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档案利用实例五篇与人才工作经验总结六篇
档案利用实例五篇与人才工作经验总结六篇 档案利用实例五篇 【篇一】 ****隧道是****第三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线路呈南北走向,工程南起**南琴路,北至**大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之一,****隧道工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复工复产。该隧道以南延伸至**隧道的建设工程,因要以隧道形式穿越**保税区,施工会对周边既有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大**城市新中心发展有限公司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于2020年4月20日至24日多次派人前来城建档案馆调阅临近该工程的所有建筑物基础资料,包括总平面图、建筑竣工图、结构竣工图等。该工程涉及的建筑物主要为各类厂房、仓库及宿舍楼,由于这些工程量多且提供的査询信息不太明确,疫情期又延误不少时日,待反复核实后再到我馆进行査阅调档已影响复工复产进度。 我馆为此全力协助查询,此次査阅的档案涉及有迅得机械、光联通讯、环通仓储、潮润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省东莞市东联进出口公司、和园电子、毅进物流、中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20余个工程项目,共计査档47卷,扫描利用竣工图纸86张,协助建设单位快速了解决问题。 工程档案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区高度重视并按市政府工作部署开展各项治理工作。为此,**区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委派**等两名同志于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多次到我馆查询**区22宗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建设档案情况,包括总平面图、竣工验收备案表、消防验收意见书、竣工图等,用于幼儿园整改治理。此次共查询电子档案88卷,刻录光盘1张,拷贝电子文件788个。 【篇三】 根据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我市需新建改建污水管网610公里,其中**区长度约100公里。按照**市政府印发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和**市水务局拟定的《各区污水管网新建改建任务分工表》,承接此项工作的**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和**区公用事业管理中心需倒排工作计划,按时将统计工作进展情况汇总上报市政府。 2019年11月14日至12月12日期间,两个单位分别委派**、**、**三位同志到我馆进行查询工作,调取各工程排水总平面图用于测量统计污水管网总长度,共调阅海韵广场、特区报社出版大厦、**省中医院**医院、**区老年大学、中珠上城、荣泰河庭、天朗海峰、万科城市中心、奥园商业广场、中信红树湾等200多个工程项目的相关纸质档案130卷,查阅电子文档约150卷,刻录电子文件约130个。 根据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我市需新建改建污水管网610公里,其中**区长度约100公里。按照**市政府印发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和**市水务局拟定的《各区污水管网新建改建任务分工表》,承接此项工作的**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和**区公用事业管理中心需倒排工作计划,按时将统计工作进展情况汇总上报市政府。 2019年11月14日至12月12日期间,两个单位分别委派**、**、**三位同志到我馆进行查询工作,调取各工程排水总平面图用于测量统计污水管网总长度,共调阅海韵广场、特区报社出版大厦、**省中医院**医院、**区老年大学、中珠上城、荣泰河庭、天朗海峰、万科城市中心、奥园商业广场、中信红树湾等200多个工程项目的相关纸质档案130卷,查阅电子文档约150卷,刻录电子文件约130个 【篇四】 市领导在调研**区城市更新工作时指出,**区作为**的主城区,承担了全市主要的城市管理和教育等民生任务,市政府各部门要全力支持**区的发展。 2019年10月,**市**正方控股有限公司因**科技工业园更新改造项目委派员工杨小姐前来查阅相关建筑物档案。根据杨小姐提供的资料得知,该工程项目范围内以工业厂房为主,多数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但因涉及改造主体较多,且时间较长,部分权属人内部资料已遗失。为厘清项目情况,推动项目更新改造,该公司专门调阅**等38个建筑物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用地红线图等资料。 为协助**科技工业园推动项目更新改造,我馆委派专人跟进该项目。由于很多建筑已多次更改工程名称等相关信息,杨小姐提供的信息又有限,故查询难度较大。工作人员根据杨小姐提供的信息一一进行匹配筛选,把所有相关资料一一调出查阅,共调阅了档案卷数75卷,复印图纸12张,文字档案复印约55张。 虽然还有多个建筑物的档案资料未查询到,但杨小姐表示:“能找到的建筑物档案比预期想象的多,还是很有帮助的,非常感谢城建档案馆!”杨小姐对我馆工作给予的肯定,是今后继续前进的动力。 【篇五】 **大桥是**市境内一座连接市区和高栏港岛的特大桥梁,于1993年11月28日完成双向通车。近日,设计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因对**大桥进行加固设计工作,前来城建档案馆申请调阅相关资料,以确保**大桥的正常通车安全。 **大桥是目前**东西交通的主干道,通车量较大,故该项目相关单位定期为**大桥安全进行检测及加固工作,设计单位为了解桩基情况,申请查阅**大桥地质勘查报告、上部结构竣工图、桩基础设计变更等档案,复印文字档案约70张、图纸10张。 人才工作经验总结六篇 人才工作经验总结六篇 【篇一】 2019年,**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工程,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平台建设、资金保障等一系列促进人才工作的举措办法,为盟府中心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人才机制建设,营造人才集聚政策环境。制定了《加强和创新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方案》《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考评责任制实施方案》,形成人才工作“一意见三方案”政策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聘用、激励、培养机制,用好用活人才政策,为人才就业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拓宽人才才华施展空间。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国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家、草业院士工作站1个、明阳电气博士后工作站1个,打造了毛登牧场、沃原奶牛场等一批农牧业重点科技示范园区,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 设立人才开发资金,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的人才保障机制,设立100万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人才引进、奖励、培训和服务,为扎实推进人才工作开展、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锡林郭勒盟人才引进和流动实施办法(试行)》,每月举办1次人才招聘会、牧区“三送”活动,围绕地区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年内引进了44名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为企事业单位充实了力量,增强了发展活力,切实提升了人才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篇二】 **坚持把留住和用好本土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优化培育等措施,进一步盘活用好本土人才资源,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真正盘活用好本土人才。 