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5篇

2020年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5篇社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一、XX社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XX社区的前身是XX居民委员会,2010年由XX综合管理处划给地方管理,XX社区现隶属于钟山区XX镇,现对XX、XX村、XX村的全体非农业人口进行管理。XX社区居委会办公位于XX中心一条街繁华地段,现按三个自然村(一村、二村、三村)15居民小组管理,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所辖一井区0.2平方公里、二井区0.2平方公里、家属区2.1平方公里);总户数2113户,总人口7702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60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6人,空巢老人22户,三无老人1人)。社区辖区内有国有大企业XX机关;有个体工商户86户、超市2个;有学校3所、托儿所3个、农贸市场1处、医务珍所2个、退休老年活动室1个、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中心1个、居民文化活动室1个。 2020年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5篇社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一、XX社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XX社区的前身是XX居民委员会,2010年由XX综合管理处划给地方管理,XX社区现隶属于钟山区XX镇,现对XX、XX村、XX村的全体非农业人口进行管理。XX社区居委会办公位于XX中心一条街繁华地段,现按三个自然村(一村、二村、三村)15居民小组管理,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所辖一井区0.2平方公里、二井区0.2平方公里、家属区2.1平方公里);总户数2113户,总人口7702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60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6人,空巢老人22户,三无老人1人)。社区辖区内有国有大企业XX机关;有个体工商户86户、超市2个;有学校3所、托儿所3个、农贸市场1处、医务珍所2个、退休老年活动室1个、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中心1个、居民文化活动室1个。 社区承担着党委和政府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教育宣传。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维稳信访、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社区开展服务项目有劳动保障、社会事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社区文化和环境卫生等相关工作。XX社区“十二五”期间,社区加强了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落实“四有”(有房办公、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措施为目标,在上级政府的协调和和支持下,做到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培育特色,探索出一条具有企业管理转为地方管理特色的社区建设路子。2002年至今连续三年被镇考核为居民社区第一名。五年来社区建设情况如下:1、打造社区工作平台,构建为民服务阵地。“十二五”前,那时的社区叫XX家属委员会,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平均不足60平方米。目前,全区社区办会用房和活动用房总面积达到了200平方米,和XX协调合作下基本建立了“四室二站两栏一校一场地”(五室:社区警务室、社区阅览室、社区图书室、社区文化娱乐室;二站:社区计生服务站、劳动和社会事务工作站;两栏:社区宣传栏、社区公示栏;一校:社区居民学校,一场地:社区室外活动场所。)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正在向上级申请审批中,把XX社区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居民办事。 2、优化社区队伍结构,提升业务能力素质。2013年通过换届选举和公开招聘,社区工作队伍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社区工作者共1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28.6%,平均年龄38.2岁。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此外社区有志愿者720人,劳动保障专管员2人,流动人口协管员2人,卫生保洁员54人(XX卫生队人员),社区协管员15人,基本上形成了一支规范化、制度化的综合性的社区工作队伍。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解难”意识,积极参与镇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3、创新社区管理体制,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社区便于管理、便于自治、便于资源共享的要求,提高社区的整合能力。XX社区居民委员会,建有1个社区党支部、15个居民小组。社区建立了居民代表会议、议事协商、居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推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共驻共建,居民自治制度得到了加强。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多种文体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4、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社区工作人员承担起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救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失业下岗人员的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广大居民提供方便周到的社会福利与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老龄、信访、殡葬等社区服务。二、XX社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新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有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较完备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合理开发配置社区资源,不断完善服务配套设。2、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需要。3、社区的奋斗目标:按照镇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汪镇、文明汪镇、平安汪镇和法治汪镇的主题,从巩固建设特色社区入手,按照“民主管理型、诚信文明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学习创新型”六型标准要求,全面推进社区四大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功能建设、信息化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区的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促进社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力争2020年底基本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总体目标。三、“十三五”的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平台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民主一是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对符合条件的失业职工党员、流动党员转入到社区党组织达到90%以上;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社区内党员情况明、底数清,有党员花名册,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工作体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逐步推行居民直接选举制度,努力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组织机构,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在社区事务中的作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加强民主管理,健全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沟通协调,保障居民群众的决策权,强化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组织引导各类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保障居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居务公开,社区居委会设立居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政务、居务工作,公开的内容及时,真实,完整。定期组织居民代表、成员单位代表评议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者工作情况,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加快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力争五年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标准化社区规模和水准。从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按照“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的标准,采取申请(划拔、新建、购买、置换或给予必要的补助)等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保证社区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套到位,功能得到扩展,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力争五年内所有社区“两房”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社区要建立规范化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明确服务项目,公开办事程序,建立多位一体的“一条龙”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党员、社区工作者代理服务,建立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逐步实现社区办事“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对社区建设事业的捐赠和投资,形成社区服务事业发展长效机制。2、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是要强化职业化管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改进社区工作者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社区工作待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性,激发社区工作者奉献社区的热情。力争五年内80%以上的社区工作者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努力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二是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区服务力量。社区志愿者是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邻里互助,自我服务的重要体现。