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3篇
2021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3 篇 2021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xx 县位于 xx 东部、xx 州西南部,地处 xx 流域核心区,与 xx、xx、xx 山水相 连,幅员 xx 平方公里,辖 xx 个乡镇(街道)、xx 个行政村、xx 个社区,总人口 xx 万,享有“xx 之乡、xx 之乡、xx 艺术之乡、xx 之乡、xx 文化艺术之乡、xx 之乡” 等 6 张全国名片,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殊荣,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 四年获评“脱贫攻坚先进县”,四度荣膺“西部百强县”。2021 年,在省委、省 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创建“xx 省县域先进县、乡村振兴示范区、xx 旅游名县” 三大目标,补短强基,托底压舱,聚力赋能,示范引领,聚力 xx 县“7+3”现代 农业产业体系【1】,见名词解释,荣获 xx 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县,乡村振 兴纵深推进,“三农”发展磅礴转型。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三农”各项 工作,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新局面。 一、以健全体制为前提,稳步增强乡村振兴发展能级。一是深入调研早谋划。 因地制宜研究谋划三农工作重点,出台《xx 县创建 xx 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 县工作方案》等文件,高质量完成 xx 县乡村振兴“1+6”规划【2】、高水平编制 xx 县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高起点完成“7+3”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形成特 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二是科学决策早部署。坚持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研究制定《xx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xx 县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实施方案》、《xx 县“乡村振兴开局 年”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 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思路目标、提出了推进措施。三 是明确责任早落实。印发《xx 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把乡村振兴 先进县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落实党政一把手抓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 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制度,落实农办专职副主任,创新成立 xx 县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办公室并配置正式人员,形成全县齐抓共管乡村振兴的格局。 二、以固基促稳为基础,持续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底盘。一是稳定粮食播面。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示范工程,全县实现种植粮食作物 181.9 万亩、种植油 菜 27.9 万亩,扩种粮食作物 4.9 万亩、油菜 2 万亩、花生 3 万亩,荣获省政府粮 食生产“丰收杯”奖。二是扩大生猪供应。新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 18 个、德 康家庭生猪养殖农场 85 户,建成生猪养殖场 695 个(其中:年出栏 500 头及以上 的规模养猪场 185 个)。前三季度累计出栏 55.1 万头(完成全省目标任务的 66.4%, 位居全市第一)。三是强化要素保障。保障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本年度明确 了乡村振兴投入 27.83 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中 55%以上,有序扩大用于支 持乡村振兴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建设债券 6000 万元, 确保亩均财政投入不低于 3000 元,全款拨付 2019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 6939.25 万元,完成 2020 年度 4.2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不少于 8%新增用地指标保 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新编县乡及国土空间规划均安排不少于 10%的建设 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三、以产业兴旺为核心,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突出特色兴产业。 发展优质粮油、柑桔柠檬、黄花、花椒、辣椒、水产、竹林等“7+3”特色农业 产业 150 万亩,实施 321111 品牌培育工程,持续挖掘“渠字号”内涵,打造“賨 前味”品牌,认证“三品一标”认证 52 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 1 个,省著名商 标 2 个,地理标志商标 1 个,省名牌农产产品 4 个,实现一产业总产值 120 亿元,实现增加值 70.28 亿元,形成中国黄花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农村产业融 合发展的代表项目,2020 年承办“xx 农产品主产区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 二是内育外引共发力。充分发挥“院县战略合作”作用,与省农科院、xx 农业 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柑研所等签订了“院企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推广新品种 18 个、新技术 7 项、新模式 4 个,推广面积 6.5 万余亩。引进华西希望、中顺洁 柔、帮豪种业等 500 强企业 3 家以上,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4 家, 建成现代养殖小区 723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597 家、家庭农场 976 家、种养大户 1130 户,构建“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专合社+土地租金”等经营模式,通 过鼓励种植企业、大户和农户“抱团”发展,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 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因地制宜建园区。以科技开发、示范、 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先后建立 1.5 万亩“有庆-中滩”粮油、10 万亩李馥青花椒等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出现代农 业高产基地样板,让山山沟沟披上了“绿被子”,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2020 年在“有庆-中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承办 xx 州市“农业多贡献暨乡村 振兴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获得与会领导一致好评。四是夯实基础强保障。建成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 52.4 万亩,新建 95 座产地初加工设施,提升 13 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地集配中心,冷链物流静态库 容达 10500 吨,推动华西德康 200 亿生猪全产业链暨川东北区域总部、温氏 1000 万只肉鸡养殖屠宰深加工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实现总产值达 300 亿元,全县 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 57.5%,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四、以生态宜居为重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提质。 