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财经委组成调 研组就市区“十三五”以来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了专题 调研。调研组于 9 月中旬先后赴婺城区、金东区、金华开发 区、金义都市新区和金华山旅游经济区进行调研,通过走访 企业、考察项目、听取介绍,同时还邀请部分项目业主座谈, 广泛征求意见。9 月 19 日,召开了市级相关部门座谈会,听 取了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 7 个部门的情况介绍。陈志身副 主任全程参加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基本情况 “十三五”以来,市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面对经济增长 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发展艰难、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 的复杂形势,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扩大有效投资,重大产 业项目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区在建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 目 116 个,计划投资 1215 亿元,截止今年 9 月底,完成投 资 459 亿元,占 37.8%。通过比对分析,市区重大产业项目 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投资拉动效益明 显。市区一批投资金额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 相继落地。婺城区总投资 40 亿元的浙江吉孚年产 50 万台新 能源汽车传动系统项目,设备安装调试中,年底将投产。金 东区总投资 21 亿元的浙江爱特公司年产 10 万辆新能源汽车 项目,供地等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金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 小镇继 2015 年引进华科汽车后,2016 年又相继引进了浙江 零跑科技总投资 25 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和浙江衡远公司 总投资 20 亿元的汽车动力电池项目,零跑科技项目已经进 场施工,衡远汽车动力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金义都市新 区传化物流项目已经建成,捷孚传动公司总投资 24 亿元的 年产 20 万台油电混合双离合器变速箱项目土建基本竣工。 “十三五”以来,市区重大产业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和强度均 比“十二五”时期有扩大和增强,今年 1-9 月,完成投资 115. 6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 131.5 亿元的 88%,对全部投资增长 贡献率达 94%,拉动效益明显。 (二)新兴项目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力量,助推经 济转型升级。“十三五”以来,市区新兴产业投资项目不断落 地开工,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力量。一是浙江非凡电子、 浙江明远新能源、捷孚传动科技等公司投资建设了一批高端 装备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 10.32 亿元;浙江衡远新能源、 浙江东晶博蓝特、东晶电子等公司投资兴建了一批高新技术 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 37.49 亿元。二是加快建设了一批高 技术服务业项目,包括中国电信云计算分中心、互联网舆情 云监测平台、金华信息经济产业园等,完成投资 23.77 亿元。 三是随着“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活动的推进,形成了一批生 态环保投资项目,完成投资 5.78 亿元。新兴产业项目科技含 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小,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 向,其投资的快速增长,有效推动了市区经济转型升级。 (三)工业项目占比下降,制造业发展后劲不足。2015 年以前,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以工业为主导,2015 年服务 业投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中,工业 投资占比由“十二五”初期(2011 年)的 54.7%下降到目前的 33.1%,回落了 21.6 个百分点;相应的,服务业投资占比由 45.3%提高到 66.9%。重大产业项目中,制造业投资 2016 年 为 118.03 亿元,同比下降 7.3%(义乌增长 12.8%),今年 1 -8 月为 58.86 亿元,同比下降 3%(义乌增长 81.7%)。制 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坚持制造强基、振兴实业, 才能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 (四)市区重大产业项目少,投资乏力。一是项目规模 小、数量少。“十三五”以来,不管从项目数量还是平均投资 规模方面比较,市区都不及义乌。2016 年,市区 121 个,比 义乌少 29 个,今年 1-8 月,市区 100 个,比义乌少 75 个, 且平均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低于义乌 1.44 亿元。今年全市新签 约总投资 20 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16 个,义乌占 8 个,市区仅 有 3 个(其中 2 个意向)。二是投资速度趋缓,后劲不足。 市区重大产业项目年均增速,由“十二五”时期快于全市平均 水平 6.9 个百分点,降至目前慢于全市 24.6 个百分点。调研 中了解到,金东区去年没有工业项目落地,金义都市新区近 两年也基本没有新项目落地。