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教导处范文之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确定研究课题或取得批准立项课题后,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这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经常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课题研究做法多样,但总有一个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课题总结等。 一、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科研在完成选题后,如何把握研究问题,如何理清研究的思路,合理和规范地设计好课题及课题研究方案,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常常遇到的困难。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题眼” 。开始研究前必须进一步研究,做到准确把握研究主题,分解研究问题,把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做好研究整体计划。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 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 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 一个课题特别是比较综合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多重关系、多重矛盾和多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必定有一对基本的关系、矛盾或问题,准确找出基本关系的意义就在于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变得清晰且可操作。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等; 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 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种选法:有一种为主、多法综合运用;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单一方法也有,但较少。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一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如,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追踪研究,选择纵向研究法;对同一时间内不同对象的研究,选择横向研究法等。 二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进行常规研究时,选择自然观察法、测试式实验法、调查谈话法,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选择不同的技术设备的测试及调控等。例如, (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什么叫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研究假设是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积极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一是积极开展理性思维。假设就是尚未得到实践证明姑且认定的预想,它是人们思维过程中推理与判断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暂定的理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历来是科学研究探索的正确途径。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从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断,包括各种可能性理论认识或初步结论,在进行研究之前推测出来。 二是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一是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二是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三是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四是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三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从观察发现到理论发现的中间环节,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发现的主式。基本步骤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形态、具有严谨而稳定的结构;⑷充分运用各种有关的科学知识,灵活展开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类比和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形成基本观点;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四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有:⑴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⑵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⑶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五是明确研究假设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和解释性假设。 (四)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课题研究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总目标和分目标、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员分工等,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有不同的设计,突出研究类型,反映课题特点。 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 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课题研究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实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识、新的教育途径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原理的尝试性应用,是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和桥梁。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 应用研究又有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 课题特点:应用性、时代性、效益性和灵活性。 课题设计:要突出“应用”,包括应用性研究的内容、范围、操作等,有应用研究事实性目标和理论性目标。课题设计包括研究目标、研究途径(思路、方法)和研究组织等,按照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设计。 2.经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 经验研究性总结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一般性经验总结是对教育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分析、总结,将对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科学性经验总结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而又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研究特点: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预先提出的、十分明确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与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识地运用教育科研的有关方法;依据科研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搜集的资料全面、完整;等等。 课题设计:要突出通过经验总结得出理性认识和揭示规律的主题。这类课题设计,内容包括:研究主题(什么经验?),研究对象(谁的经验?),研究内容(什么样的经验?),搜集资料,概括经验。这类课题研究,一要认识经验研究与经验总结的联系与区别,二要广泛搜集教育事实性资料,三是重视以理论指导分析教育现象、概括教育经验、揭示教育规律。 设计举例: 例一,“范利丽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 例二,“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课题。 3.实验性课题设计 实验性课题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变量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活动。在教育实验研究中,一般有三种变量关系,即自变量(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素)、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发生变化的变量,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和能否成功的证据)和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只有通过控制,处理好三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验证假设、探究因果关系的目的,才能较为科学地、准确地揭示规律。 实验性课题要求:研究者必须有一个关于解决该问题的设想或初步的特征理论;用比较严密的研究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预设实验条件,把变量明确区分,加以控制;对测量的事物规定操作定义。 实验性课题设计:要突出“实验”的特点,充分体现实验要求。实验性课题设计内容包括:提出实验假设;确定实验被试;选定实验变量;明确实验控制;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 怎样选定实验变量? 变量是指与本课题有关的条件、现象或特征。