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社局年终工作总结及计划五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人社局年终工作总结及计划五篇

2021人社局年终工作总结及计划五篇【篇一】一、城乡统筹,就业创业成效明显。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不断扩大就业创业空间。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37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38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96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97人,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享受率100%;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其中创业培训4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4%,控制在3%目标以内;就业资金共支出116.2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共发放157户,共1588万元。一是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开展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发放工作,完成4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通过举办招聘会、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创业培训等形式,积极帮助重点人群就业。二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扎实开展**年“春风行动”,每月10日定期举办招聘会,组织专场招聘活动10场,为100余家企业提供3430个岗位,为4300人次提供了免费服务,达成就业意向1370人。三是扎实开展创新创业。引入“众创”、“众筹”模式,以创新引领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现有企业12家,大学生创业园现有景升园林有限公司、五度练字教育咨询中心等36个项目。健全完善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担保贷款”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打好组合拳,提高创业成功率。今年以来,举办创业培训6期,为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创新“加了油充了电”。二、提质扩面,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大力推进扩面征缴,做好各项待遇发放。截至10月底,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1709人,社会保险费总收入4.76亿元、待遇总支出7.69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0280.97万元,支出31908.95万元,累计结余-21951.8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8976.3万元,支出26352.14万元,累计结余-18830.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1318.63万元,支出684.96万元,累计结余2270.67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1813.55万元,支出601.73万元,累计结余1657.64万元;职业年金总收入5242.55万元,上解支出25411.28万元(包含往年的职业年金全部上解)。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共为157896名待遇领取人员发放待遇17267.26万元,基金累计结余5.91亿元。各项保险待遇发放率均100%。截至10月底,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收入2.69亿元,总支出4.09亿元,当期结余-1.4亿元。预计全年养老保险待遇支出将达到5.3亿元,即使我们的征缴计划任务全面完成(3.8亿元),当期支出仍有1.5亿元的缺口,加上往年的缺口(9529万元),缺口将达到2.45亿元。三、引培并举,人事人才日趋规范。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协助组织部引进“**优才”31人,为有关单位招聘各类人员6批172人。审批各单位网上报送的工资业务,共审批工资业务929个,15684人次;共审批到龄退休人员229人,女高级专家延迟退休18人,退休干部建房补助费76人,遗属生活困难补助39户,45人,在职人员一次性死亡抚恤金12人;与组织、财政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郯组通〔**〕18号),将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标准与市直标准拉平;与财政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事业单位核定了**年度绩效工资总量;与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和违规发放津补贴自查工作的通知》,目前正在进行中。四、多点发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截至目前,共收到 “12345”热线、电话、现场投诉事项381件,协调处理378件,立案3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移交公安机关3件,共清欠拖欠工资151余万元。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涉及在建项目27个,安装身份证信息采集器17台,完成农民工个人信息录入1432人。二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15起,涉及职工152人,其中调解案件74起,裁决结案45起,共接听接待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来电、来访咨询356余人次。联合县司法局成立郯城县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选派22名专职律师轮流上岗,定期到法律援助站实行咨询服务。三是推动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对29家企业进行了薪酬调查工作、对8家劳务派遣单位进行检查,对我县8家劳务派遣单位进行检查;签订劳动合同998份,共有50家企业进行了网上备案;为31家企业办理了劳动用工备案开户手续,并指导企业及时把职工基本信息录入用工备案系统;审核到龄退休人员296人,受理企业到龄需退休人员咨询业务641人次。四是做好矛盾调解工作。调处矛盾纠纷情况13起,接到人民来信8封,人民来访50余人次,同时处理12345服务热线工单2110件,按时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95%以上。同时,12333电话服务热线累计接听电话4729个,有效方便群众办理业务。五、搞好结合,自身建设高效推进。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推进主题教育、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一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将每月第一、第三个星期五下午定为“固定学习日”,重点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十九大报告、新党章,累计学习25次,并积极上传e支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分别到河东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基地、县廉政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开展“郯城大发展、党员树形象”系列主题活动。