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马克思《资本论》研读感悟三篇
马克思《资本论》研读感悟三篇 马克思《资本论》研读感悟 马克思《资本论》是一本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对资本主义 经济学的精妙阐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其 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篇商品与货币中关于商品的交换过程中谈到:“商 品对其所有者而言是是非使用价值的,对其非使用者是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必 须全面转手,这种转手就形成商品的交换,从而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生关系并 价值来实现。可见商品在能够作为使用价值之前,必须先作为聚氨酯来实现。” 此观点很精确地阐述了交换对与商品的重要性。 首先,从商品的定义出发。我们都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由此可 见作为商品与其他东西的区别一是交换,而是是劳动产品。其两者共同构成了商 品的属性。因为可以用来交换,所以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因为是劳动产品,其中 凝聚了人类的无差别劳动,所以商品具有价值。从其属性来讲,商品是价值和使 用价值的统一。要生产产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 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被的使用者 手里,最后,没有物品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品无用,则其中包含 的劳动也没用,也就不形成价值。因此,交换这一过程在这里发挥了很关键性的 作用,巧妙的在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 了商品本身的意义。 另一方面,商品交换过程也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交换创造财富。正如书中所 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 积”。而财富的获取是通过堆剩余价值的剥夺。商品因为交换过程而从他们当作 非使用价值的人手里转到把他们当作使用价值的人受咯。这过程在此是一种社会 的物质交换。一种有用的劳动方式的产品代替另一种有用的劳动方式的产品。商 品到它使用价值的地方就以商品的交换领域转入消费领域。商品因为有交换因此 有了货币,有了在市场的流通。商品的直接流通方式 W——G——W,但作为资本 货币流通形式却是 G——W——G,G——W——G 之间是有意义的,因为其中 G ——W——G’,G’=G+G’’即是于原来的支付的货币额加上了一个增值额。这 个增值额超过原价值的余额,称为剩余价值。因此,商品以货币为媒介,通过交 换,创造了剩余价值。也就是创造了财富。 由此可见,交换是商品形成和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商品实现其意义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资本论》研读感悟 《资本论》也许我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从来都没有读过,但是这并不代表着 我们对里面的内容完全一无所知。当我们为高考浴血奋战,淹没在知识包围的海 洋之中,其实《资本论》里面的一些内容已经像幽色精灵一般,紧紧贴着我们, 陪伴我们走过“黑色六月”…… 进入大学已经两年时间了,但是我想,关于剩余价值这些理论内容,我们不 会忘得一光二净吧,至少头脑中还会隐隐约约留下一些印象。拜读了马克思的《资 本论》节选之后,那些知识再一次闯入脑海中,令人不得不慢慢体会,为之深思。 《资本论》节选中除开了两篇序言,就是下面这样一些内容:“货币转化为 资本”、“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所谓原始积累”。鉴于时间和所要讲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故本文只是有选择的 进行解读。因此,在本文中本人将对剩余价值方面进行重点解读。不过要注意的 是,剩余价值与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内容是紧紧相连的,因此在文章中也会进 行一定程度的阐述。 那么,究竟什么是剩余价值呢?我们来看一下马克思的《资本论》里面的一 段话“其中的 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我把这个增 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注:G′为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G 为起初投入的货币;△G 为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这段话运用公式把剩余价 值的定位说了出来,有助于我们了解剩余价值与货币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的话 里,我们可以看到剩余价值是在货币流通中产生的,并是作为货币增值额出现。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货币流通中产生,这有助于我们了解 剩余价值的形成。 在讲剩余价值的形成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货币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如果 货币只是掌握在手里而没有什么运作的话,那么货币能不能称作资本呢?答案是 不能。我们要区别货币和资本之间的关系,那么首先就要它们的流通形式。马克 思是这样说的,“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 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 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但除这一形式外,我们还看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另一形式 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在运动中通过这 后一种流通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而且按它的使命来说,已经是资本。” 这段话通过货币和资本不同的流通方式,从而把货币和资本区别开来。然而我们 要进一步认识到的是,这只是在形式上的区别,而不是内容上的区别。但我们把 目光投向货币和资本内容上的区别时,我们就能够明显看到隐藏在它们后面的剩 余价值。正是货币在流通中,出现了剩余价值,从而促使货币羽化为资本。这也 就从侧面反应了剩余价值出现在货币的流通过程中,并以资本的出现确立自己的 地位。 不管是商品形式或者货币形式,都在流通领域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价值,这 为剩余价值的出现做了铺垫。因为不管是商品形式或者货币形式,其价值都是具 有一定的量,而在流通中,新增加的量就是剩余价值。 我们再来看马克思的一段话,“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的转化为资本, 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 品来说明。”这段话及一些相关的论述,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流通或商品交换 不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那么说,“剩余价值的形 成上,必然有某种在流通中看不到的情况发生在流通的背后。”剩余价值的形成 这种特殊的状况,也导致资本的产生有着特殊之处。正是剩余价值与资本密切相 关,从而导致“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 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看到这些文字,使人产生了一定模糊的幻觉。其实, 这也昭示着我们,要把眼光从流通领域移开,从而把进入生产领域中来。只有将 流通之外的背后状况挖掘出来,我们才能更深层次了解剩余价值的形成。 转入到生产领域,这涉及到劳动力、生产商品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等方面。 由于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曾经一一学过,因此也就不展开阐述。通过高中的学习及 观读《资本论》节选,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剩余价值其实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而在生产领域,最为人关注的事务之一就是劳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 为剩余价值是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这也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根深 蒂固的印象。 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 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 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马克思这里的 “第二段时间”,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即剩余劳动时间。马克思又进一步 论述,“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 一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 对象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使各种经济的社 会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 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在这话里,很明了地将剩余劳动时间与 剩余价值挂钩起来,从而得出资本家通过榨取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剩余价值。