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全县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关于全县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民政部门坚持“保民生、促稳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 “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工作方针,全面建立以城 乡低保为基础,以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政策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兜底 保障体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应有贡献。 一、社会救助制度落实情况及成效 (一)落实低保城乡统筹政策,提高低保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 性,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016 年以前低保执行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两条线,当年城镇低 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 xx 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年 xx 元,月 人均 xx 元,城乡人均相差 xx 元。当年修订《城乡低保家庭认定实 施办法(试行)》,实施“城乡统筹、按户施保、补差发放”制度。 经过 4 年的运行,完成了低保制度设计、工作程序、保障标准和资 金管理“四个统筹”,全面实现了低保城乡统筹工作。到 2020 年保 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xx 元,7 月份低保对象 xx 人,占全县总人 口比例 9.2%,上半年发放资金 xx 万元,月人均补差标准 xx 元,人 均月补差标准每年增长幅度约 xx 元。 低保政策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对老、幼、病、残、寡等特殊 家庭设定收入核减,将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纳入家庭必需性支出, 让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当前低保对象 9692 人,其中城 镇户籍 1462 人、农村 8230 人。老年人 7689 人、重病人员 214 人、 残疾人员 1804 人、未成年人 374 人。这些特殊困低保家庭的补助标 准人均在 xx-xx 元左右。 (二)落实特困救助供养政策,保障鳏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 全县特困供养 206 人,集中供养 88 人,分散供养 118 人,集中 供养率 42.7%。特困供养标准城乡统筹,每人每月 xx 元,达到城乡 低保标准的 1.5 倍,上半年发放供养资金 xx 万元;全面开展照料护 理服务工作,规范服务内容,半失能和全失能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为 月人均 xx 元和 xx 元,上半年发放照料护理资金 xx 万元; 全县有 3 所养老机构,分别是中心敬老院、养老院、xx 敬老院。 中心敬老院属公办敬老院,10 月投入使用,占地 8000 平方米,建 筑面积 1650 平方米,建房 50 间,有床位 60 张,现有服务人员 10 名,供养特困对象 42 名。养老院,属公建民营敬老院,委托养老产 业公司经营,床位 90 张,入住 88 人,其中 47 名社会老年人、41 名五保对象,入住率 98%。xx 敬老院属民办敬老院,设床位 20 张, 集中供养 7 名老人(特困人员 5 人)。开工建设综合敬老院,占地 xx ㎡,建筑面积 xx ㎡,设置床位 xx 张,预计 2021 年投入使用, 解决当前集中供养能力不足的供需矛盾,提高全县集中供养率和供 养服务水平。 (三)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助力兜底保障工作 为有效缓解贫困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按照 “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方针,以健全机制为抓手,创新救 助方式为重点,妥善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 性困难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急难群众 摆脱困境、度过难关,建立临时救助、急难救助制度。按照《临时 救助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工作,落实分类救 助政策,提高救助效率和水平。上半年临时救助 691 人次,发放救 助资金 44 万元,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在兜底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得 到充分发挥。 (四)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强化低收入群体监测管理,提升兜 底保障能力 2020 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了每人每月 738 元。每年民政 部门排查全县家庭月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的 1-1.5 倍的低收入家庭, 做为重点监测对象,为更好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奠定基础。2020 年排 查全县低收入家庭有 3307 户 5330 人。按致贫原分析,因年老部分 失去劳动能力的 1958 户 3220 人、因慢病致贫 361 户 690 人、因重 特大病致贫 108 户 201 人、因一般残疾致贫 259 户 404 人、因重度 残疾致贫 76 户 126 人、其它原因 545 户 689 人。2020 年通过动态 管理排查,低收入家庭中有 470 符合低保条件纳入救助范围。 二、社会救助制度执行中突显的问题 (一)其它社会保障惠民政策与社会救助对象身份捆绑,如医 疗、教育、住房、就业扶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自然将政策与贫困 身份捆绑,导致一些人滋生“入低保可以不要钱,但要低保户身份” 的扭曲思想,对社会救助政策执行造成一定压力,也存在一些潜在 问题。申请人为达到符合纳入低保的条件,千方百计想办法、转移 资产隐瞒实情、制造条件蒙混过关,如假离婚转移收入或财产、真 离婚主动放弃主张自己的权利和对方的义务、不履行法定义务将成 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推向政府(有的子女在因病残在未成年期 间就找政府找救助,想把孩子推向社会)或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等等,无形中给低保核查认材料造了一定压力。 (二)民政部门对主观故意骗保查处力度不够。当前,虽然社 会救助制度建设已逐步规范和完善,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方案也对 骗保问题的处理做了明确规定,但因为一些群众认识不到骗保的严 重性和影响力,个人主观隐瞒收入财产骗保问题仍有发生,由于法 律没有赋予民政部门相关处罚权,且面对的都是弱势群体,追缴违 规资金难,落实处罚措施更难。不能及时从严从重对骗保问题进行 处罚,起不到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滋生骗保问题的原因。 (三)低保退出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乡镇在低保对 象日常监管过程中,主动调查取消的很少,平时取消低保对象主要 是死亡人员或核查到不符合享受低保救助信息后取消,另外社会救 助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方面建立低保渐退制度、单人保政策,使低 保对象退出难问题更为突显。 (四)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还不完善。目前,社会 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虽然与盟、自治区实现联网,但数据陈 旧、更新不及时,核对结果数据不全、数据重复等问题频繁发生。 而手工核对,只限于本县范围内的数据核对,且相关部门配合的积 极性不高。本县常年外出的申请对象,异地核查存在各种难度,如 异地核查部门不配合核查工作,无法准确掌握申请人情况,存在错 保的审批风险。 (五)特困供养对象大病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特 困对象看病后,在医疗局等部门报销后的自付部分难以解决。分散 供养对象住院治疗,存在亲属或代管监护人不愿陪护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完善低保政策,强化薄弱环节。进一步修订完善低保家庭 认定办法,使之更加科学精准,确保困难家庭符合纳入低保的实现 全覆盖,提高救助效率。按照精细化管理和工作规范要求,狠抓工 作中存在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不到位问题,推广运用 “互联网+监督”,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按照机构改革方案尽快将 社会救助资金给付权限下放到乡镇人民政府,减少发放环节提高资 金发放效率。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强与相关 核对部门的协调,全面运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对重 点群体重点核对、重点监测。加大公示和公开力度,及时更新社会 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数据,实现全国联网,运用“大数据” 功能,强化核对水平。 三是做好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特困供养水平。继续做 好养老院委托经营工作,总结推广公办民营养老服务经验,做好业 务监督管理,确保养老机构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抓好综合敬 老院项目建设,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如期投入使用。择优选择符合 实际的运行模式,激发养老困难群众入住的积极性,提高集中供养 率和床位利用率。积极争取养老机构运行经费,解决敬老院运行困 难问题,努力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是建立推广诚信救助体系建设,建立骗保骗助黑名单制度, 探索通过司法途径打击各种违法违规骗保骗助问题,坚决杜绝“骗 保”“人情保”、“关系保”、“优亲厚友”问题。 五是通过指定监护人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探索解决特困供养大 病住院陪护问题。通过增加预算的方式解决特困供养人员大病医疗 自付费问题,解决他们的医疗困难。 六是提高低收入家庭抵御返贫风险的能力低,低收入家庭现行 救助政策覆盖不到,如家庭出现大病或突发意外返贫风险很大,临 时救助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需要逐步探索落实低收入家庭扶持政策, 巩固脱贫之基,提高抵御返贫风险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