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3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3篇 篇一 摘要: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外交思想,其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多次提及,它是中国当代的外交政策和习近平外交的思想精髓,也是中国特色外交最鲜明的特征。他对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合作共赢 公平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它被首次提及是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其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提到了这一理论,例如13年出访俄罗斯,15年联合国的70周年纪念活动,16年9月上旬中国杭州举行的G20集团首脑第十一次峰会等等。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论引起了国际很大的反响和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入思考,研究这一理论,而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客观趋势的发展和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实践的与时俱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也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中包含着双赢、多赢、共赢的利益观,每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需要兼顾他国的权益和利益,要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和国家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要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要求各国打造互利共赢、包容共进的发展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习近平曾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会继续做全球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和国际合作的促进者,认真履行国际承诺,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的经验和机遇分享给世界各国,携手寻求共同发展的机会,深化各层面发展伙伴关系,打造发展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努力为全球的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各国树立起开放、合作、共赢、融合、创新的发展观。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会坚持开放的、合作的、共赢的发展,始终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和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坚持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努力通过协商来解决经贸摩擦;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坚持合作和共赢,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出力,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合作发展伙伴关系。‎ 更重要的一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要求各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和平发展的环境,共同打造责 任共同体,建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随着近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国在面对高级问题时坚持同舟共济,主张权责共担,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上,中国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遗余力地呼吁全球各国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毫无疑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价值。当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方面,科技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物质财富在不断地积累,人类文明仍在不断先前发展;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战火硝烟弥漫,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的灾难和挑战此起彼伏,失业、贫困、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愈加明显,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上升。所以,当下的世界就需要一个更加完善,更加适应现状的理论体系来引导,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和全球治理相互联系,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篇二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 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面对这样的世界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场合反复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实践取得巨大成效,不但有利于世界各国建立和加强互通互联的伙伴关系,引导全球治理体系的有效变革,而且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实现全球共同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共建共享的新国际政治伦理准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注到全球治理问题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看到了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存状态及其“共命运”的关系,揭示了国家和国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新关系,深刻回答了这一决定人类未来发展和美好生活的重大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多边主义,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超越了以往构建国际秩序的思维和视野,打破了既往国际秩序中的“中心—边缘”结构,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互联互通、政治互信和共建共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促进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全球性治理焦虑而作出 的智慧、审慎的重大倡议,具有时代性、全局性和系统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理论、实践、文化层面有着特定的生成逻辑与要素界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以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为关怀指向,追求构建合作共赢的未来新社会。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一种激励人类合作共赢的理念导向,在价值旨归上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追求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世界情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学理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并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智慧,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增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话语权。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引领世界各国真正将合作共赢、权责共担、包容互鉴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携手解决全球性难题,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三 距上次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主题演讲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那次,习主席首次提出了我们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绿色低碳的世界。同样,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及了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何以可能,究竟如何可能?‎ 第一点,当今世界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化用高更所言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首先,我们从哪里来?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而如今,这个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当今社会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 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但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并且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因此,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建设好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然而,如何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第一点,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第二点,主权平等。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第三点,“法者,治之端也”。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各国 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第四点,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筑就了多边外交大舞台。我们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其次,第一点,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第二点,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当今世界恐怖主义依然横行,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我们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共同安全的社会。第三点,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 而不是以邻为壑。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第四点,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第五点,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当今世界,各种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子孙谋发展,为子孙谋幸福。‎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然而,中国古人也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但同时也是一个崎岖的征程,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旧任重而道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