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科技创新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11
科技创新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11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xx做出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实施基础研究补短板,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2019年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2019年,xx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核联动效应”,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为“纲”,以xx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加速突破,新动能不断成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取得历年最好成绩;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二,其中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排名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277.98亿元,同比增长10.08%;实现增加值9230.85亿元,同比增长11.26%,全市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愈发明显。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一是积极营造一层带一层的良好学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组会议、机关党委会议、党支部“三会一课”的第一议题、常设议题、长期主题。全年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23次,36个专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7次,47个专题。二是持续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通过开展讲党课、谈认识、提思路,带动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不断强化思想武装。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体验式教育以及专题学习15次,累计学习教育1600人次。三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定期组织支委学习座谈,坚持每周召开党建纪检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每半年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座谈会,年底开展支部书记述职考核工作。四是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正面激励,建立容错机制,将善谋善为、善作善成的干部选拔出来,营造以实干为导向的氛围。 (二)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 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意识,围绕全面激发创新活力,专注问题、需求、目标导向,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是出台《xx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推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创新举措,形成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项目类别齐全的科技计划体系,成为指导今后较长时期科技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强化科技计划体系和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化建设,修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制定评审管理办法、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和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开创项目评审、立项、实施、验收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新局面;三是改革项目形成机制,建立以专家意见为主导的项目遴选方式。技术攻关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指南形成、项目立项,由专家评审择优遴选产生,项目评审采用“主审制”。四是推行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根据我市机构改革部署,在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窗口,与市公安局出入境支队共同为外籍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三)注重源头供给,强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按照总书记“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链接的快车道”重要指示,努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一是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首次设立“xx市自然科学基金”,全年安排财政资金48亿元,占全市财政科技资金的37.2%;二是落实鹏城英才计划,首次设立博士基础研究启动项目、优秀青年基础研究项目和杰出青年基础研究项目,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研究;三是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设立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共享管理中心,上线运行xx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累计汇集441家仪器管理单位,入库仪器总数8722台套,仪器总原值为76亿元,其中开放共享仪器5219台套,共享率为60%。 (四)夯实创新基础,打造大湾区创新平台高地 一是快速推进鹏城实验室建设。截至2019 年底,实验室各类人员总数达1831 人,其中全职475 人,双聘120 人,兼职480人,实习临聘756 人。通过全职、双聘、兼职引进661 名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657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512 人,具有“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的高端人才144 人。二是稳步推进xx湾实验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领导和决策机制,市长陈如桂担任实验室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担任实验室主任;谢晓亮院士任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张明杰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三是新获批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xx),承建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xx分中心,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突破;四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全年新增各类创新载体381家,累计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260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成为集聚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五)创新项目组织模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经济安全和改善民生的战略需求,聚焦战略新兴领域共性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创新项目组织模式,通过技术攻关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分层次、梯度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在技术攻关重点项目选题上,采用企业提出需求和专家遴选评议相结合确定选题的方式,注重在我市优势产业整体链条的重点布局,以形成全产业链条创新发展的良好格局;在指标设置上,对标国际一流技术水平,提出产业化应用的具体要求;在项目实施中,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牵头承担项目,鼓励中小科技型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合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研发提供科研支撑,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同配合,缩短成果产业化进程。2019年共组织实施五批55个技术攻关重点项目,158个技术攻关面上项目,有效提升提升了我市产业链整体自主创新水平。 (六)聚焦产业集聚创新,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xx国家高新区和x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作用,促进“双区”联动,形成叠加优势;xx国家高新区总面积增加至159.48 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核多园”发展新格局;二是高标准建设xx国际创新谷,规划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是立足信息技术产业优势,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华为、平安、腾讯、商汤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四是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行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研究开发资助,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7001家。 (七)注重统筹协调,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一是加强科技支撑,设立“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在深落地,建立部市联动机制,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组织实施“固废处理”、“公共安全”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批我市首个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累计获国家立项7项,资助金额超过2亿元。二是注重顶层设计,开展可持续发展立法调研,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促进条例,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地方实践;三是推进组建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展可持续发展重大理论、政策研究、战略支撑和专家讲座等工作,为xx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成功举办“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论坛(中国·xx)”、UNLEASH2019盛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把脉问诊”,提出解决方案。 (八)深化开放合作,推进深港澳协同创新发展 一是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出台《合作区xx园区先期引进国际高端科研项目工作方案(试行)》,已引进或确定入驻的优质科研机构和项目合计70余个,拟引进或正洽谈入驻的优质科研机构和项目合计57个;二是持续推进海外创新中心建设。2019年,新认定海外创新中心5家。累计建成海外创新中心10家,接洽科技项目2000余项,孵化海外项目200余个,构建了“源头技术-孵化加速-二次开发-项目投资-产业资源-市场对接-政府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生态圈。三是拓宽深港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实现科研资金过港。截至目前,已完成2019年“深港创新圈”A类(深港双边联合资助)、B类(深方单独资助xx机构)和D类(深方直接资助香港机构)项目立项。A类项目资助13个项目,金额2240万元;B类项目资助5项,金额500万元;D类项目资助24项,金额6700万元;四是首次举办深创赛港澳高校预选赛,深化深港澳创新人才交流。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以及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积极支持参与,共吸引超过50位博士参与项目申报,多名讲座教授带队参与。成功报名参赛项目160个,最终有8家企业入围国赛,其中7家获得优秀企业奖,晋级国赛获奖率达87.5%。 (九)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一是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条。截至2019年底,我市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41家、众创空间28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0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12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3家。二是完善双创金融支持体系,深化科技与金融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作用,建立银政企合作项目库,对入库企业并获得合作银行贷款的入库项目予以贴息资助,全年下达132个贴息项目,累计贴息金额达3036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三是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实施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科技计划,全年下达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36 个,资助金额1337.81 万元,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共10217项,合同数量同比增长4.78%;合同成交总额705.02亿元,同比增长21.01%;四是积极搭建各类创新交流平台。成功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xx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IT领袖峰会、xx国际石墨烯高峰论坛、人工智能大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网安联赛,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展示xx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五是通过发放创新券等方式,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全年支持中小企业申领创新券5086家,发放金额39206万元;新入库服务机构166家,创新券兑现项目4712个,兑现总额9850万元。企业申请数量、兑现项目数量和兑现金额创历年新高。六是多元协同铸就综合创新产业生态链。打造“鹏城IT人”大学生校园招聘平台、“南方创投网”、“xx科技政策智能查询助手”等优质创新服务平台,提供人才、投融资、政策解读等“一站式”产业链服务。 二、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0年是xx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xx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科技创新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系列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市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科研攻关的决策部署,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目标,以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疫情防控的科技支撑,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为xx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 (一)围绕疫情防控重大需求,加强新冠肺炎科研攻关 落实好《关于加强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若干措施》,综合运用“赛马式资助”、“里程碑式资助”、“事后资助”和“揭榜奖励制”等资助方式,充分调动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快推进新冠肺炎重点领域科研攻关,依靠科技强化疫病源头防控,推进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加强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强化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的科技防线。 (二)聚焦重要节点,协同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高水平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瞄准建设国际规则对接区和开放创新先导区,制定实施合作区“1+N”规划体系,努力在科研管理体制、税制、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先行探索。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推进xx湾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协同构建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高地。高起点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突出校科企联动,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科技企业,打造高水平的高校集群、实验室集群、孵化器集群,建设世界一流科教城。 (三)强化战略谋划,前瞻部署科技创新各项重点任务 紧扣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任务,完成基础研究机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海外创新中心等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建设目标,高质量完成“十三五”科技创新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重点做好“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研究编制,配合人大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出台《xx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落实科技部等五部委出台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围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做好谋划部署。 (四)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落实好《xx市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确保全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不低于30%的比例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标准推进鹏城实验室、xx湾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建设。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立足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决策咨询的专报通道、新兴产业情报咨询服务平台,强化科技战略决策能力。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探索构建央地协同、省市联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围绕关键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和基础软件等领域,探索构建梯度攻关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在xx接续开展产业化应用研究,解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从科研到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xx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优势,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建立从博士(后)到优秀青年、杰出青年的人才成长若干周期支持机制,实施人才梯度支持项目,切实增强潜心基础研究的获得感。健全稳定支持、竞争激励相融的科研经费制度,扩大高等院校学术自主权和科研人员选题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依托鹏城“英才计划”、“孔雀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探索实施针对科研人员、归国留学高端人才优惠政策,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 (六)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企业研发资助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推进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xx国家高新区“一区两核多园”错位协同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建立xx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委区共建”机制,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坪山高新区加快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若干带动优势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5G、8K、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区块链等技术示范应用。做好科技扶贫攻坚工作,设立“科技帮扶”项目,支持创新主体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实施贷款贴息贴保项目,撬动银行、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