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1  总则 ‎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加强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AQ/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湖南火电建设公司各项目部地质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1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 a)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急性传染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b)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统一领导和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委会组织协调下,项目部负责本项目有关地质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c)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d)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1  事件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1  地质灾害事件类型:‎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2  危险程度分析 1.2.1  崩塌。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1.2.2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发电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1.2.3  滑坡。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 1.2.4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于暴雨、冰雪融水、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1.2.5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地面塌陷的主要危害是破坏房屋、铁路、公路、矿山、水库等工程设施,造成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严重了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1.1  ‎“地裂缝” 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严重了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1.2  地面沉降。造成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是地壳的构造运动和地表土壤的自然压实;人为的地面沉降广泛见于一些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大城市和石油或天然气开采区。地面沉降的危害是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造成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 2  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a) Ⅰ级(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 Ⅱ级(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c) Ⅲ级(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 Ⅳ级(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事故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1  组织机构及职责 1.1  应急组织体系 1.1.1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如下:‎ 总 指 挥:肖冬云 副总指挥:刘钝敏 成 员:成学耀、余保东 1.1.2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人员如下:‎ 主任:马强 成员:曹天敏、何正波、刘金喜、徐亚南、余志雄、徐璋帅 1.1.1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组长和成员由项目部、施工队和专业班组的人员担任。‎ 1.2  现场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2.1  现场应急救援总指挥的职责:负责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应急工作,做好事故现场应急措施,并将应急事故发展情况汇报有关领导、部门。‎ 1.2.2  现场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负责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协助总指挥做好应变的各项组织工作。‎ 1.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职责:‎ a) 统一领导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援,指挥开展应急响应;‎ b) 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与修订;‎ c) 负责协调、成立由施工项目部为主要力量的各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并根据应急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成立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数量;‎ d) 负责施工现场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灾后恢复;‎ e) 受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委托,发布相关信息,向业主项目部、所在地政府报告信息;‎ f) 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分级落实责任,开展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1.1.1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的的职责:‎ a) 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日常工作;‎ b) 施工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协调和监查落实工作;‎ c) 组织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围的调查和确定,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和科普知识的培训工作;‎ d) 地质灾害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e) 负责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 f) 协助应急处置;‎ g) 实施预案的演练,掌握急性传染病抢险人员、物资、设备情况和状态;‎ h) 做好信息的传递和报送工作;‎ i) 落实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工作;‎ j) 完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交办的工作。‎ 1.1.2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职责:‎ a) 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伤员的临时救治与处理,联系上级救护,预防性次生灾害做好卫生防疫,组织实施现场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地质灾害救援行动,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救援进度情况;‎ a) 后勤保障组。负责地质灾害救援现场警戒,防止非救援人员进入现场,指挥交通,维护治安保障地质灾害救援所需的设备、物资、器材,保障救援人员的食宿;‎ b) 善后处理组。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及其他善后事宜;‎ c) 事故调查组。在职责权限范围内,保护事故现场,测绘事件图纸,初步查明事故原因,初步确定事件性质,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1  预防与预警 1.1  危险源监控(风险监测)‎ 1.1.1  合理选择工程生活办公营地。