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关于民生调查报告5篇
2020 关于民生调查报告 5 篇 2020 关于民生调查报告(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瓜州建设,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 协委员,在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 与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组(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对我县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我县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 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 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四个 移民乡村除外)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5 元,高于 8000 元的达到 25%以上,低于 2000 元贫困线的不到 1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4685 元, 高于该数值的达到 10%以上,低于这一数值的约 30%左右,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 10%;98%以上的居民点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9%的居民拥有稳定的 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 1%;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 99%;98%的村设有卫生所,90.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 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 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 在了 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 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 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 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 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大部分管线是使用期限较短的再 生塑料。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和大量移民迁入, 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同时由于水位下降,水质盐碱化,供水设施停用的组达 50 多 个,约占全县组数的 20%,饮水受到影响的农民 9000 多 名,供水不足的组 80 多个,约占全县组数的 27%,亟待维修和改造的管线约 100 多公里。目前的设施 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县城 7000 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 10 年以上的平房内,近 200 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 50 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 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 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窘困,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 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 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 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 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各农村乡镇普遍反映通组道路的公共部分(十字交 叉、文化室、孤寡老人门前、两个居民点之间)面积较大,占到硬化面积的一半,由 农民负担太重。 4、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 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 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 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县有 50 多公里 的 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 60 多台输电变压器被盗、有 50 多个组文化活动室未向 群众开放、10 多个村组文化室被租赁或挪作他用。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县城镇仅登记的失业人员近百名,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 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 窄。城镇 40 岁以上女性和 50 岁以上男性(“4050”)人员在我县约有 350 多名,他 们大多是企业改制中买断身份的工人和早期进城的农民,这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 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多方面 原因,我县城镇形成“零就业家庭”54 户,总人口 149 名,具备就业能力的 99 名。 这部分人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 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 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 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 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 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置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 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3、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 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 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 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 关注。 1、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 考大学成为子女就业的集中选择,由于扩招,造成师资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相当 一部分群众对当地高中教育质量缺乏信心,学生择校情况比较普遍。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我县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 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 题,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3、职业教育档次偏低。技能型师资紧缺,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培训能力相 对较弱,难以培养出紧跟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4、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 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县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 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县低保金城市发放标准为 173 元/月,农村发放 标准为 75 元/月,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 1980 户、4448 人。