通过社区各类群众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把居民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形成参与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社区志愿者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5%以上,并做到定期开展活动和经常性开展活动相结合,形成志愿服务、义务服务正常化的道德风尚。3、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一是社区救助服务。依法落实城乡低保制度,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完善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救助制度,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运转协调、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二是社区就业服务。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实现就业援助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结合发展社区经济,开发治安巡逻、公共卫生保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及托老、托幼服务等公益性岗位。鼓励失业人员在社区服务领域自谋职业或者自主创业,为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到“十三五”期末,基本消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三是社区优抚服务。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定期走访慰问军属。为矿退休职工的转业军人提供教育、健身、娱乐、就医等社区服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做好优抚对象特别是退役士兵的就业援助和服务工作,鼓励他们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四是社区助残服务。以家庭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大力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扶持残疾人在社区内个体就业和安排到社会福利企业就业。广泛发动社区残疾人参与社区残协、志愿者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新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无偿或低偿帮扶服务,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文体活动,活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五是社区为老服务。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卫生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紧急救助等形式多样的社区为老服务项目,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建设,增加数量,扩展功能。依托社区各类老年文化组织,广泛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建起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站,老年学校。让60%以上的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扶持社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六是社区未成年人服务。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切实解决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师资力量等实际问题。社区要从未成年人实际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形成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效果突出的品牌活动项目。 七是社区卫生服务。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配套政策,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大力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建立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居民可以在社区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让社区全科医生进住社区,力争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满意率达到80%,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计划生育率达100%。八是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服务,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工作,建章立制,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社区保安、保绿、保洁工作。 九是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以XX社区警务室主,社区内的治保、民事调解及其它社会治安为辅,按照“群防群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和登记工作,消除社区各种不稳定因素,反对迷信,建立移风易俗型社区。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健全,社会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工作落到实处,实行群防群治,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发生,无重大刑事案件,力争居民满意率达到95%以上,民事调解率达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无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大力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严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力争当年释放的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与法制教育,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力争普法教育率达100%。十是社区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各社区要利用各种文体设施,大力培育社区文艺团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展现XX社区居民的文明风采。大力推进积极向上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文化广场活动。以现有文化、体育设施为依托,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广场活动,广泛调动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力争五年内,社区建有3支以上的群众性文体队伍,建起室外健身广场和配套文体器材,社区的图书阅览室藏书在2000册以上。 十一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XX社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所建的矿井,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矿区内10公里公路现已损坏、行人行车很不方便;供电线路、供水管路老化,不能满足居民正常生活的需要。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专门资金就要上千万元。社区要积极争取XX人民政府和住社区大企业支持,给居民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生存空间。四、落实规划的保障措施1、加强宣传发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对社区在城市化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共创和谐美好新社区的建设上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2、强化组织保障:社区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这个重点,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推进工作创新。积极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要紧紧依靠镇政府,驻社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力。 3、健全投入机制:首先要争取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有效的物质保障机制,希望社区用房建设经费、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请求政府加大对福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的投入,解决社区服务基础薄弱,资金、场地短缺等突出问题。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社区建设事业的捐赠和投入,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捐助的社区发展资金和长效运作机制。4、完善制度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政策,保证社区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同时进行,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使社区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村级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强力推进“活力XX、绿色XX、平安XX”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时期。为服务“三个XX”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步伐,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坚持把粮食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攻坚克难完成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任务,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美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玉米振兴计划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粮食生产模式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粮食连续十一年丰收、总产稳定在110万吨左右。2010、2011、2012、2013年连续四次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土地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00多家,土地流转面积由2010年的19.6万亩增达到73万亩。全县蔬菜日光温室面积由2010年的1千余亩增加到2万亩;钢架、竹木、水泥支柱、钢架等一般保护地蔬菜面积由2010年的1.5万亩增加到3万亩;大棚早春西瓜由2010年的3万亩扩大到5万亩,此外,大葱、生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统计数据来看,XX县常规露地蔬菜年种植面积30余万亩,保护地瓜菜面积16万亩,全县粮经比稳定在7:3以上。全县实现养殖面积4.47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12万亩,河沟养殖面积2.35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8500吨。