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延安精神”永不过时2篇
“延安精神”永不过时2篇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11级临本5班的XX。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两个问题,请问延安精神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又有什么内容呢? 延安精神诞生于上世纪战争年代的延安,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在近代、当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早已经淡忘了延安精神呢? 也许有人会说:“延安时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现在早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延安精神早就过时了。” 诚然延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延安精神从没有,也决不会过时! 这伟大的精神,在当今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结合到当今的生活中。 比如,“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的创业精神”转之为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吃苦耐劳,正是我们新世纪的年轻人所最缺乏的。党为何会成功?不就在于我们能吃苦耐劳吗?延安的窑洞就是真真切切最好的写照。党的领导人和农民住一样的窑洞,吃一样的食物。克服种种不利最终才取得成功。而你我呢?我们当代大学生呢?我们需要成功,渴望成功,而成功需要什么?不正是艰苦奋斗么?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人,是难以成功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在你我追求成功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追求延安精神! 再如,延安精神的第二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拓展开来,不也就是乐于助人吗?这不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吗?如今的社会前所未有的冷漠,古稀老人摔倒,人们不敢也不愿上前搀扶;小孩被车碾压,路人漠然视之,之后漠然离开。 千万不要以为延安精神已经过时,延安精神仍适用于今天和明天的我们,只有当我们真正把它付之于实际行动时,延安精神,才会绽放出最灿烂、最持久的光芒!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是穿越时空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伟大的感召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激励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在和平建设时期,延安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新生活而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延安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为当代大学生,除了要学习好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不应忽视对先进时代精神的学习。 延安精神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不断地发扬延安精神,使之真正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心中那照亮心灵的永不熄灭的灯。 篇二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聊一聊延安的故事。 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进入陕北,到1948年3月,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在这方热土上,党中央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相继发生。 有趣的是,延安从一个地图上名不见经传的地名,渐渐成为了当时不少年轻人向往的精神圣地。电视剧《麻雀》里,李易峰饰演的陈深曾对周冬雨饰演的徐碧城说:“我要带你去延安。”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杨立秋,也是毅然和家庭决裂,奔向延安。这些虽然都是电视剧情节,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中,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就连当时的美国观察团都被延安精神所折服。1944年,美国观察团因为一些军事任务来到了延安,出于尊重和礼貌,共产党将他们安排到一排八孔窑洞,这已经是最高规格的住房了。但我相信观察团成员走进自己房间那一刻,内心是崩溃的,同时应该对“最高规格”进行了全新的定义:脱落的墙皮、发霉的皮革制品……倘若晚上睡觉忘记关门,那么天上、地上的各种虫类都会一起来看望你。到了冬天,屋内更是寒冷彻骨,你不得不在屋内烧炭取暖,但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还得开着门窗,吹着冷风,一边烤火一边发抖。 物质生活上的贫困并没有掩盖住延安内在的精神光芒。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在报道如此描述这个地方:我和观察组其他人员的初步印象一样,这里是极其讨人喜欢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魔力持续存在着……”共产党的魔力?什么样的魔力会让这群外国记者觉得条件恶劣的延安是极其讨人喜欢的呢? 这样的魔力源于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人民谋幸福。这样的宗旨让中共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同亲人一般。然而,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支持拥护并不是与生俱来。事实上,在边区的老百姓还不了解红军时,对这样一支队伍是害怕的,他们怕这支队伍和国民党军队一样强取豪夺民众。时间开始证明这支军队是不一样的,证明这是一支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遇到多么恶劣的环境,始终将人民的饥寒冷暖摆在第一位的军队。 1942年日寇在晋北一带疯狂“扫荡”,老百姓们都背井离乡,逃往别处了。一天,刘少奇率队急行军,来到宿营地时天色已晚,大家又累又饿,然而这时村里没有一个人。刘少奇便让战士们分头去找粮食,最终在山后的地下挖到了被人藏好的几个南瓜和一些小米,熬成粥后分着吃。刘少奇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些稀粥,想到那些藏起来的南瓜和小米,对当地负责人说“看样子,这个村子都是贫苦农民,生活很苦,他们可能还要靠这些东西过冬的。我们一定要记下这笔账,在这次反扫荡过后,向老乡做个交代,照数偿还他们。” 1947年,在我军刚刚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之后,毛泽东问当地县委书记,再打一仗,能否支持下来。县委书记毫不犹豫地回答“能”并详细汇报了全县的粮食、草料储备情况以及羊、牛、驴的数量,并表示百姓们都非常愿意将所有物资合起来供给战士们,全力以赴把战争支援下来。然而此时毛泽东却说“驴和牛都杀了,明年生产怎么搞呢?”并坚定的表示“不论再困难,也绝不能杀群众的一头牛、一头驴。” 美国友人斯特朗曾经说,她在延安与中共领导人的大量谈话中,最常听到的词汇是“人民”“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他们的口号是“到人民中间去”“向人民学习”。站在老百姓视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渐渐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心,又逐渐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的真心爱戴。正是因为这种全民合作让共产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下能打下一场又一场的胜仗,战胜一个又一个看似强大无比的敌人。 从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到建立“为人民服务”这一系统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砥砺前行。1939年2月20日,在给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我们学的《为人民服务》的课文,来自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现在“为人民服务”已成为我们熟知的一句话。这么多年过去了,延安精神过时了吗?没有!党的十九大报告一开篇,就号召全党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情怀,始终不渝。延安精神,永不过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