项目部生活办公营地应当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水、电、路易通入的区域;选择在历史上未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 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远离冲沟沟口、弃渣场、贮灰场、废石场以及尾矿库(矿区);避开不稳定斜坡和高陡边坡;不宜紧邻河(海、库)岸边、地下采空区诱发的地表移动范围。‎ 1.1.2  细化防范工作组织措施,在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辨识的基础上,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中大型施工机具、材料加工站(拌合楼)、材料堆放场、临时施工道路布置等方案,有针对性地完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防范地质灾害造成人身伤亡及设备损毁。各项目部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设计和擅自扩大施工范围,严防施工诱发地质灾害。‎ 1.1.1  结合地方政府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生产实际,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辨识,全面排查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同时做好防滑桩、 护坡、挡渣墙、截排水系统等防护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 1.1.2  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或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发生突变,以及附近地区发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项目部应当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 并提出风险分析评估报告,明确防范治理方案。‎ 1.1.3  对短期内难以治理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当采取加强监测预警、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或者搬迁避让等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对非防范工作责任范围内且对建设工程项目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应当及时向地方政府报告隐患情况,并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治理工作。‎ 1.1.4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建设项目及周边地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 1.1.5  推广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施工方案,同时做好施工区域的植被恢复工作,防止和减少建设工程项目造成地表环境变化带来地质灾害风险。‎ 1.1.6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明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程序,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畅通监测预警渠道,及时接收、传递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监测预警信息, 并按照要求上传有关监测信息。针对施工队伍及其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及时掌握施工人员变动情况,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人员。‎ 1.1.1  对于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当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监测规定,合理布设地质灾害监测点,安排专业单位或专业人员定期进行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上报监测信息。依据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地质灾害监测经验,采取先进监测手段与“拉线法、木桩法、刷漆法、贴纸法、旧裂缝填 土陷落目测法”等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地表破坏、冲沟发育、山体蠕变、地面沉降等情况开展日常监测工作,分析、研判地质灾害隐患发展趋势。‎ 1.1.2  在充分分析本地区诱发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汛期,强降雨、强降雪期间以及其他恶劣天气发生期间的监测预警工作, 增大监测频次,及时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应当安排专人值守,加强巡视检查,重点加强生产区、施工区、生活办公区及周边的监测预警,观测降雨强度和雨量,监测地面土体开裂、坡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惊响异常等灾害前兆,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 1.1.3  定期组织全体人员重点强化地质灾害防范和临灾避险技能培训,重点强化地质灾害防范和临灾避险技能培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地质灾害应对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在生命搜救、装备使用、专业协同等方面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投入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 1.1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1.1.1  预警等级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对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划分为5级,依据施工现场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依次用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a) Ⅰ级为可能性很小;‎ b) Ⅱ级为可能性较小;‎ c) Ⅲ级为可能性较大 d) Ⅳ级为可能性大;‎ e) Ⅴ级为可能性很大。‎ 其中3级在预报中为注意级;4级在预报中为预警级;5级在预报中为警报级。‎ 1.1.2  预警发布 1.1.2.1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收到施工现场关于地质灾害信息后,做好记录,报告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总指挥。总指挥了解预警信息的情况,必要时到现场了解情况,判断地质灾害的性质,判定是否发布预警并确定预警等级。‎ 1.1.1.1  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始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单位和时间等。‎ 1.1.1.2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总指挥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由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发布。‎ 1.1.2  预警响应 1.1.2.1  蓝色和绿色预警响应:‎ a) 加强领导带班,加强巡查和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人员要密切关注新闻媒体有关地质灾害发布,即时了解施工现场地质灾害的变化情况,时刻保持通讯工具联络畅通,掌握信息动态,将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要求及时传达到公司和施工现场;‎ b)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1.2.2  黃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响应:在蓝色和绿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领导小组成员、各专业小组人员到位。做好应急工器具、物资的准备工作,备齐车辆,确保车辆状况良好,加满油,到岗值班。特殊恶劣天气应采取的可靠安全措施准备。‎ 1.1.2.3  各有关人员高度关注地质灾害动态,带班负责同志要主动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值班和监测密度,对停止施工作业,加强生产区、施工区、生活办公营地及周边的监测,按应急指挥部要求采取措施。