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应急预案范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大疫情应急预案范文

重大疫情应急预案 篇一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规范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的职责:‎ 领导全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制定、部署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各项工作;宣布启动、终止应急预案;并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评估、总结报告。‎ ‎2、医院应急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联系电话:‎ 主 任:‎ 成 员:‎ 医院应急办公室职责:‎ 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协调相关责任科室做好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作好有关记录;及时完成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调查报告;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协调工作。‎ ‎3、传染病疫情事件监测办公室设在疾病预防控制科,联系电话:********。‎ 组 长:‎ 成 员:‎ 主要职责:负责对传染病疫情事件的日常监测,若有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须及时报告医院应急办公室。‎ ‎4、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科室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科职责:负责医院传染病网报管理工作和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日常监测,根据领导小组做出的决定,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甲类及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疾病在2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疾控部门;乙类、丙类在24小时内上报,并做好相关卫生防病知识宣教及健康教育工作。‎ ‎(2)医务科职责:负责督导医疗救治,人员配备工作,积极实施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开展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工作;做好传染病防治的技术储备工作。‎ ‎(3)临床科室职责: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按规定及时填写传报卡,报告防保科,并开展临床救治。危重病人尽可能转送具备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同时,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监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4)院感科职责: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导业务科室开展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工作,督查相关措施落实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提出有关措施整改意见,经同意后下达相关部门。‎ ‎(5)药剂科职责:负责急救药品的储备和管理。‎ ‎(6)后勤保障科职责:各相关科室做好医疗药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交通、通讯、水电、生活以及用房等方面工作,以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硬件条件的落实。‎ 二、法定传染病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重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 ‎(1)发生鼠疫、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四、监测、预警与报告 ‎1、监测 疾病预防控制科负责开展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对重大传染病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苗头。‎ ‎2、预警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报告。‎ ‎3、报告 医务人员接诊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传染病患者时,科室应以最短的时间(2小时)内向疾控科报告(上班时间报疾控科,固话:99999,下班及节假日报医院总值班,电话:9999)。疾控科核实后向医院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报告的范围和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 五、应急响应和终止 ‎1、应急响应的原则 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2、应急响应程序 ‎(1)甲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处理机构负责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院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2)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的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3)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4)应急响应的终止 重大传染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重大传染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讨论证。‎ 篇二 为进一步落实好我校师生员工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学校流行,为学校教育教学一线服务,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 工作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立足平时,防治结合,快速反应,依法管理,分层负责,依靠科学的原则。宣传普及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建立防控网络,实施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在隔离、早治疗”的方针,全面提升我校卫生保健工作。‎ ‎1、防控重大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是学校工作第一要务,是政治纪律,学校一切工作服从防控工作。‎ ‎2、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统一指挥。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 ‎3、疫情报告零时间,做到情况准确,保证信息畅通。监控求实,不瞒报、不漏报。‎ ‎4、要求“两手抓”工作:求新、求严、求实、求细。‎ 二、 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 *** **及全体班主任和门卫、保卫、宿舍管理人员 三、 日常防控工作 加强日常防控管理,使教室、宿舍、各专用教室等场所保持经常性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落实晨午检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烧进行排查工作,监测体温,对体温异常(≥37.5oC)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与校医联系。具体工作分以下几点严格执行:‎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控常识 利用广播、板报、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各类重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向广大师生员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禽流感防治管理办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管理办法》等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2.