二是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完成规定工作,创新自选动作,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取得工作实绩。三是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实行一季度研究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县人社系统**年党风廉政建设暨“创业服务质效提升”工作会议。五是积极推进综合柜员制。组织全局40岁以下共37名干部职工进行业务培训,通过组织考试,综合考虑考试结果和日常工作表现,挑选出10名业务知识掌握全面、责任心强的优秀员工担任窗口柜员。根据综合柜员制要求进一步为服务大厅配备电脑、打印机、手写屏、高拍仪、扫描枪、条码打印机等设备。【篇二】**年,县人社局按照市委、县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好就业扶贫牵头工作,并配合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就业扶贫方面:1、扎实推进就业精准扶贫工作。一是收集了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1861个,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2场,将3万余份《企业招聘岗位信息》送到贫困户手中,帮助贫困户及时掌握招聘信息求职。二是通过就业专项技能培训、企业岗前培训等组织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770人,其中:电商培训42人,家政服务59人,合格数58人,园区定向培训17人,引导性技能培训652人。三是经报县政府同意,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基层公益性岗位30个,安置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30人,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公益性岗位,覆盖12贫困村和4个行政村,从**年5月起开始实施岗位补贴,每人每月补贴500元。四是建设了21个扶贫车间(含**年7个),安置719人就业,其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91人,拨付资金4.8万元。另外通过职介、乡村安置就业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2027人,其中:县外转移960人,县内转移1067人。一次交通补贴申报人数116人,其中:省外务工102人,县外省内务工14人,补贴资金5.52万元。分批拨付补贴资金:第一批6人,拨付补贴资金2600元;第二批45人,拨付补贴资金21500元;第三批30人,拨付补贴资金14800元;第四批13人,拨付补贴资金6300元。第五批21人,拨付补贴资金10000元。健康扶贫方面:**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28319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886人,全部由各级财政资助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贫困参保率达100%。截至11月底,共为4388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提供住院基本医保补偿1501万元;为477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提供大病保险补偿230.3万元。【篇三】今年以来,**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技术特长,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确保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现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汇报如下:一、多措并举创实效配合市中心企业招聘组为**9家企业做了企业用工收集和发布,为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企业提供坚实的桥梁;我局共审批新增**丰利石化有限公司、**交通运输局执法所、**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5家就业见习基地。目前我县就业见习基地已达78家,共有120名高校毕业生在我县就业见习基地参与见习,按照《**省见习管理暂行管理办法》和《**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文件规定,共有4家见习单位申报见习补贴金额为3.5万元,正在审核中。办理高校毕业生资助创业贷款2笔共计20万元;将为县直学校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0余名,全部是在编人员,为县人民医院招聘员额制工作人员100余名,为县一中招聘人事代理教师60名,招聘方案已出,正在审核中,近期将会发布公告。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1、我县就业见习基地多为机关事业单位,现在事业单位用人有着严格的考选制度,所以留用率低。见习生一旦见习期结束后,必须重新找工作,无法真正实现促进就业的目的。2、大学生刚毕业没有成熟的创业项目,普遍不符合申请条件,个别有成熟的创业项目的,找不到担保人,无法提供合适的担保方式。3、受疫情影响,笔试时间没法确定,严重影响招聘进度,造成我县高校毕业生流失外地工作。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鼓励就业见习基地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调动见习生工作积极性,提供更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促进大学生就业,丰富工作经验。 2、进一步加大就业见习政策宣传,重点吸纳符合我县产业发展导向、发展潜力较好、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作为见习基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见习基地的见习生留用率上,实现促进就业的目的。3、事业单位招聘形成一个制度,每年春季一次,秋季一次,春季招聘后,高校毕业生6月毕业随时就能就业。秋季再招聘一次,为没能在春季考上的高校毕业生再有一次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在春季未招聘到人员的单位补充人员。【篇四】今年以来,在省厅和金华市局的关心指导下,**市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强人才、保民生、促和谐,人力社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一、**年工作总结(一)重点指标完成良好纳入省厅绩效考核的10项系统重点工作、市局考核的16项考核指标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81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82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6%。引进高校毕业生2.1万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5520人。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3214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5660人次。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引进博士后科研人才4名。