‎ 1.2  预警结束 1.1.1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蓝色、绿色预警解除:‎ a) 预警发布部门解除预警;‎ b) 本地区国士资源局发出突发地质灾害预警结束。‎ 1.1.2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黃色、橙色、红色预警解除:‎ a) 预警发布部门解除预警;‎ b) 监测、巡查数据显示没有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本地区国士资源局发出突发地质灾害预警结束;‎ c) 信息报告。‎ 2  信息报告 2.1  报警系统及程序 施工现场发生或即将发生地质灾害时:‎ a) 发现人首先迅速告知周围工作班成员并告知工作负责人;‎ b) 工作负责人、事件发现人立即报告现场应急救援值班办公室及相关负责人;‎ c) 现场应急救援值班办公室人员应迅速告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总指挥或副总指挥;‎ d) 按照《综合预案》要求,及时、准确上报;‎ e) 现场报警方式。‎ 1.1  报警方式:‎ a) 口头呼救报警;‎ b) 电话报警;‎ c) 报警器报警;‎ d) 旗语或信号报警。‎ 1.2  通信、联络方式 1.3  报告形式和内容 报告所在的施工作业地点、工作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人员目前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可能发展的趋势以及控制程度。‎ 向上级报告施工现场突发地质灾害发生信息内容包括:事件信息来源、时间、地点、基本经过、已造成后果、初步原因和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信息报告人员的联系方式等。‎ 施工现场突发地质灾害后,有关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发生信息,及时续报相关信息。‎ 报告内容准确唯一。‎ 1.4  向外求援方式。‎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在初步判断事故的大小、范围、性质后,根据与政府、医院或专业抢险救援单位的约定(协议),迅速请求支援。‎ 医疗救护 120‎ 火警 119‎ 治安 110‎ 道路交通 122‎ 项目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 1  应急处置 1.1  响应分级 响应分级执行《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综合应急预案》分级规定。项目部现场发生地质灾害应立即紧急响应。‎ 1.2  响应程序 1.2.1  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在接到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报告后,根据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专业分工,展开救援。‎ 1.1.1  项目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根据地质灾害事件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救援行动、调配救援力量、调整应急避险、在现场无法救援、救援受阻确定扩大应急响应,请求支援。‎ 1.2  应急处置 1.2.1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接到报告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和各专业小组到达地质灾害现场并履行职责。‎ 1.2.2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立即向公司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报告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 1.2.3  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本部人员、施工项目部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职工群众。‎ 1.2.4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判明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威胁的对象、涉及的范围、灾害体的规模,已造成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案。‎ 1.2.5  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威胁的对象、涉及的范围、灾害体的规模。‎ 1.2.6  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措施做出决策;‎ 1.2.7  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转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组织受威胁职工群众避灾疏散。‎ 1.1.1  有人员伤害,应首先判断人员伤害的性质,主动采取措施抢救受伤的人员。‎ 1.1.2  现场指挥人员及时拨打急救中心、专业救援队伍电话,医务人员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1.1.3  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使用监测仪器对地质灾害进行连续的监测,为事件处理提供科学数据。‎ 1.1.4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织清理参建人员数量,掌握人员伤亡情况和失踪人员。必要时组织对失踪人员搜救。‎ 1.1.5  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织合理安置受灾人员。‎ 1.1.6  应急处置小组要对地质灾害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地质灾害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消失、警报解除。‎ 1.2  应急结束 1.2.1  应急响应结束条件是: ‎ a) 受伤人员已经得到救治,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b) 地质灾害产生的次生、衍生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c) 受灾人员的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 d) 水、电、通信、交通等得到了恢复;‎ a) 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b) 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 c) 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导致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 1.1.1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批准,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宣布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项目部应:‎ d) 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e) 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f) 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提交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g) 提出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2  处置措施 2.1  事件调查 2.1.1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文件要求,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政府调查组的调查,如实提供情况,提交相关资料。‎ 1.1.1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组织对施工现场事故进行调查。事件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地查清事件原因、发生过程、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事故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1.2  保险理赔和安抚抚恤 1.2.1  项目部尽快统计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其他财产损失情况,经相关部门核实后按保险公司相关保险条款索赔。‎ 1.2.2  公司工会要指导事故部门全力做好伤亡家属的安抚,监督做好伤员的医护医疗,同时配合综合部指导事发项目部依据国家规定实施完成企业对伤亡家属的抚恤补助。