做好疫苗接种 冬春季是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流感等呼吸道的高发季节,这些传染病的初期症状多以发烧、咳嗽为主,因此,要加强麻风腮、流感、流脑疫苗的接种宣传动员,提高接种率,减少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从而减少重大传染病在医院的交叉感染机会,使重大传染病病例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 ‎3.建立通风制度,避免交叉污染 加强教室、宿舍、饭厅等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坚持晨、午检制度,妥善处理发热学生 坚持晨、午检制度,对学生察言观色、重点询问,做好一摸二看三问,及时排查异常状况,做好记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师生员工有发热病例,立即送校医室排查。发现传染病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5.严格考勤,及时通报信息 对缺勤的学生、老师、员工及时进行登记、调查,查明缺勤原因,如被医疗部门诊断为重大传染病或疑似人员,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四、对各部门的要求 ‎1.对寄宿部的工作要求:‎ ‎1)每日早、中、晚三次对学生进行动态观察和重点询问。‎ ‎2)坚持宿舍、教室开窗通风,搞好宿舍、教室卫生,湿式清扫与日常消毒工作。‎ ‎3)督促学生多饮水、对水壶卫生进行检查。‎ ‎4)督促学生认真洗漱,勤换衣,搞好个人卫生。‎ ‎5)教育学生就餐时不说话,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2.对校医室的工作要求:‎ ‎1)指导全体师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并检查落实情况。‎ ‎2)了解全体师生出勤情况,对突发情况及时上报。‎ ‎3)对身体有不适的师生实施隔离观察,做到四早。‎ ‎4)对食谱做出指导,提出建议。‎ ‎3.对食堂的工作要求:‎ ‎1)坚持严把食品五道关。‎ ‎2)搞好食堂环境卫生、炊管人员个人卫生。‎ ‎3)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我校《食堂人员工作守则》。‎ ‎4)做好餐具、餐厅、操作间的消毒工作。‎ ‎4.对后勤工作的要求:‎ ‎1)坚持做好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扫、消毒工作。‎ ‎2)病生返校要通知医务室传达室接洽。‎ ‎3)严格按要求做好楼道、宿舍的清扫工作。‎ ‎4)做好每周一次全校紫外线的全面消毒工作。‎ ‎5)搞好本人宿舍环境及本人个人卫生。‎ ‎5.对年级组工作的要求:‎ ‎1)按着学校要求的消毒时间及方法进行教室和办公室的消毒。‎ ‎2)要求教室课间开门和窗通风换气,办公室勤开窗,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 ‎3)年级组每一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预防知识的普及,并检查学生的预防情况,督促本组教师及学生锻炼、洗手、饮水健康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的户外锻炼时间。‎ ‎4)每位任课教师上课前都要对学生察言观色,有情况及时上报。‎ ‎6.对班级工作的要求:‎ ‎1)晨午检时间班级顾问做好一摸二看三问,了解有无生病或不适的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及追访。‎ ‎2)监督、指导学生搞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 ‎7.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认真执行学校预防重大传染病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到不打折扣。要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要有防病意识。‎ ‎2)日常工作中要摆正预防重大传染病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摆在第一位,把预防重大传染病工作作为学校第一要务。‎ ‎3)以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实行健康首问责任制。‎ ‎4)不带病坚持上班。‎ ‎8.对学生的要求:‎ ‎1) 遵守学校的制度,每天按时上下学,体温≥37.5oC伴呼吸道症状时,在家隔离观察治疗,每日汇报体温及其它情况,退烧两天后方可返校。‎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经常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开窗通风,不与别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要捂嘴。‎ ‎3) 要有防病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身体不适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白天上课:‎ 班级→校医室→校疫情办公室(德育处)‎ ‎2、夜间宿舍:‎ 宿舍→校医室→校值班领导→‎ 六、日常预防工作做到“六坚持”:‎ ‎1、坚持各部门日常消毒工作,及其他预防措施的实施。‎ ‎2、坚持每天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3、坚持做好各项防病工作记录,并及时汇报异常情况。‎ ‎4、坚持全校师生的每日户外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篇三 一、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危害,确保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医疗秩序。‎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确定重大传染病疫情依据及定义 ‎(一)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二)定义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发生鼠疫、霍乱疫情;乙类、丙类传染病大量暴发或出现多例死亡病例;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四、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 ‎(一)组织架构 ‎1.成立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院长担任。成员由医院质控部、医务部、护理部、感染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成立专家组,由相关临床科室负责医师组成,负责现场医疗救治工作。‎ ‎(二)职责 ‎1.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时防范、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组织各方面力量处理突发事件,指挥应急救援,落实应急处理责任制;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及时发现、解决有关部门的问题;组织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队伍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演练;在疫情发生时,按照上级规定时间,安排专职人员向上级疾控部门上报疫情处理情况,并对应急处理工作做以总结。‎ ‎2.专家组应及时到达现场,制定临时处方和救治方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积极处理疫情,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3.各临床、医技、后勤等职能科室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履行各自职责,积极协助临床救治工作。‎ 五、疫情应急处理方案 ‎1、做好日常预检分诊工作。‎ ‎2、当发现可能是突发重大传染病时,接诊的工作人员要保持冷静,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防治疫情扩散。‎ ‎3、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应急领导小组通知专家组迅速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明确是否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启动后,各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到达岗位,例行职责,开展工作,同时应立即向疾控中心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安排患者转至制定医院就诊。‎ ‎5、在转诊患者后,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指南要求,对门诊、隔离场所,人员设备等进行消毒,确保切断传染途径。‎ 六、补充说明 ‎1.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员工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在重大疫情发生时,按照上级卫生部门要求,执行零报告制度,严格报告程序,不得瞒报、缓报、漏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