其中: 城镇 1048 户、2932 人,约占全县城市人口的 10%;农村 502 户、1516 人,约占全县 农村人口的 1.5%。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 范围。主要是常住县城无地无业生活困难的口袋户和家庭成员因生病、就学、失业 致贫的市民,这两类人员在渊泉镇约有 300 余户;农村低保发放标准难执行。农村乡 镇反映,农村低保线界定在人均纯收入 900 元的标准不好执行。我县绝大多数农民 纯收入高于 900 元,如果按照现行的标准执行,除“五保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 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 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 3846 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 13%。其 中:行政事业性单位职工 2289 名,企业职工 1167 名,自由职业者 390 名,暂无农 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①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老保 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城市 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少民营企业不给工人缴纳养老金,使其养老成为一个社 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 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②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 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 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 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 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 2003 年在我县试点,经过四年多的扩面运行,至目前 已经覆盖全县 90.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 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 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 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 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 收费低。 4、用工单位贯彻劳动保障法规不到位。一是劳动用工合同制、最低工资制的推 行进展缓慢。由于劳动合同制和最低工资制约束了用工方的部分行为,所以虽经各 级的督促落实,但仍然见效甚微。2006 年我县合同用工率仅为 27.4%,2006 年以来 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是 400 元,用工单位以算伙食费、住宿费、奖金、劳保品、效益 差、做工时间短、工作量轻等为由打折扣执行,致使务工人员收入很低,甚至出现 务工不如“吃低保”的现象。二是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情况仍然严重。很多企业采 用月工资“隔月发”、“季度发”,甚至是克扣工资,套牢务工人员,保证企业工源。 这些违法现象的长期存在,将工人置于一种艰难的处境中。仅 2006 年有关部门受理 处理拖欠工资投诉案件 62 起,涉及务工人员 387 名,追讨欠薪 129 万元。三是劳动 保护法规得不到有效落实。多数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普遍没有给雇用人员缴纳“三金”, 雇工没有完整的休息日,加班没有加班费,防暑、防尘、防潮、防毒、防辐射等《劳 动法》规定的基本劳动保护设施短缺。例如个别企业厂房内粉尘超标,工人工作期 间缺乏防护,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除尘建议,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较为突出的是: 1、药品进入渠道不够规范。调研中,群众反映医院和各种药店均存在药品进入 渠道不够公开透明,价格混乱,质量良莠混杂、药效不佳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有 效、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 2、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市场化倾向,弱化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 于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以药养医” 创收运行,导致医疗机构偏重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疗机构推行“承包制”,医务人 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致使其公益性质淡化,加重了患 者的负担。“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病痛解除难的重要原因。 (六)社会安全方面 1、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 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 免税前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2006、2007 两年农资价 格比较:2007 年水费每立方上涨了 25%,种子上涨了 20%,化肥上涨了 2%,地膜上 涨了 10%,每亩地成本较上年增加 100 元左右。 2、物价过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我县粮食、肉食、蔬菜等基本生 活资料不能自给,从县外调进各种费用增大,加之经营环节存在的欺行霸市现象, 导致生活资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与周边县市相比,肉、菜、蛋等生活资料价格高 出 10%以上,一些居民因此尽可能压缩肉、菜、蛋的消费,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捡 菜贩扔弃的蔬菜吃。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供暖服务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群众反映,县城部分住宅区供暖质量差, 县上制定的《供暖监管暂行办法》落实不够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出调解供需矛盾, 有效管理城市供暖的作用。用户拖欠取暖费要收滞纳金,但室内温度长期低于规定 标准却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老人和孩子因受冻经常生病。据了解,去冬县城有部 分楼房居民因暖气不热,又在室内生煤炉或用其他方式取暖。 4、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我县流动人口和移民 增加,相关部门对居民区的管理职责不清,存在扯皮现象,导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 位,县城盗窃案件突出。据社区反映,县城居民区有安全死角,部分楼房经常处于 无门房、无物业、无管理制度的“三无”状态,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 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 产生活。 (七)大规模开荒和移民,严重影响了全县的民生。 由于各级移民机构重移轻管使开荒移民成为产生民生问题的最直接原因。移民 人数过多,贫困面过大,而后续政策又跟不上移民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严重拖后 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制约了老户的增产增收,还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 据了解,我县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开荒移民,由零星小量转向了规模化。至 2006 年底全县共接受各级移民 15274 户,71644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61%,加上正 在迁移的九甸峡移民 13216 人,我县移民总数将达到 8.48 万人。