新增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19.5万人次,本市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5.29%。处理劳动纠纷1431起,为4418名劳动者追回工资等3554.46万元,结案率100%。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448件,结案率为96.81%,以调解方式结案占78.86%。(二)重点工作扎实推进1、“最多跑一次”改革“领跑者”综合试点成效明显。131项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减少71.1%、办理时限缩短72%;网上办理开通率达到100%,网上办结率达85%;一证通办率、掌上办实现率、零跑次率达到100%;民生事项可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社保事项可在社银联通代办点办理均达到100%;人社服务窗口由46个减少至12个。服务前移,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主动作为,在当事人符合法定条件时提供即时智能服务,梳理21个群众“无感智办”事项,2.3万人实现无感智办。2、就业创业有力推进。健全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制订《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操作办法》和相关配套文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进一步拓展就创业平台,新增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等就创业平台10家。举办镇街就业推介会13场,推出就业岗位2.3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875人。开展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帮扶,推介岗位380人次,成功帮扶就业152人。加大创业金融支持力度,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227人5958万元。开展东西部就业扶贫,组织28家企业赴汶川参加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2140个,达成就业意向82人。共吸纳中西部贫困人口在义稳定就业12025人(其中对口帮扶4省4340人),完成致富带头人培训203人。 3、人才供给持续发力。扎实组织“创业创新圆梦**——千企万岗进百校”招聘活动,组织各类招聘活动427场次,达成校企合作31家。强化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力度,组织开展旅外博士专家**行活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15个。承办全省数字经济路演对接会,签订合作协议5个。修订完善“直评工程师”评价标准,开展“专技服务进企百千万”行动。组织“技义非凡”技能人才服务季活动,成功承办**全省青年职工技能大赛,举办技能竞赛、技能研修、技能人才成果展等活动18项。入选**省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1人,新增**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以需求为导向强化人才企业服务,组织人才创业沙龙活动33场,兑现人才住房保障507人1.85亿元,人才租房补助1994人920.4万元,高层次人才政府津贴296人342万元,为277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累计为254名在义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绿卡。在教育系统开展“新教师学员”招聘,缓解教师编制紧缺状况。4、社保工作稳步开展。依托信息化“大数据”实现精准扩面和精准服务的长效化应用,不间断做好用人单位网办及个人参保宣传。通过二次精准梳理,逐一摸排扩大征缴面,进一步明确参保工作任务,确保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有的放矢”。通过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对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企业集中降费等措施,减征企业社会保险费2.71亿元。最大程度落实企业社保费返还政策,将政策享受对象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全市所有困难企业,共有20471家企业可享受社保费返还3.29亿元,目前已完成拨付2.94亿元。继续提高养老金标准,完成16.3万企业退休人员、0.75万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年度基础养老金的调整,人均增资分别为115.88元、264.99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230元调整为245元。5、劳动关系更加和谐。5月份通过省“无欠薪县(市、区)”考核验收,10月底全省根治欠薪工作再推进现场会、全省劳动监察技能比武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有力推进在建工程项目源头治理,定人定岗定责开展六项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主动上门指导规范劳动用工台账,建立“一项目一册”分类监管,落实不到位的整改交办并实施诚信扣分。全市劳动纠纷、涉及人数及金额同比分别下降65.1%、58.4%、73.3%。把“调解优先”和“双维护”原则贯穿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过程,妥善处理集体争议案件。稳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6名专职律师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劳动者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接待咨询2115人次,为劳动者追回工资、工伤待遇等624.8万元。镇街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实现全覆盖。(三)改革创新持续深化1、缓解企业用工难。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布局,编制企业用工需求和校地人才供给“两张清单”,与1052家企业、46所院校实现对接,新增劳务协作基地6家。强化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引进市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家,积极搭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平台,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开展对接15次。2、率先启动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经积极争取,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创业培训1万人次以上,成功纳入市十大民生实事,全年组织高校毕业生、市场经营户、城乡劳动力等培训2.2万人次。3、完善社保卡“一卡通” 服务体系。积极扩大社保卡应用范围,实现120项财政补助资金和107家机关事业单位2万余名在职人员工资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在50个社保卡合作银行网点部署自助终端,实现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自助服务中的应用,实现社保信息查询、职称查询、社保卡申领及补换等业务的“自助办”,自5月试运行以来,累计办理补换卡、制卡业务21400人次,为群众减少排队时间60.9万分钟。建成并启用电子社保卡主扫、被扫功能,实现办事大厅、银行窗口、自助服务终端等平台的扫码应用,在全市244家定点药店开通扫码购药功能。4、推进退休“无感智办”。为使参保人员到达退休年龄时能按时收到退休金,重点梳理与退休相关的9个事项,实施退休待遇确认支付“无感智办”。