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集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集萃

【篇一】2020 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集萃 扶贫工作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的习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13 年 11 月 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 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 国是否能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到 2020 年我国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大约还有 2 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决胜阶段。我们 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 源配制,动员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实现扶贫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实现贫困人民的小康梦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 需要我们从头脑中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我们不应该喊出扶贫口号,也不应该设定 好高骛远的目标。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层次从小事做起。 长期以来,扶贫乱象时有发生,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扶贫资金天女散花、贫困 县舍不得脱贫摘帽、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导 致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这不仅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更是扶贫 工作没有走心的恶果,不可小觑。 精准扶贫要用真心从实抓。以调研走访的实际数据定位哪儿最贫困,为什么贫困?实打实 的派驻工作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等发展当地经济;上级部门也应拨付资金、实行一帮 一的政策,点对点扶贫帮困。 精准扶贫要清心从严管。扶贫资金和项目要从严管,防止进入小腰包,要实实在在的用 在基础设施修建或贫困老百姓身上;资料整理和汇报要从严核,防止为了验收检查而作假,杜 绝书面汇报漂亮、群众口碑差的以汇报夺政绩观;定贫脱贫要从严审,严厉打击为了扶贫资金 而定贫困村、为了脱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现象。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动力。扶贫干部应深入贫困,体会疾苦,让心得以洗礼,发自内 心的来打好打赢这场扶贫脱贫攻坚战,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必须以更大 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篇二】2020 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集萃 距 2020 年全国两会召开还有 10 天左右,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第 6 次地方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倒计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山西,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 果工作情况,在调研摸底的同时,为各级领导干部一鼓作气、打赢打好脱贫硬仗作出表率。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坚持“精准扶贫”,有的放矢。 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 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 马观花、大而化之”。贫困的表现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导致贫困的原因却有千百种,有因病因 残、有缺乏资金技术、有缺乏劳动力、有受制于地理位置等等。因此,针对不同的穷“根”, 必然需要不同的“药方”,才能彻底根治。在 2015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五个 一批”的脱贫措施,并且被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打通脱 贫“最后一公里”开了一剂良方。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找准“病根”,根据贫困的程度和原 因,开准“药方”,坚持精准脱贫,靶向治疗。 坚持产业扶贫,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 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在山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第一 站就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再次聚焦产业扶贫,点赞让当地百姓脱贫 致富的“摇钱草”。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许多贫困地区靠着“外在输血”,实现了 脱贫。但是,脱贫攻坚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我们不能在向全世界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彻底消灭绝对贫困后,又有大量的人口返贫。因此,脱贫攻坚既需要“外在输血”,提供 营养,更需要以“血”养“血”,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探 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利用好帮扶资金,发展壮大集体产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就业 岗位,稳定的集体收益分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扶志扶智,强化内生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脱贫攻坚是一项造福人民的事业,终归还是要依靠人民群众自己 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扶贫必扶志,治贫先治愚”,美好生活要不来,全面小康也等不来。各 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强 化脱贫意志,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牢固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坚 决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去除“懒、散、拖”的毛病。同时,要注重提升贫困群众的 教育、文化水平,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人心 齐,泰山移,只要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了,我们就必定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 战。 【篇三】2020 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集萃 2020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会想着如何为脱贫攻坚贡献一 己之力;作为一名毕业不到 3 年的贫困学生,也不禁想起了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脱贫之路”。 自认为这是一段不值一提、不想多提的经历,但却有感而发想为每一名扶贫干部加油鼓劲, 也和每一名贫困学生共勉奋进,希望大家坚信:当下的“贫困”只是暂时的,美好的未来在 等着我们开创! 不要惧怕“物资贫困”,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依稀记得,从小学时候开始,父母每到开学之际, 都会为我的学费发慌、日常吃穿发愁。也是从小学开始,我就因为家庭困难的原因每学期领 着国家 400 多元的助学补助,然后初中时期每学期 600 多元,接着高中时期每学期 700 多元, 再到大学时期每学期 2000 多元。现在仔细想想,读书时代的日子很苦,苦到要数着日子过日 子,看着钱包做生活计划,但也是这份苦让我更加自律学习,让我更加坚韧耐磨,让我更加 珍爱生活。现在摆脱愁吃愁穿境况的我,想对扶贫干部们说,虽然你们的“两不愁三保障” 工作很具体很繁琐,但这可能就是某个家庭的“救命稻草”,要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确 保他们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真保障。我也想对正在经历贫困的学生说,物资贫困不是真的 贫困,你们吃过的苦、走过的路,以后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希望大家攻克当 下、奋进未来! 不要产生“心理贫困”,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湖若平鳖何往,山若平鸟何从。虽然 人生而不同,但是只要努力生活,都会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小的时候, 我对贫困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只知道家里不宽裕,比别人差一点。随着年龄的增大,读书城 市的变大,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我逐渐认识到,由于家乡交通条件落后、经济发展滞后, 家里没有稳定收入、需要为生活发愁,这就是贫困!感受到和身边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差距, 不可避免会有失落感、自卑感,也有过不想和朋友来往、父母交流的“反面阶段”。现在,我 可以平和地看待这段过往,不刻意回避当年的贫穷,与幡然醒悟、不言放弃的自己分不开, 也与成长路上每一个帮助我的人分不开。希望每一名扶贫干部在扶贫的同时也要扶心,特别 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开导与关心,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也希望每一名贫困学生化贫苦 为动力,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用热爱生活的态度、不言放弃的决心、勤劳奋斗的双手,开创 属于自己的崭新未来! 不做脱贫“钉子户”,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张嘴要 来的,不是在家中翘着腿等来的。俗话说,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这也是打赢脱贫 攻坚战的一个重要基础。2017 年 6 月,在我即将参加工作的前半个月,父亲说现在正在进行 贫困人口清理,不符合条件的都要取消。在我工作还没有稳妥敲定的时候,虽然父亲也没有 稳定的经济收入,但我很坚决地告诉父亲:国家已经帮助我们这么多年了,如果取消了也不 能去“闹”,我们要懂得感恩。取消之后,虽然扶贫政策更好、扶贫力度更大,但我们都没有 觉得惋惜,因为我们觉得有比我们更加需要的人。希望我们扶贫干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精准帮扶,既要扶贫更要扶志,确保每一名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 也希望每一个走出贫困的大学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尽心帮扶身边有难之人,用自己的方 式反哺祖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