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疫情下线上教学思考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课程考核疫情下线上教学思考总结

课程考核疫情下线上教学思考总结摘要:在“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教学工作并不比往昔更轻松,反而要准备的工作量更大了。教学也面临了之前所没有遇到的问题,值得教育者们静思。文章以作者所教授的课程为例,分析了在疫情下线上教学从开课前的准备、课程授课过程以及课程考核的全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效果,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关键词:“新冠肺炎”;建筑教育;线上教学;课程反思2020年的确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作为常年授课的一线教师,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教学,如果不记录下来,将会是十分遗憾的事。兄弟院校的几位相关老师一起远程商讨疫情下的教学工作,并将教学工作过程整理成文。以《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为例,课程在教学周第二周开始,每周三次,共进行六周,32学时。这六周的教学一边网上教学,一边学生辅导,一边也想把特殊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记录下来,当然新的模式、新的方法肯定也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记录下来以求完善。1课程设计 根据新的教学条件,重新进行了课程教案的再设计。课堂怎么引入,互动怎么开展,教学效果如何检查,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教学情况不断地更新调整。从教务系统到教学系统,都在强调特殊时期的教学,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比较困难的是对学生实时听课学习的把控。在传统课堂上,讲台上的教师会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听课状态一目了然,相比而言,线上教学在实时教学反馈中存在短板。同兄弟院校的老师交流,探索可行的教学模式。课件录音、视频录课,尝试不同的授课方式,希望可以找到适合课程的最佳授课模式。在多方尝试之后,依托网络平台将录播的课程预告提前发送给学生。针对该课程订下了课前短视频录播预告,课中同步讲授,在线实时解惑以及课后作业辅助的教学模式。2课程讲授 2.1教师讲授。课程教学开展是以网络课堂的相关平台为依托,本课程采用的是学习通平台与QQ群屏幕共享授课的模式。2.2师生互动。课堂上结合教学需要时不时提的小问题、留的小作业,与同学们在线上进行回答,线上讨论。要求同学们绘制的构造图,同学都可以提交到QQ邮箱,最后将提交的作业整理,以线上微展览(图3)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课堂讲述结束了,“老师再见”之后,作为教师,工作并没有结束。只是转战了另一个舞台———作业批改。网上教学不比课堂面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从学生提交的作业反映出端倪,网上教学时期,批改作业更为重要(这是笔者个人体会)。当然作业要适度,要有代表性。作业批改采用共性问题集体答疑,个性问题逐一辅导。给每位同学建立作业文档,每位同学都收到了课程作业的批阅版本。对每一位同学的作业特点进行记录。使得辅导具有针对性。2.3课程回顾。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系。表面上看,教—学是两个方面的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四个层次的关系即两个显性层面,两个隐性层面。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即是显性层次的关系,有方面是教什么,有方面是学什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此显性层次的关系之外,还有两个隐性层次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之前,汲取到的知识,通过教师自己的吸收转换,再变成要讲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这个过程,是隐性的,也是教师教学个体特性的呈现所在,是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的,是教师形成自己教学方法的基础,这是一个隐性层次。另一个隐性层次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教学知识后,所吸纳的知识在课堂之外进行二次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常常伴随着学生未来学术研究的潜质和兴趣所在。这个过程同样也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3课程考核 在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后,在签到的模式上可以有所改进。“同一蓝天同一课”是比较有益的尝试。在讲授绿色建筑内容时,涉及气候分区的问题,要求学生拍下同一时刻的蓝天,展示到课程群聊中,一方面增加了教学互动,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在课情况的检查。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互动中潜移默化中将热爱祖国山河的爱国情怀悄然引入,激发同学们关注祖国山河的情怀,实现了课程思政,化育春风的效果(图4)。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间或采用灵活的签到方式。将在课检查与授课融合起来,是在特殊时期的较为有效手法。也是针对课程特色的创意之举措。3.1考核方式多样化为了能够客观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课程的考核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预习作业。主要是结合时事和专业,对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进行建筑构造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考察学生对实际情况的感知力以及学术敏感性,希望借此可以锻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随堂作业。针对课堂讲授的内容随机地给出作业题目。比如以纸为材料,做一个简单的防水构造模型,达到构造防水的目的。作业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图3)。③项目设计。在课程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实际工程进行设计,全面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答辩的过程特别邀请了兄弟院校的老师进行互联网线上点评(图5)。图5项目作业线上答辩3.2教学反思学生们经历了网络教学的好奇、期待,也逐步表现出了对网络教学的“审美疲劳”,所有的课程均在线上展开,网络在线的时长也大幅增加。为了了解课程的在线教育效果,课程结束进行了匿名的课程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见图6。课程线上教学满意度占听课学生总数的90%以上。课程知识收获程度从0~10打分。超过八成的同学课程收获度达7分以上。获得度较高的占到学生总数的8.82%。初步看来,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平均分值在8.74(课程选课人数35人,参与问卷34人,教学效果不满意2人)。作为教师,获得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反馈是对教学有所助力的。问卷采用学生匿名填表的方式。所以那两位真实表达出网络学习效果不佳的孩子,是难能可贵的。近八成的同学们表达了回到课堂上课的愿望(79.41%)。而对认可模式的选择(任课教师线上讲授占到67.65%近七成),也证实了开课之初对教学模式选择是合适的。当然更详细、具体的数据分析,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只能见缝插针,课余时间进行。要作出科学的教学研究的数据报告,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4结语 这次疫情之下,在线教育模式的开展,是对教学观念的一次检阅,应对危机,伴随不可知风险下的教学教育如何开展,都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互联网教学,降低了空间成本,三所院校的相关老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教学的互联互通,这也是线上教学的一个特色。回顾疫情以来的教学过程,“时刻准备着”可以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为了扩大学生专业视野,自制或选择学科前沿的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技术的相关影像或视频,在授课之前通常是上课前的20分钟左右在线播放给学生,而每次选择的视频或案例都是和本次授课主题相关联的。教学相长,教学仍在继续。随着疫情风险等级的降低,复学复课在即,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合理衔接,也是教育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