尾巴断后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壁虎的尾巴离开身体后还在动,是因为它的神经并没有马上失去作用,所以在动。它的动不是定向的,所以不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 (4) 请把本段分为两层,并述说分层理由。(总分关系) 四、自主学习最后一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写了壁虎的什么特点?(喜欢清静、冬眠)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冬眠吗? 五、总结全文 多么有意思的壁虎啊!在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探索其他动物的奥秘。 六、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壁虎的其他资料,办一期板报。 2、查找资料,了解喜欢的动物,并写写简单的解说词,把它介绍给同学们。 板书设计 捕食快、准、凶猛 壁虎(虎将) 胃口大、耐饥能力强 飞檐走壁 156 “丢卒保帅”机智灵活 爱清静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1、马蜂与熊瞎子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题个生字和新词,通过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了解马蜂和棕熊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主勾画课文中描写得生动的词句,体会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蜂和棕熊的特点。 教学难点 自主勾画课文中描写得生动的词句,体会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具:马蜂、熊瞎子的图片 学具:录音,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1、马蜂与熊瞎子 课时 第 1 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马蜂和熊瞎子的特点,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对于马蜂和熊瞎子比较熟悉,对于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会有兴趣。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反馈,感悟它们的特点。另外,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词。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是什么动物?(挂图出示“棕熊”的图片)(学生回答)它的视力很差,凶猛而力大,在有些地方人们称它为”熊瞎子“。(板书) 156 1、请大家再看这是什么?(出示“马蜂“的挂图)(学生回答)它的毒性特别大,一头牛也受不了它的三针刺。(板书) 2、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与这两种动物有关,凶猛而力大的熊瞎子与马蜂之间到底发生怎样的事情呢?结果怎样呢?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勾画课文的生字词,并自主学习。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两个动物之间的什么事情? 4、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 学习第2、3自然段,掌握马蜂的特点。 1、请大家朗读第2自然段,看一看马蜂有什么样的特点。 2、指名读一读相关的语句。 (1) 体大,身长,毒性大。 (2) 马蜂喜欢在大树、危崖或干脆在人家的屋檐下挡雨向阳的地方筑巢。 (3) 马蜂不酿蜜,专门偷吃其他蜜蜂酿的蜜,还攻击前来抗击的工蜂。 3、出示下面的三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 a、马蜂不酿蜜,专门偷吃其他蜜蜂的蜜,还攻击前来抗击的工蜂。 b、马蜂的蜂拥又大又胖。 c、马蜂的蜂拥是熊夏秋两季最爱劫夺的佳品。 4、指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这几句话连起来。 因为马蜂不酿蜜,专门偷吃其他蜜蜂的蜜,还前来抗击的工蜂,所以马蜂的蜂拥又大又胖。因为马蜂的蜂拥又大又胖,所以是熊夏秋两季最爱劫夺的佳品。 a、因为马蜂专门偷吃其他蜜蜂酿的蜜,因而时常和蜜蜂发生战争。我们一起读一下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 b、引导读出爷爷的惋惜和痛恨之情。 c、爷爷说“过不了多久,熊瞎子要来收拾你了“是什么意思?(熊瞎子会来陶马蜂窝)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马蜂的特点,马蜂不仅坐享其成,还攻击反抗者,可以说是蛮不讲理。熊瞎子到底是如何来“收拾“马蜂的呢?下节课我们在继续学习课文。 五 布置作业 1、查找有关熊瞎子的资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毒性大 马蜂 巢房大 佳 品 蜂蛹大 156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课时 第 2 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马蜂和熊瞎子的特点,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对于马蜂和熊瞎子比较熟悉,对于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会有兴趣。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反馈,感悟它们的特点。另外,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复备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劫夺 急不可耐 心满意足 故伎重演 群起而攻之 2、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马蜂和熊瞎子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熊瞎子是如何“教训“马蜂的。 二. 学习4--6自然段,了解棕熊的特点 1、引导进一步了解棕熊的特点。 a、自由朗读第4~6段,画出能表现棕熊特点的词句。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只棕熊? b、心急的棕熊(“急得团团转“”大声嗥叫“”连续转了两三圈“) c、聪明的棕熊(“瞧了又瞧“”滚了下来“”稳稳地站定) d、贪吃的棕熊(“得意”“撕开”“急不可耐”“大嚼”) 2、品读“蜂熊之战” a、对于如此贪婪的棕熊,马蜂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马蜂们哪能善罢甘休,它们群起而攻之,数以万计的马蜂一下子就把大棕熊叮成了一团大蜂球,咬它蜇它……” ① 用“△”标出描写马蜂的动词。(叮、咬、蜇) ② 抓住“数以万计”引导结合前文感受此时马蜂的毒性。 b、棕熊是怎样做的呢? ① 用“○”标出描写棕熊动作的词语。(护住、伸进、大嚼) ② 棕熊不怕马蜂蛰的原因是什么呢?(棕熊皮厚很) c、引导读出马蜂的强烈攻势和棕熊的淡然应对。 156 3、小结:这可真是一只聪明而又贪婪的棕熊啊,引读“它足足吃了一个时辰,________,才_______。 4、学习描写棕熊下山的句子。 (1) 齐读。 (2) 抓住相关词语体会棕熊的“可爱“。 “当它快要冲到小屋前时,突然刹住了身体,似乎很礼貌地向我们大吼一声,摇摇摆摆地走了。“ 一. 总结全文 同学们,自然界中的事物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我们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按照规律办事。 板书设计 马蜂 与 熊瞎子 瞧、滚、稳稳、聪明 不理睬、护住 叮、咬、蛰 贪 吃 伸进、大嚼 礼貌大吼 可 爱 摇摇摆摆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2、白 鲸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新词,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把动物当做人来写的写作方法。 156 课前准备 教具:白鲸的图片 学具:生字、新词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2、白鲸 课时 第 1 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感悟作者对白鲸的喜爱之情。学生一般对于白鲸这样的海洋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又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白鲸的知识,学生可以利用“旁批”的学习方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热爱、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同时,引导掌握“总—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鲸”字导入 1、同学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鲸的图片)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教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音,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今天,我们一道走进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三、引导自读,合作理解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围绕“白鲸是地道的夏季旅行家”给我们介绍了白鲸的哪些知识?(每年7月,从北极地区出发,开始旅行。它们在旅行这一过程中一边游玩,一边表演。) 2、引导学生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白鲸的多,旅行队伍的壮观;作者把白鲸当做人来写,流露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1)出示相关句子,引导抓住带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它们少则几只,多则几万只,浩浩荡荡地游向度假地。一路上,它们一边悠闲地游玩,一边不停地表演、、、、、、” (2)哪些词语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旅行、度假地、悠闲、表演) (3)用“一边……一边“进行说话训练。 4、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探究交流,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白鲸是鲸类王国中最优秀的“口技“专家) 2、提问:作者为什么称白鲸是鲸类王国中最优秀的“口技“专家呢?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因为它的声音变化多端,五花八门) 156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白鲸声音的句子,读一读。 “它能发出几百种声音……叫人惊叹不已。“ 4、引导理解本段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 5、白鲸的声音真是变化多端,无奇不有,你还能想象出它还能发出怎样的叫声吗?试着用文中的形式说一说。 6、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课堂小结 白鲸除了在旅行时会唱歌外,还喜欢游戏,又极爱干净,留待与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旅行、度假地 游玩、表演 白鲸 “ 口技“专家 变化多端 五花八门 无奇不有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课时 第 2 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感悟作者对白鲸的喜爱之情。学生一般对于白鲸这样的海洋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又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白鲸的知识,学生可以利用“旁批”的学习方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热爱、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同时,引导掌握“总—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156 一、听音乐,导入新课。 播放《蓝色多瑙河》师述:居住在海洋中的白鲸也喜欢这首曲子,它们还和这首乐曲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 二、小组讨论学习 1、读课文,说说小白鲸和蓝色多瑙河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对白鲸的关爱?找出来读一读。 4、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三、自由读课文,质疑。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跟课文讲到的内容有关的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四、学生间交流相关资料,解决部分问题。 五、老师提供“知识大餐”,供学生“点单”。 六、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七、指导朗读(听音乐读课文) 八、发散:听声音编故事。 板书设计 喜欢游戏:尾叶戏水 借助玩具 白鲸 喜爱 极爱干净:打滚、翻身、擦身 焕然一新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3、动物的“睡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文,了解蝙蝠、海参及蜗牛等动物睡眠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自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生动性,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这些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蝙蝠、海参及蜗牛等动物睡眠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生动性,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这些动物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具:动物的图片 学具:动物的睡眠资料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3、动物的“睡眠” 课时 第 1 课时 学情分析 156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自主探究,通过自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动物休眠的原因。因为本文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合乎学生的阅读口味,所以学生一定有兴趣学习,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休眠,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一说。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这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动物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寻找答案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数以数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3、理解并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旷野:空旷辽阔的原野。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5、在熟读另外的基础上根据介绍对象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6、全班交流。 第一段(1~3自然段):介绍蝙蝠的冬眠。 第二段(4~7自然段):介绍海参的夏眠。 第三段(8自然段):介绍蜗牛的冬眠与夏眠。 第四段(9自然段):讲述动物“睡眠“的原因。 7、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 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 蝙蝠式怎样进行冬眠的? (2)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二是睡眠方式奇,三是睡眠时间奇。 2、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夏眠的,并作汇报。 (2)教师总结。 156 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带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到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到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3)观看海参夏眠录像资料,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1)自由朗读。 (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作汇报。 六、扩展延伸,巩固提高。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蝙蝠进行“冬眠“,而海参要进行”夏眠“? 板书设计 动物的“睡眠“ 蝙蝠 冬眠 海参 夏眠 适应环境的变化 蜗牛 冬眠、夏眠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积累与运用(三) 课时 3-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背惯用语,理解含义。 2、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语言 3、阅读成语故事《熟能生巧》,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注意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重点 在游戏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156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积累与运用(三)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带有比喻意义的词语会有浓厚的兴趣,能主动积累通过动物预报天气的气象谚语。因为这次“积累与运用”前几课的教学基本是围绕动物这一话题展开的,所以本次习作应该说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再加之平常的观察,这就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在教师引导下,相信学生能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和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温故知新 1、同学们,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或阅读文章时,会发现许多人的语言特别生动有趣,说出来的话很有哲理。实际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平时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对我们的说话、习作会大有帮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惯用语。 2、自读词语,说说对字面意思的理解。 3、再读词语,想想词语是否有别的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4、汇报交流结果。 5、拓展练习:师生出示与书上不同的惯用语进行理解。 二、语海拾贝 1、启发导入。 现代人生活,一天也离不开天气预报,新闻节目可以不看,天气预报却一天也不能错过。然而天气预报却是近年来的事。千百年来,人们出门看天,靠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天气谚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几句天气谚语。 2、引导学生自读自背。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提示:这些谚语看起来整齐匀称,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相互朗读、背诵。 (3)拓展练习: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谚语。 三、点击成语 1、导入。 今天,一起来阅读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故事引申出来的? 2、 156 自读短文,明确要求。 (1)通读短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为什么在旁人大声喝彩的情况下,卖油的老头却不以为然? (3)质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自学情况。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卖油的老头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不以为然? 4、说说你读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5、讲“熟能生巧”的故事。 四、综合性学习 1、搜集资料。 (1)选择合作伙伴,分类搜集资料。 (2)通过各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 (3)与合作伙伴交流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并将资料进行整理。 2、整理资料,策划游戏。 (1)根据搜集的资料,策划游戏的内容,制成谜语或词语接龙等。 (2)学生将游戏内容归纳、整理。 (3)设计活动程序,做好活动准备。 3、开展游戏活动。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有趣的关于动物的语言游戏,在游戏中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成语生肖园,进行竞答(可以是词语填空,可以是说出带某个动物名称的成语,说得越多越好)。 (3)我说谜语你来猜(可以出文字谜面,也可以一人比画一人猜)。 (4)进行词语接龙。 (5)活动小结。 4、拓展延伸。 将本次语言游戏活动的内容办成一期小报。 五、习作百花园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在本单元里,我们领略了壁虎的飞檐走壁、白鲸的“口技”、动物的“睡眠”。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那样的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得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 (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 2、 156 创设情境,拓展思路。 (1)情境激发。同学们,我们重庆野生动物园想在我们班上招聘解说员,你们愿意来应聘吗?那好,我们就借习作课这个机会满足大家的愿望。你认为该怎样才能当好“解说员”呢? (2)说一说,让学生各抒己见。 (3)评一评,看谁说的有条理,教师捕捉有个性化的语言,给予鼓励。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3、交流互动,引导体验。 (1)自主选择。 ①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 ②选择交流伙伴,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自愿组合,合作交流。 (2)结合习作提示,合作交流。小组内充分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还有哪些生活习性?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3)交流评议,评出“优秀解说员”。派代表上台竞争,亲身体验,自由表达,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他说得怎样?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教师相机点拨。 4、合作讨论,明确要求。 (1)作为一个优秀解说员,该怎样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呢? (2)引导审题,读懂习作提示:题目自拟,注意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3)讨论交流:你准备怎样写? (4)联系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自评、互评,评的重点是小动物怎么可爱、作者如何喜爱的。 5、敞开心扉,自由习作。 (1)闭上眼睛回忆自己观察的小动物、喜爱的小动物。 (2)回忆本组课文作者描写动物的表达方法。 (3)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片断练习,分块练习,用“我手”写“我心”。 (4)师巡视,相机指导,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与指导,对表达完整、抓住小动物特点写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6、 156 组织评价,修改成文。 (1)小组内自评自赏,互评互赏。谁写的精彩?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2)小组内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哪个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看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全班交流,佳作欣赏。推选写得好的习作在全班读一读,读出感情来。 (4)学生再次修改,然后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在习作本上。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方法阅读短文。 2、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内容,与伙伴交流、分享。 3、提出问题,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4、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背一背。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 教学内容 《田忌赛马》、《聪明的使者》、《鞋匠的儿子》、《生死攸关的烛光》 本单元 知识点 走进本单元,就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田忌赛马》的孙膑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相同的马只调换了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聪明的使者》一文,为我们讲述了使者禄东赞,运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不同的问题,圆满的完成了松赞干布交给他的任务,促成了一桩美好的婚姻;《鞋匠的儿子》中的林肯,一位卑微鞋匠的儿子,在他当选总统的时候,以自己的智慧和真情,让那些想羞辱他的参议员折服;《生死攸关的烛光》中,普通的法国妇女和她的儿女,面对德国入侵者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和机智,令人久久难忘。 本单元能力训练点 读课文,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培养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能力 156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条理说话的能力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和体会课文内容的能力,使课堂学习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也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提升 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 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林肯尊重、平等、宽容的人格魅力,感受他的自信、潇洒、自由。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本单元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事物原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的思维模式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智慧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 本单元 教学难点 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做事要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使用力量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的分析,体会课文时如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林肯的个人魅力的 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本单元 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学习本单元需要有一定的识字量,能正确书写生字的能力,能自主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能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品质。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详细地记录一项活动。 本单元 课时安排 《田忌赛马》 两课时 《聪明的使者》 两课时 《鞋匠的儿子》 两课时 《生死攸关的烛光》 两课时 《积累与运用三》 两课时 作 文 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4、田忌赛马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主识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目瞪口呆”。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156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事物原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的思维模式。 教学难点 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做事要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使用力量。 课前准备 教具:生字卡片,录音。 学具:多媒体资料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4、田忌赛马 课时 第 1 课时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读写能力、自学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基于这种状况,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其寓含的深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统领全文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读、讲、思、议,并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畅谈学习体会。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揭示课题,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读了课题,你推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三个问题自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交流自读成果,串联问题答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二、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1、课文哪部分写田忌初赛失败?哪部分写田忌再赛胜利?哪一部分写了由败“转”胜的过程? 2、参考“转败为胜”这一成语,用自然段归纳法理清叙述顺序。 三、 亲自演示讲解,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 1、 自读课文,说说两次赛马的情况。 2、 用已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板演并讲述过程。 四、 深读课文,研究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1、 什么叫“转败为胜”?看着这个板书,你想问什么? (还是同样的马、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2、 研读第一次赛马以后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心理状态。 (1) 指导学法: 一划(表现人物心理的词句) 二研(这些词句对表达人物心理的特定含义) 三读(这些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 156 (2)范例引读,明确研读方法与目标。表面上是马的竞赛,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中,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语气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3) 自己研读。 (4) 交流感悟。 3、 讨论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第二次比赛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 马快不了多少 仔细观察 孙膑 齐威王傲慢、轻敌 ↓ 认真思考分析 4、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五、 分角度演练并评议,深化认识。 1、指导合作表演课本剧。 2、在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场: 上→上 下→上 第二场: 中→中 上→中 第三场: 下→下 中→下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课时 第 2 课时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读写能力、自学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基于这种状况,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其寓含的深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统领全文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读、讲、思、议,并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畅谈学习体会。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简要板书) 二、复述比赛的过程,特别注意重要的细节和人物(巩固上节所学内容)? 156 1、你是田忌,你输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 2、你是齐威王,你赢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还想说什么? 3、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指导识字写字、积累。 1、这些词语如此准确的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我们来写一写。 2、指导写“垂头丧气、得意洋洋”。 3、特别指导写“蔑”“赢”(反义词是:板书“输”)。 4、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好词,让我们来积累吧。 课件出示课后积累中的十个词语,指导理解、朗读。 5、抄写积累。 四、 选择性练习(写一写)。 1、设想这场赛马将电视现场直播,请你当节目主持人,写一段解说词。 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 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 八、作业: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故事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田忌 齐威王 败(扫兴) 第一次 胜(洋洋得意) 孙膑献计 胜(高兴) 败(目瞪口呆)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5、聪明的使者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 156 许配”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聪明的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智慧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教具:生字、新词卡片 学具:搜集、阅读有关“五难求婚使”、“文成公主和亲”的资料或书籍。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5、聪明的使者 课时 第 1 课时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和同伴合作学习。在体会人物的智慧方面,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伴一起探究禄东赞在解决问题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抓住哪一个关键环节,运用什么方法,如何解决问题的。在学习过程中,想一想你还有那些方法同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智慧故事:《聪明的使者》。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2、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使者遇事是怎样积极动脑,了解他的绝顶聪明和非凡的智慧吧!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自己试着用工具书解决) 2、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小组内交流识字、解词情况。 提个醒:哪些生字易写错?如:“配”左边不能写成“西”。哪些生字易读错?如:“蕃”读“bō”,不读“fān”;“拴”读翘舌音。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课文里指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许配:由家长做主,跟某人订婚。课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156 4、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大家相互帮助正音。 5、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6、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这是一个传说故事,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知晓它的前因后果。 1、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交代了事情起因:唐朝皇帝嫁女赛智慧,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2、学习二、三、四段。 (1)齐读课文二、三、四段。 (2)分组讨论学习。 ①故事中一共有三个小故事,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按学生的回答把喜欢相同小故事的编排在一组,四人一小组。 ②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师引导学习方法:先读文,然后勾出描写皇帝出题的句子及禄东赞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句子。最后讨论发言:禄东赞的办法好在哪里?你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把自己的体会和想法说给伙伴听听,小组长要注意综合大家的意见。 ③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别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按顺序,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地汇报) 师要注意引导、点拨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禄东赞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抓住关键环节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从而体会他的聪明才智。 如:第二段分辨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其他的使臣从表皮入手,而禄东赞抓住动物的本能属性,孩子饿了就要去找妈妈吃奶。 第三段是分辨木头的头和梢。这是个物理问题,别的使臣束手无策,而禄东赞凭着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分析判断,用水的浮力分辨出了头和梢,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第四段是丝线巧穿玉石洞眼。别的使臣凭着常规方法怎么也穿不过,而禄东赞却用蚂蚁和蜂蜜解决了这个难题。 ④ 15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感受禄东赞的机智聪明。 3、学习第五段。 过渡:是呀,面对唐朝皇帝一个又一个难题时,其余的使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能为力,禄东赞却显得是那样胸有成竹,结果怎样呢? (皇帝想:禄东赞这么聪明,赞普松赞干布也一定聪明能干,就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许配给了他。)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聪明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善于动脑筋,急中生智,圆满地解决了三个难题,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缘。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动脑筋,做个聪明的孩子。 五、交流拓展,课外结合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五难求婚使”及“文成公主和亲”资料,再次体会禄东赞的聪明智慧。 2、课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赛智慧 智辨马驹和母马 分辨木头的头和梢 巧穿玉洞聪明的使者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6、鞋匠的儿子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能在课文情境中理解“开怀不已、笑声止歇、讪笑、诽谤、潇洒、优越、卑微、尴尬、羞辱”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能抓住参议员情感态度变化的线索,了解变化的原因。 156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林肯尊重、平等、宽容的人格魅力,感受他的自信、潇洒、自由。 教学重点 读懂林肯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原因。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的分析,体会课文时如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林肯的个人魅力的。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搜集林肯的有关资料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6、鞋匠的儿子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从整体感知文本出发,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相关词语,并初步认识到故事情节中矛盾的关键;以参议员对林肯的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探究产生变化的原因,感悟静默与赞叹;以林肯自信、潇洒、自由的表现为依托,感知林肯的人格魅力;以林肯尊重、平等、宽容的思想以及鞋匠的儿子的身份作对比,体会优越与卑微的内涵。四条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交融。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一定有崇拜的人。谁来说说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学生自由说) 你们崇拜的人有明星,有自己的亲人,也有伟人。说到伟人,不得不提一提美国的领袖人物——林肯。(课件出示林肯画像) 你知道林肯吗?能介绍一下他的身世吗?(学生自由介绍林肯)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么伟大的领袖他却是一位鞋匠的儿子。这个出生卑微的领袖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 (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遇到觉得难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一下。(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词语可以多读几遍。) (三)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分享你们的自学成果。 1、第5自然段 (1)第5自然段谁来读?(教师指名一生读,作相关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开怀不已”和“笑声止歇”)两个词读得特别好,你能再读一读吗?(课件出示词语) 156 (2)谁也能把它们读好?(请学生个别读之后齐读) (3)这两个词语中有几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你找到了吗?(已、止和歇,都是停止的意思。“开怀”和“笑声”都是指很开心。学生找到了评价:真善于发现,看来你的语文功底不错。) 2、第8自然段 (1)第8自然段,谁有这个自信来读。(师请一生读)这句话中有没有你觉得难读的词语?(该生回答后,其他学生可补充)老师和大家的想法差不多,也觉得这几个词语较难读。(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讪笑、诽谤、潇洒”) (2)你能把它们读好吗?(个别读后齐读) (3)你能给讪笑找个近义词吗?(嘲笑、讥笑、讽刺……)你知道什么是诽谤吗?(无中生有地攻击别人,说别人坏话……) 3、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谁愿意来读?(请一生读)这一句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到吗?(课件出示“优越、卑微”) (2)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课文中谁的出身优越,谁又出身卑微呢?(参议员的出身是优越的,林肯的出身是卑微的。) (3)(课件出示图片感知参议员)参议员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官员,大多来自上流社会,他们的出身是优越的,林肯是鞋匠的儿子,他的出身是卑微的,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个别读后齐读) 三、默读课文,探究线索 (一)同学们,在这个故事里,优越的参议员对待出身卑微的林肯态度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说说这种变化。(学生默读课文) (二)交流:从原先的尴尬到后来的赞叹;一开始想要羞辱林肯,后来却为他赞叹……(教师整理小结并板书:尴尬,羞辱,静默,赞叹)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本 过渡:究竟是什么能改变参议员对林肯这个鞋匠的儿子的态度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把目光拉到当时林肯面对议员讥讽的场面中,还原那精彩的一幕。 (一)尴尬——事情的起因 1、参议员们一开始,对这个出生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是那么不认同,甚至觉得尴尬,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参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156 2、(学生读)什么是尴尬?(因为事情不好处理而感到难为情和窘迫) 3、参议员们为什么会觉得尴尬呢?(因为林肯是鞋匠的儿子)参议员听候总统的差遣,服从总统的命令,可是如今鞋匠的儿子却做了这些上流社会的人的总统,这是多么尴尬啊。请你再读,读出这种尴尬。(生个别读后齐读) 4、为了解除这种尴尬,议员们决定羞辱林肯。 (二)羞辱——矛盾的激化 1、他们是怎样羞辱林肯的?(课件出示句子: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前请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2、这位傲慢的参议员会怎么说这句话?(二三位学生读句子,教师启发指导朗读:你的态度是多么傲慢,你的语气是多么鄙夷啊;你是多么瞧不起他啊……) 3、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参议员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你不配当我们的总统。——你对他是嗤之以鼻 你来当我们的总统,真是太丢脸了。——想想自己高贵的身份简直是要被玷污了。) 4、心里这样想,嘴上会怎么说,请你再读读。(生个别读后齐读) (三)静默——无声的震撼 过渡:是啊,这样的羞辱犹如风刀霜剑直刺人心啊,然而鞋匠的儿子——林肯却让这种羞辱在静默中消释,并渐渐地化成了赞叹的掌声。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林肯说的话,细细地体会这个鞋匠的儿子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学生自由读课文的5-7自然段,并思考,教师巡视并作适当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预设1、尊重 (1)对父亲的尊重(学生的表述可以是:爱父亲,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敬佩、崇拜父亲。教师引导并板书:尊重)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他对父亲的尊重? (课件出示句子一: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句子二: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②你能读出这种尊重吗?(请一生读) ③你从哪些词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父亲的尊重?(“永远”——体会林肯作为鞋匠的儿子而感到骄傲;无人能比——突出对父亲的爱和崇拜。) ④ 156 多么强烈的情感、坚定的语气,请你再读,感受林肯对父亲的尊重。