‎ 1.3  总结与改进 施工现场地质灾害应急结束后,公司相关应急专业组应按要求开展评估工作,组织对使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处置过程进行全面地总结、评估,对应急处置工作和应急预案提出改进意见,并尽快落实责任进行修改完善安全应急预案。‎ 2  应急保障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物资与装备有:‎ a) 通讯设施;‎ a) 较好的交通路况和车辆;‎ a) 担架;‎ b) 防护服、防毒面具、防护口罩; ‎ c) 消毒器械和消毒液;‎ d) 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包扎用品和急救药品等以及预案实施现场摄像、录相、器材等; ‎ e) 应急发电车、大型吊车、推土机、起重机等;‎ f) 应急工具如铁锹、镐、绳索、电焊机等;‎ g) 破拆工具等。‎ 1.1  通信与信息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有与应急相关的政府部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系统内外主要应急队伍等机构和单位、人员两种通信渠道和手段,在极端条件下确保通信畅通。‎ 1.2  经费 项目部应做好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准备。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上级的相关规定,各项目部应为施工人员购买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1.3  其他 项目部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与其工程性质、工程规模、作业条件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人员的保障,以符合应急抢险救援的需要。‎ 1  培训和演练 1.1  应急业务培训 进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本预案内容和工作流程,不断提高项目急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指挥协调能力。培训内容包括:‎ a) 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和意识;‎ a) 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突发地质灾害事件;‎ b) 自救与互救能力;‎ c) 各种救援器材和工具使用知识;‎ d) 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e) 工作岗位存在哪些危险隐患;‎ f) 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紧急情况下的使用;‎ g) 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 h) 急性传染病法律、法规;‎ i) 个人防护常识;‎ j) 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 1.2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1.1.1  项目部每年组织1—2次应急救援演习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指挥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从业人员必须参加演习活动。应急演习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将演练方案及经过记录在案。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演习结束后,应及时组织评估,根据需要及时改进应急预案内容。‎ 1.1.2  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对施工现场地质灾害的危险因素、事件风险实施监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表2.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联系方式一览表 序号 应急组织职务 姓 名 单位职务 联系电话 项目部现场指挥部总指挥 肖冬云 项目执行经理 ‎15107332511‎ 项目部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 刘钝敏 施工副经理 ‎13971702678‎ 应急处置办公室主任 马强 安质部主任 ‎18670922388‎ 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 曹天敏 ‎18169446498‎ 刘伟良 ‎18673345586‎ 徐璋帅 ‎15399723395‎ 1.1  重要物质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1.1  一般应急物资及装备:‎ a) 救护人员的装备:头盔、防护服、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带、呼吸保护器、手电筒、雨衣、雨鞋等;‎ b) 灭火器:干粉、泡沫、气体灭火器等;‎ c) 简易灭火工具:扫帚、铁锹、水桶、脸盆、沙箱、石棉被、湿布、干粉袋等;‎ d) 消防救护器材:救生网、救生梯、救生垫、救生滑杆、缓降器等;‎ e) 担架、防护服、防毒面具、防护口罩、体温计;‎ f) 消毒器械和消毒液;‎ g) 自动苏生器:适用于抢救因中毒窒息、胸外伤、溺水、触电等原因造成的呼吸抑制或窒息处于假死状态的伤员。‎ h) 通信器材:固定电话1台,移动电话:原则上每个管理人员1个。对讲机若干、扩音器;‎ a) 破拆工具、警戒条等。‎ 应急抢险救援机械车辆及物资(见表2)。‎ 表2.应急抢险救援机械车辆及物资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台 ‎1‎ 完好 ‎2‎ 装载机 台 ‎1‎ 完好 ‎3‎ 推土机 台 ‎1‎ 完好 ‎3‎ 切割机 台 ‎3‎ 完好 ‎4‎ 气割 把 ‎3‎ 完好 ‎5‎ 扳手 套 ‎5‎ 完好 ‎6‎ 千斤顶 台 ‎4‎ 库房备用 ‎7‎ 铁锹 把 ‎20‎ 库房备用 ‎8‎ 稿 把 ‎20‎ 库房备用 ‎9‎ 自卸汽车 台 ‎2‎ 完好 ‎10‎ 小车 台 ‎2‎ 完好 ‎11‎ 发电机 台 ‎1‎ 备用 ‎12‎ 编织袋 条 ‎500‎ 库房备用 ‎13‎ 沙子 吨 ‎10‎ 库房备用 ‎14‎ 警戒条 米 ‎2000‎ 库房备用 洪水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加强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工伤保险条例 AQ/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Q/XZSJ-212.010-2014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 Q/XZSJ-212.022-2014 危险源管理制度 1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洪水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 a)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应急处置工作方针;‎ b)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各项应急救援措施,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安全施救;‎ c) 应急救援行动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同作战、以自救为主;‎ d) 同时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2  事件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2.1  洪水的几种类型 洪水灾害的形成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可以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以分作以下几种类型:‎ a) 洪水是最常见的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 b) 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 1.1  洪水的危害性 1.1.1  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洪水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1.1.2  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1.1.3  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 1.1.4  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2  事故分级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 a)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  组织机构及职责 1.1  应急组织体系 1.1.1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如下:‎ 总 指 挥:肖冬云 副总指挥:刘钝敏 成 员:成学耀、余保东 1.1.2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人员如下:‎ 主任:马强 成员:曹天敏、何正波、刘金喜、余志雄、徐亚南、徐璋帅 1.1.3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组长和成员由施工项目部和施工队专业班组的人员担任。