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某县文化和旅游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发展规划
县文化和旅游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全县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社会参与、引领风尚” 的原则,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核心,以加强公共文 体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文化遗产 的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文化创新 举措,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县镇村三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繁荣文化事业,全县各项文化事业 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概述 1、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覆 盖率进一步扩大,已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县、乡、村 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一是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服务场所环境不断改善提升,文化馆与图书馆按照 “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免费开放。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 馆”。在博物馆东侧建成了967平方米集中演出、展览等功 能一体的多功能大厅。二是按照“五室一校一场一中心”标 准要求,完成对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进行改造提 升。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完成总分馆制建设,按要求规 范服务。三是完成全县381个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文化广场实现1040个行政村全覆盖。目前,各活动室配套 相应服务设施,规章制度齐全,运营管理有序,文化氛围浓 厚,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2、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一是以“千场公益演出送 基层”为依托开展公益演出活动,按照“形式多样、雅俗共赏、推陈出新、常演常新”的要求,县文化馆与乡镇文化站作为主体,业余力量作为补充,连年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 2018年,制定了《全县公益演出管理办法》,采取政府购买方式,将全县乡镇业余文艺团队整合为43支公益演出队,实施公益演出“百台千村万巷”工程,在全县1040个行政村开展演出,实现了“一村一年两场戏”的目标。二是以“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为依托,持续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十三五”以来,为全县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29.6万余册。 2019年实施“百室千村万推”图书阅读推广工程。三是贯彻落实国家“2131”工程,继续实施“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组织30余支农村电影放映队、70余名农村电影放映员,在全县巡回放映。同时,兼顾送电影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福利机构等主题放映活动。2018年实施公益电影“百部千村万场”工程,通过 “影片有约·百姓点单”菜单式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观影需求, 3、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一是连年组织“激情夏日, 唱响xx”“农民文艺汇演”“广场舞蹈比赛”等品牌演出活动。 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创作了一批具有xx特色的文艺精品。二是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与内容,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富有民俗气息、新时代气息的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尼山书院(儒学讲堂)国学讲堂、名师讲座--公益大讲堂、集中读书日活动、书画创作交流、书画下乡、非遗展览、诗词下乡、我的书屋我的梦,“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xx”阅读推广活动。举办xx县“兴沂地产杯”“激情夏日、唱响xx”声乐、器乐大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合唱比赛。三是发挥基层文化品牌优势,开展了泉庄镇桃花节、夏蔚镇樱桃节等大型文化节日活动,努力打造乡村文化服务特色,实现城乡文化活动全履盖。 4、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不断增强。一是落实文物 保护“四有”“五纳入”制度,成立了全县文物保护委员会。公布了《xx县第五、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第四、五、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装保护标志碑。实施田野文物“百点千村万巡” 工程,聘用齐长城、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员45名,对各级文物保护点进行安全巡查。完成1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天网工程”,全部纳入“雪亮工程”并正常运行。县博物馆“崮上春秋——纪王崮春秋墓”专题陈列展荣获第四届(2016—2017年度)“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精品奖”。县博物馆被纳入“行走齐鲁——山东省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被评为临沂市“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纪王崮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3件文物入选“临沂瑰宝”。二是扎实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民间艺术传承,对古村落、古街巷、古建筑进行保留保护,打造具备“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条件的村居。分步实施“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工程建设。承办了“第二届临沂文化惠民消费季暨非遗进景区活动”,参加了临沂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首届沂蒙“乡音乡韵”展演季活动并荣获优秀组织奖。三是充分挖掘传统民俗、非遗项目等特色文化资源,振兴传统工艺。