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和计划免疫》教学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学计划

《免疫和计划免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3号一、指导思想:以2011版《课程标准》及教参书的精神为准绳设计这一课时,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生物学不仅是众多实事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二、前期分析(一)教材分析《免疫与计划免疫》是初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人体免疫的概念、类型、功能特点等,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近一半的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一这节课又为下一节《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知识储备欠缺,生活体验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所以要求教师注意从典型案例入手,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较好的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的理解本节课较为抽象的内容。(三)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上的内容有三道防线、免疫的类型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三道防线和免疫的类型是整个教学的重点,抗原、抗体、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一是因为学生对免疫基础知识较为生疏,二是因为这节课内容基础概念多,有的概念较难理解,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利用教材种的实例来说明抗原、抗体及特异性免疫这几个概念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三、教学策略:本节课内容较多且较为抽象,因此,第一课时选取概述人体的三道防线以及免疫的类型等内容作为一课时。在本节教学中概念和名词较多,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后,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课本上的图片、PPT动画等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以及各自的功能。2、区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n能力目标1、用课本所给的资料和图片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阅读、识图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真倾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情感。五、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三道防线的工作机理。难点: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六、教法和学法教法:应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通过动画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作用特点。进而明确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免疫的区别。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七、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堂所用学案。3、简单的纸质模型。八、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图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导入人体三道防线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中的学习任务观察图Ⅷ-4、Ⅷ-5并结合动画分析归纳得出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通过课本资料分析2的问题引入第二道防线的学习观察Ⅷ-7、Ⅷ-6图片及动画得出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设置三次课堂调查,引出问题出示动画、视频模拟病毒被消灭的过程分析归纳得出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及抗体、抗原的概念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特点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创设情景,结束新课(根据课堂现场教学零时考虑课堂练习的设计)2、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大家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为什么不能?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n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成和功能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阅读第77页、第78页前两段文字结合其图片资料,完成学案中学习任务一。检测自学成果:Ⅷ-4,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第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被谁消灭了?(出示动画)Ⅷ-5,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将病菌扫地出门,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为什么不可以随地吐痰?让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知识点病原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由什么来围歼这些“漏网之鱼”呢?Ⅷ-7,吞噬细胞从哪儿来的?那吞噬细胞对病菌怎么起作用的?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出示动画)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释?阅读课本、观察图片完成学案中的学习任务一看图思考思考思考(痰液)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思考:皮肤受损没有了第一道防线的保护。吞噬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唾液中的溶菌酶)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时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识图能力。n第二道防线:组成和功能抗体的概念抗原的概念第三道防线:组成和功能抗体存留在体内溶菌酶是怎样消灭病菌的?图Ⅷ-6及动画那外界的病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但人很少得眼病,为什么?让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知识点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第一次课堂调查:得过水痘的同学请举手,进行采访:得水痘有什么感觉?你的家人都采取了那些治疗的措施让你尽快康复的?为了更清楚了解是怎么回事,我们先看一段动画,与水痘治疗的结构名称有那些?根据上述名称用语言把他们联系起来,描述一下水痘病毒是如何被消灭的?抗体功不可没,那什么是抗体/?新名词抗原把它放在动画种的哪一个位置?得出抗原的概念。小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第二次课堂调查:得过两次水痘的同学情举手?发现上面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眼泪中也有杀菌物质--溶菌酶)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水痘可自然康复。观看:抗体、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学生借助课本资源进行归纳病原体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质疑:为什么人体一般只得一次水痘而不容易得第二次,依靠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行大胆的推测,找到答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用形象的图形讲解,学生易于理解。n抗体的针对性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结束新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分析原因第三次课堂调查:人体对水痘和腮腺炎病毒的不同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得出抗体的针对性。比较三道防线的特点得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特点水痘抗体是人体患病以后才产生的,毕竟给人体带来一些伤害和不变,谁知道有什么办法使人不的病也能产生抗体?为什么注射就能够产生抗体从而抵抗病毒呢,这些问题我们讲在下一节课进行研讨。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答案注射疫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想知道下节课内容的激情。九、板书设计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和粘膜。功能:阻挡病原体入侵;分泌物可以杀菌;纤毛可以清扫异物。非特异性免疫2、第二道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霉,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3、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促使吞噬细胞特意性免疫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十、课前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设计触颇深的有两个方面1、要在挖掘教材上下功夫。我就深入挖掘教材细细体会,上网查询和翻阅资料,于是在教学中我就以资料分析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来解决免疫的相关问题。2、教学设计上不断的创新,给学生搭建一个激发思维展示自我学生互动的舞台。n(1)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这样能拉近与学生的感情,学生也容易接受。比如在讲第三道防线时我没有用课本上的天花病毒而是用水痘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因为天花病毒学生感到陌生,而水痘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学生有亲身体会易产生兴趣。而且又通过课堂调查的方式知识获得的可信度比较高。另外本节课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2)教学设计应该体现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以病原体侵入人体为突破口,层设疑通过动画、图片、资料分析的形式,确了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3)教学设计应针对重难点知识,时适当设计体验活动,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如学习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特点时,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情景再现病毒侵入及人体产生抗体抵抗病毒的过程。学生参与热情比较高,理解也较充分,为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扩展知识的生成做好铺垫。当然,这节课中也有不足,教师的基本功还要加强,语言还要简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