统筹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社保、住房等基础民生事业建设,基本建成电信普 遍服务试点,完成 2020 年新(改、扩)建农村公路 175 公里,建设 58 个标准化卫 生院,完成 8 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污染防治规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建设 395 户、危房改造 1135 户;在安北乡高桥村、涌兴镇群益村等乡村安装使用节能 灯具和新能源照明 320 盏,“六网”健全乡镇(街道)37 个,“六网”健全村达到 261 个、占全县行政村的 98.1%。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印发《xx 县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三行动实施方案》《“美丽 xx 县·宜居乡村”推进方案》等系列文件,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脏”“臭”“乱”“差”治理工作,配备垃圾收集 转运车 60 辆,建有标准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场地 37 处,修建村级垃圾收集池等设 备 568 个,配有保洁员 950 人,建立乡镇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厂 28 个,推行循环 种养模式,实现畜牧粪污综合利用率 83.39%,落实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 要求,做好农用地分类管控,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持零增长。三是庭院卫生明显 好转。坚持党建引领,妇联带动,村社发动,群众互动模式,以美丽家园“亲清 我家”为打造契机,成立 266 支巾帼志愿者队伍扎实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 发挥女党员、女村民代表的作用,持续打造“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 家风美”的农家庭院,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62960 户,整村推进 50 个村无害 化改造厕所 6370 户,建改农村公共厕所 27 座,2020 年全县 50%以上村社区达 到“五美庭院”标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85%以上,行政村污水处理达到 50%以上,自然村生活垃圾 90%以上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人人美、家家美、时时 美、夜夜美。 五、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提领思想认识,创新创 造培亮点。通过开展“政策大宣讲”、“法纪大宣传”、“典型大培育”“风气大培 育”“感恩大教育”等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弘扬真善美,引导农民群 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四好村、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中 滩镇、中滩镇寨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李渡镇狮牌社区、天星镇长青村等 5 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xx 县涌兴镇、xx 县中滩镇天山村等村镇候选全国文 明村镇、xx 县蜀东汽车驾驶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功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二是 建立规则制度,夯实制度保和谐。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 xx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 设的工作方案》,以培育践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俭朴节约、勤奋务实、和 睦共处”的良好品行和“自强进取、忠诚正直、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为着力点, 把“立规矩、扬作风、传祖训”作为规定动作,采取“一事一条,一条一事”形 式,修改完善 522 次村规民约,265 个行政村建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制度,营 造出“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完成屏西 乡元通村杜家四合院、李馥镇凉风村杨家院子等 6 处传统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 作。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凝聚合力树正气。通过“城乡结对、文明共建”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扎实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三下乡”活动、“科技 之春”等集中宣传活动 30 次、“群众讲坛”活动 50 余场次,开展法纪教育 1200 余场次,结合“法治宣传进乡村”“一村一法律顾问”“村级后备力量选育”等工 作,放映农村电影 500 余场,发放文明礼仪知识、惠民支农技术等各类宣传资料 20000 余份,科技书籍 10000 余册,科普挂图 2000 余份,培育村级后备力量 1042 名,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持续增强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加快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 六、以治理有效为突破,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坚持联动协作,统筹谋划 增合力。按照“统筹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原则,构建基层 治理委员会—职能单位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组织体系,构建以村党 组织为领导、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 织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1+2+2”联动治理体系,37 个乡镇(街道)配备 111 人 专职从事乡村振兴工作,266 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任村庄乡村振兴指导员、规划 员、辅导员,着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配合、整体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二是 坚持对标对表,畅通治理拓路径。印发《xx 县城乡基层治理 2020 年度重点项目 清单的通知》以“基层治理模范县”【3】创建三年行动为抓手,以“1234N”党 群服务矩阵体系构建工程【4】为载体,推进实施“院坝问事 135”基层协商议 事行动【5】、“三雁工程”【6】、亲民工作法等,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实现 245 个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固化基层治理的城市、 农村“双十条”等工作标准体系【7】,推动乡村治理动作落实落细落到位。三是 坚持抓点带动,引领示范建样板。按照“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思路,持续深化 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坚持“三管齐下”,一手抓软弱涣散整顿提升,一手 抓先进评定激励,一手抓试点示范创建,分行业分领域培育 5A 级党组织 2 个以 上、4A 级党组织 4 个以上,3A 级党组织 34 个以上,着力形成对标看齐、比学 赶超、创先争优的氛围。 七、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加快“内涵提标”, 农村改革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土地、宅基地“三权分置”等土地制度改革,完成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改革工作,完成对 37 个乡镇(街道办)、415 个村(社 区)、3606 个村民小组、31 万农户、第二次土地全国调查耕地面积 159.096 万亩 的任务改错、资料归档、完成省级数据汇交等农业改革工作,确保农村土地经营 权确权颁证率 96%以上,持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通过“折股量化” 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2019 年全县 200 多个村财政资金入股量化分红达 1000 万元,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二是聚焦“民生提档”,民生福祉不断增 进。