即将服务前移,在群众想办未办或已到办理年龄但还没想到办理退休待遇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一到办理时间就已把该事项办好,并告知当事人,实现办事“零次跑”。自今年3月25日实施以来已办理7272名。5、实施“流动窗口上门办”。针对不方便到窗口办理人社服务的边远山区农村、老弱病残群众和产业发展平台企业,组建家庭、农村、企业服务小分队,“上家门、进村门、到厂门”定期不定期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截至目前组织上门办35批次、服务群众1.4万余人次。6、实行基层劳动纠纷综合治理。在各镇街创新“一表一书两联调”模式(劳动纠纷调解申请表,劳动纠纷调解协议书,镇、网格、村社区纵向联调,劳动保障、公安、司法、工会、行业协会多部门横向联调),建立以调解、仲裁、监察“三位一体”为基础,公安、工会、人民调解、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解机制,将劳动纠纷调解纳入综治“四个平台”,实现劳动纠纷“一窗式”无差别受理,从源头筑牢“第一道防线”,确保“矛盾不出企、纠纷不出镇、案件不出县”。7、推行“安心工资卡”工程。从企业工资支付环节入手,9月6日开始,推行“安心工资卡”欠薪预警机制,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推动我市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统一社保卡发放,实现在线监管,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截至目前,已在20个新建工程项目推行“安心工资卡”工程,2415名农民工的1728.8万元工资全部通过社保卡发放,实现农民工工资源头监控。8、全面推进信用监管。按照“你承诺、我先批、事后审、失信惩”的工作思路,12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容缺受理、信用审批,累计办理许可业务117件,5件因失信被撤销行政许可。实行信用信息归集,将拖欠工资等478条不良内容上传市信用共享平台,信用扣分处理26个用工不规范的在建工程项目。加强信用核查在日常行政服务中的应用,平均每月检查应用2500起。二、**年工作思路**年,我们将在省厅和市局的指导下,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转型和社会和谐,结合省市考核指标、营商环境、“三服务”、领跑者综合试点等要求,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打造全省人社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最优县(市),深入推进一件事办、无感智办、系统集成办、服务套餐办,实现人社服务从“能办”到“好办”、“办优”的转变。 (二)优化企业服务。实施营商环境对标改革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企业降费减负,进一步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三)促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全面落实企业稳岗补贴、社保补贴、担保贷款贴息等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帮扶,力争使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全年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完善大众创业平台,举办“创业服务提升年”,开展“创在**”创业沙龙系列活动,办好创业大赛,提升创业活动质量,实现更好创业带动就业。(四)加强人才培育力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培训4万人次,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全力争取技能培训继续纳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实施新产业人才成长三年行动计划,举办“技义非凡”技能人才服务季,提升公共实训基地、技师协会等技能人才平台服务功能,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五)强化人才引进。打响“智引全球才聚**”人才招引**品牌,开展春夏秋冬四季“圆梦”系列人才招聘,举办旅外博士专家高端项目对接会,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招引高层次和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来**就业创业。开展**籍“高校学子家乡产业游”、百场人才创业沙龙等活动,让人才深耕**,留在**。以“i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拓展人才服务事项,扩大人才绿卡发放范围,实现人才政策一次推送、人才服务一网通办。(六)推进社保精准扩面。加大社保扩面力度,全年新增各类社会保险3万人次以上,实现户籍人员应保尽保。按要求落实好养老金调待,确保符合调待人员及时调整到位、按时足额发放。确保省系统集中平稳过渡。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加大社保基金稽核力度,确保年度稽核率不低于20%。适时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七)打造“根治欠薪”**样本。打造根治欠薪基层综合治理省级示范市,建立劳动监察、仲裁案件“一窗受理”、“一揽子解决”、“一条龙服务”劳动保障工作新模式,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从源头上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实现事前预防。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双随机抽查等全覆盖,做实事中监管。扎实推进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根治欠薪基层劳动纠纷综合治理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八)推进数字化转型。探索“数据+算法+服务”模式,建立内控评估、事项风险管理和非现场稽核三道防线,构建社保稽核风控体系,促使内控精准和高效,提升有效防控能力。加大社保卡应用推广,不断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推动“一卡通服”。三、“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六个一” 工程,提升人社服务品质。一是办事一次不跑。通过办事情形颗粒化、表单填写简易化、事项查询便捷化,实现服务事项100%网上办和掌上办,网上办结率达85%,网上办件量达到59.1万件,人社服务窗口由46个减少至15个。二是需求一号响应。变“企业有困难找政府”为“企业有困难政府来解决”,实现企业需求快速响应;“上家门、进村门、到厂门”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组织上门办35批次、服务群众1.4万余人次,实现群众需求上门服务;推动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统一社保卡发放,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20个新建工程项目2415名农民工通过社保卡发放工资1728.8万元,实现农民工需求有保障。三是监管一网通管。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市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为基础,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实施“掌上执法”,将14246条行政处罚、欠薪逃匿等信息归集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开展工资支付双随机抽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688家次。