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市区人才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市区人才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人事部门和广大人事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围绕中心城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第一动力”的观念,不断创新工作运行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较好地完成了计划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主要成绩1、人才总量稳步发展。期间,全区人才总量与期间相比,年均增长15%。截至底,全区人才总量为138472人,占职工总数的84.3%,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8.9%。其中党政机关人才7339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4678人;专业技术人才36355人。另外,拥有技能型人才16644人。2、人才资源的学历层次有所提升。五年来,全区人才资源中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3247人,占人才总量的3%;本科学历30818人,占人才总量的23%;大专及中专学历100937人,占人才总量的79%。研究生以上学历、本科生学历、大专及中专学历的比例为1:9.5:31,学历结构得到了初步改善。3、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全区人才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5353人,占人才总量的3.9%;具有中级技术职称15363人,占人才总量的11.1%;具有初级技术职称15389人,占人才总量的11.1%。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构成比例为1:9:9。第16页n4、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得以完善。区人才市场主动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拓宽人才服务领域,不断完善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基础配置的功能,逐渐成为较成熟的区域性人才市场。五年来,人才市场服务内容由档案保管发展为代理人才招聘等7大类40余项服务。举办人才招聘会57次,参加人数57000余人次,提供岗位近9000个,引进各类人才3731人。组织辖区122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省内外人才招聘会11次,引入各类中高级人才412人;承办继续教育41829人;提供咨询服务103472人次;办理养老等社会服务42429人次。二、基本经验1、人才意识强化上下共行。区委、区政府领导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高度,把人才工作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区领导强调要把“两个第一”紧紧抓在手里,把人才工作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适时提出“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和“人才工程”。强调必须打破人才区属观念,采取聘请律师、经济师、会计师、专家、学者作为政府顾问,发挥“外脑”作用,树立了“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大人才观念,开放性地做好区域性的人才工作。全区成立了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才工作指导、协调。区领导还多次召开专题人才工作会议,引进人才座谈会等,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区初步建立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第16页n2、人才工作注重制度化建设。五年来,全区先后制定出台了《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为重点,全面加强我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工作的意见》、《干部管理暂行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干部任免暂行办法》、《干部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大学生住房补贴发放暂行办法》、《关于人事人才为私营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见》、《关于人事人才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意见和措施,初步形成了涵盖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管理和监督等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有效推动了人才工作开展,全区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3、人才引进探索建立新机制。我区把引进优秀人才作为人才工程的先导,有计划地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工程项目等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有投资意愿和项目转化需要的留学人才,具有特殊专长的各类实用人才,使我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方面人才的短缺问题得到了改善。此外,每年重点选聘一批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机关和事业单位,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结构更加合理。”期间,我区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人才发展资金。投资上千万资金,兴建区大学生公寓,购置高级人才公寓。五年来,共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76名。第16页n4、人才培养强化“蓄水池”建设。我区在抓紧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大了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力度:一是从源头上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步伐.进行了做大做强干部队伍“蓄水池”建设,形成了由名处级后备干部和名优秀青年干部组成的后备干部队伍。二是采取到宁波、苏州、贵州等国内先进城市或艰苦地区挂职锻炼、境外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干部开展有效培养。五年来共安排名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每年分层次对全区干部进行轮训,采取集中学习、专题报告会、讲坛等多种形式,让每一名机关干部都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六大精神等政治理论,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现代科技发展、WTO相关知识、法律、公共管理、外语、电子政务、商务礼仪等知识。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强了对机关人才的培养锻炼,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5、人才使用坚持竞争、交流和激励。五年来,全区在人才使用上,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逐步实行公务员竞争上岗机制,建立科级职位和部分处级领导岗位空缺竞争上岗制度。全区公开选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占同职干部的15%,科级干部基本达到100%。二是加大区机关干部的跨部门交流,近年来共交流处级干部283名,其中一把手名;对198名科级及以下干部进行了跨部门交流。三是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聘用合同制,142个事业单位实行了聘用制,有4624人签订了聘用合同,初步形成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人才使用上的竞争激励机制强化,既激活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活力,也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并调动了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第二部分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期间,我区人才环境逐步优化,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年龄断层有所缓解,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队伍正逐步朝着专业布局方向发展。但从中心城区在新一轮发展的需要来看,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机遇。一、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第16页n我区人才总量较充足,学历层次有所改善,达到了我区跨世纪人才规划的目标。但是,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人才的质与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1、缺少专家型人才,特别是在某些新兴产业领域,在省市有影响的人才群体不够大。这与我区所处的地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相称。2、人才市场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机构、规模、人员素质、运作方式与市场经济还不够适应,为区域经济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人才成长机制尚不够完善。现有人才资源开发不够,年龄结构不合理,培训机制不健全,组织引导教育不够,选拔使用不够大胆,还缺乏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人才环境。4、区属党政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年龄老化大案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目前,区属党政人才有823人,其中51岁以上146人,占17.7%;41-50岁392人,占47.7%;40岁以下285人,占34.6%,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紧迫。5、区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年龄老化,专业技术素养偏低。除教育系统外,其它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处于长期缺编状态。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年龄普遍老化,平均年龄达43岁;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为1:3;知识陈旧,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知识密集、专业技术性较高的队伍更为明显。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区进一步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中,最大的制约在于人才。