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 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落实高龄老年优待政策,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 专项行动,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功能,启动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 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16400 万元,发放城乡低 保金 11018.12 万元、特困供养金 3700.21 万元、价格临时补贴 2202.69 万元,慰 问留守儿童、困境儿童 255 人,发放慰问款物 6 万余元,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 养儿童生活补助 179 万元。三是围绕“振兴提速”,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印发《xx 县“15+1”扶贫专项 2020 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贫困“临界户”帮扶政策, 构建出“1+7+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专班体制,在定远镇团寨村、三汇镇白 蜡村等地开展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全县落实 2020 年农 业产业扶贫专项计划安排资金 6049.55 万元发展扶贫产业,改造完成粮油基地 2 万亩、现代经作基地 0.5 万亩,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项目落地建设,巩固已 脱贫人口脱贫成果,构建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 的“振兴脱贫搭把手,三农工作一起走”的良性互动格局。 2021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会昌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 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以富民增收为主要目 标,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重要载体,着力 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补齐“三农”工作“短板”,统筹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全县农业农村经 济持续平稳向好高质量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重点难点,集中力量攻坚 1.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一是强化调度推进。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 第一民生工程,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 落实、工作落实,在脱贫摘帽后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 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调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加大对贫困 人口帮扶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了调度督促、定期报送、跟踪问效机制, 定期跟踪进展情况,以务实举措狠抓整改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十 一项内容”以及受疫情影响收入减少的贫困户清零等“十一个清零”已全部完成。 全县剩余未脱贫人口 213 户 777 人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已达到脱贫标准,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开展了 “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活动,组织全县 132 个县派结对帮扶单位 和 19 个乡(镇)全体干部,深入帮扶村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宣讲扶贫政策, 推进感恩自立教育;组织扶贫先进典型和脱贫先进典型分赴各乡(镇)开展新时代 文明实践“话脱贫,颂党恩”基层巡回宣讲,推动感恩自强培育;开展了“最美” 系列评选表彰,选树自主脱贫典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感恩自力激励和自尊 治理氛围。三是狠抓整改落实,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质效提升。对中央脱贫攻坚专 项巡视“回头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国家和省级脱贫 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等各类监督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建 立了相应的问题整改台账。截至 6 月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 的 28 个问题已完成整改 22 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的 3 个问 题已完成整改 1 个,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的 26 个问题已完成整改 26 个, 举一反三做好脱贫攻坚共性问题查找的2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0个;省对市、县(市、 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 15 个问题已完成整改 15 个。 2.紧抓乡村产业振兴这个重点。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调 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上半年已完成早稻种植面积 18.04 万亩,占市政府下达我 县早稻目标任务 17.3 万亩的 104.28%,完成中稻种植面积 3.89 万亩,占任务 3.69 万亩的 105.42%;全县耕地翻耕率 99.73%,翻耕面积达到到 30.1 万亩,全县撂荒 地面积 7.46 万亩,撂荒复耕率 95.56%,完成撂荒地翻耕 7.41 万亩。持续巩固脐 橙、油茶、烟叶、肉牛、稻(莲)虾共作等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稳面积、提品质、 增效益。按照“一枝独秀、百花齐放”思路,加速发展蔬菜产业,主推贝贝小南 瓜品种,兼顾发展其他蔬菜,已完成大棚搭建 1168 亩,种植贝贝小南瓜 6740 亩;2020 年 4 月中旬,国家标准委公布了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会昌县 贝贝小南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成功获批,成为全市唯一获批的项目;以西江镇、 庄口镇、小密乡、白鹅乡等乡(镇)作为富硒种植示范点,全力唱响富硒蔬菜品牌。 完成烟叶移栽 1.88 万亩,约定烟叶收购量 4.69 万担。生猪存栏 19.5 万头,出栏 20.1 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了 5.43 万头,出栏 1.42 万头。稻(莲)虾共作生态综合 种养总面积已达 6000 亩以上,其中今年已投产的约 5000 亩以上。完成低质低效 林改造 4.8519 万亩,占市计划任务 5.82 万亩的 83%;完成新造高产油茶 0.4 万亩、 新造森林药材与香精香料林 0.98 万亩以及建设笋用和笋材兼用毛竹林 0.1 万亩。 继续打击非法育苗和市场无证苗木销售,严格苗木调运程序,扶持网棚假植大苗。 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农业产业水平。上半年共引进洽谈招商引资项目 4 个,计划 投资达 20 亿元。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开发,清溪乡盘古嶂、周田镇紫云山漂流、 文武坝镇古坊村、洞头乡畲族村、筠门岭镇营坊村等乡村旅游点建设已初步成型。 全县共发展农家旅馆、农家乐 43 家。 3.把握生态振兴这个关键 一是突出“三个重点”:首先是突出抓好“四个重点”区域,即紧盯村庄屋 场整治各类乱象。紧盯农贸市场,消除农贸市场内外“脏、乱、差”现象,做到 划行归市、流商归摊、坐商归店。紧盯景区景点,认真总结此次承办全省旅发大 会的经验,进一步加强景区周边环境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良现象整治,实现 景区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紧盯交通干线,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公路、 县乡道路沿线的违法铁皮棚进行依法拆除,全面清理沿线可视范围内存量垃圾、 杂物。