(二)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突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预计2014全县共有各类规模养殖场6120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5%,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45.13亿,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全国生猪大县、全国畜产品百强县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三)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2家,比2010年81家增加了1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10年的42亿元提高到到2014年的75亿元,增加了33亿元。全县累计建设县级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9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四)林业生产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县抓住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机遇,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土地流转,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7.4万亩,“十二五”期间净增5万亩,森林覆盖率17.4%,增长1.8%,活木蓄积量271.8万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净增75.8%,2013年林业产值7.8亿元。(五)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农田水利兴修累计投入资金65637万元,完成土方2319万方。到2014年,全县防洪堤防总长达到111.68公里,各类水闸116座,扩挖水塘1354处,可控制河沟库容7735万立方米;机电排涝站17处,总装机3230千瓦;农村大、中、小、沟桥梁共1.72万座;机井6011眼,小口井32.9081万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5处,解决89.6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0.52万亩,除涝面积109.43万亩,防洪面积28.3万亩。 (六)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共安排我县农机补贴资金11000万元,补贴各类机具6766台(套),拉动农民投入32000万元,受益农户5238户。201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5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3万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726台,联合收割机3245台,农机配套比1:2.5。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7%,农机经营总收入达8.5亿元。(七)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农民纯收入由十二五末的3476元增加到2013年的5721元,年增幅15%左右。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二、“十三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十三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比较有利。一是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一系列有力、直接、范围广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全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沿着精品农业方向发展。全县蔬菜、花卉、绿化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不断上升;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占农业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三是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变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耕地承包经营权向少数种植大户集中,农业产业化企业不断涌现,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全县农业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明显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初显风貌。四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拉大了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十二五”以来,我县农业产业虽然实现了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制约因素客观存在:一是农业基础地位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新时期农业作为“接二连三”的产业,其重要性在全社会还未被广泛认知,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亟待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农业本身,部门内部机构、人员编制大都仍沿续过去传统的设置,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职能未能充分体现,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传统专业占比大,知识亟待更新,能力亟待提高,受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近些年新鲜血液补充难,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力量显得薄弱,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老化、素质偏低。 二是农业有效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农业是个露天工厂,比较二、三产业,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回报期也长,加之农业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投资农业的风险大,地方政策投资农业的力度与周边县(市)比相对较小,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催生的农业大项目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较弱、带动能力还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依法治农护农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广大技术人员、农民、涉农企业的法制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整合充实和提高。三、“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美好乡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三个XX”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 坚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略。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美好乡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10000元左右,年均增长15%;粮食产量达到115万吨,100亩以上农业规模化种养面积达60万亩,种植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到7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左右;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000个;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比重达45%;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2.06%。四、“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积极开展小麦、玉米千斤县创建,提高粮食整体生产能力。提升粮食作物品质,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加快发展现代粮食加工,坚持全加工、全利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按照“规模、结构、转化、合作”的要求,优化农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突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跨越发展。积极发展西瓜、生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场(区),重点突出牛羊业优势,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畜产品供给区。推进水产跨越工程,加强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水产品加工水平。深入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大力发展黑红薯、水果、中药材、特种养殖、食用菌等特色农业。 3.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菜篮子”工程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标准园、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场(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推动“菜篮子”产业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价格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到2020年,力争实现“菜篮子”主要产品供应量年均增长5%以上,从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4.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委托有资质、高水平的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围绕制约农业经济开发展的瓶颈和难点,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同时采取招商引资、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把农业项目整合与开发区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成效一片。到“十三五”末,把开发区基本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的安徽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 5.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812”转型倍增计划,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促进加工型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到2020年,全县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1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以大宗农产品产后初加工为重点,提升产后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技术研发和装备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新发展。