公布了《xx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通过举办非遗、手工艺培训,培育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能手,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组织开展了雪山风情街文化大集、天上王城庙会、四门洞非遗实物展,手绣、剪纸、木雕、泥塑等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展演。建成9处乡镇(街道)历史 文化展示室、乡村记忆馆,在四门洞、雪山彩虹谷等景区设立非遗传习所。在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鲁绣(高桥手绣)》非遗项目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沂蒙布鞋》《四十里泥哨》等29个项目申报市级第六批非遗保护项目;《院东头传说》《xx金石传拓技艺》等13个项目由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非遗项目。沂蒙小棉袄传承人孙洪芸、xx丰糕传承人黄玉伟荣获2019年度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模范传承人和优秀传承人称号。泥塑非遗传承人刘世玉入选临沂市“第四届乡土艺术人才”。实施文化产业振兴“百技千村万岗”工程,发挥非遗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化运作,强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文学艺术创作繁荣发展。一是文学创作水平不断提 高。创作出了一大批多样化、高质量、影响大的文艺精品。魏然森创作的《血红血热》获第五届沂蒙文艺奖一等奖;纪录片《永恒的记忆》在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并获沂蒙文艺奖电视类一等奖;长篇小说《白雪英雄祭》获首届“浩然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移风易俗微电影《怀恩的后事》 荣获临沂市移风易俗微电影大赛二等奖。纪录片《清曜四韵》 在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并获第七届沂蒙文艺奖电视类 二等奖。完成了长篇非虚构文学《天一启示录》、纪录片脚 本《又见红嫂祖秀莲》,公益纪录片《亲爱散记》、电视散文 《沂河的见证》《走近尹家峪》拍摄完成。报告文学《乐群 记》被列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精品打造工程”入选项目。 2019年,魏然森参加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并当 选为全委会委员及小说作家委员会委员。薛兆平编剧的电影 《心路》荣获第五届沂蒙文艺奖三等奖;出版了小说集《嫁 给安平》;编导拍摄微电影《柳眉的婚事》。创作完成了移风 易俗题材的中篇小说《喜丧》和电影剧本《崮乡奏鸣曲》。 王晓明出版了历史长篇小说《隐居的王国》并荣获沂蒙文艺 奖文学类三等奖。薛俊美出版了《有趣的飞鸟小镇》《搞怪 的动物世界》《植物的奇妙王国》《百变科学》《也曾陌上花 似锦》,刘克升编著出版了《偏旁会说话》,许德美编导微 电影《错爱》获临沂市“沂蒙清风·与廉同行”廉政文艺作 品微电影类二等奖;微电影《翠玲的一天》获第六届“沂蒙 文艺奖”二等奖。邵光智出版了长篇叙事诗《鬼谷长歌》。 2019年3月,由县文化和旅游组织创作的反映殡葬改革的话 剧《樱桃崮下》创作完成并进入排演阶段。吕剧《双全其美) 临沂市第二届原创小型戏剧展演一等奖获沂蒙文艺奖戏曲 类三等奖。荣获第十七届民间秧歌会优秀组织工作奖,“歌 唱新时代”2018年临沂市首届乡村歌手大赛优秀组织奖;舞 蹈《芳华》获临沂市第七届沂蒙文艺奖舞蹈类三等奖;京剧 《新风曲》荣获临沂市第四届原创小型戏剧展演二等奖;京 剧《初心》在2019年临沂市第五届原创小型戏剧展演中荣 获一等奖;小品《归雁》获临沂市第八届沂蒙文艺奖曲艺类 一等奖。二是书画艺术繁荣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组织举办了庆元旦城乡建设主题书画展、迎新春国土资源保护主题书画展、庆五一“中国梦、劳动美”、农商业银行杯职工书画、“颐高杯”第一届书画展、邹方臣书法展、佛教国 书画邀请展、首届颐高杯青少年硬书书法大赛、“贯彻十九 大,展望新时代”公路主题书画展、老兵诗词书法专题成果 展、赵秀征个人书法展、xx县第五届老年文体艺术节书画展、 “汉风沂韵”雪山艺墅杯隶书展、“全民健康看xx”书画展、 “贯彻十九大展望新时代”公路主题书画展、“凯利水泥杯”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诗书画展。组织参加沂河文化书画展、 沂蒙山杯首届农民书画展、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展。举 办了“汲古润新”——杨少涛、王纪岭、殷继先、王立双四 人书画展;丹心绘沂蒙——王世芳书画展;xx慈善爱心捐助 书画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杨 光溥杯书画展;xx县“公证杯”法治xx书画展。田英、王 臣松临帖作品参加临沂市第九届临帖与创作展并获优秀奖, 袁源书法作品入黄河口碑书法展,时相勤书法作品获山东省 教师书法大赛二等奖。袁国华被评选为书画类“第三届临沂 市乡土艺术人才”。 6、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序。认真履行文化市场领域监 管职能,文化监管队伍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市场监管能力不 断加强。制定了专门实施方案,对全县网吧、书店、KTV、 印刷企业等行业进行全面托底并建档立案,建立健全了全县 文化市场、公共文化服务、文物安全问题台账,并对其进行 规范提升。年进行各类检查860余次,有效规范了文化市场 切较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规范了企业经营秩序,实现了行 业安全有序发展。三是“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落实上 级“扫黄打非”工作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 基层工作,建立了“扫黄打非”镇级工作站点19个,社区 (村)级站点381个。 7、文化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全县文化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贫困村发放音响251套、锣鼓家什27套、配送书橱112个、配送图书8.15万册配送电视机47台、听戏机108个、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631套,直播卫星167套,扶持贫困村资金119万元,完成了92个省定贫困村、41个“四联八建”贫困村、131个 贫困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的完善提升任务,实现了贫困 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全覆盖,完成了全县贫困户广播电 视信号户户通任务。二是着力推进“百千万”惠民行动,贫 困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百室千村万推”图书阅读工程 为抓手,在贫困村开展国学、红色文化、科普讲座等图书阅 读活动1000余次。以“百台千村万巷”公益演出活动为依 托,开展送演出下乡活动。实施“百部千村万场”公益电影 放映活动,全县贫困村年巡回放映电影2120场。通过开展 “百训千村万督”广场舞培训活动,支持贫困村群众组织参 与广场舞培训,在贫困村共建起了171支广场舞队伍,组织 举办40余次广场舞比赛。创作了《轮椅上有梦》《心路》《情 暖山乡》等文艺作品并编排巡回演出。三是注重贫困村文化 人才培养,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壮大。