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 34 人,其中男生 15 人,女生 9 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 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 行学习。 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 班级成绩从中心校排列第 13,进 到第 9。进步不明显原因在于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及格率差。针对这些情 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 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 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 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 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 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 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 通过简单事例, 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 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 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 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 推理等活动, 经历探究 “抽屉原理” 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模 型化” ,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 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 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 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 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 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 判断或简单的预测; 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会用“抽屉原 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 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 实际问题。 3、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 高应用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 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 案,安排教学环节;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 的目的。 (三)转变学困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 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 帮助他们提高。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