突出政策引导,促进本土人才回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本土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推进结合起来,研究制定本土人才培养计划,逐级压实责任。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9个重要政策文件,逐步构建起“1+N”人才政策体系。注重从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激励保障等方面着手,改善本土人才的待遇及发展空间,切实为返乡人才解决后顾之忧。鼓励和引导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务工返乡人员和回乡知识青年到家乡创业兴业,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智汇驼乡·鸿雁归巢”高学历引才招聘等方式,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不断激发激活本土人才主战场、主阵地的内生动力。 积极搭建平台,加大本土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人才强旗”工程,搭建沙产业、文化旅游、就业服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类平台,重点建设党政、专业技术和乡土三支人才队伍,根据人才特点建立“驼乡智库”储备各类人才850人。分门别类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台账”,精准掌握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手、专业技术骨干、农民企业家和科技示范户的优势特长,发挥“一心多点”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走出去”开拓视野、“请进来”提升能力、“送出去”实施轮训等方式,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40余期,提升人才素质,多渠道培养人才。 强化激励保障,创新本土人才使用。通过强化激励保障、坚持精准选派、优化服务环境等措施,着力破解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难的问题。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探索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探索打破职称评聘“终身制”,逐步形成导向鲜明、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本土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下派专家、科技特派员近100人,培育“田专家”“土秀才”2000余人。对农牧区各类本土人才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了基层“土专家”的积极性,增强了本土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篇三】 今年以来,**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要求,通过创新“引才、留才、育才”三项工作机制,一体化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创新引才机制,确保有人来。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坚持高标准精准引才,举办“海纳百川”人才引进专场推介会3次、引进人才185人,开展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招聘会3场、引进人才120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发挥“**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国际欧亚中医药院士工作站等30个人才基地聚才作用,引进高端人才400名;坚持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联动,聚焦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集聚实用人才,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推进招商政策与人才政策叠加依托企业重点项目和工程吸引专业技术人才9000名,初步缓解了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现状。 二是创新留才机制,确保留得住。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抓好人才政策兑现落实。采取“户口不迁、身份不变、保障到位”的措施,吸引本地籍大学毕业生和区外人才就业或兼职、短期服务、合作研究、技术入股、承包经营。鼓励行业权威、业务骨干和带头人采取结对联系、团队培养等方式,搭建人才梯队成长平台,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严格落实人才公寓、就餐补贴、购房补助、教育培训等保障措施,做到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 三是创新育才机制,确保用得好。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督促落实机制,组织精英团队深入诊室课堂、车间工厂送技术送服务送关怀,培养实用型人才。建立就业孵化基地、人才交流中心以及企业人才驿站信息共享数据平台,开展项目合作人才交流活动,建立成果评估和利益链接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解决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培养优秀人才10000名、建立各类人才示范站(所)100个,让管理人才变成服务人才。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培养,绩效考核、组织考察等方式,实现付出有回报、贡献有褒奖的尊重人才氛围。 【篇四】 **坚持紧贴实际,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通过聚焦旗域经济发展育人才、聚焦优势产业发展选人才、聚焦锤炼能力用人才,逐步建起人才培养、激励、使用全链条机制,为特色化旗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建机制,明责任,健全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定期召开旗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全旗引才、育才、用才各项工作进行统筹推进。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聚集引才育才、就业保障等目标,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具体负责,各**镇以及各行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1+3”人才工作体系。强化对全旗各领域人才发展的统筹谋划,制定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引进管理办法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信息汇编及基础人才名录。结合旗域经济发展需要,对全旗各领域人才队伍现状和需求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发布了全旗人才开发指引“蓝皮书”“白皮书”。