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 ——荣获 2020 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忘初心,甘于奉献,面对疫情勇敢逆行,以 自身所学守护人民健康;他们矢志报国,锐意攻关,铸造“大国重器”,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他们面向国家和人民需求,立报国之志,学 报国之能,建报国之功。 他 们 , 是 全 国 9100 万 科 技 工 作 者 的 优 秀 代 表 , 他 们 是 新 时 代 科 学 家 精 神 的 践 行 者 , 他 们 的 品 质 与 精 神 之 光 , 照 亮 了 科 技 星 空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 坚持“四个面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国防科工局等 6 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 2020 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先进事迹。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荣获 2020 年“最 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小木耳,大产业”,是我国食用菌领 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矢志不渝的“中 国梦”。 他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科教兴农、产业扶贫 的路上。在吉林汪清、珲春等地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贫长廊”, 他被贫困户亲切地称为蘑菇地里捡钢蹦儿的“财神爷”;在全国, 95%的贫困县通过食用菌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他成为食用菌产业的 引路人。他研发食用菌栽培技术 300 余项,培育适宜贫困地区应 用的食用菌新品种 45 个,实现推广应用 60 余亿袋,产生直接经 济效益 300 余亿元。 他不顾 70 多岁高龄,年累计 260 余天带领科研团队躬耕在吉林 洮南、陕西柞水、河北阜平等深度贫困县,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 里,在全国建立 31 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 22 个,成为全国科技扶贫的典范。 作为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他让中国食用菌抢占国际食用菌育 种新高地;作为国家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家, 集成创新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食用菌品种 8 个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 让非洲百姓 “全年吃上蘑菇”。为中国食用菌产业走出去、“一 带一路”国际扶贫、吉林乃至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大贡 献。 李玉,1944 年 1 月 30 日出生,菌物学专家(学家)生于山东 省济南市,原籍山东济南。1967 年毕业于 山东农学院。现任吉林 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曾任吉林农 业大学校长。获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学位。30 余年来致力于菌物科 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水平的 菌类种质资源库,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 400 余种,发表新种 36 个, 此前尚无中国人命名的新种。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育出 39 个品种, 6 个通过国审;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 8 项关键技术,改 变了传统栽培模式;累计推广 50 多亿袋(菌包),创造直接经济 效益近 60 亿元。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13 篇,其中 34 篇被“SCI” 收录或引用,出版著作 17 部。建立了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 心,创办了《菌物研究》学术期刊,在我国创建了较完整的菌物 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获得专利 6 项,对我国的菌物 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菌物研究》主编,《Inte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编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 优秀教育工作者,1992 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先后 4 次当 选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和高级专家。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化技术总 负责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为黏菌新种定名的中国人,也是我国 第一个对黏菌属、科、目级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他 30 余年来致 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建成了位居国内 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 400 余种,发 表新种 36 个,此前尚无中国人命名的新种。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 育出 39 个品种,6 个通过国审;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 8 项关键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累计推广 50 多亿袋(菌包), 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 60 亿元。2011 年 9 月,荣获“第六届高等学 校教学名师”称号。 在科学研究上,李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 “863”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等 40 余项。在国内外收集、评 价上万份菌种和凭证标本,报道了 45 个新种,100 余个国内新记 录种。筛选并培育出 39 个食用菌品种,有 6 个品种通过国家认定, 获得发明专利 5 项,集成创新了 6 个北方主要食用菌标准技术体 系,指导培训技术骨干 8000 多人,带动农户 3 万户,累计推广面 积 50 多亿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 60 亿元。研究成果处于国际 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13 篇,其中 34 篇 被“SCI”收录或引用,出版著作 17 部。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 等奖 1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获得专利 6 项,对我国的菌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在产业化理论方面,李玉率先提出了食用菌产业是“循环经 济”发展模式中重要的产业一环,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地位。针 对吉林省地处黄金玉米带、产量高效益低这一“新东北现象”, 提出了“南菇北移”、“东木西草”、“建设百公里食药用菌长廊” 等合理化建议,被省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成为新的产业亮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玉甘当人梯,培养了菌物学领域的硕士 研究生 100 余名,博士研究生 40 余名,博士后 40 余名。在我国 创建了较完整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在产学研平台建设方面,李玉建立了“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 研究中心”、“吉林省食用菌创新中心”、“中俄菌物资源保育 中心”、“中国白俄罗斯菌物资源保育中心”。创办了《菌物研 究》杂志。创建了食用菌专科专业和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 向)本科专业、建成相关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省部级 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专 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较完整的菌物学科体系。建设 了 21 个产业化示范基地。主持召开了“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 术研讨会”、“中日及泛亚太地区菌物学论坛”、“ 第五届国际 药用菌大会”等多次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扩大了吉林农业大学 及菌物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为菌物学科搭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平 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 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其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 选名额不超过 60 名。此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已达 756 名。 目前吉林省“两院”院士人数为 30 人,而从省属单位走出的院士, 李玉还是第一人。原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在考察吉林农业大学食药 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时说,李玉教授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吉林农业大学的光荣,是吉林省属高校的光荣,也是吉林省农 业的光荣、吉林省全省的光荣。 2009 年李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 年荣获 “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