已经迁入的移民存 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生活十分贫困。大多数移民素质较低,生活习性与我 县差异很大,不会耕种,在当地缺乏自救的渠道,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活。70%以上 的移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 600 元,80%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救济面太广,单靠一 县的力量负担太重。二是生产发展难。移民居住地多为盐生草场和荒滩,开垦的耕 地肥力低下,盐渍化程度高,改造难度大,加之灌溉用水紧缺,部分灌渠渠低地高, 改造任务重,生产发展难。据当地移民反映,目前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值极低,种地 倒赔。三是适龄孩子上学难。2006 年秋季开校我县四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新增小学生 2708 名、初中生 620 名,新开设初中 1所、小学 13 所、教学班 81 个,一次性需配 齐中小学教师 163 名,对于我县来讲是一个庞大数字。目前缺额教师 77 名,缺教学 用房 20600 平方米,适龄孩子不能入学和辍学现象严重。据统计,移民当中没有读 完初中的有 35900 多名,占移民总数的 65.4%,这些人已经成为我县的新一代文盲, 启动扫盲教育迫在眉睫。 二、改进的意见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 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 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 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广泛深入开展 全民创业教育,加强全民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 并落实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 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 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 人的基本生活。 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一是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 制,要求各用人单位要定期自查报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不落实 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用人单位给予责任追究。二是成立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监察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安监局、民政局、财政局、广电局、社保中心 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监察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各单位落实 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监察,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 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 3、加强宣传,靠实责任,积极争取各级支持,促进城市非职工人群合作医疗保 险制度顺利实施。 4、参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在农村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5、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努力转变现行“以药养医”现状。突出卫生事业的 公益性和社会保障功能,重点抓好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供给政策的落实, 减轻县乡医院运转经费不足的压力,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奠定基础。 6、规范现行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树立医务行业新形象。一是完善落实医疗管 理阳光操作制度,保证病人就医费用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规 范医疗服务用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三是建立医患沟通制度,规范医患 沟通内容、形式,打造信用医疗环境;四是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 信箱,及时受理、处置病人投诉;五是采取多种方式,收集病人意见,及时反馈改进 工作;六是抓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医疗水平。把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医 院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医务人员外派实地培训力度。同时,结合国家万名医师支 援农村卫生工程,争取大城市医师到我县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 7、强化药品进入渠道的监控,确保患者用上合格药品。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药 品的质量监督,发挥好职能部门在药患间“过滤器”、“防火墙”的作用,切实监控 好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让广大患者用上放心药、实惠药。 8、建立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机动调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当前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1、建议出台农村人饮设施改造中、短期规划。相关部门要把农村人饮设施的改 善纳入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列出改造计划,从最需要改善 的村组入手,全面开展对农民饮水设施的改造。针对当前部分村组吃水难的问题, 建议采取应急措施,协调经费和人力首先给予扶持解决。 2、建议出台非盈利性住房建设规划。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规划、建设、使 用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化、经常化和公开化,并逐年落实,有计划地解决中低收入家 庭和贫困户住不起房的问题。尤其是近两年要适当增加非盈利性住房的修建数量, 对今年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和廉租房的出租,应全程阳光操作,让中低收入家庭在公 正、公平的程序中圆了住房梦,更让全县人民看到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3、协调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充分落实就业优 惠政策的同时,建议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做实就业指导,确保就业困 难人员大都有岗可上。并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延伸到农村,把乡村有劳动能力的困 难户组织起来,开展治安、环境卫生、公益设施管理维修等事务。 4、切实落实《城市供热监管暂行办法》,缓解城市供暖矛盾。针对群众反映强 烈的供热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建议县上成立由主管部门、质检、消协、物价、供 暖企业、热用户代表六方参与的供热监测组织,依照《城市供热监管暂行办法》加 大供热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抓好室温鉴定和企业、用户双方维权工作,建立 供暖事故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畅通事故排除渠道,并探索实行新的有效管理 模式,确保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5、强化职业教育,培养优势人力资源。把新生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工作纳入国民教育,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优势劳动力。一方面,按照实际、实用、 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改善职业培训中心的教学设施,根据市场需要设置课程和专业, 联合县内外企业、国内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培训,打造优势劳动力品牌。