(评价语:你强而有力的语言是多么震撼人心;你是多么镇定自若,依然保持着潇洒的大将之风;听得出你对父亲的爱是深厚的是广阔的。) ⑤让我们一起读,感受林肯那份发自内心的尊重。(生齐读) (2)对参议员的尊重(以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教师不要过于强求。相关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2、平等 (1)他是怎样平等待人的,课文中他是怎么说的?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并说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教师归纳课件出示。 句子一: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是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到了做鞋的技术。 句子二:参议院里的任何人,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我一定尽可能帮忙。) (2)林肯不因为自己是总统而高高在上,他反而能做最平凡的事。既然他是如此地待人平等,那他会怎么对参议员说这番话?(练读-个别读,评价语:你一定会这样做的,你在自信地说;你放下了自己的身份,你是自由的;你不但没有记仇,反而愿意服务,你多潇洒啊。) (3)对待参议员林肯能平等相待,对待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黑人他同样如此。(课件出示故事,请一位学生读:林肯在做律师时无视别人的不满连接了几宗黑人的案子。一个黑人小伙子由于他人错误的原因非法地充作了奴隶,他向林肯求救。为此,林肯去拜见了四个州的州长,却没人愿意过问此事,因为谁都不愿意为一个地位低下的黑人而拿自己的乌纱帽冒险。于是林肯组织了一次募捐,用筹到的钱赎回了那个小伙子,就这样,黑人小伙子终于重获自由回到了母亲身边。) 读着这段话,你是不是更加敬佩这位伟人了呢?能谈谈你此时的感受吗? (林肯非常有同情心——是啊,在他心中他并没有因为对方是黑人而歧视他们。 林肯是多么善良啊——因为他懂得要平等地对待他人。 林肯是多么坚强,他为了小伙子拜见了四个州的州长,还为他筹钱,真了不起。——正是那种待人平等的想法支撑着他,引领着他。) (4)这就是林肯,他平等地看待所有的人,这是多么自信的语言,多么潇洒的风范,多么自由的心,让我们一起读,感受林肯的平等待人。(生齐读句子一和句子二) 156 预设3、宽容 (1)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他的宽容?(由于待人宽容在很多句子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学生能说出句子并体会到宽容即可。) (2)你能读出这份宽容吗?(生有感情朗读) (3)林肯待人很宽容,对待嘲笑的参议员是如此,对待他政治生涯中的竞争者也是如此。一次有人劝林肯,你为什么不对你的敌人态度再强硬一点,让他们在你面前消失呢?林肯坦然一笑说: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当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敌人就不存在了。 (4)你还从哪些话中感受到林肯的宽容呢?(学生自由读,教师评价) 4、一个平凡的鞋匠的儿子,一位伟大的总统,他懂得待人平等宽容就是对他人尊重,懂得尊重才会去平等相待。尊重、平等、宽容的人格魅力使林肯走上了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此时此刻,整个参议院都静默了,但是参议员的内心却难以平静,同学们,他们会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林肯真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你同样被他的魅力所折服了。 我之前实在是错怪他了。——你在懊悔与自责了。 我应该向他一样懂得平等与尊重。——你被他感染了,精神上获得了重生。) 5、之前这些参议员还在羞辱林肯,嘲笑林肯,但是转眼间他们懊悔、自责、惭愧甚至是感动了,他们思绪万千,他们心潮起伏,是因为一个鞋匠的儿子给他们上了人生中最动人的一课。看吧,当所有参议员都在开怀不已的时候,林肯等到大家笑声止歇,自信地说:(课件出示林肯第一段话,学生读。)对待那位羞辱他的参议员,林肯潇洒地说:(课件出示林肯第二段话,学生读。)是啊,不管怎样的身份与地位,林肯都会真诚相待,他敞开了心灵说:(课件出示林肯第三段话,学生读。) (四)赞叹——思想的重生 1、在林肯的一生中遇到的难道仅仅是这一次嘲笑吗?在不断的批评、讪笑、诽谤中,林肯没有低头,他以他那尊重、平等与宽容走向了自信、潇洒与自由的境界。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你能读出这种虽受他人讪笑但仍坚定的自信吗?(生齐读)你能读出这种被人唾弃却坦然面对的潇洒吗?(生齐读)你能读出这种抛开个人身份与地位,敞开心灵的自由吗?(生齐读) 2、 156 参议院里传来的是经久不息的赞叹的掌声,同学们这中间有参议员的掌声,有新闻记者的掌声,也有普通劳动者的掌声,他们会在赞叹什么呢?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我们为有这样的林肯而感到自豪。——这是我们国家的总统,请你说得再自豪一点。 他虽然是鞋匠的儿子,但是他身上有最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一定会感染你。 在他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一定更加繁荣富强。——在他身上你看到的是充满光明的未来。) 四、总结课文,提升认识 (一)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的,林肯用他的自信、潇洒与自由带领美国人民建立起了一个更加坚强,更为自由的国度。(课件出示课外资料: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并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使受尽磨难的黑奴们有了人身自由,一百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敬仰) (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永远记住这位内心高尚优越的总统。(齐读最后一句话。) 板书设计 鞋匠的儿子 尴尬 羞辱 静默 赞叹 尊重 平等 宽容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7、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156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 教学难点 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7、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非零起点,本文篇幅不算太长,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学生读了一两遍后,普通能了解大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紧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简洁地表达内容后,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外静内急”的心理,为学生个性化体验创设条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导入课题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7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说) 师总结:(出示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 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 60 个。二战中有5000 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 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156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研析情节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现。 语言:l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师点评:虽然同学们的朗读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学生讨论,师小结。)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l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l 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当时的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读出合适的语气,读出人物情感。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的表现。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 l 再读有关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56 3、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瑞德夫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奎琳…… 小结: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 5、设疑讨论:二战结束了,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如果你是法国总统,你将接见伯瑞德一家,为他们颁发勋章,你将发给谁?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法西斯的侵略。)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156 课文到此结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将评选最佳编剧、导演和演员。 板书设计 半 截 蜡 烛 一波三折 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 吹灭 端走 端上楼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积累与运用(四) 课时 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丰富多彩的成语,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瑰 宝,体味其中的趣味。积累歇后语。 2、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碰到的问题,能倾听别人的述说,并 替别人的述说,并替别人出谋划策,从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愿意与别人交流,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按顺序观察图画并写下来。2、自主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成语,从小养成善于积累、喜欢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顺序观察图画并写下来。 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 学具: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积累与运用(四)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累成语和歇后语的兴趣,体会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学生做事情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地做,就一定能够成功;知道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冷静,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悟的方式在杜仲体会成语以及歇后语的特点及作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156 教学过程 复备 一、积累有趣的成语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和好多好多的成语娃娃交上了好朋友,谁愿意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呢?(抽生说) 刚才同学们说的成语娃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四个字的,今天,我们还要和许多不是四个字的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2、读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书上的成语,你发现了什么?(书上的成语呈阶梯状,字数由少增多。) (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含义吗?抽生自由说,教师适时指导、补充。 (莫须有——也许有,恐怕有。) (3)师生交流除书上以外的不是四个字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分青红皂白;吃一堑,长一智等) 3、讲成语故事。 (1)抽生读《破釜沉舟》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教师总结: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成语是我们祖国的宝藏,有的来源于诗文经典,有的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我们平时注意搜集、积累这些成语,以后说话和写作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书上的歇后语。 2、学生合作学习,弄懂每条歇后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学习结果。 4、试着用其中的一条歇后语说话。 5、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歇后语。 三、小小讨论会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聪明能干的禄东赞、机智勇敢的小姑娘杰奎琳……他们用智慧解决了种种难题。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可能遇到过难题,你愿意告诉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为你解决困难吗? 1、抽学生说。 2、小组讨论。 3、交流。 4、 156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谁有困难,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共渡难关。 四、看图写话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连环画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看完后,思考:(1)这几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2)图中的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将这几幅图写下来,注意把这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五、自主阅读《忆读书》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著名作家冰心奶奶读书的故事吧! 1、学生自读。思考:“我”为什么喜欢读书?读了哪些书?读书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讨论交流。 3、你喜欢读书吗?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4、教师总结。正如冰心奶奶所说,读书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还可以得到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让我们都做一个好读书、会读书的好孩子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 教学内容 《我们爱祖国》、《高山流水》、《海军将领邓世昌》、《这里危险,让我来》 本单元 知识点 《我们爱祖国》以诗歌特有的激情抒发了心中最深厚与永恒的情感-----热爱祖国;《高山流水》以一个动人的传说,诠释了“知音”“知己”的真正内涵;《海军将领邓世昌》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场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代名将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怀;《这里危险,让我来》为我们介绍了和平时代中的英雄-----叶欣,她以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用生命筑起了一座救死扶伤的丰碑。 156 本单元能力训练点 1、 读通课文,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培养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条理说话的能力 4、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 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6、 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体会友谊的珍贵,教育学生用真诚的心与人交往,珍惜同学间的友谊,和同学友爱相处 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以及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怕危险,为他人着想的叶欣护士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不怕危险,为他人着想,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格。学习叶欣坦然面对危险、乐观坚强的革命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知道欣赏他人,懂的踏踏实实的做人,懂得用宽广的胸怀去对待别人。树立竞争意识,勇敢地并正确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本单元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觅 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叶欣的高尚品德 体会名人名言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本单元 教学难点 说心中的祖国是什么样的,仿照课文写两节诗 读句子,体会词语的意思 知道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么成为知音的 想象激战的场面 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体会“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 写好习作“记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本单元 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朋友间友谊的珍贵,了解伟大的祖国,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知道战争的性质,了解“非典” 本单元 课时安排 《我们爱祖国》 两课时 《高山流水》 两课时 《海军将领邓世昌》 两课时 《这里危险,让我来》 一课时 《积累与运用五》 两课时 作文 两课时 15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8、我们爱祖国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喜欢的诗节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说说心中的祖国是什么样的,仿照课文写两节诗 课前准备 教具:搜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方面的图片资料,选取优美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学具:搜集赞美祖国的诗歌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歌1—4节,了解祖国,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祖国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必须通过自己的课前预习,资料的搜集以及自己平时的积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备 一. 了解中国,导入新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同学们,你知道这里的“家”是指什么吗?(国家)你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她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将随着诗的韵律走进“我们爱祖国”(板书,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掌握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律来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巍峨 国徽 骆驼 奥运 涓涓 3.大家一起读诗歌,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4.指名分节读诗歌,给各节诗标上序号,并认真倾听 5.大家一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律来 三.整体感知内容,学习第一部分 156 1.自由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的? (什么是祖国和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2.学生再读诗歌,找出上述部分相应的章节 3.指名反馈 第一部分:第1—4节,第二部分:第5---8节 4.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其他人倾听,想想这一部分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 “我们天天在思索,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 (1) 讨论: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指名反馈:什么是祖国的答案有很多,但是随着年龄的不同,对祖国的认识也就不一样了) (2) 教师导读:那么在作者的心中,随着年龄的增 长,他心中的祖国有时什么样的呢?又发生了 (3) 那些变化?请同学门继续读这一部分的诗歌。 (4) 指名反馈 (妈妈的摇篮曲,长城,黄河,烈士纪念塔,飞翔的白鸽,国徽,万家灯火,送粮车队,牛羊骆驼。) (5) 学生自由读第2-3节诗歌,想象画面 (6) 再读诗歌,你们脑海里呈现出哪些场景呢?请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自由说: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在欢快地奔跑,有的正在静静地吃草) (7) 教师:读了诗歌,听了同学门的描述,你从中 对祖国又有了多少了解?(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兴旺繁荣,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8) 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 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谈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她是巍峨的烈士纪念塔,她是蓝天里飞翔的白鸽。” ( 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和中国的和平) “祖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祖国是历史课本中的英雄故事。”(祖国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祖国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保家为国的英雄人物) (10)教师小结:是呀,在作者的心中,祖国不仅是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还是勤劳,朴实,勇敢,智慧的人民以及他们建设出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爱以及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的诗歌。 5.拓展延伸:能说说你心目中的祖国是什么样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156 的确,什么是祖国?答案有千万个,只要你们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你会觉得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祖国的一部分,包括你!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8、我们爱祖国 课时 第 二 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堂课的基础上对祖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学“什么是对祖国的爱“会相对容易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的第一部分,知道了什么是祖国,答案有千万个,那么“什么是对祖国的爱“的答案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诗歌的第二部分。 一. 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歌第二部分,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待会儿评价同学的朗读。 