将人才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加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增强各部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确保人才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强服务,重激励,增强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探索创新人才服务模式,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化媒介,探索推行以在线预约备案、信息跟踪推送为主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畅通人才信息诉求反映通道。建立高层次人才报备制度,面向社会发布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限时报备通告,195名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主动备案信息、咨询政策、了解全旗人才工作动向。落实人才激励政策,积极申报自治区、盟人才工程支持项目,全旗先后有**骆驼研究院人才发展团队、**沙漠之神公司产业创业团队和范荣南、吕永才、张惠珍等多个团队及多名个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和全盟“**英才”项目支撑计划。改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按照职能权限对长期在**镇工作的事业身份人员破格申报中级职称,进一步激励广大基层人才担当作为,着力营造用才、惜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抓教育,提素质,练就人才助力发展的过硬本领。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队伍素质提升的重要方法,采取联合办学,“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先后举办农牧民特色产业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10期,培训各类乡土人才530余人次。立足发挥“草原英才”“**英才”和具有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作用,积极探索“英才+团队”“英才+项目”“师带徒”工作模式,聘请10名国内肉苁蓉科研领域专家,成立**荒漠肉苁蓉产业发展顾问团,集聚智慧,助推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千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先后40次组织农牧林水、文旅、卫健委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开展节水灌溉、文化下乡、诊疗义诊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有效缓解了基层公共服务人才短缺的问题,切实发挥了人才助推发展的作用。 【篇五】 **把高层次人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等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作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载体,认真研究推动、强化责任落实,提升了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全旗共获评市级以上人才项目13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导压力,落实申报责任。坚持储备和培育相统一,每年年初,就将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列入全旗人才工作考核重点指标,要求十支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围绕产业布局,挖掘培养一批运行机制健全、特色亮点突出、成果转化明显的人才和团队,并加强分析研判,对其中符合自治区、市级人才项目评定条件的,进行重点培育和政策扶持,动员做好申报的思想准备和材料准备,确保申报时“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精准发力,优化申报服务。每年采取“一图一会一专员”的形式,为推荐申报成功提供“保姆式”服务。将申报工作程序绘制成流程图,在各个节点都注明工作重点、注意事项,确保图示明确、使用方便。专门召开人才工作者培训会,解读自治区、市级人才政策,讲解申报细节,确保申报对象牢牢把握政策、严格申报程序。从十支人才队伍牵头部门中,分别确定1名申报专员,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确保申报材料齐全规范并及时报送,防止申报时“眉毛胡子一把抓”。 凝聚合力,严把申报关口。主要通过看基本条件符不符、认证材料全不全、成果转化实不实的“三个看一看”方式,对申报对象的资格条件、业绩成果以及违法违纪等情况从严进行审核。采取查阅原件和网络查验相结合的形式,印证学历、论文、专利的真实性,并由组织部门联合申报对象的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实地考察、评估产业创新创业情况。同步征求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意见,对资格不符、材料造假等情况一律不予申报,切实做到“关口前移”。 【篇六】 **积极探索引才育才多样化路径,不断改善现有人才层次结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才”力支撑。 搭建平台“望远镜”,拓宽引进人才“广度”。一是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健全完善与**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长效合作机制,组织企业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举行招聘会5场,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余人。二是打造人才集聚平台。围绕工业经济、农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建成博大实地“增效尿素及新型功能肥料”研究开发中心1个,打造名医专家工作室8个,建成新型职业农牧民实习实训基地4个。三是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协调区内外农牧业、医疗、教育等专家开展下基层活动110批次215人次,旗本级专家开展下基层活动338批次1495人次。 聚焦对标“显微镜”,增强培育人才“精度”。一是深入实施“**英才”工程,柔性引进医疗卫生人才15名,大力引进医疗卫生专业人才50名、教育人才189名、食品药品专业技术人才20名。二是深入推进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名医带名徒”等人才培育计划,依托王窑湾农牧民培训基地,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举办各类技能培训264期41900余人次。三是依托农牧业科技园区、重点龙头企业等载体,打造“一区三园一基地”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成蒙古包创业产品展厅1处、快递物流配送中心1处,审批入驻创业企业10家,形成集教学、实训、推介为一体的人才公共实训体系,年均培训实用人才1.2万人次。 政策红利“聚光镜”,提升服务人才“温度”。一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共走访慰问“草原英才”、“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等各类优秀专家人才25人。二是注重激励奖励。举办首届“**工匠”推荐评选及表彰活动,授予12名同志“**工匠”荣誉称号、10名同志“**工匠”提名奖,着力营造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继续实行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人才发展重点项目和工程实施。2019年,累计投入人才工作专项资金1640余万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