加强工资支付监管,采用“智慧监察·阳光支付”系统,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安心工资卡”欠薪预警机制,实现新增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全覆盖。四是政策一次到位。19个人社事项上线**政务服务网“一网通服——**市政策服务平台”,实现涉企政策集中发布、无感推送、网上兑现。充分运用网站、自媒体等开展线上人社政策宣传,组织业务骨干走企入村,在各镇街、企业举办50场宣讲会,实现人社政策信息“上网下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发放准确性,120项财政补助资金全部通过社保卡发放,实现自然人财政补贴资金社保卡“一卡通”。五是信用一网通享。按照“你承诺、我先批、事后审、失信惩”的工作思路,12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容缺受理、信用审批,累计办理许可业务117件,5件因失信被撤销行政许可。实行信用信息归集,将拖欠工资等478条不良内容上传市信用共享平台,信用扣分处理26个用工不规范的在建工程项目。加强信用核查在日常行政服务中的应用,平均每月检查应用2500起。六是服务一生相伴。创新推出“无感智办”,服务前移,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主动作为,在当事人符合法定条件时提供即时智能服务。目前已梳理21个事项,2.3万人实现无感智办。(二)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紧紧围绕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目标,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目前,全市有大中专以上学历人才21.4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9.45万人,高技能人才4.69万人,“十三五”以来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4人、引进培养“****”专家75人,2名外国专家获“西湖**奖”。制订出台《关于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出了“大专以上的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全部解决”“大专以上的人才住房全保障”等20条涵盖创业创新资助、生活服务保障的“人才新政”,全面保障人才“衣食住行文教卫”七大生活需求。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占地17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人力资源产业园于**年顺利启用,目前已集聚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7家,获批成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三)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我们从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稳定工作的期盼着手,统筹推进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织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线”,织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纬线”,托住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底线”,促进社会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扶贫”,通过组织专场招聘、开展政府雇员国企人员定向招聘、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技能培训等方式,帮扶606名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成功就业,实现低收入家庭符合就业条件劳动力百分百就业。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支持大众创业政策,认定市级众创空间五批32个、金华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家。十三五以来组织创业大赛、沙龙、论坛等各类创业活动300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大赛”,“创业**”品牌在国内外日益浓郁。 (四)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率先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建立全民参保动态管理机制,打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转换通道,实现城镇职工、城乡居民、被征地农民三类养老保险之间的有效衔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实现户籍人口参保全覆盖。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开发社会保险业务操作信息系统,使用业务经办人员CA认证系统,努力从源头和各个环节上堵塞漏洞,规范工作程序,防范和化解基金管理的风险,确保基金安全。依托社保基金监管软件平台,加强非现场监督,及时排查重复参保、重复领取、死亡冒领等疑点核查。(五)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积极化解各类劳动纠纷,建立劳动监察网格化预警机制,实施租用场地经营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开展建设领域工程款和工资款两条线拨付试点。十三五以来,立案查处劳动违法案件2.65万件,为8.54万名职工追回拖欠克扣工资5.53亿元。及时稳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将劳动争议调解纳入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实现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调解、仲裁调解五大调解的联合及由司法、工会、工商联、企业家协会、法院联手提供的“大维权”服务。十三五以来,仲裁机构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680件,办理结案10338件,整体结案率达95.6%,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7670件,调解率达74.2%,涉案金额达1.8亿元。(六)人事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公开、公正、公平、择优招考事业单位人员,循序渐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能力建设,规范工资福利,全面推进阳光人事。启动实施专才特聘,为优化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大力招引名校优生,我市自**年起组织用人单位,深入**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专才特聘,先后聘用300余名优秀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工作。加强人事考试标准化考场建设,提升人事考试服务能力,严格落实人事考试内控制度,进一步加强人事考试工作队伍建设,保障人事考试安全运行。四、“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局将紧紧围绕推动包容共享发展,切实增强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实施更高质量的就业优先战略。一是加大政策力度稳就业。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促进企业稳定岗位的政策力度,提高援企稳岗整体效能,切实援助企业摆脱困境。