2.集体评议,在评议中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美美地,深情地) 3.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教师导读,那到底什么是对祖国的爱呢?我们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诗歌第二部分,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 156 5.指名反馈:我的画,我献给土地的花朵,我栽下的小树苗,参加升旗仪式,努力学习。 6.教师:通过作者的描述,你们还知道怎么做是对祖国的爱? (学生自由说:保护祖国的一草一木,奥运健儿在赛场上为祖国争光。) 7.教师:是呀,对祖国的爱有很多很多,为国捐躯 是爱祖国,建设祖国是爱祖国,做好一个中国小公民也是爱祖国,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最后一节。 8.教师:作者把我们对祖国的爱比做什么?(涓涓的细流汇成长江黄河) 9.教师:涓涓的细流汇成长江黄河,一路奔腾,一路唱着歌:(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的停顿) “我们爱祖国,我们爱祖国,—— 我---们---爱---祖---国!” 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二部分。(神情地流露自己对祖国地热爱。) 三.仿照诗歌,学写小诗 1.巩固复习: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祖国,还有怎样做是对祖国地爱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2.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是呀,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对祖国的爱的答案都有很多很多,那就请你拿起受中的笔,像作者一样写一写吧。 3.学生创作诗歌,教师巡视 4.集体欣赏学生创作的诗歌。 四.总结全文 爱祖国的方式有千千万万,而现在你们能够做的,就是要好好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锻炼本领,、。希望你们都能够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为祖国争光!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8 我们爱祖国 什么是祖国? 答案有千万个 什么事对祖国的爱? 答案有千万个 教学反思 15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9、高山流水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么成为知音的,知道俞伯牙为什么把琴砸碎,体会他们的深厚情谊 3. 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友谊的珍贵,教育学生用真诚的心与人交往,珍惜同学间的友谊,和同学友爱相处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觅 教学难点 1. 读句子,体会词语的意思 2. 知道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么成为知音的 课前准备 教具:生字词语卡片,古筝乐曲《高山流水》 学具:搜集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9、高山流水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因为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于友谊不是那么重视,也没有太多经历,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可让学生多想想自己的好朋友,和他们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产生一些共鸣;另外还要通过自己课前的预习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从而理解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 复备 一. 揭示课题,欣赏《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对,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古筝曲,名字叫《高山流水》。它是山东古筝乐曲的代表性乐曲。全曲分为四个小段,分别命名为: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学生继续欣赏)关于《高山流水》,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美丽的传说。(板书,齐读课题) 二.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渎 1. 借助拼音,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知音”的意思,想一想文中讲谁是谁的知 156 音 1. 按下面的标题给课文分段。 知音难觅 偶遇知音 痛失知音 纪念知音 一. 反馈自渎情况,掌握生字,读通课文 1. 检查生字新词 (1) 出示生词,同学齐读 俞伯牙 晋国 奉命 抒情 气势磅礴 烟波浩渺 按 捺 坟墓 噙着 友谊 如泣如诉 心急如焚 (2)出示生字,指名朗读并组词 焚 奉 抒 泣 谊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出示句子: (1)“有一个叫钟子期的人在旁边听到了,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雄伟挺拔的泰山!” 指名读一读,理解“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 (不停地,满意地称赞) 指导读好这句话(赞叹地,欣赏地,惊喜地) 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 才奏了一会儿,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 我看到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引导理解“意味深长”的意思 (意义深刻,耐人寻味) 指导学生学着子期意味深长地朗读这句话 (3)“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指名读一读,引导学生抓住“激动”一词,体会伯牙说话时的情感,指导学生高兴地,激动地朗读这句话。 (4)“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伯牙唯一的知音已经不在人间了,它的心情会怎样?(悲痛) 指导学生用悲痛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3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还结合课文的朗读,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自渎中提出的问题。 三.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伯牙和子期说过的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156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9、高山流水 课时 第 二 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知道了伯牙和子期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相知,也体会到伯牙遇到知音的那种激动的心情,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相信同学们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复习,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继续反馈自渎情况,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 指名反馈,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的情况 知音难觅:(1----2自然段) 偶遇知音:(3----7自然段) 痛失知音:(8----12自然段) 纪念知音:(13---14自然段) 1. 引导学生结合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音乐家伯牙为一直找不到知音感到遗憾。一次,在出使楚国的路上,它遇到了知音子期,感到很高兴,并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聚。然而第二年中秋,伯牙等来的确是子期病逝的消息,它悲痛欲绝,把瑶琴都摔碎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知音,在此建了一座古琴台) 3.教师导读: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真挚的情谊啊!子期和伯牙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4.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子期和伯牙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反馈 (1)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知音”的意思 (彼此相互了解的朋友) 156 (1) 子期和伯牙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伯牙出使楚国,遇到大风,只好将船停在江边。由于心情不舒畅,他弹起了心里的歌。而旁边的子期听出了伯牙琴声里要表达的意境以及情感,他俩一见如故,就这样成了知音。) 5.教师追问:那么使他们成为知音的桥梁是什么呢?(《高山流水》) 6.再次播放《高山流水》,学生倾听音乐,想象两人相遇时的场面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1)想象一下,一直难遇知音的伯牙,终于遇到了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他的心情会怎样?(兴奋,高兴,激动) (2)指导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8.教师小结:伯牙和子期一见如故,真是相见恨晚啊!于是他们约定第二年的中秋来汉阳江口再聚,然而。 9.教师配乐朗读第八自然段 10.教师导读:知音已去,对伯牙来说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情啊!请大家朗读课文第9---12自然段,体会伯牙悲痛的心情 11.教师指名反馈:你们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伯牙的悲痛? (1)词语:十分伤心,失声痛哭,噙着泪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忽然,长叹 (2)句子: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伯牙悲痛的心情。 12,教师小结:伯牙和子期之间没有什么山盟海誓,但是他们透国音乐能了解彼此,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啊!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多少代人,启迪了多少代人啊!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知音难觅,你们一定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和同学团结友爱,这样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知己,知心朋友。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19 高 山 流 水 偶遇知音 痛失知音 知音难觅 ---------------------纪念知音 (深厚的友谊) 教学反思 15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0.海军将领邓世昌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世昌英勇献身的经过,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想象,再现激战场面,在读中体会情感。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通过资料加深对文章主人公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以及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1.想象激战的场面 2.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具:生字词语卡片以及影碟片《甲午风云》 学具: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20、海军将领邓世昌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课时,因为大部分学生对邓世昌不了解,甚至不知道邓世昌这个人,所以在教学时要先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从内心敬佩邓世昌,转化为自己自身的行为,也像邓世昌一样有远大的理想,报效祖国。 教学过程 复备 一. 揭题,介绍邓世昌 (板书课题)讲解“将”是一个多音字,教师介绍邓世昌,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禹,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壮士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 提纲导读,学生小组自读 1.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156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生字新词的书写。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4)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和新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1)出示卡片,大家齐读,在读中巩固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置之度外:不把他放在心上 同归于尽:一同走向死亡或毁灭 手足无措:手脚么有地方安放。形容慌乱之间,不知 怎样才好。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读通情况 3.大家一起读课文,在读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海军将领邓世昌在船伤弹尽的情况下,驾驶“致远号”撞向敌人的“吉野”,最后“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中,邓世昌为国英勇捐躯。) 四.理清脉络,说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这一事件的相关段落 2.指名反馈:(第2----6自然段) 3.大家一起读这一部分,在读中感知这一事件的经过 4.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2---6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2---3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为了保护舰队,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冲到最前面和敌人激战。 第二部分(4---5段):“致远号伤痕累累,我军弹尽,邓世昌驾驶“致远”撞向敌舰“吉野”,不幸沉没。 第三部分(第6段)邓世昌拒绝营救,壮烈牺牲。 5.引导学生根据提纲复述故事。 五.课堂小结 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和敌人奋勇作战,最后为国捐躯,真是令人敬佩。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抓住课文对邓世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想象战斗的场面,体会邓世昌的爱国情感。 一.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56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20、海军将领邓世昌 课时 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课,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大家对邓世昌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甲午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心里对邓世昌有了敬佩之情,这节课将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拼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做一个英勇的人。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海军将领邓世昌在船伤弹尽的情况下,驾驶“致远号”撞向敌人的“吉野号”,最后“致远”被敌人的鱼雷击中沉没,邓世昌为国英勇捐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英雄人物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过程, 二.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1. 教师导读,请大家读故事的第二、三部分,画出描写邓世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2.指名反馈 “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上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 (1)”怒视“一词说明了什么? (邓世昌非常生气) (2)那么他此时说的话该怎样读?(大声、愤怒地)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坚定的态度、对战斗充满信心。) “他登上舰船,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 (1)大家一起朗读这句话 156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邓世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慷慨激昂、语气坚定)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 (1)讨论:该抓住那些词有感情地朗读 (登、紧握、猛冲) (2)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3)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语?(能够体现邓世昌的勇猛及视死如归的精神)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邓世昌的精神 “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邓世昌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仍然毫不畏惧,英勇无比。) 3.教师朗读课文的4---6段,学生想象战斗的激烈场面 4.教师导读:同学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士兵英勇作战,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第4---6段。 三.总结全文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中国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像邓世昌一样热爱祖国、勇猛无比的英雄人物,他们将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1.这里危险,让我来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能够用“刻骨铭心”和“冥思苦想”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叶欣护士长的故事,体会他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怕危险,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文字情真意切,应以读为主,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怕危险,为他人着想的叶欣护士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不怕危险,为他人着想,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格。学习叶欣坦然面对危险、乐观坚强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叶欣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体会“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具:搜集“非典”战场上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准备歌曲《爱的奉献 》 学具:了解“非典”的有关知识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21、这里危险,让我来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这篇课文,应让学生搜集有关“非典”的资料,首先对“非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也是一场战斗,通过朗读,理解叶欣护士长的高贵品质,并能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为他人着想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导入新课 2003年春天,人们正欢快的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时,却有一种让人们感到恐惧的传染病“SARS”,悄悄地潜入我们的身边,一夜之间把许多人击倒在病床上。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SARS”吗? (教师介绍非典的有关知识)“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抗“非典”是一场硬仗,一场攻坚战。就是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抗击“非典”的新诗篇。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敬、可爱的人。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抗击“非典” 156 英雄叶欣的故事。 二.教师提出阅读提纲,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在文中找出“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话 3.用自己的话概括叶欣护士长的英雄事迹 4.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反馈自读情况,深入理解故事,体会情感 (一)检查课文的读通情况 (二)了解故事,复述故事 1.指名反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叶欣护士长的英雄事迹 (教师提示要点,总述:牺牲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生前“这里危险,让我来”刻骨铭心----2月24日,亲自抢救,“这里危险,让我来”----2月底,科里发生第一例护士感染,他亲自清洁每个地方并消毒---3月4日,病倒了,还每天打电话牵挂大家和病人,为了减少感染,给自己接补液等,“不要靠近我,会传染”,“以后不要来看我,这里危险”---3月11日,上呼吸机,进入冬眠---3月24日逝世) 2.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进行复述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故事最感人 3.听完了叶欣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对叶欣的敬佩和赞叹、悲痛、受鼓舞……) 4.是呀,这就是我们最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他们为了人民,为了工作,鞠躬尽瘁,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有感情地朗读关键句子,体会情感 1.教师导读:叶欣的故事太感人了,老师读到这篇文章的很多地方时都不仅潸然泪下。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句子深深地打动。能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吗?(学生自由反馈) 2.教师: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叶欣护士长生前说过的每一句话,还有她为人民、为大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课文都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呢? (1)危险的抢救病人的工作都自己上 (2)亲自清洁和消毒工作的每一个地方 (3)自己进了隔离室,还时刻关心同事和病人 (4)为了减少感染他给自己接补液,拒绝探视 3.教师:就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平静的离开了我们,她走得是那么平静。因为----(“因为在与‘非典’病魔的斗争中,他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她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一样,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156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同学们了解更多抗击“非典”的英雄事迹) 同学们,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点什么?