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不利经济复苏-中国回归计划经济 国进民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进民退不利经济复苏-中国回归计划经济 国进民退

国进民退不利经济复苏:中国回归计划经济国进民退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国进民退不利经济复苏:中国回归计划经济国进民退国进民退不利经济复苏:中国回归计划经济如果不遏制眼前的国进民退浪潮,国家试图依靠民资继续刺激经济的期望就会落空。今年9月10日,有着强大国资背景的中海地产公司以70.06亿元拍得上海普陀长风地块,一举刷新中国地王记录,令在场的众多民营地产商惊叹不已。而此前,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公司之间拉锯般的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前者以现金方式获得67%的股权,如愿吞并后者,完成了一家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并购。无独有偶,中粮集团则联合厚朴投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入股蒙牛乳业,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各种迹象表明,国进民退的浪潮又扑面而来。这与正在依靠民资继续刺激中国经济的宏观大局相悖,不利经济复苏。新一轮国进民退浪潮新一轮国进民退现象在资源、钢铁、航空、煤炭等国有经济占有绝对比重的垄断领域迅速推进,甚至在竞争领域,国企也不放过窝边草。在钢铁行业,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的事件连续爆出。在山钢与日钢达成协议之前,央企宝钢集团与宁波建龙钢铁签署重组协议,收购其56.15%股权,至此宝钢成为宁钢第一大股东。 和钢铁行业相比,具有高度垄断性的航空业被看作是首个对民营企业开放的行业。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后,奥凯航空、春秋航空、东星航空、鹰联航空等民营航空相继出现。而今天,这些民营航空公司所面临的局面是,奥凯航空停航正待重组,东星航空破产清算,鹰联航空被四川航空重组,国有航空股份将大规模渗透其中。煤炭行业的国进民退更是趁着整治矿难的机会大举推进。山西国有煤炭大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收编那些屡发矿难的私有小煤矿。其他竞争领域中,国企也凭借其财大气粗与民企抢地盘,最典型的是地产行业的竞争。从2009年4月底开始,大江南北的称王事件此起彼伏,大连、杭州、上海、佛山、厦门、南京、重庆、深圳和广州相继出现了新地王,其中大多数是大型国有企业或具有庞大国有股份背景的地产企业。与坐拥重金、想举就举的国企老总相比,民营老板们汗颜扼腕,叹为观止,眼睁睁看着一块块黄金地段收入国企的囊中。地方政府做推手在国进民退的股浪潮中,地方政府充当了重要的推手作用。例如民航总局在武汉市政府的要求下对东星航空实施停航,再由武汉市政府主导推进重组。就在东星发布不愿接受中航重组声明的前三天,中航集团与湖北省政府就共同打造武汉航空枢纽签订了框架协议。 同样,继去年沪杭、沪青平高速公路的民营股权相继为国资背景企业接管后,上海市政府有意将更多民营资本参与承建及运营的高速公路收归国有,一场规模宏大却低调推进的国进民退行动,正在拥有13条干线、总长634公里的上海高速公路网展开,最新目标是上海连接浙江的主动脉之一的莘(庄)奉(贤)金(山)高速公路。而在山东钢铁集团并购日照钢铁公司的过程中,日照钢铁公司先是被银行断贷,再其后山东省省长办公会议拍板决定重组。在政府主导下,日钢最终被山钢拿下。在国进民退浪潮中,地方政府对央企的态度谄媚得有些过分,纷纷向央企抛出橄榄枝,央企则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为赢得央企的青睐,安徽省拿出了自己的看家产业:能源、资源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按照计划,安徽要在近两个月内完成高达3000亿元的央企引资任务。在与央企速配的动作上,安徽并不是一马当先者。此前广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已在今年与央企举办了对接会,合作金额都以千亿计,涉及到的产业大多属于竞争性领域,从民营企业手中抢夺市场份额。 为何地方政府要如此与央企套近乎呢?无外乎是看中央企掌握着大量的垄断资源,拥有更多的金融、政策等各方面的便利,大树底下好乘凉,毕竟央企财大气粗,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独享的政策资源、绝对份额的金融支持以及最终由财政兜底的金刚之身成了各级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宠儿。实际上,上半年不论是政府4万亿元资金投入,还是银行的天量信贷,多数都流进了这些共和国长子的腰包。今年初,又有政府公布的10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均涉及兼并重组,并被视为做大做强的主要手段,而这些政策均被认为偏向国企。不利经济复苏国进民退所释放出的信号是市场化萎缩。国企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政策保护攻城略地,将民营企业挤到角落,就像在拳击场上,两个根本不是同重量级的选手在较量,大个子将小个子打倒在地,然后绕场一圈,狂欢胜利。长此以往,民营资本不仅难以进入垄断行业,还将在各个经济领域加速边缘化。而假若民营经济纷纷退出竞争,国有企业唱独脚戏,那么我国经济领域将有可能再一次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这无疑是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国进民退会催生更多利益集团,这是最可怕的结果。从发展的大方向来说,国有资本应该进入到民营资本不愿意做和不能做的领域,利用自己强大的资本优势为民营企业搭建更好的产业链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国有带动民营的作用,联合起来与外资竞争,保护民族产业。 但是,当国有资本强势进入一般竞争性领域,并且相关部门又无法有效监管的时候,就不仅仅是旧式经济体制的回归,而更可能演变成一场特殊利益集团侵吞国有资产的盛宴,从而严重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平民百姓丧失消费的主动权,从而激发更多的社会矛盾。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复苏之中,经济形势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世界经济前景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扩大内需在短期内受到多方面制约,一些行业、企业经营仍然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应会递减,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尚需时间。与此同时,民营资本亦大有作为。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内地实体性民间资本约有11万亿元。此外,存在于股票、房地产、期货、外汇等市场内的虚拟性民间资本总规模也在扩大。当此之时,民间投资持观望态度,许多中小企业持币待投。管理层若是因势利导,将民间投资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可弥补宏观调控下半场投资后劲不足的空间。民营化任重道远尽管眼下国进民退浪潮尚在涌动,国进逞一时之强,民退显一时之弱。但对中国来说,在竞争性领域坚持鼓励民营化,已是大势所趋。从长远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有数据显示,目前民营经济比重大概是GDP的50%左右,占据半壁江山。到2020年,至少要达到70%以上。民营化任重道远。 有鉴于国进民退的负面影响,管理层似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促进民间投资20条意见已于日前上报国务院,并有望在今年内正式出台。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已现经济刺激效应递减征兆之时,管理层寄望通过20条新政,激励民间投资接棒上主场,继续驱动经济复苏。据国家发改委投资司有关官员透露,20条意见首次明确给予民间资金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保险、文教卫生和公共服务等五大垄断领域的通行证,并通过具体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放宽股比限制,降低民间投资的准入门坎,激活并便利民间投资。20条意见的拟定,是政府观念的历史性转变,让民间投资上主场,促进内需,成为宏观调控的又一支主力军。它好比是清道和开闸,拆除了市场准入的政策樊篱,同时打开了闸门,放水养鱼。但是,地方政府要真正地落实20条意见,还须防止明宽暗紧,杜绝相关部门的部门利益参与其中。同时加快推出与之相对应的操作措施,给民营企业以切实的鼓励及帮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