‎ 1.1  现场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1.1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是各项目部的常设机构。负责各项目部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决策有关重大应急事项,调集救援力量和物资,确保总体决策和救援方案的顺利实施,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预防和控制次生事故的发生,防止事故扩大。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时向上级或地方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1.1.2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总指挥职责是:负责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应急工作,做好事故现场应急措施,并将应急事故发展情况汇报有关领导、部门。‎ 1.1.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副总指挥职责是:负责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协助总指挥做好应变的各项组织工作。‎ 1.1.4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职责:‎ a) 统一领导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援,指挥开展应急响应;‎ b) 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与修订;‎ a) 负责协调、成立由施工项目部为主要力量的各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并根据应急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成立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数量;‎ b) 负责施工现场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灾后恢复。‎ c) 受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委托,发布相关信息,向业主项目部、所在地政府报告信息;‎ d) 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分级落实责任,开展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1.1.1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的的职责:‎ a) 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以及重大事故的报告;‎ b) 通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c) 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 d) 按照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的命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e) 参与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f) 负责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2  预防与预警 2.1  危险源监控 1.1.1  地势低区域,因地制宜采取将每个进入门进行“小包围”措施。如沙封堵、排水泵、放置挡水板等。‎ 1.1.2  低层电器插座、开关等尽量移装在离地1.2米的安全地方。‎ 1.1.3  及时清理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堵塞。‎ 1.1.4  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1.1.5  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井、地坑等。‎ 1.1.6  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1.1.7  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1.1.8  交接班时遇洪水期间下班人员必须留下值守协助接班人员处理灾情。‎ 1.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任何人员接到可能发生洪水事故的信息后,应立即报告项目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现场应急指挥小组应按照应急预案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各个专业小组采取相应行动,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 1.2.1  预警等级 1.2.1.1  洪水预警等级及信号 依据洪水量级及其发展态势,洪水预警信号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 a) 蓝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 a) 黄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接近保证水位;‎ b) 橙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 c) 红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堤防设计水位/堤顶高程/50年一遇水位。‎ 1.1.1  预警响应 一旦发生事故,或根据情报判断将要发生事故。根据洪水事故的等级,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2  信息报告 2.1  报警系统及程序 施工现场发生或即将发生洪水灾害时:‎ a) 发现人首先迅速告知周围工作班成员并告知工作负责人;‎ b) 工作负责人、事件发现人立即报告现场应急救援值班办公室及相关负责人;‎ c) 现场应急救援值班办公室人员应迅速告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总指挥或副总指挥;‎ d) 按照《综合预案》要求,及时、准确上报。‎ 2.2  报警方式 报警方式:‎ a)口头呼救报警;‎ b)电话报警;‎ c)报警器报警;‎ d)旗语或信号报警。‎ 1.1  通信、联络方式 1.1.1  项目部: 项目执行经理肖冬云手机:15107332511‎ 1.2  报告形式和内容 1.2.1  事故发生后现场任何人员应当立即电话报警。‎ 1.2.2  正确报告事故内容,主要包括:地点、部位、人员伤亡情况,报警人及联系电话等。‎ 1.3  向外求援方式 向外求援电话:‎ a) 急救电话:120;‎ b) 匪警电话:110;‎ c) 消防救援电话:119;‎ d) 交通事故救援电话:122。‎ 2  应急处置 2.1  响应分级 1.1.1  响应分级执行《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项目部施工现场综合应急预案》分级规定。‎ 1.1.2  项目部现场应急救援响应分为:‎ a) 基本响应。发生洪水灾害事件,造成财产损失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并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恢复的事件;‎ b) 紧急响应。发生洪水灾害事件,造成一定规模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事件对施工工期产生较大影响的事故。‎ 1.1.3  特级响应 发生洪水灾害事件,造成大规模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事件,损失巨大,项目部无法满足应急响应要求的,由公司组织应急救援,启动公司特级应急响应。‎ 1.2  响应程序 1.2.1  项目部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在接到发生洪水灾害报告后,根据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专业分工,展开救援。‎ 1.2.2  项目部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根据洪水灾害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救援行动、调配救援力量、调整应急避险、在现场无法救援、救援受阻确定扩大应急响应,请求支援。