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X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202X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202X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从范围上分,可分为集体事迹材料和个人事迹材料。集体事迹材料是体现群体的先进事迹。个人事迹材料是体现个体的事迹材料。以下是本站分享的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广大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一方面要坚决杜绝疫病的传播,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卫生和文明生活习惯。为此,山东乡村广播《健康山东》节目特别制作推出抗击疫情•乡村医生在身边大型融媒体专栏。本栏目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全省各市、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院共同协助支持制作播出。 山东乡村广播《健康山东》抗击疫情乡村医生在身边专栏6月24日邀请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孙国栋主任,为来自济宁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孔令军、副院长马翔宇、中医理疗科主任翟恒进行线上指导,解疑答惑。在交流的过程中,孔院长同时向广大听友和线上网友分享了乡村疫情防控的好做法、好经验,得到听众、网友的点赞。 擅长颈椎病、腰椎病(增生、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各种骨质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跟骨刺等)、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针刀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自1月24日开始,全院取消了春节假期,384名干部职工坚守岗位,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为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做出了贡献。 在医院开展内部防控、对卫生所服务站进行严格管理。对辖区30处正常营业的服务站卫生所进行防控知识培训,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制度,及时上报发热人员信息,并做好信息登记和消毒工作。院领导多次进行督导,并送去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防护物品,确保卫生所工作人员零感染。向社会宣传济宁市心理援助辅导热线电话,做好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及心理恐慌,促进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同时医院心理辅导师也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心理辅导。 并且对旅游景区监测及包保小区的管控,在此期间接触到确诊患者密接接触者12人,但没有一个人害怕退缩,依然坚持在一线,目前医院工作人员仍24小时值守小区。 疫情面前,职工不惧危险,勇敢担当。其中,担任入户摸排任务的王超同志,接触疑似患者自我隔离后,又主动申请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自疫情发生以来,入党积极分子彭甲同志,三次主动请缨,先后在三孔景区检测点、鲁燃小区包保点进行疫情防控监测,至今仍在曲阜市看守所昼夜值班,80余天未和家人团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都是最美逆行者。像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很多! 在曲阜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全院上下不怕困难,坚定信念,继续发扬以苦为乐、以战为荣、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曲阜卫健系统抗疫精神,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们都是基层防疫光荣的守门人! 抗击疫情 乡村医生在身边大型融媒体专栏开办34期,邀请到既有全国最美乡村医生,也有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卫生室的村医,他们每一个人在疫情防控期间,都舍己为公,舍小家顾大家,每个人都有一段让人感动的故事。现在防控进入常态阶段,他们也没有停歇下来,走访入户进企业来帮助继续做好防疫服务,也遇到过不少问题。在节目直播的过程中,济宁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理疗科主任翟恒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孙国栋主任,交流了关于中医骨伤等内容,同时孙主任在线为网友解答困惑,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抗击疫情 乡村医生在身边》大型融媒体专栏得到了网友和听友的称赞。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首档健康公益广播融媒体节目《健康山东》,每天18点-19点直播,凌晨3点-4点重播。 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乡村医生刘庆民几乎一天都没有闲下来过。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在村卫生室里忙活。启程去北京参加两会之前,刘庆民还想再整理一下自己将要带上会的建议,同时要站好岗,为当前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防疫一线的代表力量 我在村里行医41年,今年遇到的挑战非同小可。刘庆民感叹道。 今年62岁的刘庆民是山东济宁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村的乡村医生,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更是周围8个行政村2000多户百姓的健康守门人。40多年来,本村及周边村民大病小病的治疗,几乎都要仰仗他。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所在的隈泉庄村地处偏远山区,医疗卫生条件有限,作为扎根在基层一线的乡村医生,这意味着他要在疫情防控中承担更多。 大年初一,接到疫情防疫的任务后,刘庆民就没闲着。乡村信息相对闭塞,起初村民们对于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戴口罩的习惯。为此,刘庆民没少做工作。口罩一定要戴好,这样才能起到防护效果。指导村民戴好口罩的动作,几个月来刘庆民已记不清自己重复了多少次。疫情发生后,除了日常接诊外,刘庆民还要穿梭于镇上的各个检查卡口和重点场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环境消杀等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当地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好在,刘庆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当地的防控一线,有一个团体,成员们身着浅绿色马甲,不仅免费为路人发放疫情防控明白纸和口罩,协助体温测量,还不厌其烦地向公众讲解公共卫生知识。