消除人才发展“瓶颈”,是我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第16页n二、人才发展的机遇中央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这是大连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机遇。区在大连城市整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的具有港航服务特色的中央商务中心区,将为我区吸引更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区要成为产业强区、创新型城区、服务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中央商务区,对人才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要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队伍,为我区实现规划暨2020远景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第三部分人才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围绕我区建设具有港航服务业特色中央商务中心区的核心战略,实施人才强区基本战略,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高绩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队伍,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中,为我区实现现代化中心城区和国际化城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二、发展目标第16页n今后五年,我区人才发展在全面提高全体公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基础上,稳步增加人才总量,重点提高人才质量,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适应我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各方面近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的人才需求,尤其要保证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的人才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机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使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充分释放潜能,施展才干。1、人才总量。今后五年,我区人才总量要以每年1万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到年,人才总量达到19万人。到2020**年人才总量达到26万人。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区急需的港航服务、商务贸易、旅游、新兴产业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开发引进各类中高级专业人才10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数将达到人才总量的8%左右,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达到30%左右。到2020**年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占总职称人数的18%、中级人数占40%。3、人才培训。以区党校为培训基地,开展与高校联合办学,抓好人才队伍的继续教育。每年选送1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赴国内外高校培训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重点培养40名左右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年底,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数要达到100%,处级、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要达到80%,研究生学历达到1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专学历由总量的39%上升到45%,本科学历由总量的34%上升到50%。第16页n4、人才年龄结构。党政机关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将在期间加大调整,到年,35岁以下人才数调整到35%-40%左右。加强处级党政领导年龄优化,各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要有2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区部门领导班子中要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调整的单位达到70%。未来五年,我区干部年龄结构更趋于合理。第四部分人才工作重点任务一、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公务员法》为依据,不断完善我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研究制定我区行政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任职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辞职、任期制办法措施。要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推行竞争上岗,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使优秀人脱颖而出。建立与经济发展、财力增长速度相适应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增长机制,对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位居前列、在全区中心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实行重奖。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分类、搞活的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体现激励作用。2、构建开放式、终身化教育体系。在全区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教育资源,逐步建立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政府组织与用人单位组织相结合的多层次、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为主要学习内容,建立健全带薪学习制度。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综合运用多媒体科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媒体,突破教育的时空限制,探索建立促进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第16页n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人员思想上的主导作用,不断培养各类人才良好的政治品德,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敬业精神,为人才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领导干部要主动与人才保持经常联系,同他们交朋友,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感情留住人。二、进一步完善科学的人才政策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按照我区建设中央商务中心区的目标和发展布局,合理确定我区的人才需求,重点引进与CBD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急需的创业型、经营型和生产型人才。要完善吸引各类人才来我区创业、兴业的政策体系,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形成公开透明、运作高效的人才政策机制,培养、引进、使用为一体的人才服务机制,人才智力有序流动的柔性机制,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结合省、市相关的政策措施,加紧建立和完善我区引进人才措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创新方式方法,解决引进人才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对到我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要落实优惠政策,每年要保证专项资金支出。要建好、完善好、使用好人才公寓和大学生公寓,为优秀人才提供较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建立引进、使用、提拔相统一的管理体制,使优秀人才能引进来、用的上、有作为、有发展。2、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第16页n建立科学的职位管理制度和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员的评价,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3、创新党政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努力形成有利于加快我区建设的选人用人机制。认真贯彻并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扩大民主,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保持每个街道现有2名大学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每年选调一定数量的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街道社区锻炼制度,使大学生到街道社区锻炼的人数达到3-4人。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和调任制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4、创新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的要求,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把竞争机制引入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中来,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区别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任、考任、委任。5、创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第16页n建立与经济发展、财力增长速度相适应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增长机制,对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位居前列、在全区中心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实行重奖。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分类、搞活的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体现激励作用。