另一方面, 加强企校联系,搞好就业衔接,力争达到学生毕业“不落地”,直接输送到用人单位, 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四)建议县上积极向上协调,力争把我县移民乡村的后续建设纳入上级扶贫攻 坚计划。完善移民乡综合发展规划,加大对移民乡各项建设的立项和资金争取力度。 围绕移民乡的后续建设和发展,建议县上在引导移民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自救,动 员社会各界从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生产物资等方面广泛救助、大力帮扶的基础上, 加大争取力度,争得上级的支持,力争把移民乡的后续建设纳入国家或省扶贫攻坚 计划,形成制度化、长期型的帮扶。 2020 关于民生调查报告(二) 根据州委常委相关文件要求,围绕“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主题, 州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抽调工作专 班,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就全州的民生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州民生工作基本情况 (一)城市低保 XX 年,全州城市低保人数为 53489 人,全年下拨低保资金 8355 万元,人月均 补助水平 110 元,比 XX 年增加了 14 元。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适当 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XX]99 号)和省政 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发[XX]1 号)精神,从 XX 年 1 月 1 日起,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 150 元统一提高到 240 元,人月均补助 水平达到 173 元,比 XX 年增加了 77 元。同时,将城市“三无”对象、城市孤儿以 及城市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贫困家庭纳入城市低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 240 元给予了全额补助。 (二)农村低保 XX 年,在州委、州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大力争取下,全州农村低保人数扩大到 15 万人,全年下拨农村低保资金 7832 万元,人月均补差 45 元,其中,一类对象月补 助不低于 80 元,二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 50 元,三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 30 元。XX 年初,省民政厅批准我州再增加农村低保 5万人,达到了 20 万人。目前我州农村低 保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按照“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三)五保供养 自 XX 年以来,全州民政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 持下,抢抓“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闲置资产, 大力推进农村福利院建设。XX 年,全州共有五保对象 13441 人,集中供养 9800 人, 集中供养率为 73%,共下拨资金 1386 万元,集中供养年人均 1500 元,分散供养年 人均 1000 元。从 XX 年起,集中、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以及分散供养孤儿的供养标准 将各提高 300 元,分别达到 1800 元/年、1300 元/年、1500 元/年。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州民政部门不断创新机制,着 力探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模式”,即“加强党政领导、实行自治互助、发展循环 经济、营造田园风光、提升人文关怀、长效持续发展”,不断加强农村福利院基础设 施建设、发展院办经济、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我州农村福利院的建设管理水平得到 了很大提高,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农村五保集中 供养“**模式”受到了省民政厅和民政部的表彰,中国社会报、新华社等先后作了 宣传报道。 (四)大病医疗救助 我州于 XX 年开始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XX 年,州政府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 医疗救助纳入十件实事,XX、XX 年分别下拨救助资金 1686、2445 万元。几年来, 全州累计救助 20 多万人次,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患大病的医治困难。XX 年,州 政府出台了《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病种、简化手续,降低 了救助起付线,提高了救助标准。对“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 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和农村五保户的起付线由 1000 元降为 500 元,救助金 额由 30%限额提高到 70%,救助标准由 3000 元提高到 5000 元;对农村特困户、城市 低保对象和困难优抚对象,起付线由 1000 元降为 800 元,救助标准由 3000 元提高 到 4000 元,同时,对特殊困难对象给予了适当的院外救助。XX 年,我州按照“取 消病种限制、扩大救助规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额度、简化救助程序、 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医疗救助的改革发展。在救助范围上,增加了 介于城乡低保的边缘户和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个人负担医药费 5万元以上且家庭 生活因病陷入困难的两类救助对象。在降低门槛上,取消或降低了起付线,在医疗 保险、合作医疗按规定报销后,剩余部分凭医院发票复印件再由民政部门给予 30%-70%的救助,年救助总额不超过 7000 元;对五保户、“三无”人员全部取消起付 线,人年救助最高限额由 5000 元提高到 8000 元;对介于城乡低保边缘的困难户,其 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个人负担医药费 5万元以上且家庭生活因病陷入困难的对象, 视情况一次性给予 XX-5000 元的救助;对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或维持的低保对象, 实行定额门诊救助,人年救助不低于 100 元。同时,对住院治疗的低保对象免收挂 号费、诊断费,注射费、观察费、住院床位费优惠 50%,手术费、辅助检查费优惠 30%,常规性药品优惠 10%。 (五)临时救助 为及时缓解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 难,我州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每户每年救助标准一般不超过 800 元,农 村居民每户每年救助标准一般不超过 400 元。对未满 18 周岁、父母双方因艾滋病或 结核病死亡,或父母一方因艾滋病或结核病死亡,另一方因其他原因死亡的患艾滋 病和结核病孤儿,按照人月均 200 元(生活费 150 元、抚养服务费 50 元)给予生活救 助。XX 年,全州临时救助人数 5000 多人。另外,从 XX 年 3 月 1 日起,对六十年代 精简退职职工,享受 40%救济的对象每人每月提高 25 元,不符合 40%条件的其他救 济对象(含国民党宽释人员)每人每月提高 20 元。 二、目前**州民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多样 一是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致贫。救助对象因患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 而且医疗费用偏高等问题加重了负担。二是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致贫。 部分贫困户因年老或残疾没有劳动力,无经济收入,生活贫困。三是文化水平低、 收入少。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因贫困而失学,文化水平低。在发展家庭经济时缺 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少,缺乏脱贫致富能力。四是交通闭塞, 生存环境恶劣的外界因素等造成的贫困。