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合同价格优惠、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收入。6.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生产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7.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和自助合作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粮食现代物流工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依托乡镇工业集聚区,大力引进、培育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改善装备条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名牌产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建筑业。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村餐饮娱乐业和旅馆服务业等农村休闲旅游业。 2.支持农民创业。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资本金补助、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促进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活力。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资助青年农民工群体创业。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和乡镇工业集聚区,统筹发展农民工创业园。实施农民工创业示范园计划,建立创业者入园孵化、出园兴业的良性机制。支持农民创办小微型企业、家庭农场和生态农庄。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创业。3.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企业化运作的培训新格局。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工集聚地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民外出就业信息引导,开展劳务供需对接,引导成建制建筑、服装加工、机电产品加工等劳务输出。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社会保障一体化工程。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把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4.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本上,稳步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大牲畜和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等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盘活农民资产,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渠道。(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最一公里建设和节水改造,推进易涝低洼地治理,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进行农村沟河清淤和塘坝扩挖,清淤疏浚沟河385条,扩挖村塘810口。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农机装备,积极开发和推广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努力提高农机化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计划每年新增造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34个百分点。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打造宜居宜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2.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以提高防洪除涝和供水能力为重点,以“水利安徽”战略为契机,兼顾水环境保护和美好乡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抓好“治、蓄、排、节、引”五水文章,实施“水多、水少、水脏”三水同治,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相适应的现代水利支撑体系。实施城乡防洪保安工程,完成洪河治理工程和泉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分期分批实施县城防洪排涝工程,拆除重建中型水闸4座,维修中型水闸5座,维修、重建小型水闸22座,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小型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标准化农田水利建设,新打恢复机电井5000眼,配套机泵5000台套,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全县累计达到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力争达到0.7;努力构建水源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引淮济阜”工程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地表水,加快节水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大力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初步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河流、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加快生态水利建设;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 3.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2020年农村居民自来水使用率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用电短缺问题,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完善网络、提高技术标准为目标,重点实施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和安保工程建设。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秸秆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4.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化。按照严格保护耕地、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科学编制村镇、新型农村社区和土地整治规划,将土地整理和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实施村庄合并、农村危房改造、新居民点建设和土地流转,深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配套,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保护村庄自然生态,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做到道路干净、河渠畅通、村居整齐、院落清洁、圈厕卫生。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与处理体系。提高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和绿色长廊建设水平。 (四)深化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积极发展小城镇,加速农村城镇化,使城乡进入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1.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改革,积极探索“扩权强镇”工作,改革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强化乡镇政府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的三项职能,提高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推进村改居,推动镇村体制向街道社区体制转变。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权益。认真执行强农惠农政策,完善“一事一议”等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着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鼓励社会力量与农村结对帮扶,开展共建活动。 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地、宅基地确权成果。加快土地整治项目试点示范,到2020年,完成全县各乡镇空心村土地整治任务。统筹实施村庄合并、新居民点建设和土地流转,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配套,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切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政策的实施,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电信、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程度。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确保广大农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城区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面积约260平方公里的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集中发展中心镇,优化功能分区,建设布局合理的居住生活区、产业集中区、生态景观区,各乡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十三五”期间,每年建设10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各乡镇分别建成1个中心社区、1个农村社区和2-3个中心村。形成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社会救助查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移。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拓宽农业投入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额度,增加对农民的消费补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财产权属,稳步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权交易市场。在继续支持农业生产环节的同时,加大对产前的种子供应、市场信息服务,产后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支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方筹集农业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投资农业。 (二)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疫情疫病防治及农业信息化建设。探索与高等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培训基地,抓好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大力开展“家电、农机、汽车”下乡活动。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三)大力推进依法治农。