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72号,流入育龄妇女和常住人口一样,落实“七免三奖”基本公共服务。计生办要在检查之后7天内录入对接平台,对已超过7天的在录入对接平台时,要把检查时间推迟,确保有效录入。4、督办、交办信访件及时办结率达到100%。要求确保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对当阳市及以上督办、交办的信访要及时、妥善解决,并回复。5、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综合满意率达到95%以上。重点围绕人口计生公共管理、技术服务及政策落实等方面,主要以孕检、奖励政策落实、生殖健康服务等工作落实情况在老百姓中的认同感、参与度来评价。象经费兑付不到位、奖励政策资格确认不准确、应享受对象未纳入等情况均会直接导致该指标不达标。6、群众人口计生政策知识和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95%以上。人口计生政策的宣传要重点突出生育政策、奖励优扶政策、服务政策等,确保重点对象的宣传品入户率和知识知晓率。7、全面落实国家、省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扶政策,确保资格确认准确,资金发放到位。该指标为定性指标,重点为奖扶、特扶(含并发症特扶对象)、独保费、企业退休奖励、高考加分、中考加分等。8、加强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该指标为定性指标。要求社会抚养费征收一次性不低于应征总额的70%方能开具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证明单,该指标的增加,各地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第4页n二、出生统计注意项目根据省指标解释讨论稿,全省今年将实行全省全员清理,出生人口统计口径将发生重大变化,在省文件出台之前仍以原出生上报口径为准。1、出生统计上报:以当阳市为判断范围。凡男方户籍在本市,且在本市居住的,由居住地主报,在本市以外居住或无固定居所的由户籍地统计上报,管理类型为农业、非农业,不能上报为常住流入。曾在本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市居住或生活过,现人已外出的,按农业和非农业落实主报。凡男方户籍在本市,从未在本市居住或生活过的,可不报(如:移民)。凡男方户籍不在本市,但女方或小孩在本地的,区别常住流入或非常住流入登记或上报,但已在本市购房居住的,可作农业和非农业上报,已作为常住流入上报的可不作更改。2、上报对象跟踪:常住流入、非常住流入对象每月要跟踪随访,逐人核实,已离开的要迁出,返回的要返队,非常住流入已达半年的要转常住流入,流入一个月以上不足半年又没有常住趋势的在镇村登记,可不建卡,也可作非常住流入登记建卡。对迁出对象逐人核实迁出到何地,如还在当阳市范围内,要联系对方镇村,看是否落实主报。对再婚对象,专干要自己上门核实对象的婚姻、生育史。对未婚生育仍在娘家居住,不作婚嫁处理,直接主报。3、重视平台信息:第4页n对省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村居在线服务平台上的每一条生育信息,都必须返到村进行核查。核查时要注意,应在全市范围内逐人核实,不要认为这个对象目前与本村无关就可不管,如有的对象户籍转到市内某居委会,但因身份证没有变,还是匹配到原户籍所在地等。不能过分依赖共享平台,平台上只有在本省生育的对象,还有在外地生育后返乡的对象,以及在外地生育后流入、迁入的对象,因此要加强对这类对象的清查核实,重点加强对返乡和迁入对象的清理核实,加强对城郊结合部居住和租住、村辖区内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以及移民的清理清查,凡是女方或小孩在本地居住或租住的,要逐一核实。4、关注就读对象:“在当地就读”作为常住趋势,应纳入常住流入人口管理,也就是在本地上幼儿园的,只要一来,就作常住流入上报,没有时间限制。要定期对辖区内幼儿园内所有近四年生育小孩进行一次核查,在全市范围内落实一个主报单位,要重点关注外来人口、外嫁女其子女在本地就读对象。5、违法生育上报:对外来人口中的近四年生育对象,无论是在本地生育或生育后迁入的,必须确保生育无漏、瞒报现象。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因担心先进单位被“一票否决”,对外来人口违法生育和本地政策外生育的而存在瞒报的思想。如果出生统计出问题,性质更严重。三、全员信息动态管理重点是外来居住或租住人口、新婚迁入对象要全员建卡。死亡和婚嫁外出对象要及时迁出。四、村居在线平台应用1、所有信息需经核实后再反馈。第4页n2、反馈为婚嫁外出的,应在迁出地中通过点击蓝点箭头选择婚嫁所在地。3、空挂户是指从未在本市范围内生活、居住过的对象。因读书、工作等将户口外迁的不属空挂户,跨乡镇户口迁移的也不属空挂户。户籍在本市,现在本市外定居的对象,必须取得现居地计生部门纳入管理的证明,才可不建卡管理。4、市内跨村居、跨乡镇人户分离的对象,户籍地必须向现居地提供信息,待现居地建卡管理后方能注销。5、在核实信息的过程中,不得随意泄漏对象的个人隐私,重要信息必须找当事人核实,避免因工作方法失当造成家庭矛盾和上访事件。第4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