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二)

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 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1 本次期末数学考试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主要成绩:口算和计算同学完成的很好,只有3名同学口算有错,最多错1题。有5名同学竖式计算出错。这与家长们配合训练有很大关系,感谢家长们。这几天在校期间,会对口算、计算有错的同学进行单独练习。另外,学生们初步学会了用草稿纸检查,这一好习惯望家长配合长期坚持下去 出现的问题:有2个同学丢题,3个同学没有认真听监考老师讲题,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还要培养更加认真细心的好习惯和专心听讲的好习惯。本次100分4人,他们是:郭佳翌、蔡昊阳、周景宜、汪楚寒,特别提出表扬!99-95分19人,94-90分6人,89-85分3人(85分以上为优),84-80分1人(85分以下为良),80分以下1名(成绩为达标)。班级平均分:94.7分。感谢家长们本学期对学校教学工作一贯的支持和配合,在此对每位家长说声谢谢。 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2 ‎ 我校期中考试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地结束。各位教师也已经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找差距,找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修正和改进。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期中考试也很看重。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想知道自己学得怎样,家长渴望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状况。同时从教学管理角度看,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半学期的教与学情况,对后半学期的教学有借鉴、参考、指导作用,所以学校对期中考试每个环节均作了认真组织和精心安排。现就期中考试的前后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准备工作 根据校办要求,考前一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要求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积极主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①强化学生书写训练,强调试卷的书写与条理占5 % ②强调激励评价机制,不但发学习成绩奖,还发学xxx步奖。③各班级做好期中复习工作。④严肃考风考纪,严禁作弊。⑤营造考试氛围,精心安排考场。 二、阅卷工作 本次阅卷采用教师集中、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上午考试,下午教师集体评卷。阅卷过程中,各位老师都能服从分配,毫无怨言,本着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出色地完成任务,大大提高了考试的可信度,实效性,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真正达到了阶段性评价教学的目的。总得说来,阅卷质量较好,信度较高,统分、登分几乎无差错,圆满地完成了期中阅卷工作。 四、考后工作 ‎ ‎ 考试结束后,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①学校及时计算出教师成绩,上发至教办邮箱,②教师写出了试卷分析. 五、反思 有许多教师、同学在期中考试后,往往只是关注于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考后反思工作,无论考试成绩优或劣,考试后都要认真地进行总结,因为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找到考好或是考得不好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的根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就会更有利于自己发挥优点,改正缺点,从而在之后的考试中发挥出优异水平,所以说考后自我反省的意义一点都不亚于考试本身。 期中考毕竟只是一次阶段性的诊断测试,不能将其结果夸大化和绝对化,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剖析期中考试成败的原因。 建议同学们,在期中考试后,向自己提出三个问题:①成绩跟以往相比是上升还是下滑?②如果上升,是因为考试题目适合你(有些同学遇到比较难的题目反而成绩会比较好,有些则反之),还是其他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自己的真实水平的确上升了?③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 针对这次的期中考试成绩以及近期的学习状态如此进行反思,同学们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此次期中考试成败的关键因素和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以及所要努力的方向了。 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3 ‎ ‎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现对本次考试做以下总结: 本次数学考试题目能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和动手操作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平均分90分,及格率98%,优秀率86%。在这次考试中,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基本掌握。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思维不够灵活,不够严密,考试时的心理素质不大好,成绩也不够理想。整张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考查。有些题虽然很容易,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细心、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很容易出错。例如,口算不够熟练,运算符号看错导致失分;解决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学生缺少一定的分析能力,看不出题中隐藏的干扰条件,今后应加大解决问题的教学力度,着重对班里的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在如何分析信息和问题上多加以指导。 改进措施: 1、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做计算题的正确率。 2、围绕知识点多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应用题,能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 ‎ 4、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查漏补缺,弥补不足。 5、加强检查对错的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