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继续抓好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由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系统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使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抓住对农业发展有利的每一个政策性机遇,加大农业抵御自然、市场风险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农业的自我保护体系。整合农业投资,减少和避免各项重复建设,集中资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编制各类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发展,以量化指标考核发展,明确责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力度,积极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投身“三农”建设。分年度拟定发展计划,分阶段选择重点,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XX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街道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打造“首善XX”,推进街道“十三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街道在认真总结“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下一个五年规划进行广泛调研,力求将前瞻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特制定XX街道“十三五”发展思路。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期间,XX街道紧紧围绕“首善XX”宏伟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年”活动总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十三五”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经济发展有新业绩。五年来,街道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9亿元,财政收入达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0元。与“十一五”末的201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和规模工业产值实现了翻番,人均纯收入有较快的增长。街道着重突出经济工作中心地位,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强化服务保障措施。着力推动落实虎霸铁氧体、申达电器、三禾生物等工业项目,同时大力发展城北五星级大酒店、大润发江山店、惠丰冷冻、金融仓储等服务业项目。五年来,街道经济有了新发展,项目后劲不断增强。同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实行全员招商、奖励招商,引进投资过亿元、投资5000万元的项目15个。目前,街道已经形成了一批稳定且影响力大的规模企业和骨干企业。 (二)土地征迁有新突破。“十二五”以来完成市重点征迁项目50多个,征收土地15000余亩,拆迁房屋500多户。街道土地征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街道征迁工作实行四个强化:强化认识。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倒排时间,倒逼责任。强化进度。统筹安排,对重点项目划分梳理,因类制宜,有效提高了项目实施效率。强化保障。及时将政策宣传到位。对征地拆迁实施信访风险评估,预判可能的信访问题。强化考核。将项目征迁工作列入村级综合考核,将村级发展和保障城市发展进行有机统一。实行领导包干、干部挂联、责任到村的项目负责制。(三)农村建设有新举措。 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实行政策倾斜,着力推动强村富民工程。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每年排出十大“强村惠民”工程,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推进“一村一品”培育,培育各村特色发展,新塘坞村举办首届枇杷文化节,年增收入100多万元;丰足村发展特色生态养殖,被列为XX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街道每年评选表彰十大致富能手。推动幸福乡村创建,每年完成二个村五村联创,四至五个村的单项村创建。狠抓“牛鼻子”工程,加大土地流转规模,抓实农房改造,每年都超额完成下达的任务目标。(四)基层基础有新亮点。注重夯实建设基础,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增强。树立基层党建品牌。全面推进“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实现民情档案规范化,民情沟通制度化,为民服务实效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企业207家,达100%。发挥村监会作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25个村、社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打造村居品牌。实施“四边三化”,落实村庄卫生洁化四级联查,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重拳整治和防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培育社区创新品牌。启动“一社一品”自主培育,县前社区“和家乐”法律服务团,城北社区“夕阳家园”,周家青社区蜜蜂爱心义工站,乌木山社区“阳光助老”党员服务站,民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5个社区品牌已具雏形。(五)民生保障有新成效。 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扩大困难救助。及时核实救助低保和残疾人家庭,坚持定期走访机制,每年开展慰问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活动。组织志愿者帮扶结对空巢老人。被浙江省评为银龄互助先进集体和老龄工作先进集体。争取难题破解。多种形式宣传营造劳动者权益保障氛围,对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开发公益性岗位。成功化解劳资纠纷。强化殡葬管理,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推进计生工作村民自治,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5.29”协会活动。繁荣文化事业。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覆盖率达100%。举办“金钉子”地质公园宣传保护活动,组织“打造首善XX,建设幸福江山”广场文化活动,弘扬践行新江山精神。赵家村歌《好客赵家》唱进全国首届乡村春晚。(六)平安XX有新巩固。 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以大安全观保障社会稳定。创新信访维稳机制。开展“三级联动大接访”,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现了十八大、全国两会、省党代会等重大节会期间无去京非正常上访、无赴省去京集体访、无恶性滋事事件的目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每年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联合“大调处”活动。进行“网格管理、连心服务”试点。实施“民警进治安重点村”试点,实现村务、警务互动。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宣教”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四进”活动,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道,XX市级药品安全示范街道。平稳推进债务危机帮扶工作。牵头负责债务危机帮扶工作,成立街道、公检法等单位组成的工作指导组,制定帮扶工作总体方案,对案件涉及的债权人开展了债权债务登记,全力追赃攻坚,依法查封冻结相关涉案的资金资产,妥善保护债权人利益。(七)干部绩效有新提升。始终将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抓学习。落实机关干部定期学习教育制度,邀请班子领导、街道干部以及部门专家授课。抓作风。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市委“十个不准”要求,开展“进村企、访农户、驻项目”活动,密切干部与群众联系。抓能力。围绕四个一流,不断激发机关干部的智慧和潜能,提高干部素养,锻造干部能力水平。 过去的五年是街道干群奋发进取,埋头苦干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维护和谐稳定的措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十三五”规划(一)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城市定位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强村富民两大工作主线,致力于服务城市、服务项目、服务民生,以一流的状态、一流的作风、一流的能力、一流的业绩打造“首善XX”,建设“幸福江山”。“十三五”XX街道工作的总体目标:打造“首善XX”,建设“幸福江山”。 (二)“首善XX”具体目标是:产业经济效益优质。结合街道自身定位,明确做大城市经济这一主导方向,主攻服务业、城郊高效农业,积极打造城北金融板块、教育文化娱乐板块,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水平提升。力争今后五年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幅达到8%,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达到5%。XX成为江山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农村发展走在前列。突出“民富、村美、风气好”三要素,抓住土地流转、农房改造和农民素质提升三个“牛鼻子”,继续推进“中国幸福乡村”扩面提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拓宽农民创收渠道。扶持培育区域性的特色产业,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XX成为全市推进城乡融合的排头兵。社区建设领先全市。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在街道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培育具有XX特色的“一社一品”服务品牌,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XX成为全市社区工作的标杆。 社会环境平安和谐。把营造稳定有序、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打造“首善XX”的重要目标。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管理工程。深入实施“幸福江山连心服务”工程,彰显有XX特色的社会管理格局。XX成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的示范区。基层组织建设一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想问题、做决策、抓工作、办事情,都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能力作风过硬的机关干部队伍和有能力有实力有魄力的村、社区干部队伍。以一流的状态、一流的作风、一流的能力和一流的业绩,全面提升街道、村、社区的执行力。(三)“十三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8%;规上工业产值15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5%;居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500元,年均增长11%和12%。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住两条工作主线:一是要坚持以民为本、城乡融合。XX最大的街情就是“位居城区、城乡结合”。