除此之外,他们还自发捐款5万元用于购置疫情期间紧缺的物资,助力当地抗击疫情。 这个由泗水县20多名乡村医生组成的医在乡间协会成立于202X年夏天,发起者正是刘庆民。成立这个协会的本意是关心关怀老年人,开展常见病义诊、走访慰问活动。刘庆民说,没想到,疫情让这个乡村医生团体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 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在刘庆民和医在乡间协会的带动下,泗水县500多个村庄的千名乡村医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和实践者。 而周围人不知道的是,刘庆民还自掏腰包花了将近2000元购置了一台消杀机,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重要关卡进行消杀。 谈及此事,刘庆民说,他没想过向公家伸手要钱,我就觉得自己是人大代表,凡事应该想到、做在前头。 愿村村有医 医有后人 疫情让刘庆民前所未有地忙碌,同时也是个契机,让大家看到了乡村医生的力量。作为为数不多的基层医务人员代表,刘庆民坦言,自己虽然出身农村、文化程度有限,但从未停止对完善乡村医生制度的思考。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几年里,除了继续在泗水县的乡间行医外,刘庆民还多次赴浙江安吉、山东潍坊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乡村医生制度构建及培养的建设性举措。谈到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刘庆民认为当前乡村医疗空白点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与他所处的偏远山区相似的环境中,医疗力量仍严重不足。今年两会,这名人大代表准备继续为此呼吁并提出建议。 干了半辈子的乡医,刘庆民很少对别人谈起他从医的历程,这其中有无奈、心酸,当然,更多的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初心与获得感。他告诉记者,当年从医实属半路出家。高中毕业后他已经在当地谋得一份教职,稳定体面,在当时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次遇上一位产妇即将临盆,由于难产需将其送到镇上的卫生院。彼时山村交通不便,只能由青壮力用担架步行抬过去,但也因此在路上耽误了黄金抢救时间,没能保住产妇和胎儿。 刘庆民就是当时抬担架的一员,这件事一直让其难以释怀。我总在想,如果当时我们当地有医生,能够及时抢救,也不至于如此吧。这份内疚让刘庆民最终下了决心,弃文从医。自此他开始四处拜师学医,并找来书籍自己钻研,并于1978年在当地开了一家药铺,从此走上了行医之路,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很多乡村医生为老百姓服务了一辈子,但待遇始终跟不上。刘庆民说,今年两会上,他将继续呼吁解决乡村医生特别是老乡医的编制问题,提高收入和补贴的额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让基层医务工作者能够安心在村里驻扎。 除此之外,刘庆民也将提出建议,探索更加合理的乡村医生培养模式,为乡村医生群体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乡村医生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已经是60后,将慢慢退出一线,需要年轻人补充进来。他说。 乡村医生培养可遵循从本村来,回本村去的原则,本土化有助于医患沟通,建立有人情味的医患关系;同时要加大投入,设立乡村医生培养专项经费,并且针对偏远山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另外,要解决年轻乡村医生的编制问题,提高其收入待遇,确保他们留得住、用得上。谈起乡医改革,刘庆民头头是道。 而刘庆民口中的本土化,首先在自己身上实现了。在隈泉庄村卫生室,坐诊医生除了刘庆民外,还有一位35岁的医生,正是刘庆民的儿子刘壮壮。自从刘庆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忙不过来时,很多时候都是儿子一人在卫生室值守、出诊,他的表现让父亲倍感欣慰。 刘壮壮当年护校毕业后,本可以在县城医院谋职。但当时正赶上刘庆民重病,为了给父亲分忧,他一番思考后最终决定接过父亲手中的乡村医生大旗,也立志在乡村服务下去。 谈及两会建议,刘庆民认为,当前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疫,很多民众表达了对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关心、支持,而这正是改善医患关系的良好契机。他还将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建议,建立和完善医患双方信息沟通渠道和医疗纠纷仲裁机制,同时提升医疗卫生人员的医德素养,促进规范执业,营造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而疫情之下,刘庆民还发现,很多教学场所,尤其是位于偏远山区的小学中学,医务力量的配备不够完善。他打算在今年两会时提议,希望国家层面加大投入,让每一所学校都能配备医务室和医务人员,及时处理校内突发情况,保障学生的安全。同时,在脱贫攻坚中,农村不少留守、孤寡、残疾的老人群体需要更多关注,这些都是他关注的重点,他也将继续在会上为其奔走、呼吁。 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夕阳下,43岁的村医陆秉权戴着口罩,开着一辆红色电动小三轮行驶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潘河村的村道上,微风吹起的白大褂下,一条右腿孤零零地踩在踏板上。拐过几个弯后,他停在了一户农家院前。 老叔,在家吗?我来看看你,量下血压!陆秉权背起药箱,拄着拐边进门边喊道。 快进来,吃饭没?70岁的村民王玉热情地将他引进屋。 见老人未戴口罩,陆秉权打开药箱,先取出口罩帮他戴好,然后才拿出血压计给老人量血压。 在陆秉权的医药箱里,除血压计、听诊器、测温枪等医疗器械外,还塞满了儿童口罩和成人口罩,以备不时之需。疫情期间,村里防疫物资紧缺,他前后花了3000多元钱,买了1400多个口罩,挨家挨户给村民免费发放。 农民卫生健康意识弱,送口罩一来是提醒他们特殊时期要保护好自己和他人,二来是确保他们出门有口罩戴。他说。 陆秉权20多年前因车祸左腿高位截肢,但他没放弃生活和从医理想,还学会了骑三轮摩托车,当起了潘河村的健康守门人。在拐杖的支撑下,这位独腿村医走的路不比常人少,每月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入户随访。 疫情期间,村道上经常能看到他或骑着电动小三轮,或拄着拐杖背着药箱的身影。 潘河村是个移民村,全村1100多人都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而来。搬出大山,上学、务工都方便了,村民流动性也更大了,疫情防控期间,近60位返乡的大学生和务工人员需要进行为期两周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陆秉权只得每天来回两趟为他们测温、登记。 跑勤快点,我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没问题早预防,有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陆秉权说。 包括王玉在内,陆秉权总共管理着130多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上门随访重症老人、为老人送药等也是他在疫情期间的重要工作。 以心换心,村民把陆秉权当成了自家人,但村民们自发送的鸡蛋、蔬菜和水果,都被陆秉权拒收了。 核对药品、开方取药、整理村民电子健康档案疫情一天不结束,我们就一天不能放松。陆秉权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