(指名反馈)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虽然2003年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英烈们的身影和精神却永远的植入了人们的心间。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从高的敬意。 六.布置作业 把叶欣护士长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1 这里危险,让我来 叶欣护士长 (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积累与运用(五)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含有“如、若、似”的成语,并掌握这三个字所表达的意思 2.读句子,积累名人名言 3.阅读《口若悬河》和《毛遂自荐》 4.学习口语交际《有效的劝阻》 5.写好习作“记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在读中理解短文的内容。说一说,写一写,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知道欣赏他人,懂的踏踏实实的做人,懂得用宽广的胸怀去对待别人。树立竞争意识,勇敢地并正确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156 教学重点 体会名人名言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写好习作“记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和“自主学习园地”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在学了本单元的内容以后,进行小结,同学们都有了基础,所以教学起来应该会很轻松。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温故知新 1.出示成语卡片,指名朗读 2.大家齐读成语,在读中感悟成语的大概意思 3.指名说一说你都理解那些成语 4.要求学生观察加点的字,说说都发现了什么 (“如、若、似”在这些成语中都有好像的意思) 5.拓展:你们还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 6学生读成语,在熟读中积累成语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由读练习中的句子 2、大家一起读句子 3、教师介绍孔子、歌德、雨果 4、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一些学识渊博,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他们的语言经常给世人以深刻的人生哲理,那么,今天,我们读的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和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5、集体反馈,说句子蕴含的道理 (孔子:知道了怎么做却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歌德:要懂得去欣赏别人;雨果:教育人们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待人宽容、谦和。) 6、在读中积累名人名言 三、点击成语 1、再读刚才的成语,巩固成语的认知和积累。 2、教师:出示成语“口若悬河”,关于这个词语,还有一个典故,我们现在就去读一读。 3、学生自读短文,思考:口若悬河藏着一个什么典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反馈:晋朝的郭子玄对知识和社会现象能够下功夫研究,因此谈论起来滔滔不绝。 5、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习要用功、刻苦,不能一知半解;要不断的学习知识,阅读书籍,丰富自己的阅历。) 156 6、只有知识渊博的人才能“口若悬河”,能言善辩。 四、自主阅读“毛遂自荐” 1、教师出示成语“毛遂自荐”,强调“遂’是平舌音。 2、引导学生查字典,说一说“毛遂自荐“的意思 3、教师出示导读,学生自读课文。 (1)说说“毛遂自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从这个故事中,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4、检测学生自读情况。 (1)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我推举跟平原君出使楚国,并说服了楚王和赵国结为联盟,做出了贡献。 (2)只要有才能就应该相信自己,勇敢的让别人了解你,为自己创造发展的机会。 5、齐读短文,在读中巩固对短文内容以及主题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许多成语,都有其自己的典故,大家可以广泛阅读,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这样即可以帮助你理解成语,也能让你的知识更渊博。 六、布置作业; 1、把“温故知新“的成语抄两遍 2、再读“语海拾贝”中的句子,背诵句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有效的劝阻 课时 第 二 课时 学情分析 说话练习是一年级就开始训练的内容,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同学不愿意说。其实仔细分析下来,并不是不会说,而是说的内容不够具体,说的面有点窄,有时又怕别人笑话。所以在进行说话练习时,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充分交流,再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进行及时的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让绝大多数同学都愿意说,都爱说,因为说话本身就是人的一种本能。 156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激活思维: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家庭成员吗?(学生自由发言)是呀,家充满着爱,让人觉得温暖,能说说你家发生的令你感动的事吗?(学生自由说)同学们,说起家里的快乐,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然而,有时候也有不愉快的事情。能说说你们家里不愉快的事情吗?关键要把事情的起因说清楚(生说) 二、议一议,说一说 1、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怎样帮助解决这些不愉快的事情。 2、教师出示需要大家集体讨论的事情; (1)家里添置电视,爸爸妈妈因买什么牌子而发生争执。 (2)爷爷喜欢看川剧,奶奶喜欢看京剧,他们因此发生电视纠纷。 3、集体反馈,教师小结:对呀,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我们要劝大人们互相谅解,每人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尽可能地让他们都满意。 4、教师:你们能说说你们家里最近因为什么而发生过“小插曲”吗? 5、学生集体讨论:你会怎么去劝阻? 6、集体反馈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看得出你们都是一个个能干的调解员。如果你们家里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老师相信,有你们这些调解员在,一定能顺利解决问题的。 四、布置作业:把你今天上课的收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也听听爸爸妈妈的建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六 单元教材分析 156 本单元 教学内容 《军神》、《瑞恩的梦想》、《鱼市场的快乐》、《信箱》、《积累与运用六》 本单元 知识点 《军神》一文叙事清晰,情节简单,但感人至深。年轻的刘伯承在右眼严重受伤后,忍受巨大疼痛,坚持不用麻醉药,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瑞恩的梦想》讲述加拿大男孩瑞恩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学完以后,要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像瑞恩一样,心里装着他人;《鱼市场的快乐》展现了一幅鱼贩们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图,他们的态度让我们明白,只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就能够把苦日子过甜;《信箱》教育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本单元能力训练点 读课文,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培养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条理说话的能力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和体会课文内容的能力,使课堂学习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也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提升 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 激发学生对刘伯承的敬佩和爱戴之情,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发学生对瑞恩美好行为的赞叹和敬佩之情,感悟爱的力量 教育学生要乐于奉献自己的爱心,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体会鱼市场的普通人民热爱生活,对工作满腔热爱,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做事情认真负责的优良公民道德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说中,知道学生购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教育学生与同学团结友爱。 本单元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 说说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知道鱼市场的人们在恶劣环境中工作,为什么还能保持满腔的热情 明白爸爸后来为什么同意让娃丽来管理信箱的钥匙 读中体会汉语表达的灵活性和有趣性 本单元 教学难点 知道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教育学生要乐于奉献自己的爱心,尽自己的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理解鱼市场鱼贩说的话的意思 复述课文内容 写好作文 156 本单元 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有记忆生字词的能力和自觉性,了解刘伯承这个人的有关事情,知道瑞恩帮助别人的动机,以及他为此而付出的努力;深入了解鱼市场,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体会他们充满乐趣的生活;知道娃丽的做法,如果自己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要向娃丽一样,为别人着想。 本单元 课时安排 《军神》 两课时 《瑞恩的梦想》 两课时 《鱼市场的快乐》 两课时 《信箱》 一课时 《积累与运用六》 两课时 作文 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2.军神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会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语言情境,渲染课文情境,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刘伯承的敬佩和爱戴之情,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知道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课前准备 教具:搜集刘伯承元帅的图片及有关的故事 学具:课前了解刘伯承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军 神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刘伯承这个名字在现在的学生心里,是很陌生的,很多人对这个人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一定要让学生预习,看看课文后的课文链接,或者去向自己的父母了解有关刘伯承的有关事情,为本课的教学打下基础,另外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揭示课题,质疑探究 156 在人们的眼中,军人象征着威武、顽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字叫做《军神》,通过你们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做“军神”?文中的这个“军神”是谁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协作读文,解答问题: (1)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学习掌握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孤傲 审视 居然 勉强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思考:文中的“军神”是谁?他为什么被称为“军神”? 2.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反馈,掌握生字新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傲:孤僻高傲。 审视:仔细看。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勉强:努力做能力以外的事情。 3.课文中的“军神”是谁?(刘伯承) 4.教师介绍刘伯承: 刘伯承,1892年生,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5.教师:课文讲的就是刘伯承在参加革命时期的故事,谁能用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1916年的一天,刘伯承的右眼受了枪伤,到沃克医生的诊所做手术,为了使自己手术以后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他拒绝打麻醉剂做手术。手术的过程中,他不但没吭一声,还数刀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掌握了生字新词,还对刘伯承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沃克为什么成刘伯承为“军神”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156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22、军 神 课时 第 二 课时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同学们已经对刘伯承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知道刘伯承动手术不打麻醉剂,还数刀数,体会到了他那种顽强的毅力,这节课将继续探究为什么刘伯承会被称为“军神”,相信有了上节课的准备,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刘伯承的什么事?(指名反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探究为什么会把刘伯承称为“军神”。 一. 继续反馈,深入理解课文 1.指名反馈:课文的主要人物除了刘伯承,还有什么人?(沃克医生) 2.指名反馈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神态的词语。 沃克医生:孤傲 惊疑 目光柔和 眉毛扬起 怔住 慈祥 刘伯承:微微一笑 勉强一笑 3.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孤傲的沃克医生为什么惊疑?她的眉毛为什么扬起?又为什么怔住?最后怎么变慈祥了? (沃克医生惊疑是因为病人右眼受伤严重,仍然能从容镇定;病人的从容镇定让他确定这是一位军人,因此他的目光变得柔和;他的眉毛扬起是因为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这令他感到生气和担忧;怔住是因为病人告诉他不打麻醉剂是为了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他被军人的敬业震撼了;变慈祥是因为病人在没有打麻醉剂的情况下居然一声不吭,还在数他的刀数,他由心底对这位军人产生了敬意) (2)教师:了解了沃克医生的这一系列神态变化的原因,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刘伯承意志坚定,非常顽强;同时感受到沃克医生对军人充满了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3)教师:文中,沃克医生是怎么称赞刘伯承的? 156 (“你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军神!) (4)指导学生读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赞叹和敬佩。 (5)教师:你是怎么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的? (刘伯承意志坚定,就像那坚硬的钢板,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才能算的上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4.讨论交流: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因为刘伯承有着坚强的意志,他在右眼严重受伤的情况下还能从容镇定,不需要打麻醉剂就进行手术,在手术中一声不吭,居然还在数沃克医生的刀数,所以说他是“军神”) 三、总结全文,分角色色朗读 1.教师小结:文中没有对刘伯承具体细致的描写,但从作者对沃克医生的细致描写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刘伯承顽强的意志,感受到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赞叹和敬佩。刘伯承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2 军 神 受重伤就诊 拒绝打麻醉剂 做手术数刀数 沃克医生: 惊疑、目光柔和 眉毛扬起、怔住 慈祥 刘伯承: 微微一笑 平静、一声不吭 勉强一笑 (顽强)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3.瑞恩的梦想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梦想”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瑞恩的梦想及他实现梦想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充分地和文本交流,自读自悟,感受瑞恩梦想的美好,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56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瑞恩美好行为的赞叹和敬佩之情,感悟爱的力量 2、教育学生要乐于奉献自己的爱心,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点 说说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乐于奉献自己的爱心,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课前准备 教具:生字词语卡片 学具:回忆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过程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23.瑞恩的梦想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一个六岁大的孩子就有帮助别人的梦想,可见这个孩子的善良与纯洁。在教学时,学生读通课文很关键。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学生,尊重他们的感悟和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不一样,理解也就不同,但只要有道理的我们都应该支持,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这篇课文很简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看图感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非洲乌干达北部的一所小学附近有一口井,人们称它为“瑞恩井”,你知道这口井有什么作用吗?(打水,供人们饮用。) 同学们,井就是给人们打水的。大家觉得这没有什么值得赞叹的。可是老师要告诉大家,就是这口井挽救了千千万万的非洲儿童的生命。因为那里严重缺水!(教师板书课题)这口井也是瑞恩的梦想,他的一个梦想挽救了千千万万的非洲人。 二.引导质疑,合作探究 1.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2.根据学生的质疑,归纳总结: (1)瑞恩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 (2)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3.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1)把课文读通读准,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集体反馈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了解瑞恩的梦想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捐70加元,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 2.教师启发学生再读课文:瑞恩为什么要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指名反馈) 156 3.引导想象:当瑞恩听到老师说的话以后,他会怎么想呢?(生自由发言) 4.是呀,瑞恩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非洲的儿童,希望能为他们捐一口井,让他们有水喝。不要因为没有水喝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瑞恩的这个梦想实现了吗?(实现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才有了一口叫做“瑞恩井”的井。那么,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23、瑞恩的梦想 课时 第 二 课时 学情分析 知道了瑞恩的梦想,这节课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实现的。这是大家感兴趣的内容,抓住关键的句子很重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知道瑞恩实现梦想不容易,知道他这样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在课文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花时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瑞恩不仅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还是一个很执着的孩子。了解了他实现梦想的经过,你们就明白老师为什么这么评价瑞恩了。 二.继续学文,了解瑞恩实现梦想的经过 1.教师:同学们,当瑞恩的爸爸妈妈知道他要捐70加元,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时,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让他通过劳动去赚钱。) 156 2.这70加元并不是那么好挣。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 3.指名反馈:你能在这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这70加元的来之不易吗? (花了两个小时为地毯吸尘,才挣两加元,牺牲了看电影的时间……坚持了四个月时间,终于才挣了70加元) 4.引导想象:这四个月里,瑞恩还为家里做了哪些事情? 5.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瑞恩才六岁,他要上学,要做功课,他也喜欢玩,他总有想玩的时候,总有累的时候,他会怎样鼓励自己呢?(再坚持一下,非洲的孩子就能喝上干净的水了……) 6,教师小结:同学们,瑞恩还是一个孩子,他也喜欢玩,也会累,但为了非洲的孩子,他这样坚持了四个月。他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们还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打孩子?(不怕累,意志坚定,执着) 7.教师:是呀,瑞恩坚持了四个月,用他的执着和汗水挣足了70加元。他有多高兴啊!然而,70加元根本就不够打一口井,打一口井要2000加元。如果是你,听到这个消息会怎样?(伤心、失望) 8.教师引导:按瑞恩赚70加元的时间计算,2000加元要花去瑞恩多少时间?(近114个月吗,也就是九年零三个月) 9.教师导读:同学们,九年零三个月,不能去玩,而且要不断地做家务,你们做得到吗?(做不到)可是,瑞恩却继续着自己的梦想,继续努力着。 10.教师小结:瑞恩的善良和执着不仅感动着我们,还不感动了他的家人和朋友,一年以后,要九年零三个月才能实现的梦想居然提前实现了。 11.指导看图:这口井,不仅有瑞恩的善良和执着,还有大家的爱心。这口井虽然叫“瑞恩井”,但它却包含了大家对瑞恩的赞赏,对非洲儿童的关怀》 12.教师启迪:同学们,看到这口井,你想在旁边的木牌上写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体会梦想的巨大力量 1.教师:同学们,事情并没有结束,瑞恩的梦想在继续实现。请大家继续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说说此后又发生了什么?(学生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回答。) 2.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3.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全文总结 156 爱是温暖的春风,能让人走出困境,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携手创造出更美丽、更温暖的世界!