今年 1 至 6 月份,共清理垃圾 40706 吨,清理村内水塘 1206 口,清理村 内沟渠 638 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553 吨,清理乱堆乱放 7465 处,规范畜禽散养 3319 户,整治乱搭乱建 7881 平方米。 二是是突出解决“四个难点”问题。即解决“脏”的问题,全面清理村庄垃 圾、农业生产废弃物。解决“乱”的问题,全面整治乱搭乱建、“线乱拉”等行 为。解决“差”的问题,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 (总投资 7.9 亿元)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每个乡(镇)确定一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 点村,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规范家禽家畜散养行为。解决长效机制建立难 的问题,加强保洁员的日常管理,加强对垃圾清运公司的日常考核,通过制度的 有效执行倒逼工作落实。 三是突出抓好“四项创建”工作。以卫生圩镇、卫生社区、卫生村、卫生单 位等系列先进创建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掀起“创卫”的浪潮,引导广大干部群 众积极投身环境卫生综合大整治行动,通过全社会的参与,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 意识和卫生意识。 四是强化三个保障。强化资金支持,县财政安排环境大整治资金 5000 万元, 其中:为全县 265 个村(居)每个村安排 5 万元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资金;对卫生圩镇、 卫生社区评比奖补资金 430 万元(一类乡镇 30 万元、二类乡镇 20 万元、三类乡 镇 10 万元),重点整治项目资金 1540 万元;对获得市级清洁卫生单位的奖励 8 千 元、县级清洁卫生单位的奖励 5 千元,国家卫生乡镇奖励 5 万元,省级卫生乡镇 奖励 3 万元。强化队伍建设,按服务人口的 4.2‰要求足额配备保洁员,全县现 有农村保洁员 1907 名,月平均工资 800 元由县财政保障到位,加强了对保洁队 伍的考核管理。强化督查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考评 和绩效考评内容,采取督促检查、暗访和第三方检查评估等方式,对存量垃圾处 置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列入整治清单的“三线”沿线铁皮棚拆除不及时、 不到位等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每月通报考评审核结果,对工作滞后的乡(镇)、 单位进行约谈,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4.强化文化振兴这个保障 扎实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加强对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及科技文化培训,培育 新型农民。坚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进校园、乡村、 社区活动。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全县 19 个乡(镇)、233 个行政村(占 95.9%)已 通有线电视,通有线电视户数 4.36 万户,通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 4.08 万户,直 播卫星无线电视已全部覆盖。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乡村 振兴战略实施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庄”“生 态旅游村”“生态文化村”,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全域旅游 格局加速成型。6 月 12 日下午,2020 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与会代表和嘉宾 分两组观摩考察了我县和君小镇、中国花谷·小密花乡旅游项目,与会代表嘉宾 对我县打造以“教育、文化、旅游及它们的关联产业”为产业结构,以“生态文 明、宜居宜业、人才聚集、天人合一”为生产生活形态的特色小镇的做法给予赞 赏;以景区坚持以花为媒,依托花卉产业,做足“花样”文章,发展现代休闲农 业,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旅融合、协同推进,探索“旅游+乡村振兴”新 路径给以了充分肯定,其中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独好园红色旅游项目加快实施, 正如火如荼推进汉仙岩国家 5A 级风景区的创建工作,我县北、中、南三大板块 构成的全域旅游格局逐步形成。 5.夯实治理有效这个基础 强化党的领导,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 范化信息化建设,抓重点、补短板、促提升,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推进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在麻州镇开展乡 (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试点工作,在洞头乡上东坑村和河头村开展村小组撤并试 点工作,目前各试点工作按要求稳步推进。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多村 治理体系建设,在周田镇下营村、筠门岭镇大照村开展了农村社区试点创建,在 文武坝镇塔丰村、庄埠乡下基村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村(居)务公开 和民主管理,同时制定完善了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充分发挥其在 城乡社区治理中的规范引导作用,积极弘扬了公序良俗,促进自治、法治、德治 有机融合,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 275 个。印发了《会昌县村(居)红白理事会 指导规范(试行)》的通知, 进一步规范了民主决策。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心试点建设,推动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有效整合。持续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整 治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倡导现代文明婚丧礼 俗新风。扎实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活动。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 化实践,加强乡村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深化“普法”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等工作,保持农村和谐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 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6.筑牢生活富裕这个根本 依托农产品增收、引导就近创业、乡村旅游业、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的收入 渠道,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和整村推进,加大产业帮 扶力度。举办了 7 场大型针对滞销县域产品的网销活动,累计销售超过 200 万元; 整合四通一达等物流快递公司 7 家,建成邮政便民驿站 59 家,开通配送线路 4 条,引进小密千鲜汇冷链物流和同城配送服务,全县布点近 400 个社区(村组)团 购点(乡镇 130 个),实现了定期、定时配送。加大创贷扶持力度,发挥促创业带 就业作用。截止 6 月底,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 6664 万元,占全年发放任务的 67%,直接扶持 576 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 1500 多人就业;鼓励返乡农民回乡创 业,为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2908 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民就业。加强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43 个行政村均已通客车,全 面实现了通客车率达 100%的目标,全县 25 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实现全覆盖, 农村公路养护覆盖率达到 100%;农村饮水安全已全面解决到位;新建 108 所公有 产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 3000 余万元实施乡镇幼儿园 标准化建设项目 15 个,投入 3908.98 万元实施校建项目 18 个,改善乡村小规模 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全县 243 个行政 村村委会所在地 4G 网络和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真 正让群众生活生产更加便利,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节攀 升。 