对符合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员工队伍稳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强化企业的用工主体作用,提高企业职工岗位的稳定性。二是建立全方位就业帮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社保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工作。稳步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加强就业见习管理。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做好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工作,举办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发挥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作用。围绕民生“短板”领域,拓展公益性岗位。三是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补贴等创业政策。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推广更为灵活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享受对象范围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建设,强化平台的项目孵化能力与水平。大力组织创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创业活力。 (二)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一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千企万岗百校行”、“高校学子**行”等活动,为企业引才提供渠道。举办旅外博士专家项目接洽会、人才项目路演等活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助推人才强市建设。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开放、更有力度的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工作体系。建立动态的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紧扣产业人才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强人才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推进“给每位创业者一张床”改革,拓展人才子女入学解决途径等。打造“i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次推送、人才服务一网通办。建立人才服务专区,实时为各类人才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四是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组织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20岁以下登记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困难家庭成员再给予生活费补贴。(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一步完善各类养老保险的转移、衔接制度和办法,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二是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围绕《工伤保险条例》贯彻实施完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力度,重点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参保率,争取做到全覆盖。积极探索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持续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提高以上三个险种的享受待遇。三是扩大资金来源,加强基金监管。按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要求,在个人账户逐步做实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探索和完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方式。按照“分段把关、分人负责、相互制衡”的社保经办管理模式要求,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依法行政、内控管理、严格监督、透明运行贯穿于各类社会保险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形成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社会保险资金监督体系。(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提升智慧社保经办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保领域的广泛应用。全面推进社保经办服务迈进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更优质的信息化新时代。二是着力夯实镇街基层经办平台。深入拓展社银合作,积极将经办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网络。三是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与社区建设进程相适应、规章制度完善、服务程序规范、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化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五)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全力打造集基层调解、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于一身的“一体化”工作新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劳动纠纷。一是打造“一站式”服务。市、镇(街道)两级分别建立根治欠薪“一体化”工作中心,在市劳动监察大队、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分别设立劳动纠纷投诉举报窗口,引导有条件的网格(工作片)、村居(社区)设立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劳动纠纷化解诉求,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形成“八统一”工作标准,全科受理,一站式服务,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置、内部流转服务、异地联动通办”的一体化工作机制。每个镇街至少配备3名以上专职根治欠薪工作人员。二是着力“一揽子”解决。树立“调解优先、执法仲裁断后”理念,实行基层调解、监察仲裁之间互联互通,实行多部门共治共理,建立以镇(街)政府为核心,劳动监察、仲裁为骨干,公安、司法、综治为有力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劳动纠纷化解机制,提高非诉调解的能力和效率,将劳动纠纷就近就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一般性劳动纠纷通过基层四个平台指派到镇街、网格调解,7个工作日内无法解决的,按照“依法分类处理” 的原则,进入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法定程序处理。【篇五】(一)窗口服务模式创新升华。率先在全市各区县人社系统中推行双休日“不打烊”对外服务,实现人社服务无缝衔接。