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 瑞恩的梦想 瑞 恩 赚70加元,捐口井 让每个非洲人喝上水 善良、执着 感 动 一 年 多 5年…… 众人献爱心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4.鱼市场的快乐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鱼市场的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为什么能保持满腔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鱼市场的普通人民热爱生活,对工作满腔热爱,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鱼市场的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为什么还能保持满腔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鱼市场鱼贩说的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具: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学具:观察鱼市场的近况 课时教案 156 教学内容 24、鱼市场的快乐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鱼市场同学们应该很熟悉,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自觉地去预习,掌握生字新词就迎刃而解了,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去过市场吗?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吗?(生自由说)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身边的市场很多,你们到过专门卖鱼的地方吗?是呀,去过鱼市场的人都知道,那儿的环境相当恶劣,到处都是鱼的腥臭味,连地面都是湿漉漉的。可是在美国却有一个充满快乐的鱼市场。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去探个究竟。(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读反馈,掌握生字词语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连续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享受 意犹未尽 愁眉不展 笑逐颜开 2.把让你觉得鱼市场充满快乐的地方做上记号 3.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4.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三.反馈学文,体会快乐 1“那天,天气不是很好……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1)指名说出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不是……但……将恶劣的环境和人们的欢笑做对比,强调了人们的快乐;“面带笑容”,把鱼当做棒球,以及人们的谈笑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鱼市场快乐的氛围。 (2)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画面 2.“这样的工作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些道理来” (1)有感情的朗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鱼市场的快乐传递给了这里买鱼的人们。) (3)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买鱼人也被这里的欢乐感染了? 3.“即使是怕鱼腥味的人,也很乐意在热情的掌声中一试再试,意犹未尽。” (1)指名说说“意犹未尽”的意思(人们玩接鱼的游戏的愿望好像还没有完) (2)找出最能体现人们快乐的关键词语(即使……也…… 很乐意 一试再试 ) (3)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读出人们的快乐 156 4.“每个愁眉不展的人进了这个鱼市场,都会笑逐颜开的离开,手中还提满了情不自禁买下的货,心里似乎也悟出一点道理来。” (1)指名说说笑逐颜开的意思(形容喜形于色,眉开眼笑,非常快乐。) (2)为什么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买下活货?(因为快乐) (3)齐读句子,读出人们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鱼市场里充满了快乐,那是因为在工作的人很快乐,他们还把快乐传递给了附近上班的人,使得整个鱼市场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24、鱼市场的快乐 课时 第 二 课时 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鱼市场欢乐的景象,这节课要让他们抓住关键的句子深入理解人们欢乐的原因,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同学们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把这种欢乐进行传递,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学过程 复备 一、继续上节内容: 1.练读:改变了心态,当鱼腥味再次扑来时,他们觉得只有鱼味,没有腥味,这是因为…… 当顾客不愿掏钱买鱼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品种太少,满足不了别人的要求,于是…… 156 当夏天,鱼容易坏掉时,他们想…… 2.鱼贩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懂得了:生活的本身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本身,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呢?引读“于是,他们不再抱怨……” 3.从“把卖鱼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笑声一串接一串,创意一个接一个”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地在工作吗? 二.体验快乐 (一)体验快乐 1.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写鱼贩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的句子。 2.全班交流。 3.指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A.他们面带笑容,像合作极好的…… 你读了这名话后体会到什么?(有趣,好玩、很愉快)(把这种感觉送句子中去读。) B.大家互相唱和…… 你体会,他们在怎样唱怎样和?师生情景再现方式生唱师和,师唱生和,练读句子。体会到这种做游戏一样, 工作使人心情愉快。 C.大伙练久了,人人身手不凡…… 抛鱼接鱼的动作熟练,优美,可以表演具有观赏性。每个想出了许多吸引顾客的招数: 角色扮演小姑娘来到商场,嗲声嗲气地招徕; D.鱼贩常常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 E.鱼贩已经习惯了给…… 小结:鱼贩们不仅是售货员,还是演员、调解员、 心理咨询员。 二、小结: 1、鱼贩们的新奇招数一个接一个,带来笑声一阵又阵,引来客人一批又一批,赚得钞票一张又一张……所以说: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的奇迹。这奇迹是工作就像是玩游戏一样快乐,这奇迹是买鱼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这 奇迹把市场变成风景点,成了游客观景的好地方。这奇迹 是……(批注在书上) 2、人们为什么喜欢到这市场里去?参观市场,享受快乐;参加游戏,体验快乐;交流谈话,获得快乐,在 买鱼的同时将快乐打包带回家去。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不是……而是……”和“与其……不如……”各写一句话 156 板书设计 24 鱼市场的快乐 (乐观、热情) 鱼市场环境恶劣-----------------鱼贩们工作愉快 不是……而是…… 与其……不如……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5、 信箱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爸爸让哥哥和娃丽轮流保管信箱钥匙的原因 3、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探究中道德品质受到熏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做事情认真负责的优良公民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明白爸爸后来为什么同意让娃丽来管理信箱的钥匙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教具:词语卡片 学具:了解有关邮寄的知识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25 信箱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信箱已经很少见了,但他们一定知道信箱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了解哥哥和娃丽的不同做法,从中受到熏陶,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感兴趣,一定会学好。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56 孩子们,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可是今天我们所学的“信箱”却迥然不同,它里面还装着更珍贵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勾画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 3.全班交流。 三、紧扣重点,体会感悟 1.文章的哪部分最使你感动?(三、四部分)为什么?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带着你的体会自读课文;抽读,评价;分角色朗读。 4.娃丽给石铁潘诺夫一家带去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带去了什么?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5.是啊,所以石铁潘诺夫才这样写道……(学生读信的内容。) 6.因此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1.孩子们,学完课文以后,你认为“信箱”里究竟装着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讲讲你身边的有责任心的人或者事。你从这些人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25 信 箱 冒着风雪 大河沿52号-----------------小河沿52号 送 (为他人着想) 教学反思 15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积累与运用(六)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成语,了解汉语表达的灵活性,有趣性 2、阅读“开心一刻”中的《具体和抽象》以及短文《高尚的行为》 3、综合性学习《学会购物》 4、作文“印象深刻的假日” 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说中,知道学生购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教育学生与同学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读中体会汉语表达的灵活性、有趣性 教学难点 写好习作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积累与运用(六) 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情分析 相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内容,这只是把所学内容综合在一起,应该能够自主学习;对于班上的学困生,加强练习,也能及时掌握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温故知新 1. 学生自主阅读三个句子。 2. 讨论、交流第一句中三个短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 再读二、三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 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与同伴讨论解决。 2. 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 3. 哪些词语用在好的事物方面?哪些又是用在坏的事物方面? 4. 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说”的词语。 156 三、开心一刻 1. 学生读笑话。 2. 说说笑话让人发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3. 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笑话讲给家人听。 四、自主阅读园地《高尚的行为》 1、谈话,鼓励探究 (1)教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 (2)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的行为是高尚的行为? (3)教师引导探究:那么,今天我们阅读的短文中,高尚的行为指的是什么呢? 2、指名反馈:高尚的行为指的是将墨水砸到老师后,能够勇敢的站起来承认错误。 3、教师:老师称赞承认错误的卡隆是个心灵高尚的孩子,批评了其他孩子做了一件最可耻的事情。这是一件什么事?(其他孩子欺负、嘲笑残疾的孩子克洛西。) 4、引导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生自由说。) 5、教师小结: 同学们,残疾不可怕,克洛西虽然残疾,但是在错误面前他仍然能够勇敢地承认,他是高尚的。我们应该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又增长了不少见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和同学友好相处,尊重、帮助残疾人。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的成语及句子 2、抄写成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6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综合性学习:《学会购物》 课时 第 二 课时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相关的购物经验,这里只是把他们平时购物的经历进行再现,并把他们平时没有注意的细节进行归纳总结,相信大部分学生都愿意讲,都会说,而对于那种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要利用下课的时间让他们讲,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导入主题 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平常一定有帮助家长买过东西,或是帮自己买过东西吧。你们都买过什么东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买东西。 二、说经历,学购物 1、教师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你们都买过东西,自己买东西一定特别有趣,能不能说说你印象深刻的一次购物呢? 2、指名说 3、小组互相交流购物的经历 4、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走到你们中间听了你们不少的购物经历,有的同学买的东西质量不好,有的买的东西太贵,有的东西买回来却发现不实用,有的则买了过期的食品。 5、集体反馈应该怎样购物: (1)物美价廉 (2)辨认真假,不买变质或假冒商品 (3)注意文明购物 6、教师创设情境,进行购物练习 三、课堂小结 购物能增长见识,培养我们的能力,不要觉得自己小,只要你多看,多问,就一定能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 四、布置作业 到市场买一种你爱吃的蔬菜,并把经过告诉同学。 板书设计 156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讲读课文《纳米新星》、《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及一篇批读课文《激动人心的时刻》和阅读课文《神奇的玻璃家族》和一个积累与应用七 本单元 知识点 本单元的课文都和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关系,向同学们展示了祖国过去和现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纳米新星》让我们对纳米技术的神奇力量赞叹不已;《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首诗歌描写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后种种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激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索未来;《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解我国在载人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成就;《神奇的玻璃家族》把有关新型玻璃的科学知识,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笔调介绍出来。 段、篇: 1、认真阅读《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激动人心的时刻》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口语交际习作:了解表达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能展开想象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本单元能力训练点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课文除包含有科技知识外,还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其能力训练点有以下方面: 训练学生自主识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的能力。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能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 训练用美的语感,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的能力。 训练流利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 156 本单元的课文都和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关系,向同学们展示了祖国过去和现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纳米新星》让我们对纳米技术的神奇力量赞叹不已;《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首诗歌描写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后种种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来激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索未;《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解我国在载人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成就;《神奇的玻璃家族》把有关新型玻璃的科学知识,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笔调介绍出来。 具体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语和诗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悟,激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索未来;《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解我国在载人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成就;《神奇的玻璃家族》把有关新型玻璃的科学知识,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笔调介绍出来。 口语交际,让学生改变认识,树立服务意识、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习作,清楚明白地记下活动的过程,感受习作的快乐,培养乐与表达的兴趣。 本单元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学习比喻句;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详细地记下来。 本单元 教学难点 能体会诗歌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会诗歌极富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能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具体地清楚地表达出来。 本单元 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学习本单元需要有一定的识字量,能正确书写生字的能力,能自主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能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品质。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详细地记录一项活动。 本单元 课时安排 《纳米新星》2课时,《激动人心的时刻》2课时,《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课时,《神奇的玻璃家族》》1课时,“积累与应用”2课时,作文2课时,本单元一共需要11课时。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 教学内容 八单元:风情各异的世界之旅 八单元的课文展现了世界各国的各异风情。它包括《牧场之国》《古诗两首》两篇精读课文及一篇批读课文《黄河的主人》和《音乐之乡》一篇阅读课文及一个积累与应用。 本单元 知识点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应用”。其中《牧场之国》、《古诗两首》是讲读课文,《黄河的主人》是批读课文,《音乐之乡》是略读课文。 这四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各国的各异风情。《牧场之国》让我们沉浸于宁静安谧的异国风光中;《黄河的主人》展示出黄河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音乐之乡》带我们走进音乐圣地维也纳;《古诗两首》让我们去领略古人文采。 156 本单元能力训练点 品读着这一篇篇文字皆美的文章,相信我们很容易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和喜爱的感情会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用心品读词句,边读边想象,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其能力训练点有一下级方面: 训练学生自主识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的能力。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能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 训练用美的语感,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的能力。 训练流利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应用”。 这四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各国的各异风情。《牧场之国》让我们沉浸于宁静安谧的异国风光中;《黄河的主人》展示出黄河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音乐之乡》带我们走进音乐圣地维也纳;《古诗两首》让我们去领略古人文采。具体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欣赏作者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体验作者表情达意的好处,感受景物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的大好山河的美好情感。 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习作,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大自然的美景。 本单元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应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谢景的艺术特色,能借助批语读懂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本单元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所用的方法,感受景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给风景图片配上解说词;通过感情朗读,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能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的独特感受;感受诗的意境。 