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详细地列出所有变量,分析与目标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排出相关程度和课题要求、研究力量、实验条件,认真筛选,做到变量适当少、实验结果准确度尽量高,以实现对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怎样设计实验控制? 实验控制是实验性课题研究极为重要的研究技巧。实验性课题的设计,必须对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加以控制,努力排除其混淆效应,将自变量的作用分离出来。实验控制的办法有:消除无关变量;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统计处理;等等。 设计举例: 例一,“中学化学程序启发教学”实验设计。 例二,“开发优势智力促进学生发展”课题设计。 二、研究课题开题 研究课题开题,也称课题设计和论证。研究课题的设计和论证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和论证课题,就是研究人员从科学性、创新性、应用价值以及进行研究的条件等方面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价值、研究基础、研究条件、研究分工、研究经费等进行分析、设计和论证。 课题设计和论证,要抓住重点和关键。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是重点。 (一)开题意义 主要是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阐明选题的意义。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价值作用进行论证,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思路,要阐明和论述清楚,把选题时已经有的基本思考或初步设想进一步细化,提出明确的认识。 (二)开题内容 开题内容:报告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计划安排和分工等。 报告研究现状:就是对所选课题涉及到的研究内容进行资料调研,研究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明确所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可能实现的突破等。 报告研究内容:经过系统分析,列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所涉及到的全部研究内容并进行整理,形成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构成情况。 报告研究思路:阐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课题研究的视角、方法、途径和目的,阐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报告研究目标: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的教育规律,在获得了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后,通过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间接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课题研究成功的标志是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获得对某些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因此,要明确研究目标,把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形成具体的研究目标并明确地定下来。 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则。研究方法要服从于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本课题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如何安排具体的研究程序。 (三)开题方式 开题可在立项前,也有在立项后。 开题的方式一般是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也可邀请专家作相关内容的学术报告。 三、实施课题研究 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资料是研究者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科研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等的总称。资料在课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是课题研究成果概括的依据。 (一)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搜集资料是指在课题研究中,围绕课题研究目的、运用既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把所取得的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 在课题研究搜集资料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⑴文献资料不注明出处;⑵事实性材料没有时间、地点,没有背景;⑶对资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证;⑷对代表性的事实性材料没能科学选择,有时使用数据前后自相矛盾,经常看到采用举例法,不知道该典型在所属群体中的位置;⑸搜集资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往往是欠科学;⑹对材料缺乏综合分析,有时变成材料堆砌,不知道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等。 1.认真搜集资料 怎样搜集资料? 一是坚持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 二是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 三是采用适当的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调查访问、发放问卷、实验观察、实验测试、学生作业等多条渠道、多种手段,传统手段、现代手段,广泛搜集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实际的包括文字、实物、声像等各种资料; 四是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五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 制订调查计划 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计划的内容是对调查全过程的分步骤、分阶段的细化的描述。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调查采集数据要制成表格。调查设计分为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种。 纵向设计是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资料的调查和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一种纵向设计是趋势研究。这种研究,是在一段时间内对研究总体的纵向研究,通常要从总体中取样,再测量随机抽样。另一种是群体研究。这种研究,是在一段时间内对特定群体进行的纵向研究。再一种是专门对象研究。这种研究,是对同一样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测量的纵向研究,其样本可以代表一个特定总体或一般总体。 横向设计是指在某一时间从一个样本或者从一个以上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的样本中收集数据。这种设计不能测量个体的变化,但能以不同调查对象间的差异反映总体的变化。 3.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是一种书面的个别调查。 问卷设计要求: 一是题目,要与调查目的相符,不要给被调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导语或说明信,包括称谓、调查目的、调查意义及与被调查者的利益关系、回答问题的要求、两方的责任,最后注明联系人、联系地址及电话等; 三是问卷的具体内容有事实问题、态度问题(意见、情感、动机、观点等); 四是编号。 注意事项:问题内容切忌与主题无关,或模棱两可,或难理解,或有诱导性;文字表述要通俗、简炼、具体;问题顺序,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内容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类别顺序由静态到动态;问卷长度要适当。 问卷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开放式问卷,就是不事先给出问题选择答案有由问答者自己作答的一类问卷。这种问卷任由调查对象发表己见,更有利于反映真情,了解调查对象的独特观点、思想;但数据不标准化,处理就困难。对于不能用几种简单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详加讨论的复杂问题,使用开放式问卷比较恰当。 封闭式问卷,就是已经明确给定问题可选择答案的问卷。这种问卷,问题和答案标准化,方便回答,易于处理。在实际中,更多的问卷调查是两者相结合,既有关于基本变量的封闭性问题,又包括一些开放性的探究性问题。 问卷调查,要设计好选配得当、措词精确的一套问题,编制成问卷。 问卷格式,主要有:问答式;划记式;排列式;评判式;是否式;数量式;等等。 设计调查问卷,要注意写好问卷说明或导语。 4.确定研究样本 在课题研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涉及“研究样本”问题。 “研究样本”是研究总体的一个子集,研究者往往从样本特征推断出它所属的总体的特征。一项科学研究活动,可以包含整个总体的所有个体,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受到时间和工作精力的限制往往不容易做到,而往往是采用抽样的方法。这就涉及“研究样本” 的确定问题。怎样确定样本,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怎样选择研究样本?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可能选择样本,抽样设计应是可行的并能充分包容所要研究的问题。 选择样本应注意: 一是样本要保证从数学的观点看具有代表性; 二是从时间和精力看是可能的,选择样本的量要适当; 三是选择样本的方法要科学。 一个优秀抽样设计应满足目标定向、可测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4个方面的标准: 抽样设计应满足目标定向:对抽样方法进行设计时要以研究方案和研究目标为依据; 抽样设计应满足可测性:抽样设计要为必要的分析提供数据,能从样本数据推断出总体特征; 抽样设计应满足可行性:抽样设计的实际活动在现实情境中是行得通的; 抽样设计应满足经济性:抽样设计达到的研究目标要与时间、财力、人员等研究资源相吻合。 样本可分为“随机样本”和“非随机样本”。 (二)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整理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得的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学研究重要的辅助工作,通常采用核对资料、选择论据、汇总统计、综合加工的办法进行加工整理。 1. 核对资料。就是把搜集起来的材料核实、鉴定,了解它的真实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比性等,从而对材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做出全面评价。核对资料也要讲方法。 2. 选择论据。就是对搜集来的材料经过处理,把所需要的论据材料特别是支持论点的材料选择出来。挑选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事实资料对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类的基础上,挑选富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资料,淘汰错误的、用途不大的资料。要注意四个原则:材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材料的有效性;材料的代表性;抽样选取的正确性。 3. 汇总统计。注意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进行不同序列和专题的汇总统计,以利于分析和揭示规律。 4. 综合加工。注意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纵向、横向)的比较,要通过理论思维,以敏锐的目光发现科研资料中的闪光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整合加工,谋求新发现,形成新认识,以利于研究结果的概括。 (三)分析资料。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揭示本质和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是一定的质和量的统一体。所以,对教育科研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既要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也要从量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又能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和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事物认识产生飞跃,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定性分析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 其特点主要有: 一是资料的直接源泉是自然情境,因而研究者起关键作用; 二是定性分析是描述性的,通常采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也有音像制品; 三是定性研究者既重视研究结果,更关心研究过程,从发展中认识其属性; 四是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对材料综合后做出抽象概括; 五是定性研究通过了解参与者的看法,阐明各种情境的内部动力。 2.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理清关系,把握本质,揭示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在教育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方法和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又分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方法,是通过对由实验或观察、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其特征数,以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把握数据全貌的方法。数据特征数的计算,是通过求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求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以及相关情况等。 推断统计方法,是通过借助“样本”提供的信息,剖析“样本”的状态,进而推论总体情况的方法。因为在实际中许多问题需要对总体情况加以把握,而在操作中很难做到总体把握,就要通过“样本”推断统计的方法加以分析,从而使研究的结论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更有科学价值,更有推广意义。 3. 综合分析。 这是比较重要的方法,一般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事实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结果分析与过程分析相结合,等。要注意运用多法,综合分析,相互验证,然后经过比较、做出选择。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只阐述结果,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充分;有的判断不准确,论点不鲜明,论据不充足;有的对立项时提出的“假设”不加分析,不作论证;有的没有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疏理,进行分析讨论;等等。 分析资料常用的处理方法: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主要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四)概括结果。 教育科研同其它任何科研一样,都不能停留在经验事实和间接材料的搜集与获取上,而应该以此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提炼概括、科学表述,以揭示出其蕴含着的本质和规律。这是科研结题的重要基础,是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准备。因此,必须重视做好科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科研成果的概括。 1.概括规律的方法 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寻找、概括规律,要从事物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去找,从实际的历史中去找。 寻找规律的方法: 一是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中去找出它的发展道路,找出贯穿在事物发展中的内部联系。就是要研究事物是如何变化的。 二是从各个不同的事物、经验中找出共同的因果关系,研究这些事物和经验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三是从许多不同的现象、事例、典型中找出共同的特点、共同的发展道路,又研究特殊事例、现象、典型的差异点,找出其所以不同的真正原因。 2. 概括规律的途径 主要有: 一是从事物的变化过程中,从事物变化的联系和影响中,研究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和相互关系; 二是从每一个事物的全过程中,仔细考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事物的影响及作用,以及事物的发展、变化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看出事物和外部的关系怎样,联系的程度如何; 三是根据事物在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研究它在各个时期的不同规律。根据同一事物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态,研究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种纵横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四是对事物的某一环节、某一关键过程,研究其中变化的原因和经验,找出该环节、该过程的内在规律;五是对事物的某一侧面、某一问题作深入考察,可以找出与其有关的规律。 3. 概括规律注意事项 主要有: 一是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在写作中,提出论点,运用概念,进行推理时都应该充分注意是否科学、严谨,任何夸大其辞的表述都会降低论文的质量。 二是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述的逻辑性。好论文必须是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形成三者间的逻辑统一。因此,只有观点,没有材料,固然会使人觉得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但不加取舍,大量堆砌材料,同样也会使一篇论文不得要领,缺乏深度;而有了论点、论据,却缺乏合理的、严谨的论述,仍然会使人感到杂乱无序,理不出头绪。因此,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对搜集到的大量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据来支撑论点。同时,层层论述,以使论点、论据、论述三者形成逻辑关系。 三是注意数据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为了科学、准确地表述研究成果,在一篇论文中必须提供数据,尤其是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测量报告等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更要十分重视数据。缺乏数据固然会削弱说服力,只有数据则会同于统计报表。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应该选择地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同时也应重视对数据的分析,展开充分论述,才能使论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理论深度。 四是注意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许多作者都比较重视典型分析,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解剖的分析,来论证某个观点;也有不少作者从典型事例分析转向重视总体、一般分析。其实,两者各有长处,典型分析较为生动、丰富,但往往缺乏普遍意义,而一般分析更具有说服力。关键是典型要有代表性,要有一定的数量,一般分析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四、搞好课题总结 (一)总结的意义。 (二)总结的基本要素。 论述对象 论述内容 论述范围 (三)成果概括。 1. 围绕主题。 2. 对照目标。 3. 阐明方法。 4. 展示成果。 5. 概括特色。 6. 成果评价。 教育有规律,科研有程序,只要遵循规律,按照一定程序,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定能取得预期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