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暑期实习小结
2020暑期实习小结 2020暑期实习小结 20xx年x月,我有幸来到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实习,在这3个多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作为一名新人十分感谢公司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理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看待工作的角度也更加深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更好的融入、适应了公司的文化与发展。回顾这3个多月以来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就我的工作做总结汇报: 首先介绍一下我对公司的基本认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xx年x月,是一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寿险市场前列的大型寿险企业。20xx年全年保费收入突破930亿元,名列寿险市场第三位。迄今,出国留学网新华保险已为近2500万名客户提供了各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养老保险服务,拥有强大的寿险销售人员队伍,截至20xx年x月x日,新华保险员工数超过4万名,全国各级分支机构1400多个。新华保险旗下控股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华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我先后接受了保险法基本理论和新华人寿的人身保险核赔理论基础知识及理赔运营控制流程等课程的培训,参加了分公司为我们新人举行的新人岗前培训班与每周例行的大小型晨会,参与了我所在部门运营管理部理赔室进行的“星级理赔揭牌”及“限时理赔,超时补偿”的现场会,并在工作中得到我的科室主任郭主任及袁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 今年x月份也就是上月有幸得到公司的安排到新华保险山西分公司运城中支进行了为期半月的基层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半月的时间,但所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在运城中支这半个月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可以幸运的到其他部门科室了解更多关于公司一线更客观、全面的知识,让我更加的感受到运营管理部在公司的重要性,我在这举两个简单的例子:第一“ 在我到中支学习的第一天早上上班时,我和中支理赔室同事一起前往公司,到达公司时间还比较充裕,基本没有多少人到,就看见一位年迈的大爷在中支大厅,大爷看到我们显得有点激动,我们详细询问了大爷需要什么帮助,在我们中支理赔室人员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沟通与解释,最后大爷高兴的离开了中支公司”。 通过我到中支第一天的第一件事,使我更加了解了什么叫做真诚与沟通。第二“有一天我早上刚到中支公司上班,团险部就到运营理赔室邀请我们查勘人员到团险部进行对业务员关于理赔知识的讲解,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和一线业务员的沟通,经过我们中支查勘人员的认真讲解和面对面的沟通,使得一次简单的课堂变的生机勃勃”,通过这次与业务员的交流使我更多的了解到人寿保险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和从事保险工作的快乐。 通过这些各种形式的工作参与,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实用知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保险行业的现状,使我对保险有了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认识,理智的判断,也激发了我对金融学的深化了解和保险行业的兴趣。 (2)通过对已知资料的分析和与同事们的交流,提高了自我的思考认知能力,通过对保险业的现状的研究和前景的科学预测,使我对以后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3)对职场有了初步、真实、贴切的认识,明确了努力和改善,通过与同事们和众多的业务员的交往、接触,学到了珍贵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处世经验,交到了几位可以虚心请教的长辈朋友,感谢他们对我的指导、教育和思想启迪。 (4)电脑办公的实用知识与软件应用技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强化了我对扩展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学习欲望。 (5)勤奋、踏实、认真、负责任做事风格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认可,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逐步成长、成熟,但是却越来越清楚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专业、理论水平、风险控制意识及服务意识等有待提高。今后我将加强自身学习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业务水平自觉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2、提高自己各项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岗位,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 3、要在作业过程中本着为工作负责、为客户负责、为业务团队负责的精神,细心、细心、再细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4.注重与同事间的团结协作加强专业服务,塑造有职业道德和专业的保险理赔人员形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不断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这次实践教会了我许多,不仅让我扩展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长了社会见识,而且为我以后在保险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是我青春时期的一笔重要财富,使我终生受益。在这里感谢在我实习期间所有帮助过我、教导过我的人! 理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真正把对客户的服务做好,做永久,做到深入人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但是我们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着。客户满意的笑声、致谢的话语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坚实支柱。客户不满的声音是我们认识问题和不断学习的动力。我们将始终以热情第一为客户服务,还望各领导以及各位同仁给予监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0暑期实习小结 转眼间,三个月的专业媒体实习就过去了,如我所愿,我来到了xx,并且在xx日报的摄影部度过了这三个月的时光。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同学来说,我在摄影部的实习相对来说更加的有挑战性,因为以前的师兄师姐到摄影部实习的并不多,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经验,即使是有的在新华社的摄影部,也是作为图片编辑,更多情况下是单纯和照片与文字打交道,而直接与人进行交流,参与到一线的摄影采访的机会比较少。 三个月的实习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的融入到报社当中,但是这次“涉‘摄’未深” 的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摄影记者以及图片与报纸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有几个事件,也许这些东西对别人看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这是我在实习中切实体会到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值得总结的。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照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换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照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选择照片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记者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报社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照片和实际见报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其中很多照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记者与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照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照照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记者水平的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照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辑对于照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照片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 “新闻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编辑认为作为一张新闻照片要有涵盖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记者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照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记者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作为摄影记者,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图片,让画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照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照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照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新京报》、《新民晚报》、《新快报》等一些媒体在图片使用上给国内的媒体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都有自己的图片总监,对上版图片进行把关和建议,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媒体上图片使用美观性与新闻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们报刊的发展,尤其是在对待新闻图片的使用的时候说,图片和文字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报刊和报道要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到的,而且要为两者寻找最优结合点,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照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报社之后都会在报社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报社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我们的报纸刊载,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评判。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照片感觉不错,而不是将照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后来摄影部的王军主任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新闻记者并非不能拍到好照片,而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比如报纸的定位,比如编辑的眼光,还有更重要的现场的条件。“为什么我们说一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出这种适合各种条条框框的照片的时候,摄影记者用摄影的语言把所有能够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