将贫困村文化人才 培养纳入县文化人才培训计划,通过“百训千村万督”广场 舞辅导员培训、“百室千村万推”阅读推广活动。累计为贫 困村培训文化人才12000余人次,培育文化志愿者80人, 文化示范户126个,壮大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四是推进文 化产业项目,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利用非遗资源优势, 创新文化扶贫项目,深入挖掘了高桥手绣、诸葛松球、崔家 峪银饰、龙家圈桑皮纸等非遗项目,吸收贫困户参与生产加 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8、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十三五”期间,主动 作为、积极有为,不断总结经验,扎实开展人才工作。一是打造了三支文化人才队伍,一是业务精的专业队伍,配齐配 强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在编专业文化人才近400人,其 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超过50%。二是能力强的基层队伍, 文化站均选配2-3名工作人员,文化大院均配有1名以上专 (兼)职管理员,正常开展活动的各类基层文化团体140余 个、5000余人;三是服务优的业余队伍,各类书画、诗词、 文艺、影视、动漫等文化行业协会、艺术团体、文化志愿队 伍共计8600余人。张伟良、吴兆京被评为山东省第四批齐 鲁文化之星。连续四届每届有1人为评选为“临沂市乡土艺 术人才”。二是实施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对全县的乡镇文化站长、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分层次分批进行 集中培训,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三是健全完善文化 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根据工作实际,对文化各 行业领军人才、突出人才等采取政策扶持、以奖代补等多种 形式,帮扶其在个人提升过程中解决困难、突破瓶颈,以获 取更长足发展。同时,在评先树优、荣誉表彰等工作中,视 工作情况酌情予以倾斜,进一步调动我县文化人才主动性和 积极性。 9、获得的荣誉。“十三五”期间,我县文化工作硕果累 累,成绩显著。县文化和旅游局连续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 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荣获省级农家书屋 工作先进单位、第三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省级先进单位、省级书香机关等县级以上荣誉称号40余个;县文化馆、县图书 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复核验收,县博物馆成功争创“国 家三级馆”。纪王崮春秋墓群成功争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2019年,全省城乡居民评价文化生活类测评位于全省 第8名、全市第1名。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 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地域文化 品牌,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发挥文化惠民服务大局的 作用,加深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巩固文化扶贫成果,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文化工作的引导力、创造力、 竞争力,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 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文化旅 游工作会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 部署,以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坚持创新驱 动、坚持统筹协,推进“文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施 文化惠民工程,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奋力谱 写新时代xx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目标 实现文化工作“四个全覆盖”,即:一是免费开放全覆 盖。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每周开放不 少于56小时。所有乡镇综合文化中心达到国家一级文化站 标准;社区文化中心达标率100%,全面落实免费开放,继续 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确保所有中心社区图书不少于1500册; 所有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达到100%覆盖,并组织开 展好文化活动。二是文化惠民下乡全覆盖。县文化馆精品文 艺年演出不少于120场,乡镇公益演出不少于2080场;广 场舞辅导年不少于100场,镇村两级组织广场舞辅导不少于 1万次。县图书馆组织文化推广活动不少于100场,乡镇综 合文化站组织各类活动不少于1万场。县电影公司组织公益 电影年放映不少于1.2万场。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全覆盖。对 全县的田野文物开展巡查每年不少于1万次;做好天上王城 春秋古墓文物保护工程资金争取工作;做好齐长城穆陵关及 东段文物修复保护方案优化提升。做好国家级非遗项目跟进, 争取不少于两项非遗项目纳入省级非遗名录,不少于15项 非遗项目纳入市级非遗名录。四是市场管控全覆盖。发展壮 大核心层文化企业(项目),打造一处文化产业基地、一批 特色文化产业村。区分不同业态,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及监管 处罚档案,开展文化市场监管巡查活动不少于1万次。开展好“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秋风”五项活动,强化 “扫黄打非”工作。 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重点 1、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继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按上级要求实 施免费开放。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村 文化活动室建设,完善提升以县文化和旅游局为“主干”、 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叶冠”的三级联动“树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要 按照一级文化站标准,配齐配强专业工作人员,社区(村) 文化服务中心要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抓好泉庄镇综合 文化站服务效能提升试点推进,为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 后一公里问题打造样板。组织实施好千场公益演出送基层、 广场舞培训、公益电影放映、图书推广等文化惠民活动,不 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文化精品打造。