7.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已完成 19 个乡镇“三改合一”示范村确定,制定了试点内容与推进计划, 确定了试点村名单。全县 19 个乡镇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员界定 数量、股权设置、成立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 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序推进,全县累计发放农村房地一体《不 动产权证书》15367 本。 (二)积极实践探索,努力开拓创新 按照中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设会昌小密乡村振兴发展试验区,探索乡村振兴和农旅 融合发展之路。该项目规划范围约 4.7 万亩,涉及小密乡石背、杉背、半迳、莲 塘、小密等 5 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 27.5 亿元,试验区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的模式,培育“一带产业”,打造“一路风光”,建设“十四大项目”,着力打造 以花卉为特色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莅临 考察后,均对该项目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和农旅融合发展的做法表示肯定。 (三)夯实保障措施,确保三农工作成效 1.高位推进,保障有力。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 小组,完善县、乡、村三级书记直接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出台系列强农惠农文 件,以会议、督查等形式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加快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变 美、农民致富。 2.部门联动,汇聚合力。出台《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 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各部门按照职责,细化详实操作 规程,强化资源聚集,加强协调配合,汇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 3.健全机制,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 域,促进各类资金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财力保障机制,统筹 更多财力向“三农”倾斜。统筹债券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和乡 村振兴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财政惠农信贷通”和“农业产业振兴信贷 通”等政策性涉农贷款投放。充分运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强化农 业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有地保障。夯实人才支撑,鼓励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 流动,加大农业农村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加大激励关怀力度。形成了财政 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 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 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 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产业发展 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 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 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 不脱监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断排查发现并解决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人口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探索建立解决相 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大力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贝贝小南瓜培 育发展成为首位产业和全市标杆,打响“贝贝小南瓜”品牌。加快脐橙产业发展 升级,强化柑橘黄龙病防控,彻底清除病树;高质量推进标准化生态建园,全面 提升生态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促进脐橙产业在现有基础上量质提升。抓好油茶 产业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巩固传统产业烟叶生产,推动会昌桔柚、 肉牛、小龙虾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园、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市场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电 商等新业态,促进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无缝对接,让广大农民获得更多产 业链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 三是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 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抓实“户”为基础,以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着力点,以结果运用、利益 联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农户卫生评星活动。扎实推进美丽宜居试点建设,建设 美丽宜居乡村。按照《会昌县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工作方案》要求,健全乡 村基础设施、服务场所、环境卫生等长效管护机制,持续维护好新村新貌。 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供水、环保、电网、物流、信 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围绕“建 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 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湘水系统治理工程, 抓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五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 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义 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 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制定和完善应 急医疗救治预案,开展应急医疗救援演练;补齐卫生应急服务体系的短板,坚决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完善农 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设施。 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盘活土地,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试点,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平台。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强化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保障村级集体资产有效利用和保值 增值。