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怎样认识公开课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怎样认识公开课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怎样认识公开课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怎样认识公开课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怎样认识公开课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伴随着新课程的开始和推进,对公开课的反思和改革的呼声日益增高。纷纷攘攘的讨论过后是理性的思考,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公开课成为宣传新理念、新教法的有力抓手。为了让公开课发挥其在推进新课程中的更大作用,有必要更好地认识、对待公开课,使公开课真正伴随教师的专业成长。 围绕公开课开展的区域教研活动,它的所有参与者都是主角——在40分钟的课堂上,它的主角是上课教师和同学;在接下来的研讨中,它的活动主角是上课者和每一位观摩的教师。而与公开课相关联的是它强烈的互动效应,即表现为互动的全程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执教者与观摩者的互动;教研员与学科教师的互动。 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关系来看,公开课较好的体现了两者的结合。首先,公开课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活的案例或标本,它本身就是一种情境性的教学理论,教学理论通过公开课得以体现,而为了上好公开课,教师一般也都会更自觉、更有意识的寻找教学理论的支持和引领,从而赋予公开课更多的理论色彩和导向。其次,公开课是教学变革的先锋,是教学实践的一个新的举创、新的尝试,是一种教学探索和教学创新。总之,公开课推进了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理论化,所有它较常态课具有了更高价值的研究,不少新的教学法就是通过公开课得以传播的。正因为如此,公开课具有一定的可学之处,可取之处,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不少一线教师对公开课特别是名师、名家的公开课趋之若鹜,并积极争取上公开课,也是这个道理。同时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所重视。 公开课怎么了? ——众说纷纭公开课该不该打磨? 很多教师认为公开课应拒绝“打磨”。他们认为公开课应该公开课堂教学最真实的情况,课堂教学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瑕疵的存在,恰恰反证出真实的可贵,因此没有必要在课前刻意“打磨”,追求完美。有教师指出:“面对打磨出来的公开课,更多的人是不服气,给我足够的时间,我也做得到!”有价值的课堂更注重对话和生成,而不应只重形式上的完美却打掉了、磨没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另一方意见认为公开课就是应该“打磨”。他们认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公开课,工夫全在课外。教师精心准备的过程,就是打磨的过程。教师要用心去研究文本、用情去唤醒学生,要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也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打磨”能让执教者的教学观从片面、模糊,走向整体、清晰,又何乐而不为呢?有些教师谈到自己的成长时说:“正是得益于公开课,得益于不断地打磨。” 公开课是否造假、作秀? 有人指责当前很多公开课就好比是一出演练精当的好戏。编剧、导演、演员齐上阵,教师当仁不让充当主角,根据教师的安排,学生或扮演配角或充当道具。课堂上教师镇定自如、滔滔不绝,学生发言踊跃、妙答巧问。课上的实践活动,课前已反复演练,有些学生“表演”得比专业演员还到位。观摩者看到的是行云流水般貌似非常成功的教学,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学生是在按照标准答案“背书”,教学的所谓“流畅”不过是“充分准备”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只是在照本宣科地“背台词”,“走过场”。就连课堂讨论也只是形式上的,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他们认为这样的课堂根本谈不上互动、生成和情感沟通,造假只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起负面作用。 也有人虽承认造假不好,但不反对作秀。他们认为公开课是区别于常态课的精品,要有观瞻性和模仿价值,这样才能体现出公开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进行预设和彩排,他们认为这并不能称之为造假和作秀。更有人认为公开课虽然“秀”了,但却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秀”也无妨。 公开课耗时费力值不值? 有人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虽然离不开公开课,但为准备一节公开课,耗时费力、代价太高,得不偿失。有时一人上课,要动用全年级、甚至全校的人力、物力为其保驾护航,除了所任班级的教学由其他教师代课,还有专门人员为其制作课件,教研员更是全力以赴指导,准备时间长的竟达个把月。由于代价太高,很多教师对公 开课望而却步,甚至出现特级教师拒绝上公开课的真实事例。他们认为,如果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公开课,毫无疑问就会影响到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耽误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了。 但也有人坚持不能把公开课和“家常课”放在同等地位上。公开课除了与“家常课”一样担负着育人任务之外,还担负着大范围传播先进教学理念的任务,要精益求精、博采众长。既然是公开,那就要把完美的东西呈现给观众,虽然为准备公开课付出的人力和时间大大超过家常课,但是对执教者、指导者和听课者的教学教研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几乎所有的优秀教师都是从公开课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所以说,从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来看,他们认为还是值得的。 二、传递了崭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铺天盖地,广大一线教师从不同的层面感受到“新课程就是好”。可是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好”在何处,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跟着“好”起来,他们却一头雾水。公开课是连结新课程和教师的—个重要载体。公开课的课堂就是星星之火,听课者就是火种,—旦铺开,便可形成燎原之势。 三、唤醒了强烈的成长意识如果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那么公开课就应当是一种精致的艺术,教师听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欣赏的愉悦、有情到深处的震撼、有局部处理不当的遗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更多的是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同化和顺变,这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内在整合”,有了这一心理过程,公开课成为教师“自助式”成长的重要支撑环节。仅仅是一堂公开课,可却像暴风骤雨,把听课教师的心绪浇个酣畅淋漓。当他们把这种心情带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时,将激发起无穷的探究热情。 公开课经过风风雨雨走到今天,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功不可没,在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公开课。 2、让公开课成为新理念、新课程的导向课要充分发挥公开课的功能,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必须制定一个体现课改理念,求真务实又便于操作的评课标准。现在普遍实行的评课标准,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制定,然后再进行细化和量化(不少教师把这种面面俱到又难以操作的标准斥为“急功近利”的产物)。这些繁琐的标准,严格地规范着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束缚了教师的思想,实际上也是导致公开课失真的一个重要诱因。本人以为公开课应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1.求真:公开课应讲究自然、崇尚真实,不试讲,不搞集体备课,不搞花架子。2.求实:注重学情,讲求实效。把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作为评价要素,同时应关注教师是否做到“低投入、高产出”。3.创新:一节好的课,不但应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而且必须体现某些创新尝试,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4.搞活:整个教学活动活而有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善于把课堂的偶发事件或意外情境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以教学的创造性引发学生的创造性。 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让他们参与公开课的评价,起码也应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上好一节公开课除了需要教师把握时代的理念、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等外,教师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它在教师上好公开课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