整合力量,对红色文化和殡葬改革 成效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从沂蒙精神传承传播切入,创作的一批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排演1部以殡葬改革为主题 的精品话剧,争取在全市巡演,推向全省内、全国。继续梳 理xx文脉,编辑出版《xx文脉考》;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华奖、 群星奖,省级“泰山文艺奖”“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及市级 沂蒙文艺奖等各级各类奖项。以“文旅xx”微信公众号为平 台,建设xx文化网IP,线上全方位、立体式推介xx文化, 让xx文化更有看头、有讲头、有听头。 3、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是争取国家级文保资金立项。 以天上王城春秋墓群遗址被评为第八批国保单位契机,积极 对上沟通对接,编制好纪王崮墓群保护与展示工程的立项报 告,争取国家级文保资金。二是抓好博物馆库房改造和临时 展厅提升改造工程;三是规范程序、压实责任,搞好文物保 护巡查工作。四是做好沂蒙小棉袄、龙家圈桑皮纸、xx丰糕 等争创省级非遗项目,新打造两处高标准非遗展室,总数达到50处,推动非遗产品和项目入驻景区,破解旅游市场同 质化瓶颈,促进文旅发展。 4、文化市场监管。贯彻落实上级业务部门要求,调度、 督促县内相关单位做好电视广告、重大活动宣传、记者站(证)管理、视听节目审查及传输等工作;对全县期刊、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以及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等工作做好监管,严打非法出版、盗版、超范围经营等行为;保护著作权,查处侵权行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推广软件正版化工作。建立以文化执法派驻中队人员为主、局相关人员和电子巡查配合的监管队伍,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督查机制,确保监管到位。采取日常工作考核、实地督导考核等方法,加强对文化监管人员考核,确保履职尽责到位。 六、“十四五”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做到 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具体抓,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健全机构、整合 资源、配强力量,调高目标、调硬措施、调快节点,严把质 量标准,严肃工作纪律,精巧谋划、精心组织、精细服务、 精准实施,务求工作实效。 2、强化宣传引导。内宣外宣并重,坚持部门宣传和社 会宣传结合,传统媒体宣传与新兴媒体宣传互补,勇于机制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拓展渠道、改进形式方法,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文化工作发展成效,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配合联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擦亮文化地域特色品牌。 3、凸显工作重点。围绕全县“125”工程、“两城同建”、 脱贫攻坚、新旧动能转换、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精准研判,倒排节点,靶向突破,抓重点、破难点、增亮点,对品牌内涵挖掘项目、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试点、精品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基地提升改造等重点工作予以资金保障,确保任务目标顺利实施。 4、正反双向推动。坚持“正向推动”与“反弹琵琶” 相结合,既要宣传样板典型、工作标杆,又要曝光丑点、鞭策后进,从正反两个方面推动工作。采取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城乡居民测评,实现由定性测评到定量测评的转化,进一步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各乡镇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兑现奖补。 关于“十三五”全县渔业改革发展思路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潜力与前景,更好的发挥水域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渔业产业。根据《水务局关于开展“十三五”全县水利改革发展思路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由县水产工作站组织调研,先后深入周湾、长城水库以及全县各镇养殖水域(包括6家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家养殖公司,三个休闲渔业基地),实地查看了我县发展渔业产业的现状、潜力和养鱼专业户的经营情况,并通过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全县渔业产业的发展形势。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潜力及对发展定位的认识 (一)渔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县渔业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渔业和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克服各种困难,务实开展渔业产业开发工作,引进鲶鱼、螃蟹、匙吻鲟、鮰鱼等名优品种进行试验推广,培育发展集垂钓、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渔业。纵观吴起渔业历史,实现了我县渔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根本转变,为我县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特色 优势产业,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调查,目前全县现有养鱼水域面积约x亩,开展养殖水面达x亩以上。近年来,又成立了x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x家水产养殖公司,年投放大规格鱼种x公斤,鱼苗x万尾,预计年末水产品总产量可达到x吨。通过逐年发展,我县渔业水域面积居全市之首,已成为渔业发展重点县。2014年,我县生产的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四个品种已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认证,2016年我县又被农业部全国水产总站认定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同时,对水域环境保护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创建了简易化验室,购置了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开展了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我县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有充足的饵料生物和多品种的野生鱼类及野生水鸟,使这些物种得以在我县生存繁衍。通过各级党政组织大力宣传,提高了区域内居民的环境优化意识,为全县生态保护和渔业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县发展渔业产业的优势及发展潜力。 