要发挥位居主城区的优势,紧紧抓住主城区这一经济发动机,主动接受主城区的辐射、引领、示范,推动街道各村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要贯彻落实“保供给、强科技、重转型、促增收、美乡村、增活力”的方针,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正确处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三化同步”的发展新格局,依托新型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实“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融合这一主线,从市容村貌、医疗保障、城市功能、设施共享、文明辐射等环节促进融合,特别是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涉及群众重大利益分配时,要让XX的群众率先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二是要坚持发展为先、强村富民。发展是硬道理,而且要科学发展。通过发展,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不发展,村两委班子就没有威信,就会造成基层不稳、基础不牢,就没有为群众办实事的实力和底气。不能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就会严重偏离我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宗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不仅影响消费,制约经济发展,更严重的是还将引发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危及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要紧紧围绕强村富民这一主线,搞活机制,创新方法,实现土地流转规模化、农村致富产业化、农房改造系统化、农民增收常态化,促进街道城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四)坚持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街道综合实力一是围绕三大服务,全力实施项目征迁工程。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城市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服务城市发展是我们街道的工作定位和主题。街道将围绕服务城市、服务项目、服务民生作为街道的主导方向,特别是服务项目征迁,提供用地保障将是街道贯穿“十三五”的具体行动。 街道将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春季排项目,夏季比攻坚,秋季比进度,冬季比成效。把街道、村干部抓项目、抓征迁的成效纳入年终考核范畴,按照领导包干、干部挂联、责任到村的三级项目攻坚机制,提前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倒排时间,倒逼责任,全力以赴抓项目攻坚。同时,加强项目进度督查工作。采取“三个一”项目督查机制,即一周一碰头、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编制重点项目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各征迁组工作进度,在干部与干部中、项目组与组、村与村之间形成你追我赶、比进度、比成效的良好竞争氛围,促进项目征迁顺利推进。 二是坚持发展为先,全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要打造“首善XX”,建设“幸福江山”的宏伟目标,重点在于加快城乡融合,找准路径,出实招,求实效。发展的关键在于“强村富民”。强村即村级综合实力增强壮大。(一)是班子队伍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特别是村书记,要成为村两委一班人的示范标杆。村书记要积极当好村级这个公司的“董事长”、群众致富的“带头人”、项目征迁的“排头兵”。(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强。工作重点是加快实施和贤村等6个村的综合办公楼建设,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三)是治安环境强。村集体要发展壮大离不开和谐的村风民风。要改善村风民风就要加强村级信访矛盾的调处能力。开展民警进村任职试点,实现村务、警务互动,打造平稳有序的村级治安环境。(四)是为民办事能力强。大力开展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每年排出十大民办实事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街道将督促推进各责任村项目实施情况,切切实实为民办实事。每年开展“强村富民先进村”评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富民即农民富裕。归根结底就是老百姓自己的日子过的富足。要使得群众真正富裕,必须坚持实现四个化。一是土地流转规模化。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抓手,要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要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实施龙头+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二是农村致富产业化。街道鼓励各村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及区位条件等因素,发挥自身特色,培育具有每村特色的致富产业。鼓励各村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优化布局,培养自己的特色产业经营大户,将根据各村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十佳致富能手”评选活动,选出我们自己的养鱼能手、种菇行家、枇杷大户、米粉大王等,通过几年的培育、扶持、引导,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致富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抓手。三是农房改造系统化。通过建立、完善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考核机制和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升老百姓居住环境。四是农民增收常态化。有针对性的进行实用性的农业、家政培训等,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为抓手,提高农户致富能力,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继续扎实有效的做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增加非农收入。 三是立足区域发展,全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根据打造“首善XX”,建设“幸福江山”的目标要求,街道在各项基础工作上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规定动作不走样”,要本着精益求精的务实精神,把各项基础工作打造成为全市各条战线上的样板工程、精品工程。打造响亮的党建品牌。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全面推行村级运行“三机制两办法”,进一步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努力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村级组织运行届中“回头看”,突出履职践诺监督和过错问责,加大治庸治懒、问责问效力度,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以竞争机制促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完善,深入推进实施“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和“幸福江山连心服务”工程,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化党风廉政特色品牌。突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龙头地位,严格落实领导班子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探索廉政文化进社区、村监会主任六进等模式。加强街道和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农村三资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着力打造村居品牌。以“环境洁化、民居美化、水源净化、村庄绿化”为目标,细化完善村庄布点规划为引领,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重拳整治和防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土地执法坚持常态化管理,保持高压态势,明确责任,严格执行土地共同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培育社区创新品牌。社区作为街道服务城市平台窗口,要集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打造社区新名片、新品牌。计划在5个社区全面开展培育“一社一品”工作,充分挖掘、发挥各个社区特点,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力争五年内打造出具有XX特色的社区新名片。统筹发展提升群团、武装、统战等各项事业。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扎实做好武装、民兵工作。继续加强人大、政协、纪检、双拥、统计、统战、移民、侨务等工作。 四是加快城乡融合,全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夯实基层为核心,探索建立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认真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抓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等工作,不断健全医疗、养老、生育保障体系;继续抓好墓地规范化建设,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完善低保审核审批程序,提升低保救助效益;继续深化“空巢老人”结对帮扶工作;配合做好市残疾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提升残疾人工作服务水平;有序推进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程。扎实做好计生工作。推进计生工作村民自治,确保计划生育率达到91%以上,宣传、贯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加大社会扶养费征收力度,使每年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面达70%以上,征收率达62%以上,历年结案率达45%以上,加强流动人员管理,使流动人口信息掌握率达85%以上。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均衡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城北教育中心板块建设,配合支持城北小学新建项目;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繁荣文体事业,丰富街道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 五是创新社会管理,全力实施平安XX工程。以“平安XX”创建为龙头,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程,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和谐,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创新信访维稳机制。全面推行重大社会决策、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狠抓初信初访,对信访隐患抓早、抓小,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对办事不力,造成信访隐患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让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更加畅通,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开展“三级联动大接访”,街道主要领导每周一次以上在街道接访、约访和分析、落实信访工作。班子领导实行每日信访值班制度,各村(社区)每周二“民生服务日”开展集中办公,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每月开展维稳形势分析、每周信访纠纷排查、疑难信访班子领导包案制度。努力化解疑难信访积案,严格落实信访八项长效工作机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制。