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协议工资、年薪制等措施,逐步形成工资报酬与贡献相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配置特点,有的放矢的制定出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政策措施;打破以往的大锅饭做法,不以身份和资历定工资,而以岗位的性质和贡献大小作为工资分配的基础;以绩效评优为前提,加大奖励基数,拉开奖励档次;对于在本岗位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的特殊优厚的待遇等,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做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进行重奖。促进人才在本领域内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为防止高端人才的流失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6、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第16页n要把引进优秀大学生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围绕改善党政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每年都要选聘30名左右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并创造条件使他们尽快进入工作实践和积累工作经验,完成由知识型向实践型的转变,通过政治理论、机关业务、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提高作为公务员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尽快适应党政机关工作的要求。对素质较高、表现突出的要破格提拔使用,为我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人才库。我区机关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五年内基本完成调整,达到结构合理和整体优化。7、进一步拓展引智工作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需引进”的原则,对高新技术、金融、法律、贸易、港航等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尝试实行政府聘员制,推进知识、技术、管理等要求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三、完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党政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1、完善和健全人才培训机制根据我区的实际,建立区人才培训中心,把党校建成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区委、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干部培训机制,多层次、多形式培训。要把培训与使用结合起来,把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要程序。积极探索干部培训的学分制管理办法,逐步把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第16页n2、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强党政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能够担当振兴老工业基地重任的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强化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大力提高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区党校和高等院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改进和完善教育培训内容,在突出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培训的同时,加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培训。从年起,全区处(含处级)以下的公务员将进行为期三年的MPA公共管理课程和外语培训;从年起,全区计划每年选派10名左右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参加省委党校及行政学院学习培训。继续抓好干部出国培训工作,到年,全区计划选派5-8名左右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层次和外语水平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国家进行中长期培训,为区的中长期发展储备后备干部。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大力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技能紧缺性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区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针对现代服务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充分利用大连现有院校资源,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加快服务业专业建设的步伐,大胆创新,开拓金融、保险、港航、旅游、交通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我区在未来的5年中,形成一个不仅以原有的基础教育为主,同时还包括技能培训的新的教育培训体系,为我区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四、强化服务功能,提升人才市场体系的建设水平加快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消除人才市场的体制性障碍,依法维护市场主体权益,积极为用人单位自主择人和人才自主择业提供交流互动平台。1、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第16页n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建设我区集人才市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人才素质测评、国际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大厦,成为周边地区具有较大影响,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人才市场。加强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高级人才信息库,健全人才信息员队伍。完善人才评价、咨询服务、开发培训等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切实推进人才资源的社会化管理,做大做强人才市场。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建立各类人才信息数据库。要加强与区内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的沟通与联系,掌握人才的需求信息,开设人才的需求平台。2、加强对人才中介的指导服务扩大人才中介组织,规范人才中介行为,促进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并逐步走向专业化,形成适应我区功能定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才中介组织。进一步拓展指导服务领域,扩大指导服务内容,规范指导服务方式,开展人事诊断、职业生涯设计、绩效评价等专业性服务,要有计划地引进外地比较成熟的人才中介机构到我区开办人才市场业务,促进我区人才市场的产业化进程。3、完善人才机构服务功能第16页n依靠我区现有的人才市场的条件,建立健全人才市场运行机制,逐步扩大实行人事代理的范围,使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才租赁、人才托管、资质评估、薪资设计、社会保险等服务。努力使市场机制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开拓市场服务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人才培训、人才测评、职业介绍、人才规划、薪酬设计等服务项目工作。完善网上人才市场,加快职业介绍信息平台建设。坚持春秋2次大型人才招聘会。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用人单位通过市场自主选人和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市场就业的指导服务工作,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及时、快捷、便利就业。建立1_2个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开发人事代理、猎头服务、人才租赁、人才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等衍生服务机构,突出人才市场服务特色,提升人才市场服务功能。4、规范人才市场管理。加强对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的规范和管理,逐步提高人才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保证市场有序运作,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1、加强人才开发的宏观管理人才引进培养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区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区委组织部、人事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外经贸局、科技局、教育局、文体局、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或人事局。2、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全区要尽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引进培养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宏观决策机制。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在人才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党政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和“人才之家”。切实加强对人才引进培养的组织指导与考核督促,把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人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16页n3、增加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投入把增加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作为我区“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款,用于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紧缺人才,改善人才生活待遇、健康保障及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继续扩大完善人才公寓建设,为党政机关引进人才提供周转用房以及供来我区短期服务的高级人才租住。4、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人才政策,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区真正成为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高地。市区人才发展计划第16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