虽然渔业在大农业中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但从渔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来看,我县发展渔业产业具有很多特色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我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大量建造淤地坝,这 对发展渔业创造了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为在我县发展特色生态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2014年县水产站引进匙吻鲟、螃蟹等等名优鱼类在边墙渠水库试验养殖成功,随后在吴仓堡计岔水库试验鲶鱼、鮰鱼养殖,同样获得成功。目前淤地坝生态养殖模式在我县大力推广,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外源性疫病感染的风险,为进一步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发展前景看,随着养殖技术逐步完善,发展集生产、观光、餐饮、休闲避暑等为一体的乡村“渔家乐”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二是常规养鱼水资源充足,养殖技术及经营模式取得成功示范。我县南部的洛河流域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良好、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特别适宜于多种淡水鱼类生存繁衍,发展水产养殖及休闲观光渔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向好,北部的周、长水库虽然气候干燥但养殖面积较大,发展生态渔业和集约化网箱养殖同样潜力巨大,既可调整产业结构又可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休闲养生意识不断提高,县城附近可建设垂钓鱼塘,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比如,金佛坪村、马湾村已建成的垂钓鱼塘效果显著,收入可观,极大地拓展了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空间和养殖收益。据四海养殖专业合作社代表程占雄介绍,如果加上休闲垂钓型渔家乐 的经营收益,自己经营的水库年纯收益在10万元以上,为我县发展渔业产业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三)对全县渔业产业发展定位的认识。 根据对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估,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以渔为依托的集鱼类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渔家乐”已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要站在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创新发展特色渔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旅游富县战略实施、优化最佳宜居环境、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站在“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安全健康”新品牌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休闲渔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突破口的战略定位,抢抓机遇、科学布点、统筹规划、强基固本、创新发展,把加快渔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渔家乐、辟暑山庄、休闲垂钓与创新我县新的观光景点有机结合起来,放在与发展蔬菜、畜牧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三、渔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引导及推介力度不够,对外窗口较少,渔业及渔家乐作为新兴特色产业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扶持政策和投资资金较少,支撑渔业发展的项目少,财政资金对渔业的倾斜力度不够。经营者对养鱼及经营渔家乐的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致使养鱼的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对渔业养殖及产业经营的技能培训还未跟上,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4、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好,潜力大,但开发力度不大,整体发展规划滞后。 四、对加快渔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渔业在我县跨越式科学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发展定位,把创新发展新兴渔业纳入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规划、科学布点、加快发展。 2、尽快制定科学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引导及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打造“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安全健康”这一吴起新名片、新品牌。 3、切实加大对发展生态养殖、休闲观光渔家乐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建立财政支持渔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积极推介相关招商引资项目,拓宽项目申报渠道,加强与发展渔业相关的电力、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和鼓励能人、大户投资渔业的规模养殖和生态 休闲观光渔家乐,加强渔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新兴渔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4、高度重视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疫病防控工作,提早防范渔业养殖风险。鱼类其实就是检验生态的活体标本,资源保护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渔业发展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美化生态环境。因此,要按有关法规精神开展对影响渔业资源的环境评估,坚决杜绝各种人为因素对宜渔水资源的污染。确实重视疫病防控,为健康养殖及发展生态渔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5、申请编制水产站专业技术力量,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强化技术服务,积极引进和培养渔业相关产业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