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联合“大调处”,建立街道、法院、司法行政、公安、人民调解、律师等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联合大调处工作机制。健全村情、社情“周报”制度,坚持每周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每月召开社会稳定形势分析会,做好排查分析工作。设立人民调解员人才库,严格落实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确保矛盾纠纷调处率在95%以上。做好“六五”普法的各项工作。开展有特色的法律“六进”活动,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整合资源,着力构筑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网络,充分发挥物业保安在治安防范和在平安街道创建中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立体交叉综合治理的网格格局,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创新平安XX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日常排查、隐患整改、工作督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机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村级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定期进行有效监督检查,配合创建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市,创建XX市药品安全示范街道。进一步完善街道各项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六是争创四个一流,全力实施绩效提升工程。强化创先争优意识,以丰富的学习内容、完善的问责奖惩机制提升街道干部、村级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形成争创一流状态、一流能力、一流作风、一流业绩的良好氛围。打造执政为民高效的基层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街道机关自身组织建设。整治机关内部存在的“庸、懒、散”等现象,加强机关能效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打造高效务实的基层政府。打造能力作风过硬的机关干部队伍。提精神,保持一流状态。要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不断激发机关干部的智慧和潜能,群策群力,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始终保持一流的精神状态。重学习,培养一流能力。深入开展学习型街道建设,营造认真学、主动学的学习氛围,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加强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和法律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干部素养,锻造干部能力水平,学以致用,使广大干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强宗旨,塑造一流作风。牢固树立干部务实干事、精益求精的理念,转变工作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倡导奉献精神,强化抢干事,敢担当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工作主动性。善创新,实现一流业绩。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阔新思路、寻求新突破,打开新局面。进一步树立干部“干事为重、追赶超越”意识,年内组织开展“克难攻坚征迁能手、维稳信访调解能手”等评选活动,全力推动干部重心下移,提高服务质量,促使干部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打造有能力有实力有魄力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强化村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继续全面推行党员“首议制”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确保村级各重大事项民主、公开、规范办理。健全完善村干部“一岗双责”等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村干部互评机制,充分调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加强基层组织战斗力。 “十三五”的这五年,是XX发展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也是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五年。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新的五年,是我们打造“首善XX”,建设“幸福江山”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团结和带领XX全体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务实创新,砥砺奋进,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打造“首善XX”、建设“幸福江山”而努力奋斗!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以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安全为重点,不断促进医院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医院跨越性发展,特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技术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把医院做精做强”的办院总则,突出“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的四大战略重点,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和科技进步相适应,与群众医疗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为巨野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二、总体要求一、医院功能定位目标定位:立足巨野,面向发达地区,以“二级医院参照三级管理”为契机,争创“三级乙等”医院。市场定位:确保基本医疗,满足特需服务。服务定位: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技术定位:人有专长,科有特色,院有重点,全面发展,逐步开展三级医院技术项目。 二、发展思路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按照“规模适度、做精做强、稳健经营、横向协作、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的“品牌”战略。着眼于巨野县101万人口和周边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力争使本地病人不出县,逐步拓展服务半径,向周边地区辐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保持和发展原有重点专科的特色,推动和建设一批新的重点专科和专病治疗技术,整合学科结构,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强化依法、以德治院,全面提高人才、技术、科研、教学、管理、质量、服务、文化、生态、信息十大品位。三、办院方针1、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2、在积极呼吁政府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的同时,更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走自我生存、发展与完善之路。 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各项工作,顺应健康需求变化,拓展医院社会责任。4、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打出医院品牌,树立医院信誉,把医院做精做强。5、向管理要效益,对医院人、财、物实行全面科学管理,挖掘内在潜力,降低运行成本,减轻病人负担,实现优质、高效、低耗、便捷、舒适服务。四、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实行院长负责制,院科两级管理。 经营措施:流程设计合理,服务行为规范,依法治院,以德管院,逐步形成“严谨的管理体系,严明的工作标准,严密的操作规范,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的劳动纪律,严厉的奖惩措施”的“六严”体系。经营途径:抓管理、抓人才、抓创新、抓质量、抓服务、抓环境。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科技型、节约型医院。三、目标与任务一、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争取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优良、科研教学配套、医疗服务满意”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乙等医院”。二、主要任务1、深化医院改革。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⑴加强绩效考核,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满意度等指标,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⑵加强医疗质量,强化医疗安全,积极发挥第三方作用,缓解医患矛盾。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全科医师培养,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⑷建立多学科综合门诊,逐步实现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门诊流量实时监测、错峰就诊、检查结果共享、医保费用即时结算等功能。 ⑸逐步完善用药管理,药占比控制在35%以下,严格控制高值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严禁给科室设定创收指标,人员薪酬不得与收入挂钩。⑹加强强基工程和对口帮扶工作,积极与县内二级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如县中医院、北城医院等。⑺逐步开展三级医院技术项目,积极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使单病种不少于100个,临床路径达到出院病历的30%。⑻进一步完善药品零差价销售模式,破除以药补医机制。⑼加强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逐步达到医院信息化7级标准。⑽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强化远程会诊、教育等服务功能。2、医疗工作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达到“三乙”医院专科技术水平。 ⑵成立医疗中心,形成特色优势。如肿瘤治疗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急救中心、疼痛治疗中心等。⑶提高临床、医技的业务技术档次和科技含量。⑷逐步增加技术人力配备,基本达到“三乙”标准要求。⑸提高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各项指标达到“三乙”标准。⑹提高护理质量,使之与医疗同步发展。⑺拓展临床、医技科室发展空间,以检验科为中心,成立重点实验室。⑻确保医疗安全,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重大医疗事故。3、科研教学 ⑴提高以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防治研究为主攻方向的科研水平。⑵课题和科研成果数量有明显增长。“十三五”期间争取立项课题:省部级≥1项,厅市级≥10项,每个重点专科须有1个以上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省部级≥1项,厅市级≥15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60篇。⑶积极创建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建立一支以硕士以上学位、副主任医师为骨干的兼职临床教师队伍,争取承担本科大四理论教学、临床见习任务。