‎ 1.3  应急结束 洪水事故现场得以控制,洪水人员得到有效救治,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1  处置措施 1.1  事件调查 1.1.1.1  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组织事故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事件调查。‎ 1.1.1.2  调查人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事件进行科学、严谨的调查,并填写“事件调查报告表”。‎ 1.1.1.3  调查人员对事件调查结果不得瞒报、漏报、弄虚作假。‎ 1.1.1.4  调查人员要配合上级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 1.1.1.5  事故单位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组织进行事件调查。‎ 1.2  保险理赔和安抚抚恤 1.2.1  事故发生后,善后处理小组迅速介入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1.2.2  善后处理小组应当保存事故的真实物证以及提供详实的事故调查报告,以便为保险理赔或上级部门调查、取证之用。‎ 1.2.3  善后处理小组应当做好事故发生项目部或事故发生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协调工作,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或所购保险之相应条款,做出相应的索赔工作。‎ 1.2.4  对于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家属,应当做好安抚抚恤工作,在稳定家属情绪的同时,还应多关心、多帮助事故家属的生活困难。‎ 1.1  总结与改进 1.1.1  事故发生后,要从事故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对于所发生的事故,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要给出客观的、科学的以及严谨的事故调查报告,并向公司全体职工通报,以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思想。‎ 1.1.2  对于造成事故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且保证安全等级有所提升。‎ 1.1.3  对于造成事故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更正,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1.1.4  要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杜绝安全生产事故。‎ 2  应急保障 2.1  应急队伍 各部门、各项目部根据内部成员构成,成立以青壮年职工为主的应急队伍。‎ 2.2  应急物资与装备 ‎ 2.2.1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物资装备是实施应急救援必不可少的条件。‎ 2.2.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急救援装备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为提高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证。在保证救援装备种类的前提下,还应达到人员与装备的数量匹配,并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 1.1.1  各项目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要求,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为所有员工配备充足的劳动保护用品。主要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头盔、防护手套、安全带、防护眼镜以及救生衣等。 ‎ 1.1.2  根据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安全工作的要求,严格组织落实安全组织措施与安全技术措施,配备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备抢险与抢修设备与器材,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以及固定消防设施等。抢险与抢修设备与器材包括:维修工具、绝缘工具、应急照明灯以及救生衣、救生圈等。‎ 1.2  通信与信息 通信与信息要求:‎ a) 建立作业班组与上级主管部门的通信联系;‎ b) 建立由作业班组到各工区之间的通信联系;‎ c) 建立洪水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和各职务之间的通信联系;‎ d) 通信联系渠道保持畅通。‎ 1.3  其他 1.3.1  洪水期间的防汛措施 1.3.1.1  汛前准备:‎ a) 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指挥系统和防汛抢险队伍;‎ a) 建立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网点、搞好通信设施、以便汛前能及时测报、传递雨情、河势,工情等; ‎ b) 材料准备:筹集、储备充足的供防汛抢险用的材料。‎ 1.1.1.1  汛期工作:‎ a) 开展天气、水情预报,进行工程检查,及时掌握江河情况水位,进行防洪调度,和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 ‎ b) 险情维护:做到抢护及时,方案正确,洪灾抢救,帮助恢复发展生产。‎ 1.1.2  遇洪水时的应对措施 遇到洪水最先采取的措施就是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渡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的人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部门的救援:‎ a) 如果预知洪水即将到来,且不是很严重,无需逃离,为防止洪水涌入室内,最好用装满沙子、泥土和碎石的沙袋堵住大门下面的所有空隙。如预料洪水还要上涨,窗台外也要堆上沙袋。‎ b) 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如洪水持续时间较长,应注意在自己暂时栖身的地方储备一些食物、保暖衣物和烧水用具。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a) 如水灾严重,所在之处已不安全,应考虑自制木筏逃生。床板、门板、箱子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划桨也必不可少。也可考虑使用一些废弃轮胎的内胎制成简易救生圈。逃生前要多收集些食物、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颜色鲜艳的旗帜或床单等)。‎ b) 洪水到来时,不要惊慌,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选择的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并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c) 离开房屋逃生前,多吃些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如时间允许,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 d) 如洪水来势很猛,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木板等。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e) 如洪水没有漫过头顶,且周边树木比较密集,可考虑用绳子逃生。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一棵树,把绳子在树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棵树,如此重复,逐渐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1.1.1  防灾措施 防灾措施为:‎ a) 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以身作则,把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中; ‎ b) 保证安全生产计划,落实生产责任,确保防止灾害性天气的多项具体措施的落实; ‎ c) 定期与季节性检查相结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隐患和苗头,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和落实改进方案;‎ d) 落实天气预报上墙公布制度。设有专人负责每天将当地气象台的预报内容填写好,遇洪水应使用警示提醒;‎ e) 所有机械设备、电气箱做好用电安全检查工作,做好防汛的多项设备保护工作;‎ f) 架空电缆,过路电缆需认真检查,确保抗风抗洪水能力,以防损害人身安全和危及财产; ‎ g) 做好宿舍、仓库、办公室的抗灾能力,对存在隐患的住房及时做好修理和预防措施。对存在隐患的危房需马上做好转移与安置工作。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