本单元 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学习本单元需要有一定的识字量,能自主学习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和应用生字的能力,积累词语,能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朗读,感受景物特点;正确朗诵和背诵古诗,积累古诗;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美景和奇特的见闻,能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 本单元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应用”,其中《牧场之国》2课时,《黄河的主人》2课时,《音乐之乡》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积累与应用”3课时,本单元共11课时。 15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纳米新星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概内容。 2 自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课文,理解“珍贵”、”诚实”的意思。 2 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4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纳米及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教学难点 了解纳米及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课前准备 教具:尺子,生字、新词卡片,收集有关纳米的资料。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纳米新星 课时 第2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新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人们俗语中“新星”的理解。 2.教师板书“纳米”,导入:纳米是21世纪最亮丽的新星,它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称它是21世纪最闪亮的新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纳米新星》。 156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小组内学习生字:交流记忆方法、找形近字拓展学习。 3.对易错字全班交流学习。 4.全班交流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由学生提出,共同讨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的科学术语由老师点拨。 5.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什么是纳米?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理解什么是纳米。 1.齐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纳米?什么是新星?) 2.师:究竟什么是纳米?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勾出有关语句。 3.指名回答,区别下面的两句话: (1)一个纳米长度十分小。 (2)一个纳米长度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 生:第二句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纳米的长度。 师:十亿分之一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一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百万分之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长度。 作者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纳米的具体长度,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纳米这一神奇的长度单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4.齐读第二段,感受纳米的神奇。 (二)了解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现在我们都是纳米新科技的研究人员,我们一起去研究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纳米排污研究小组,第二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 分小组讨论学习: ①在治理污染上,课文三、四段分别举了哪些例子说明怎样应用纳米技术来治理污染? ②在健康问题上,课文第五、六段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是怎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第一研究小组: ①在治理汽车排污上,可以解决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碳材料纳米管储氢气电池燃烧发电水解决汽车尾气污染 ②用纳米技术制成自清洁材料,就不用擦玻璃了。 第二研究小组: ①纳米技术传感器在重要器官里监测病变及时治疗 ②纳米机器人循着血管清除病灶 ③纳米缓释技术药丸药物效用时间长 ④ 156 纳米靶向技术药直接到达病灶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是啊,作者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纳米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实啊,在生活的其他很多领域也有纳米技术的踪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每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一起来了解这神奇的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四、拓展延伸,读写迁移 同学们,你最想应用这21世纪的纳米新星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并仿照课文第四段的写法,按先总述然后举例说明的方法有条理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26 纳米新星 纳米(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应用)治理汽车尾气污染 制成自清洁材料 监测身体病变 清除病灶 制造有效时间长、副作用小的药物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博士”、“硕士”等词语的意思。仿照诗歌写一写。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 1、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把握课文大概内容。 2、自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朗读,激发学生不懈地探索、努力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难点 大胆地想象。仿照诗歌写一写。 课前准备 教具:生字词语卡片 学具:课文生字卡片 156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课时 第2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释题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记忆” “移植”的意思。 2、释题:移植的意思是:①把播种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②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 3、教师导读:是呀,假如你得记忆可以移到我得记忆里,那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我”的大胆想象。 二、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标示出诗节,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之意。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用“”勾出起过渡作用的诗节。 3、按照“幻想—启迪”的顺序,理解诗歌内容。 4、从生活中的启迪到大胆假设,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 三、检查自学效果,交流讨论 1、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等词之意。 2、起过渡作用的诗节是哪一诗节?体会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哪些诗节描写的是作者的想象?哪些诗节描写的是生活给予的启迪? 4、有感情地朗读作者的想象部分,体会想象部分末尾省略号的作用,思考:记忆可以移植,好吗?为什么? 5、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还会想些什么呢?去做些什么呢?说一说。 过渡:记忆移植能实现吗?能。这来自于生活的启迪。 6、有感情地朗读5~7诗节。思考:怎样才能实现记忆移植,让这种神奇的想象成为现实。 7、谈谈你读了这首诗歌后,受到了什么启迪? 8、总结。让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四、指导朗读 156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诗的特点。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不能读破诗句,还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读出诗的韵味。这首诗押的是“i”韵。 如第一、二诗节的朗读: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生活/该是/多么有趣—— 把爷爷的记忆/移植给我, 我/就能看到/爷爷的爷爷/ 长的/是什么模样, 把我的记忆/移植给爷爷, 爷爷/也会看到我/ 在操场上/是多么顽皮。 五、作业 1如记忆可以移植,你还会想些什么?试着用笔写下来,写成诗的形式也可以。 2、同学们,如果记忆真的能够移植,那真是太好了!记忆到底可不可以移植呢?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想一想,也可以查资料说明。 板书设计 27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幻想 记忆可移植生活 多有趣 启迪 树木的嫁接 创造出奇迹 实现 不懈探索 努力移植 成为现实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激动人心的时刻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9个。 2、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发射场面的壮观,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4、收集相关资料,完成课堂练笔。 156 过程与方法: 1、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把握课文大概内容。 2、自读自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激动人心的时刻 课时 2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走进时空背景,了解主要内容。 1、走进背景:同学们,浩瀚的宇宙神秘而美丽,人类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昨天我们查了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万户飞天,前苏联、美国……) 2、引入课题:是啊,没有什么比飞天更让我们激动的了!进入新千年,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还记得那是哪一天吗?(2003年10月15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开课,让学生置身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和横贯千里的广阔空间中,阅读文本便有了一个宏大的背景。] 3、字词认读: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自己读一读,做到声音洪亮,读音准确。 4、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吗? [实事求是,把教学建基于学生已有初读的基础上。检查学生预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为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奠基。] 二、学习“飞天过程” 156 ,引导读悟交流。 (一)自读勾画:默读课文,用括号把你感到激动的地方标出来。标好之后,大声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体会。 (二)了解概况:告诉大家,哪些地方让你激动?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4:00,7:30,9:02等等) 让我们激动的地方各不相同,看来大家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体会,非常好!在这些时刻里,最让你激动的又是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由面到点,切入重点,整个教学不平均使用笔墨。 (三)切入重点:是啊,千年的等待,千年的梦想今朝就要实现,我们多么希望看到飞船升空的那一刻啊。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最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 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自读自悟,是教学指导的前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化阅读和理解。学生与文本、编者的对话在静悄悄中展开。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相机引导重点片段的学习。) 1、10秒倒计时。 (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 (1)谁来读?此刻,看着高高耸立的神州五号,人们会想些什么? 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此时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激动、有紧张、有担忧、还有期待……各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那,在你看来,这是怎样的10秒呢? (2)这是怎样的10秒呢?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 科学家们的呕心沥血凝结成的10秒! 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3)是啊,从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到今天这一刻,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就要变成现实!让我们一起倒计时——(紧接飞船升空录象。配解说:伴随着滚滚浓烟和轰天巨响,“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了辽阔碧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愿望,它牢牢地牵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156 [看似简单的十个数字,却蕴涵了多种复杂的感情和文本意义。把这个片段作为指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重点,目的在于为学生感悟语言提供一个范例。同时,也是为把学生情感引向第一个高潮作好铺垫。] 2、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 (字幕)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1)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是那样壮观,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体会着读读。 (2)抽读评价:腾空而起—气势之壮;震耳欲聋—声音之大;稳稳地——升空之稳。 (3)自读--齐读。 同学们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再现了火箭点火瞬间的壮观场面,这的确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刚才还有同学提到9:02分这个时刻,你能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来表现“神舟”五号在天空描绘的那一幅图画吗? [情到深处自然鸣。心灵的语文不能不需要感情的爆发和宣泄,不能不需要语言的活化与表达。品味语言,朗读表达,既是情与景的共生,又是学习语文的又一种方法示范。] 3、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 (字幕)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1)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体会体会,再大声地读一读。 (2)动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注意表现出你想象出的画面。 (3)谁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专心听,看你的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好像银练当空舞”:银练指什么?体会比喻之美,领悟汉语言文字之美。感情朗读(个读—齐读)。 抓“晶莹夺目”,质疑,联系前后文,体会情感。 (从词的本义,深入领悟到这个词的表达凝聚着几千年的梦想;寄托了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让中国进入了世界科技强国;表达了人们的自豪和热爱之情……) 感情朗读。(自读——齐读) [课堂,是儿童的课堂。课堂,因儿童而生动。在沿着情感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先前学习语文的方法自学,意在举一反三。但放手让学生自学不等于“放羊”。估计学生对“银练”和“晶莹夺目” 156 的理解有困难,所以,任需相机点拨。] 三、朗读抒发情感,给孩子一个梦。 (字幕)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1、感情朗读:遥望着这颗寄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的晶莹夺目的星,人们的幸福之情无法言表!让我们一起朗读。 2、结束语:同学们,我们的飞天梦已经梦想成真!还有更多的激动、更多的辉煌期待我们去创造,去实现,去分享,让我们相约在下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以读代讲,在学生情感和理解达到一定深度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文章最末两个自然段。全课进入第二个高潮。并在这个高潮中,给学生一个梦想。让孩子带着梦想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幸福的人生。整个学习从宏大的背景中来,又走向宏大的生活世界中。一次语言与生命,与精神共生的学习经历,就已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三、交流查找的资料: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四、正确抄写生字词语。 五、以《为了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为题,完成课堂练笔。 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日子,一个将要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时刻。这天,中国人将乘坐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将变成现实。 凌晨4时,整个酒泉基地沸腾了。人们冒着严寒不约而同地向航天员杨利伟居住的问天阁集中。大家都想看看即将创造我国航天历史的这位英雄。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身着太空服前往发射场的杨利伟镇静自如。他从车窗里探出头,频频向送别的人群挥手,脸上的微笑显露着他的自信和轻松。就是这个身高只有一米 156 六八的小个子,承载着亿万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愿望。 6时15分,戈壁的夜色还很浓重,他微笑着进入飞船,静待火箭点火升空。而此时,成千上万的人们已经等候在发射场外了,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里。 7时30分,大漠红日喷薄而出,太阳的身边是高高耸立、气宇轩昂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箭头直指苍穹。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读句子,说说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 ⑵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选做题 “嫦娥奔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你还知道哪些梦想成真的事例?给大家说一说。 自主积累 把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写。 板书设计 28 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 凌晨4时:不约而同聚集 6时15分:成千上万等候 7时30分:指令敲打着心 9时02分:涌出泪花 16日6时54分:激动、喜悦、自豪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156 教学内容 神奇的玻璃家族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9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新型、陈列、博物馆、急促、企图、犯罪、特殊、即使、打碎、改变、集中、对付”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抓住并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输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认真读文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学习比喻句,感受比喻句的新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所介绍几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所介绍几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课前准备 教具:课文有关放大图片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神奇的玻璃家族 课时 第1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备 156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用处呢?让学生自由回答,正确的,教师给以鼓励,激发其学习热情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玻璃的课文:新型玻璃 “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新型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同时划出不懂的词语。 明确:本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有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同时画出本课生字。 3.重点讲解下列词语。 企图:图谋,打算。 藕断丝连:这里指玻璃虽然破碎了,但里边的夹丝没有断,把碎玻璃片连在一起。 安然无恙:没受一点损伤。 磅: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453.59克,一百磅,合45公斤多,合90多市斤。 分贝: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在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有这种计量装置;科学家说,声音超过54分贝就称为噪音,对人体有害。 4.认读生字,指导读准平舌音(促cù罪zuì踪zōng)、翘舌音(殊shū)重点分析“恙、型、罪”三个字的字形。 5.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篇课文中的五种新型玻璃各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来逐段学习课文,首先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段意。 明确:这一段主要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默读这一段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用“”划出它的作用。 明确:“ 156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种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罪犯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是它的特点。 它的用途: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这段课文中开头三句话讲什么?