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xx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方案范文篇2
20xx 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方案范文篇 2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艾滋病对人 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努力实现把艾滋病疫 情及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的目标,根据《中国遏制与 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 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xx—20xx 年)》、国务院《关于切实加 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7 号)及《乌鲁木齐市遏制 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 年)精神,制定乌鲁木齐市 20xx 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 机制,落实艾滋病防治“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市、区(县) 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职能,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纳 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防艾办协 调管理力度,及时安排部署和总结各区(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定期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 二、加强政策宣传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乌鲁木齐市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加 强基层领导的政策培训,全面提高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 对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宣讲的主要内 容是艾滋病防治的知识及国家防治艾滋病的策略。市、区(县)各 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 和相关知识培训。继续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党校课程,开展对 党校学员的艾滋病宣讲活动。 三、加强能力建设 积极参加自治区、国家级专业技术培训。对基层开展国家级 性病监测点管理、考核暨性病诊疗新进展、艾滋病疫情管理与数 据质量控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性病检测新技术、新 进展等培训,在社区中针对大众、妇女、青少年、吸毒等人群开 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四、注重绩效评估,提高防治质量 对国家、自治区和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 年)》开展督导和终期评估工作。推行艾滋病防治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对各区(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在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我市 20xx—20xx 年遏制与防治 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 五、普及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 (一)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 乌鲁木齐市主要大众传媒刊播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 公益广告,并在重要播出时段播出。各重点新闻网站要开设预防 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主要路段、街头、广 场、公园、商业区,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户外公益 广告牌或科普知识宣传栏。铁路、民航、交通、城建等部门要开 发适宜的宣传材料,利用各种形式和宣传设施,对过往旅客进行 宣传。人员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出入境口岸 等公共场所 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 候机、候车室 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二)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 在星级饭店、宾馆大堂,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要备有供 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村)委会应有艾滋病健康教育 宣传阵地(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每半年至少安 排一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和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两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 动。每个行政村至少有 5 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固定标语或广告牌。 (三)针对重点人群,加强专项宣传 1、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以教育部门为主,卫生和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 各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 课程。在中小学开展艾滋病防控先锋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同伴教 育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防控活动,加大对中小学生的艾滋病防 治知识宣传力度。共青团、红十字会等团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关 爱艾滋病感染者活动。普通高等学校要利用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作用,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和关爱活动。 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校内青少年达到 95%。 2、农民工的健康教育 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继续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 教育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播放艾滋病宣传短片、公益广告 等活动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与建设委员会培训 中心的安全生产教育相结合,定期为农民工举办现场培训班,免 费发放安全套;在工地设立艾滋病性病防治流动宣传展板,为农 民工提供免费安全套和相应的自愿咨询检测等服务。 3、卫生、人口计生委、旅游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 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网 络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宣传教育活动。 六、大力开展行为干预措施,扩大人群覆盖面 (一)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禁毒禁娼工作,积极宣传和倡 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人群高危行为。监管部门对于所 有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出所、出监前给予一次培训,与 疾控中心定期保持联系,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随访。 (二)加大宣传及督导力度,提高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 作覆盖率,减少脱失率,为 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 (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 年保持率达 65%以上。 (三)大力开展针具交换工作,为 5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 提供清洁针具。使吸毒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 90%以上, 安全套使用率达到 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 例控制在 20%以下。 (三)在全市推广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干预工作,由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指导各区(县)疾控中心和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推广工作。 各区(县)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深入所辖娱乐场所,全面开展从业 人员干预工作。经性传播干预措施覆盖卖淫妇女比例达 70%以上。 (四)大力提倡与推广使用安全套,完善营销机制。加大监督 检查力度,确保星级以上宾馆其客房内必须提供安全套,娱乐场 所设立自动售套机或在吧台提供安全套。在所有的艾滋病性病防 治机构为前来救治或咨询者免费提供安全套。清理整顿安全套销 售市场,防止质量不合格安全套流入市场。 (五)在全市开展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工作,确保 1 年 1 次, 卫生监督机构加大对场所的监管力度,确保体检工作全面展开。 (六)继续与彩缘新疆同志工作组、天山同志工作组开展同性 恋人群干预工作,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 比例不低于 80%。 (七)净化性病医疗市场,规范性病诊疗服务 开展对性病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坚决取 缔非法设置的性病诊疗机构和非法诊治活动。对取得性病诊疗资 格的医疗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吸引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八)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卫生、人口计生和妇联等部门,要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利用 产前检查、婚前卫生咨询、新婚学校、孕妇学校等方式,加强预 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反对社会歧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 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等免费提供艾滋病病 毒抗体初筛检测,并提供检测咨询服务。 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立 hiv 快速检测筛查室,实现全市 孕产妇“逢孕必检”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各 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 及其婴儿提供保健、随访、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为感染 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开展安全分 娩医疗保健服务。提倡并指导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产妇对婴儿进行 人工喂养。确保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 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 传播干预措施。 七、完善监测网络,加强疫情监测及检测工作 (一)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 病人报告网络和规范化的资料管理体系,为政府提供可靠的疫情 信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建立由确认实验室到各区(县) 疾控中心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系。提高艾滋病网络的直 报质量和数量,所有防治活动均在第一时间实现直报,提高病例 直报的及时率和个案流调率,特别是加强新报告感染者的随防管 理比例。个案流调率达 75%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尚未接受 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达 70%以上。抗病毒治疗 12 个月病人按照要求完成随访的比例达 70%以上。 (二)推广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加快全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网络建设,在市、区(县)疾控中心、市二级以上医院、传染病专 科医院、妇幼机构等医疗机构全面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提供规范化咨询检测服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配 偶/固定性伴 hiv 抗体检测率达 60%以上。 (三)继续加强监管场所常规艾滋病筛查。根据卫生、公安、 司法部联合制定并下发的《关于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 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工作方案(试行)》,对所有新进入监管场所的被 监管人员开展常规检测工作,准确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数量、疫情变化阶段性情况和流行趋势,全面分析我市疫情状况。 对发现的 hiv 抗体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认、cd4 检测、随访及治 疗等相关工作。 (四)完善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建设,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确 认实验室质控考评项目合格率达到 100%。 (五)调整充实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完成国家级和自治 区级哨点监测任务。 八、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一)规范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建立 抗病毒治疗数据库。设立定点医院负责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加 强治疗、随访、督导服药、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健 全治疗网络,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治疗需求。确保 80% 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90%以上有治 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得到相应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抗病毒 治疗 12 个月病人依然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达到 80%。 (二)根据卫生部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对接受艾滋病抗病 毒治疗人员的 cd4 细胞、病毒载量和 hiv 耐药性等相关检测。尚 未接收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cd4 检测比 例达到 50%。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 cd4 检测比例达 到 50%。每年至少完成 1 次病毒载量检测病人占正在治疗人数的 比例达到 50%。 (三)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菌/艾滋病 病毒(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 (四)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建立对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 随访制度,对孤儿做好安置和免费入学。 (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开展帮扶活 动,探索将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和管理纳入社区和乡村卫生工作, 逐步实现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 九、加强血液的管理 继续开展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消毒和安全医疗服务管理, 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艾滋病诊断试 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提高防治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 hptn 项目、 全球基金项目、中央转移支付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的工作进程及 项目的督管力度,注重绩效评估,发挥考核指标在提高全市艾滋 病防治工作质量中的引导作用,提高防治质量。不断总结我市防 治工作有效做法,积极促进我市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