着力盘活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现代 农业经营体系,重点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小农户类职业主体, 依托产业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服务短板问题。 七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深入推进党建标准 化工作,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乡风文明行动,持续推进婚丧礼俗、不孝敬老人、赌博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专 项整治。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 恶势力。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 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提高 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2021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会昌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 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以富民增收为主要目 标,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重要载体,着力 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补齐“三农”工作“短板”,统筹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全县农业农村经 济持续平稳向好高质量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重点难点,集中力量攻坚 1.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一是强化调度推进。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 第一民生工程,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 落实、工作落实,在脱贫摘帽后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 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调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加大对贫困 人口帮扶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了调度督促、定期报送、跟踪问效机制, 定期跟踪进展情况,以务实举措狠抓整改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十 一项内容”以及受疫情影响收入减少的贫困户清零等“十一个清零”已全部完成。 全县剩余未脱贫人口 213 户 777 人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已达到脱贫标准,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开展了 “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活动,组织全县 132 个县派结对帮扶单位 和 19 个乡(镇)全体干部,深入帮扶村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宣讲扶贫政策, 推进感恩自立教育;组织扶贫先进典型和脱贫先进典型分赴各乡(镇)开展新时代 文明实践“话脱贫,颂党恩”基层巡回宣讲,推动感恩自强培育;开展了“最美” 系列评选表彰,选树自主脱贫典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感恩自力激励和自尊 治理氛围。三是狠抓整改落实,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质效提升。对中央脱贫攻坚专 项巡视“回头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国家和省级脱贫 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等各类监督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建 立了相应的问题整改台账。截至 6 月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 的 28 个问题已完成整改 22 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的 3 个问 题已完成整改 1 个,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的 26 个问题已完成整改 26 个, 举一反三做好脱贫攻坚共性问题查找的2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0个;省对市、县(市、 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 15 个问题已完成整改 15 个。 2.紧抓乡村产业振兴这个重点。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调 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上半年已完成早稻种植面积 18.04 万亩,占市政府下达我 县早稻目标任务 17.3 万亩的 104.28%,完成中稻种植面积 3.89 万亩,占任务 3.69 万亩的 105.42%;全县耕地翻耕率 99.73%,翻耕面积达到到 30.1 万亩,全县撂荒 地面积 7.46 万亩,撂荒复耕率 95.56%,完成撂荒地翻耕 7.41 万亩。持续巩固脐 橙、油茶、烟叶、肉牛、稻(莲)虾共作等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稳面积、提品质、 增效益。按照“一枝独秀、百花齐放”思路,加速发展蔬菜产业,主推贝贝小南 瓜品种,兼顾发展其他蔬菜,已完成大棚搭建 1168 亩,种植贝贝小南瓜 6740 亩;2020 年 4 月中旬,国家标准委公布了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会昌县 贝贝小南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成功获批,成为全市唯一获批的项目;以西江镇、 庄口镇、小密乡、白鹅乡等乡(镇)作为富硒种植示范点,全力唱响富硒蔬菜品牌。 完成烟叶移栽 1.88 万亩,约定烟叶收购量 4.69 万担。生猪存栏 19.5 万头,出栏 20.1 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了 5.43 万头,出栏 1.42 万头。稻(莲)虾共作生态综合 种养总面积已达 6000 亩以上,其中今年已投产的约 5000 亩以上。完成低质低效 林改造 4.8519 万亩,占市计划任务 5.82 万亩的 83%;完成新造高产油茶 0.4 万亩、 新造森林药材与香精香料林 0.98 万亩以及建设笋用和笋材兼用毛竹林 0.1 万亩。 继续打击非法育苗和市场无证苗木销售,严格苗木调运程序,扶持网棚假植大苗。 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农业产业水平。上半年共引进洽谈招商引资项目 4 个,计划 投资达 20 亿元。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开发,清溪乡盘古嶂、周田镇紫云山漂流、 文武坝镇古坊村、洞头乡畲族村、筠门岭镇营坊村等乡村旅游点建设已初步成型。 全县共发展农家旅馆、农家乐 43 家。 3.把握生态振兴这个关键 一是突出“三个重点”:首先是突出抓好“四个重点”区域,即紧盯村庄屋 场整治各类乱象。紧盯农贸市场,消除农贸市场内外“脏、乱、差”现象,做到 划行归市、流商归摊、坐商归店。紧盯景区景点,认真总结此次承办全省旅发大 会的经验,进一步加强景区周边环境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良现象整治,实现 景区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紧盯交通干线,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公路、 县乡道路沿线的违法铁皮棚进行依法拆除,全面清理沿线可视范围内存量垃圾、 杂物。今年 1 至 6 月份,共清理垃圾 40706 吨,清理村内水塘 1206 口,清理村 内沟渠 638 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553 吨,清理乱堆乱放 7465 处,规范畜禽散养 3319 户,整治乱搭乱建 7881 平方米。 二是是突出解决“四个难点”问题。即解决“脏”的问题,全面清理村庄垃 圾、农业生产废弃物。解决“乱”的问题,全面整治乱搭乱建、“线乱拉”等行 为。解决“差”的问题,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 (总投资 7.9 亿元)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每个乡(镇)确定一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 点村,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规范家禽家畜散养行为。