列入省级盯引的重大产业计 划,全市共有 10 个,市区没有。 (五)市区经济发展不快,首位度总体下降。据统计局 反映,从市区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总产值等方 面与义乌、东阳、兰溪进行比较,市区经济社会发展首位度 不高,占全市比重下降,详见附件 1。调研组还将金华市区 与发展水平相当的台州市区进行了比较:台州市区 2016 年 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速快于金华市区 28.9 个百分点,对全市 贡献率高出金华市区 54.3 个百分点;今年 1-8 月,台州市 区两项指标分别高出金华市区 42.4 和 55.5 个百分点。 二、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招大引强的氛围不浓。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我市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工业意 识和项目意识淡化。受宏观形势影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 对招商引资和浙(婺)商回归工作有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 的思想。招商引资的信心和决心有所动摇,还存在“优惠政策 得不偿失”、“抓二产不如抓三产,抓三产不如抓地产”等观念。 二是领导干部精力不够集中。前些年,多数领导干部都把精 力过多的集中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方面,忽视了重大 产业项目的招引、落地和推动工作。行政领导,包括党委、 人大的领导干部也去抓拆迁了,基本没有精力去抓招商选资 和重大产业项目的推进,少数领导干部即使在抓这块工作, 也大都力不从心。 (二)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一是体制不顺畅。大家普遍 反映,现行市、区两级管理的体制不顺畅,是造成市区招商 引资成效不明显、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市、区管理体制存有弊端:首先是层级多,效率低。其 次是开发主体过多。老百姓议论的 “一城九府”就是从一个侧 面反应了开发主体过多的现实。开发主体过多,导致资源分 散,无法集中办大事,也增加了行政成本。再次是职责不清 晰。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容易造成“管到看不到、看到管不 到”的现象。由于责、权、利不匹配,出现市区间、部门间扯 皮推诿,导致政令不畅。二是机制不完善。各区存在招商引 资方面相互挖墙角的现象,在招商引资方面还没有形成“市区 一盘棋”的观念,缺乏统一的政策、规范的做法和统筹协调的 机制,未形成发展合力。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考核问责机制没 有形成。“三改一拆”有问责、“五水共治”有问责,重大产业 项目推进不力却没有被问责。 (三)平台建设滞后。婺城区、金东区因行政区划调整, 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平台在萎缩,仅有的几个乡镇(园区) 没有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基础设施、生活设施 不配套。调研中,婺城区、金东区的领导干部反映,千辛万 苦谈下来的项目,受土地指标、规划限制等因素制约,迟迟 落不了地,有些好项目,只能眼睁睁看着落地他处。市区最 重要的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主战场是金西区块和金义都市 新区,距金华主城区约 30 公里,园区内公交、宾馆、娱乐 等设施尚未健全,业余文化生活枯燥泛味,教育、医疗等与 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很难吸引年轻员工 到园区就业,更难留住企业高管和高技术人才。在金华开发 区和金义都市新区调研中了解到,市区没有成片的、具备一 定空间的标准化厂房和土地储备,缺乏产业平台支撑,一旦 有好项目、大项目也无法短期内落地。 (四)项目服务不优化。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担当不够。 调研中有企业主反映,当前政府机关存在一种“门好进了、脸 好看了、事难办了”的怪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尤 其是问责条例实施后,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作风不实、为官 不为现象,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责任心不够强,服务的质量和 效能不理想。二是项目审批环节多,耗时长。虽然从 2013 年底开始,从中央省委省政府到市政府,启动了多轮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今年又强势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但在投资 项目审批方面,还无法做到“最多跑一次”;再加上法律障碍 无法突破、中介服务缺乏规范和充分竞争,项目审批还是存 在冗长复杂的情况,收费不合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三是后 续服务不到位。热衷于招商签约,忽视了项目的落地推进。 项目签约后,没有主动跟进,导致一些项目无法落地。针对 已经落地的项目,没有及时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致使项 目推进缓慢。另外,各区的分局办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适应,大多时候只起到了“传声筒”的作用,服务能力亟需 提高到位。 三、建议意见 针对市区工业短腿和经济发展首位度下降的现状,各级 政府和部门要树立“集中精力抓市区”和“市区一盘棋”的思想 观念。要通过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机制、优化服务,扎实推 动重大产业项目,努力提高市区经济发展首位度。为此,调 研组建议: (一)创新方式强化招商。一是要强化招商选资工作。 要继续把招商选资工作当作“一号工程”,落实“一把手”主体 责任。要深入研究产业政策、发展趋势,着力招引一批大投 入、大体量、高科技、高产出的重特大项目。要切实抓好重 特大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确定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优势强、效益好、质量高的好项目。