这 种深入透切的分析,使人清楚了解到资本家是如何榨取剩余价值,即剥削工人。 此外,在《资本论》里还出现了“剩余价值率”这一概念,用来描述马克思这样 的一种看法,“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 度的准确表现。” 上面阐说了许多,下面就提出自己的一点质疑。首先,生产领域可以创造剩 余价值,这一点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流通领域难道就不能创 造出剩余价值吗?其实,目前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很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其 实,在流通领域,价值不过是以货币形式或者商品形式,都自动改变了价值。在 自动改变中,增加的无疑是剩余价值。在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过程中,生产领 域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固然保存下来,但是由于在流通领域又注入了不同程度的 劳动时间,从而也就再度创造出另外的价值来,流通领域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无 疑也隐藏在其中。正是因为流通领域可以创造出剩余价值来,才有第三产业和商 品贸易等方面的兴盛。或者这样说吧,其实流通领域作为生产领域的延续,流通 领域本身就是生产领域的一种体现。只不过,两者在生产资料方面有着差异,这 也只是我们概念上对生产资料的认同造成的。 其次,在生产领域,剩余价值就完全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吗?在马克思的《资 本论》里面,关于剩余价值的形成有这样的阐释,一是在剩余价值在货币流通中 产生,并以货币增值额出现;二是由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剩余劳动时间的 凝结。那么,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在货币羽化为资本的过程中,货币增值额完全 是来自于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这种论调,除开明显对生产领域也可以创造出剩 余价值否认之外,那就是对货币占有者(资本家)在生产领域时所付出的劳动。 而事实上呢,资本家绝非仅仅投入资本之后,就在榨取剩余价值。资本家除 开投入资本之外,其在经营管理等方面一样付出了大量劳动时间,从而保证工人 能够在足够的条件之下进行生产。因此,在货币羽化为资本的过程中,货币增值 额绝非仅仅来自于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联系到现在,资本家已经不仅仅参与到 生产领域,并且也进入到流通领域。这也就是说,资本家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 都付出了必要的投入,包括资本、劳动时间等必要因素,从而在生产领域和流通 领域都创造出剩余价值来。 不过应该承认的是,资本家尽管自己也在创造剩余价值,但是这并不排除资 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榨取。也就是说,不管是在流通领域或生产领域,资本家 都在最大程度地获取剩余价值,包括自身创造的和他人创造出来的。很明显,资 本家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在这些领域的话语权。在资本 家处于如此有利的优势之下,自然在获取剩余价值上面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唯利 是图”。因此,劳资关系的调整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剩余价值不完全流入 到资本家的口袋中。 由于资本家把工人创造出来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完全占为自有,从而奠定了资 本家在榨取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形成了剥削。但是,这也并不能掩盖资本家其实 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都创造出剩余价值来。正是由于生产领域资本家和工人互 相依存,从而共同创造出了剩余价值来。资本家既然可以创造出剩余价值来,那 么就要给予承认。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刘少奇同志才会抛出“剥削有功”这 种说法。尽管这种说法在中被淹没,并构成刘少奇的核心罪证之一,但是随着的 倒台,这种说法其实已经在改革开放中运行。 马克思《资本论》研读感悟 《资本论》是研究马克思核心思想的重要巨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 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 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 程。同时,《资本论》对资本经济运行体系作了详细、科学的论述,深层次地揭 示了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为我们研究认识资本主义运行规律,了解资本主义剥 削本质等起到重要作用。 一、《资本论》研究对象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已给出答案:“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据此,《资本论》体系结 构可概括为:“一个起点、一个基础、一条主线、三个过程、十个方面”:一个起 点即商品;一个基础即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一条主线即剩余价值及其规律的揭示; 三个过程即“一卷讲资本的生产过程,二卷讲资本的流通过程,三卷讲资本主义 生产的总过程”;十个方面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 个别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 本和商业利润理论,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地租理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资本 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中,关键点就是商品,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家之路就是 商品经济。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劳动 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资料:商品 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 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 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剩余价值及其规律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 润(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从而实现资本规模扩大 用于再生产,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扩大资 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资本再生产理论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 流通,着重揭示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条件和规律。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产业资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产业部门间的竞 争如何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 阐明商业资本的作用和工商业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规律,其中,商业资本 就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商业利润是从事商品经营所获得的利润,是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的一 部分剩余价值,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从借 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的分析中,揭示了利息的来源,分析了利息的本质;利息 就其本质而言,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了借贷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 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 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对“资本-利息,土地-地租, 劳动-工资”三位一体公式进行批判,指出其形式、资料的错误,进而追溯其理 论渊源,集大成地完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剖析力为我们展现了资 本主义经济社会运行蓝图,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质及运行规律。理解这些关 键知识点,对我们把握资本主义的弱点和宿命,坚持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道路自 信具有用心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