解决长效机制建立难 的问题,加强保洁员的日常管理,加强对垃圾清运公司的日常考核,通过制度的 有效执行倒逼工作落实。 三是突出抓好“四项创建”工作。以卫生圩镇、卫生社区、卫生村、卫生单 位等系列先进创建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掀起“创卫”的浪潮,引导广大干部群 众积极投身环境卫生综合大整治行动,通过全社会的参与,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 意识和卫生意识。 四是强化三个保障。强化资金支持,县财政安排环境大整治资金 5000 万元, 其中:为全县 265 个村(居)每个村安排 5 万元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资金;对卫生圩镇、 卫生社区评比奖补资金 430 万元(一类乡镇 30 万元、二类乡镇 20 万元、三类乡 镇 10 万元),重点整治项目资金 1540 万元;对获得市级清洁卫生单位的奖励 8 千 元、县级清洁卫生单位的奖励 5 千元,国家卫生乡镇奖励 5 万元,省级卫生乡镇 奖励 3 万元。强化队伍建设,按服务人口的 4.2‰要求足额配备保洁员,全县现 有农村保洁员 1907 名,月平均工资 800 元由县财政保障到位,加强了对保洁队 伍的考核管理。强化督查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考评 和绩效考评内容,采取督促检查、暗访和第三方检查评估等方式,对存量垃圾处 置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列入整治清单的“三线”沿线铁皮棚拆除不及时、 不到位等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每月通报考评审核结果,对工作滞后的乡(镇)、 单位进行约谈,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4.强化文化振兴这个保障 扎实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加强对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及科技文化培训,培育 新型农民。坚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进校园、乡村、 社区活动。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全县 19 个乡(镇)、233 个行政村(占 95.9%)已 通有线电视,通有线电视户数 4.36 万户,通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 4.08 万户,直 播卫星无线电视已全部覆盖。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乡村 振兴战略实施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庄”“生 态旅游村”“生态文化村”,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全域旅游 格局加速成型。6 月 12 日下午,2020 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与会代表和嘉宾 分两组观摩考察了我县和君小镇、中国花谷·小密花乡旅游项目,与会代表嘉宾 对我县打造以“教育、文化、旅游及它们的关联产业”为产业结构,以“生态文 明、宜居宜业、人才聚集、天人合一”为生产生活形态的特色小镇的做法给予赞 赏;以景区坚持以花为媒,依托花卉产业,做足“花样”文章,发展现代休闲农 业,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旅融合、协同推进,探索“旅游+乡村振兴”新 路径给以了充分肯定,其中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独好园红色旅游项目加快实施, 正如火如荼推进汉仙岩国家 5A 级风景区的创建工作,我县北、中、南三大板块 构成的全域旅游格局逐步形成。 5.夯实治理有效这个基础 强化党的领导,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 范化信息化建设,抓重点、补短板、促提升,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推进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在麻州镇开展乡 (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试点工作,在洞头乡上东坑村和河头村开展村小组撤并试 点工作,目前各试点工作按要求稳步推进。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多村 治理体系建设,在周田镇下营村、筠门岭镇大照村开展了农村社区试点创建,在 文武坝镇塔丰村、庄埠乡下基村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村(居)务公开 和民主管理,同时制定完善了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充分发挥其在 城乡社区治理中的规范引导作用,积极弘扬了公序良俗,促进自治、法治、德治 有机融合,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 275 个。印发了《会昌县村(居)红白理事会 指导规范(试行)》的通知, 进一步规范了民主决策。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心试点建设,推动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有效整合。持续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整 治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倡导现代文明婚丧礼 俗新风。扎实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活动。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 化实践,加强乡村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深化“普法”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等工作,保持农村和谐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 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6.筑牢生活富裕这个根本 依托农产品增收、引导就近创业、乡村旅游业、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的收入 渠道,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和整村推进,加大产业帮 扶力度。举办了 7 场大型针对滞销县域产品的网销活动,累计销售超过 200 万元; 整合四通一达等物流快递公司 7 家,建成邮政便民驿站 59 家,开通配送线路 4 条,引进小密千鲜汇冷链物流和同城配送服务,全县布点近 400 个社区(村组)团 购点(乡镇 130 个),实现了定期、定时配送。加大创贷扶持力度,发挥促创业带 就业作用。截止 6 月底,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 6664 万元,占全年发放任务的 67%,直接扶持 576 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 1500 多人就业;鼓励返乡农民回乡创 业,为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2908 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民就业。加强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43 个行政村均已通客车,全 面实现了通客车率达 100%的目标,全县 25 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实现全覆盖, 农村公路养护覆盖率达到 100%;农村饮水安全已全面解决到位;新建 108 所公有 产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 3000 余万元实施乡镇幼儿园 标准化建设项目 15 个,投入 3908.98 万元实施校建项目 18 个,改善乡村小规模 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全县 243 个行政 村村委会所在地 4G 网络和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真 正让群众生活生产更加便利,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节攀 升。 7.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已完成 19 个乡镇“三改合一”示范村确定,制定了试点内容与推进计划, 确定了试点村名单。全县 19 个乡镇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员界定 数量、股权设置、成立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 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序推进,全县累计发放农村房地一体《不 动产权证书》15367 本。 (二)积极实践探索,努力开拓创新 按照中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设会昌小密乡村振兴发展试验区,探索乡村振兴和农旅 融合发展之路。该项目规划范围约 4.7 万亩,涉及小密乡石背、杉背、半迳、莲 塘、小密等 5 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 27.5 亿元,试验区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的模式,培育“一带产业”,打造“一路风光”,建设“十四大项目”,着力打造 以花卉为特色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莅临 考察后,均对该项目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和农旅融合发展的做法表示肯定。 (三)夯实保障措施,确保三农工作成效 1.高位推进,保障有力。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 小组,完善县、乡、村三级书记直接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出台系列强农惠农文 件,以会议、督查等形式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加快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变 美、农民致富。 2.部门联动,汇聚合力。出台《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 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各部门按照职责,细化详实操作 规程,强化资源聚集,加强协调配合,汇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 3.健全机制,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 域,促进各类资金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财力保障机制,统筹 更多财力向“三农”倾斜。统筹债券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和乡 村振兴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财政惠农信贷通”和“农业产业振兴信贷 通”等政策性涉农贷款投放。充分运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强化农 业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有地保障。夯实人才支撑,鼓励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 流动,加大农业农村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加大激励关怀力度。形成了财政 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 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 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 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产业发展 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 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 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 不脱监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断排查发现并解决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人口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探索建立解决相 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大力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贝贝小南瓜培 育发展成为首位产业和全市标杆,打响“贝贝小南瓜”品牌。加快脐橙产业发展 升级,强化柑橘黄龙病防控,彻底清除病树;高质量推进标准化生态建园,全面 提升生态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促进脐橙产业在现有基础上量质提升。抓好油茶 产业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巩固传统产业烟叶生产,推动会昌桔柚、 肉牛、小龙虾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园、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市场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电 商等新业态,促进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无缝对接,让广大农民获得更多产 业链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 三是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 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抓实“户”为基础,以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着力点,以结果运用、利益 联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农户卫生评星活动。扎实推进美丽宜居试点建设,建设 美丽宜居乡村。按照《会昌县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工作方案》要求,健全乡 村基础设施、服务场所、环境卫生等长效管护机制,持续维护好新村新貌。 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供水、环保、电网、物流、信 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围绕“建 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 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湘水系统治理工程, 抓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五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 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义 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 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制定和完善应 急医疗救治预案,开展应急医疗救援演练;补齐卫生应急服务体系的短板,坚决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完善农 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设施。 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盘活土地,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试点,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平台。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强化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保障村级集体资产有效利用和保值 增值。着力盘活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现代 农业经营体系,重点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小农户类职业主体, 依托产业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服务短板问题。 七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深入推进党建标准 化工作,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乡风文明行动,持续推进婚丧礼俗、不孝敬老人、赌博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专 项整治。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 恶势力。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 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提高 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