这三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开头三句话讲的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破获一起防盗窃案,这样写更能突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4.改变人称,练说《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 教师:现在老师想分别请几个同学来扮演一下这种玻璃,向大家进行一下自我介绍,这也叫做自述。说一说你的特点和用途,自述时必须用第一人称。 例文: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在银行、珠宝店等存放重要物品的建筑物中如果使用我,就可以防盗,因为我是一种特殊的玻璃,我的身体里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所以罪犯划破玻璃,碰着金属丝网,警报就会响起来。 5.总结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法 (1)读——概括段意 (2)读——画特点、用途 (3)讲——新型玻璃的自述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填表 名称 特点 用途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银行及存放重要物的建筑中防盗 156 (二)自学第二、三、四、五段 1.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二、三、四、五段课文,思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用途? 2.填写表格 名称 特点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安全可靠 用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 随阳光强弱变色 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炎夏,能阻挡阳光 寒冷,能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减弱噪音强度 3.检查自学情况。 (1)分别请同学根据自学时填写的表格说说每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①这节共有三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二句为第一层,讲变色玻璃的第一个特点,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这一特点的说明,即具有这一特点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②“会随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的意思是: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些,室内光线就暗;阳光弱,玻璃颜色就谈,室内光线就亮。所以说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 分别请同学按以上表格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三)练习朗读第一至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第六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意思? 明确:一句话,中间用了分号,是两个分句,讲了两层意思,一层是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层是人们不会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3.理解“正在”和“将会”两个词。 4.最后这句话在全文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五)归纳写作特点。 1.段与段之间过渡。 2.每段都先讲各种玻璃的特点,再讲各种玻璃的作用。 3.语言生动有趣。 (六)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不少新知识,希望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同学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长大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56 (七)布置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2.选字组词 (噪澡)音(综踪)合(制治)止 洗(噪澡)行(综踪)(剥治)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夹丝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变色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吸热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吃音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9 神奇的玻璃家族 玻璃成员 特点和作用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七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义词语的辨析。 2、体会成语在表达上的魅力。 3、通过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意思。 4、通过参加好节目推荐会,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5、通过习作,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6、通过阅读《用心听,用口说》,懂得如何听、如何说,培养学生听、说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应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识自学。 读排比句,感受认识排比修辞方法。 读成语,积累成语。 读笑话,理解笑话故事。 引导练习写活动,并你能把活动中看到的,特别是想到的写下来。 156 自主阅读选编文章,感受足球赛的激烈,以及作者记叙的生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排比修辞方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感受意思相近的词语在表达上的差别。 感受足球赛的激烈以及作者记叙的生动。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把活动中看到的 、想到的清楚、具体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词汇,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近义词语的辨析。 2、理解成语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魅力。 3、能通过习作,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课前准备 教具:有关放大插图 学具:词语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七 课时 3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温故知新 1、影出示题中的3个句子。 2、联系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找出词语的细微差别,明白其不同的用法。 4、读读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5、出一组近义词辨析或近义词选词填空题,供学生练习。 二、语海拾贝 1、投影出示要品味的电视解说词。 2、阅读解说词,勾画出你认为用得精彩的词语,想想它为什么用得精彩。 3、交流所勾词语用得精彩的原因。 4、积累,并在今后的表达中尝试使用。 三、点击成语 1、自读短文,注意读通读顺,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具体描写“入木三分”的句子,用“”画出“入木三分” 156 的比喻义。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4、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听。 四、阅读《用心听,用口说》 1、读题目,明要求。 2、在小组内讲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节目,它好在哪里。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可进行补充。 3、注意表达时要体现出对节目的喜爱之情,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4、各小组推出组内公认的最喜欢的节目在全班说一说。 5、评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节目。 五、自主阅读园地 阅读短文,思考: 1、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2、为什么要学会用心听、用口说?试用文中例子说明。 3、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4、读了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习作 1、读懂题目要求。 在学生独立弄清要求的同时,教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要点。 2、复习本单元极富想象力的文章,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习作材料。 (1)师生探讨:怎样写才精彩? ①交代清楚产生愿望的基础。 ②大胆、合理、极富想象力的情节。 ③细腻的心理描写。 ④渲染气氛的环境描写。 (2)老师强调习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想象应植根于现实。 ②主题思想应健康,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3、构思习作。 4、自读自改。 按照习作要求,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5、师生合作,以点带面,共同评改。 师重点指导修改作文的方向和方法。 6、小组内互评互改。 注意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取长补短,修改作文,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同时诚恳地为别人提出修改意见。 7、有目的地面向全班赏读1~3篇学生佳作,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 板书设计 156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牧场之国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 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输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认真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段。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边读边想象荷兰宁静的画面。 教学难点 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具:本课生字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牧场之国 课时 第2课时 学情分析 156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56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板书设计 30 牧场之国 动物 静 所有的人 沉默 漆黑的夜晚 万籁俱静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1、黄河的主人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情境激趣法,朗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156 3、激发学生对黄河壮观景象的赞叹以及对黄河艄公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品味语言的韵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具: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学具: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黄河的主人 课时 2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 2、指名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156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1、生齐读第1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指名读)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生齐读) 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过渡: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第一节,读出气势。 二、交流学习第2-7节。 1、分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2-7节,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①读课文的2、3、5、7节,体会:羊皮筏子的轻小、载人载物多,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胆怯…… ②重点体会第6节第1-2句。 我不禁提心吊胆,……破浪前行。 A、找出句子中“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等词的反义词。(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 B、如果艄公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3、联系课文2-7节,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上面又载满了人和物,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连眼也不敢睁,可见其十分危险,而艄公却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所以说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4、小结: 是啊!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之所以如此镇静、从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很有勇气,更重要的是艄公将筏子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156 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中心句。(读2遍,加深理解,读出情感。) 指名说说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拓展训练: 1、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2、填空: 黄河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请大家想一想,猎人凭着成为大森林的主人。 人凭着成为的主人。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造句: 尝试…… 提心吊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成 为 稍公 战 胜 凭 着 惊涛骇浪 镇静机敏 浊浪排空 勇敢智慧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2.音乐之乡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156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批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2.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3.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4.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乡”。 教学难点 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具:有维也纳的图片、影像或文字资料 学具:有关维也纳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音乐之乡 课时 2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 教学过程:作简单介绍。 板书9 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156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156 少年宫是( )的摇篮。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3、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板书设计 32 音乐之乡 维也纳(恬静、古老)——音乐之乡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3.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积累古诗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感受庐山风景的美。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感受庐山风景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用的庐山风景挂图和配乐朗读的音乐。 学具:搜集有关描写庐山的诗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156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激趣游戏,导入主题师:世间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下边我们就来做个实验。 1、观察铅笔在自然状态、水中的不同形态。 2、抽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些什么。 师: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奥秘的一首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 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3、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我们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挂图中的峰、岭。 1、出示“庐山风挂图景”,可让学生在看片时自由朗诵《题西林壁》。 2、画画峰、岭,帮助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四、诵读古诗 1、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1)师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 (2)生齐读古诗。 2、多诵读,悟诗情。 156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1)自由合作读。 (2)四人小组表演读,并进行评比。 五、领悟哲理 师: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庐山风景挂图”,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申: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六、背诵 1、出示课件。 2、生背诵《题西林壁》。 3、师检查背诵情况。 七、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是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向大家推荐一个故事《盲人摸象》,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说话练习,导入诗文。师:今天来说说童年是什么。对于童年,我们都倍感亲切。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 师:老师带你们在古诗文中去发现古代同龄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欢笑,去体味他们童年的欢乐,看看古代乡下孩子们的童年是怎样多姿多彩。让我们一齐走进《四时田园杂兴》。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范成大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3、结合注释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 156 1、学生在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读准确、流利。 2、学生结合图画,说说诗中所描写的事情。 3、交流讨论,弄懂诗句。 (1)哪些诗句你读懂了?哪些诗句你还不懂? (2)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4、理解诗意后,让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评价。 四、想意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配图。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首田园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图上画了谁?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逐句体会。 (1)自己吟诵小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逐句读,思考每句话作者都着重讲了什么。 (3)分组议论:后两句描写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3、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五、创设情景,配乐朗诵、背诵 1、出示课件。 2、指名读,师相机范读。 3、学生对读、齐读。 4、背诵(可采用个人背、同桌互背、分行背、分男女背等方法)。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中,看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劳动,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游戏就是我们生活本身。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喜欢这首诗吗?古诗中有许多这样描写儿童生活、捕捉童心童趣的诗词,送几首给你们吧!(出示《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八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旧知,发现语文学习规律。 2、背诵各国谚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3、阅读成语故事,积累词语,拓宽知识面。 4、学会办报,在实践中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5、激发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有所得。 156 过程与方法: 1、应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识自学。 2、读成语,积累成语。 3、读自主阅读园地,积累好词佳句。 4、引导练习练习说话,注意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用语言文字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教具:词语图片,有关插图 学具:词语图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八 课时 3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读句。同桌相互读。 2、小组讨论带点词的相同之处。 3、指名读,注意指导带点词的理解。 4、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二、读读记记,语言积累 1、小组内读,读准确。 2、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同桌“对背”。 4、全班交流搜集到的类似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三、积累成语,体会内涵 1、学生自由读,读准确。 2、观看《刮目相看》动画。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4、小组内交流相关的成语故事,将这些成语收集到“采蜜集”中。 四、综合学习,提高能力 1、说话练习,话题“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 156 。 2、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并选一名成员上台演说。 3、小组间评比,相机指导。 4、小组中讨论如何办报,交流办报方案。 5、指导写作。 五、自主阅读,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澳门风光片”。 2、学生自由朗读。 3、小组中互相帮助学习。 4交流学习经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