面向退役军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通VIP绿色通道和上门服务。创新“一窗受理”服务模式,设立“马上办理”窗口,实现“即来即办”。启动槐荫人社“民生e线”微服务平台建设,让群众办事实现“马上办、网上办”。组建“窗口人员入企服务队”,当好“金牌店小二”,把人社服务从大厅延伸至企业门口。区人社局综合服务大厅不断换挡提升,成为我市唯一一家获评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的单位。(二)就业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开展10余场惠民惠企惠才政策宣讲“三到位”活动,先后举办各类招聘会21场,提供就业岗位20494个,完成新增就业指标20314人,登记失业率2.1%。为47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86万元,创业带动就业1300余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889.8万元。为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136万元。技能培训5560人,创业培训1660人,全区就业局势稳中向好。(三)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民参保扩面工作成为全市首家完成率达到100%的区县。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5281万元,落实被征地社保资金8250万元,列全市第一。扎实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申报养老保险基金1.55亿元;职业年金收入8700万元、上解职业年金2.25亿元;为5182名退休人员发放退休费3.4亿元;自**年至今分批次返还个人缴费资金4856.16万元。为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1938.99万元。核定支付工伤保险金2880万元,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四)人才工作迸发强劲活力。**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四项考核指标均列全市第一。组织开展7批“才聚泉城”名校行活动,达成意向109人。组织重点企业参加驻济高校引才对接活动,达成就业意向160人。通过市人才服务中心认定高层次人才248人。**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黄炎等15人入选第五批**市千层次创新人才,累计资助经费48万元。410人通过人才中心集体户成功落户槐荫。投入1300万元开发大学生就业援助岗位326个。(五)劳动保障构建新的和谐。深化劳动保障监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做好举报投诉与抽查管理的对接融合,实现案件“快立、快处、快结”。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检查行动,对160余家用人单位定向执法检查,涉及劳动者3万余名,规范劳动合同和相关制度规定共计760余份,为农民工追讨工资500万余元,为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社保50.78万元。优化仲裁案件受理流程,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517件,按期结案率100%。自实施网上备案以来共为3985家企业、156477名职工进行合同备案,有效维护了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六)根治欠薪行动雷厉风行。充分发挥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会商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创新工作思路、频出重拳实招,成立“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工作专班” ,全力推进根治欠薪工作开展。制定《行动方案》,成立5个联合检查组,出动70余人次,检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35个、建筑工程项目25个、检查其他在建项目49个,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82份。召开全区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工作推进暨约谈会,通报情况、反馈问题,全区在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共300余人参会,进一步压实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监管责任。(七)人事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全年完成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23名,招聘幼儿园总量控制编制70人。顺利完成盐业体制改革安置工作。持续开展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审核和数字化建设后续完善工作,已按照标准完成了800余册的档案专项审核。开展全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涉及单位122家、专业技术人员3719人。(八)对口扶贫成果持续深化。举办湘西州**年“春风行动”暨劳务协作花垣县专场招聘会,15家企业到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4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员12人。举行“**市槐荫区——沂南县对口扶贫协作招聘会”,提供岗位7000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7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人。积极做好困难人员转移就业工作,接收安置花垣县来济务工人员40人。(九)信息宣传工作成绩斐然。综合利用《中国劳动保障报》、《**日报》、《**时报》、光明网、大众网、爱**、新槐荫等多种媒介,通过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实现民生服务宣传推介的全方位、广覆盖。全年经新闻媒体给予宣传报道共计180余篇,撰写并编辑槐荫人社微信公众号90余篇,报送槐荫工作、槐荫政务信息、专刊信息等各类工作信息90余篇,已发表30余篇;撰写国办、省府办和区委、区政府两办安排的各类约稿50余篇。(十)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以“作风建设年”、质效提升行动、人社练兵比武活动为契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年初局领导班子签订目标责任书,构建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运用干部素质能力培训班、日常谈心谈话等手段,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打造作风建设“新常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精简会议数量,改造办公网络,建设了局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不断提高局机关办公效率和行政管理能力。着力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在推行制度上墙,设立意见箱的同时,制定了“综合服务大厅窗口服务规范”,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另外,我局认真履行全面深化改革、“放管服”改革、依法治国、食安委、扫黑除恶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做好机构改革、招商引资、****、工资福利、食品安全、扫黑除恶、老干部服务等各项工作,为全区营造良好的服务发展环境贡献了人社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