⑷抓好继续教育,承担省、市级多项I类学分继续教育项目。⑸强化在职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4、人才队伍建设 ⑴建立优秀人才的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重视学科带头人建设,有计划选拔、培养、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⑵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员学历结构。经过五年努力,使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梯队和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各类人员的学历层次达到“三乙”标准要求,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5、基础设施建设⑴积极筹建医院新院区。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另选新址建新院,在麒麟大道和青年路之间,苏南商贸城西邻。占地面积173.8亩。一期工程设计有综合病房大楼、门诊楼、医技楼、科研教学楼、后勤楼等功能用房。设计建筑面积127000平方米,开放床位1200张。二期工程设计有内科系统病房楼,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开放床位600张。全部工程完成后,总建筑面积约190000平方米,总开放床位1800张。使医院规模与布局更适应现代化医疗中心的需要,做到流程方便、功能到位、布局合理,并预留发展空间。 ⑵引进高、新、尖医疗设备,购置数字化大平板多功能DR、派特CT、血液分析流水线系统等,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6、建立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管理模式,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增收节支,业务收入力争达到5-6亿元。7、完善总务后勤服务体系。确保安全生产,确保医院水、电、暖的正常运行和后勤物资供应,部分科室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8、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门诊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门诊预约、门诊流量实时检测系统、心电网络系统、门诊输液系统、移动查房等信息化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信息化医院。 9、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全面覆盖。加强护士依法执业管理,持证上岗率达100%,床护比≥1:0.4,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1:0.6。加强专科护士培训,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ICU等专科护士培训率≥20%,护士岗位培训率95%以上。扩大服务领域,实行出院患者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10、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实时监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11、加强党建与群团工作。明确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平安医院,确保医院健康、和谐发展。12、加强工会工作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参与、建议、教育四项职能和工会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院务公开、职代会制度、征集合理化建议和“创先争优”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 13、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妇产科和B超室的管理,杜绝选择性终止妊娠和胎儿性别鉴定。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各项规章制度,层层签订人口目标责任书和个人保证书,保证我院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14、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医院。积极开展消防培训、演练,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保养,经常性对消防监控室、压力容器、氧气站、危险品仓库、医疗设备、配电室、电梯、水、电、气设备,易燃易爆、毒麻药品、消防设施等重要部门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平安医院的顺利创建。15、逐步提高医院员工的社会福利待遇。16、提高医院的综合满意度,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高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三大纲要”精神,坚持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部署,按照“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结实干”的发展思路,坚持贯彻“拓展提升”战略,深入实施“四大计划”和“四大保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研实力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主线,以国际化建设为突破口,以特色发展带动优势拓展,以改革创新带动体制活力,加速提升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为实现“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而奋斗。二、主要任务及规划体系我校编制“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成绩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学校现状,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中长期战略目标,确定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思路和举措。学校“十三五”规划体系初步确定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十三五”专项规划。具体包括: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规划、教师与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科技产业与学科专业规划、大学文化与学生工作规划、对外合作与交流发展规划、管理机制与资源保障规划等六项发展规划。3.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事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由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全校其他单位积极配合。学院规划由各学院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结合自身发展进行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参考撰写格式见附件2、附件3。三、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一)科学定位,目标明确 规划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四大计划”和“四大保障”,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科学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工作要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分析问题,寻找差距;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制定有效的战略举措。规划要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见,既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规划目标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有可考核性,确保规划工作的严肃性。为了充分发挥“十三五”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十三五”期间,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要以“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对纳入规划的工作,在资源配置上,应优先考虑。(二)深化改革,创新思路 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是我校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科学规划学校未来发展,需要切实根据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大胆改革和创新。在改革创新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始终保持我校自身特色与优势。二是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在规模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要着重解决质的提升,实现从规模到水平、从数量到质量、从外延到内涵的飞跃。三是现状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视制约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创新思路,积极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通过改革创新,形成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重点突破,协调发展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突出高水平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与此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工作,统筹兼顾“质量、结构、规模、效益”、“改革、发展、稳定”、“整体与局部”、“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事业发展中重点突破与整体发展的关系,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节奏,做到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分阶段实施,努力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加强调研,注重衔接前期调研是编制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前提。各单位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规划内容,把规划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做深做实。规划牵头单位要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学院之间的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与学院规划之间的衔接。(五)学校主导,民主参与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学校主导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参与度,广泛调动专家、教师、管理干部、学生代表和校友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意见相结合,通过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听取多方意见,把制定规划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集思广益、启迪智慧的过程。通过制订规划,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全校师生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