要选择一批条件成 熟的项目,强势推进项目的前期工作,切实做到“在建一批、 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二是要创新招商方式。 要改变以往轰动式的推介会为主的招商方式,多研究采用以 商招商、上门招商、驻点招商、市场化招商、专业化招商、 产业链招商等方式。要多打“亲情牌”,探索使用产业基金、P PP 模式进行精准招商。 (二)理顺体制完善机制。一是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 制。在当前行政区划不可能有较大调整的情况下,进一步理 顺市、区管理体制尤为重要。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各区的实 际情况,分类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对条件成熟的区,根据 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充分授权各项职能、责任和管理权 限。对起步较迟、开发时间较短、管理人员较少的区,采取 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相分离的模式,使之轻装上阵,集中精 力搞开发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要完善招商引资 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领导要定期听取招商引资工作汇报,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统筹,研究、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工作 中的问题和困难。要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产业项目制度。三 要创新项目推进的督查考核。加大对重大项目、新签约项目、 新开工项目督查力度,加大对重大项目引进、签约项目落地、 落户企业服务等关键环节的考核。建议市政府将市级涉及招 商引资和重大产业项目推进的有关部门纳入考核体系,与各 区实行捆绑考核,共同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履约率、到位率、 开工建成率。 (三)合理布局搭建平台。一是要优化市区产业布局。 市政府要根据各区产业发展现状、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等实 际情况,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布局、整合资源、拓展空间” 的要求,科学统筹各园区产业布局,明确各区产业发展定位。 确定各个区鼓励和适合发展的产业、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 业。这样,既可以统筹指导新项目适合在哪个区落地又可以 有效杜绝市区内各开发主体间的恶性竞争。二是要完善平台 功能。首先是高起点规划园区。在更高层次上对现有园区从 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打造、服务环境优化、优质项目引 进等方面高起点规划。坚持走差别化发展之路,把园区放到 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产业带发展来考察、定位,打造鲜明的 特色品牌。其次要加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长期投入 的理念,把工业园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同建设、 同发展。抓好路、水、电、气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建设;加快 商务区、宾馆、学校、医院、休闲娱乐等生活设施的建设, 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一是制定市区统一的优惠政 策。市政府要牵头制定市区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赋予 各区自主决策权,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一般的项目由各区根 据政策规定进行招引、洽淡和决策,特别重大的项目提交招 商引资联席会议研究决策。二是提高审批效率。要以“最多 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充分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推 行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对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由引进 单位和园区负责全程代理。三是加强跟踪服务。项目引进单 位要实行年度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和投产。 (五)攻坚克难助推项目。一要加强督考,跟踪问责。 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对一些进展缓慢的项目、工作滞 后的责任单位,不仅要通报批评,更要问责跟踪。在下一次 督查时重点关注,切实增强督查效果。二要诚实守信,对等 履约。政府要加强诚信建设,对于出台的优惠政策、作出的 承诺,要言必行、行必果,不折不扣执行到位。要督促各项 目业主按期兑现承诺的资金投入、形象进度和投产达效等事 宜。对迟迟不开工或者进展缓慢、未按约履责的项目,进行 约谈,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三要整合资源, 攻坚克难。市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市区资源要素,为 重大项目提供资源要素保障。市区各级政府要对近年来应上 未上、应落未落、应投未投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组 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协调,分类逐个落实,努力解决项目 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做到事事有反馈、件 件有落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