五是自然灾害大量存在。我州因地理位置 的特殊性,雪灾、雨灾、冰雹灾害时常发生。 (二)救助水平比较低 从总体上看,我州社会救助的范围和标准在逐年扩大和提高,困难群体的基本 生活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保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阶段。一是生存保障能力有 限。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不高,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临 时救助等不能缓解根本问题。二是家庭发展需求得不到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对子女 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极为有限,子女辍学多;因文化、年龄、身体等多方面原因,困难 群众创业、就业难度大,收入来源十分有限,家庭贫困状况得不到根本解决。三是 救助范围还比较窄。截止到 XX 年底,我州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 136.6 万人, 其中,绝对贫困人口 51.97 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 84.58 万人,而目前全州纳入农 村低保的只有 20 万人。 (三)地方财政对社会救助的资金保障机制支撑作用不强 **州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贫困地区,所属的 8个县市 财政均为国定贫困县。县市地方财政力量薄弱,可用于社会救助的经费十分有限, 主要依赖于上级拨付的资金予以保障。且因为多方原因,社会救助的工作经费也较 少。影响了全面保障民生工作的实行,不利于发展“三州”战略。 (四)民生工作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收入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家庭收入核算比较困难。二是各项保民生制度之 间的衔接不够。当前实施的保民生社会救助制度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 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住房就业援助等多项制度,但诸多救助制度还没有专门的条 例,存在管理多头,条块分割的问题。三是基层救助网络平台薄弱。我州救助机构 和队伍公室”,为隶属州民政局管理的副县级行政单位,并核定 3-5 名人员编制;各 县市要设立社会救助工作专门机构(最低生活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公室或社 会救助局、社会救助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地城乡低保以及相关社会救助审批管理工 作,并按照“每 3000 名对象配备不少于 1名工作人员”的要求落实工作人员;乡镇 办要设立低保工作站,专职工作人员应不少于 2人;村(居)民委员会(社区)或其它社 会组织受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委托,可以承担部分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可通过民间 组织建立社区义工制,逐步将社区志愿者纳入社区救助网络。 2020 关于民生调查报告(三)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 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瓜州建设,最近,县 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 部门负责人研讨,与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组(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座谈、 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 些意见建议。 一、我县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 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 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四个 移民乡村除外)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5 元,高于 8000 元的达到 25%以上,低于 2000 元贫困线的不到 1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4685 元, 高于该数值的达到 10%以上,低于这一数值的约 30%左右,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 10%;98%以上的居民点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9%的居民拥有稳定的 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 1%;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 99%;98%的村设有卫生所,90.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 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 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 在了 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 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 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 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 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大部分管线是使用期限较短的再 生塑料。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和大量移民迁入, 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同时由于水位下降,水质盐碱化,供水设施停用的组达 50 多 个,约占全县组数的 20%,饮水受到影响的农民 9000 多 名,供水不足的组 80 多个,约占全县组数的 27%,亟待维修和改造的管线约 100 多公里。目前的设施 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县城 7000 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 10 年以上的平房内,近 200 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 50 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 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 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窘困,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 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 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 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 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各农村乡镇普遍反映通组道路的公共部分(十字交 叉、文化室、孤寡老人门前、两个居民点之间)面积较大,占到硬化面积的一半,由 农民负担太重。 4、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 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 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 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县有 50 多公里 的 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 60 多台输电变压器被盗、有 50 多个组文化活动室未向 群众开放、10 多个村组文化室被租赁或挪作他用。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县城镇仅登记的失业人员近百名,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 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 窄。城镇 40 岁以上女性和 50 岁以上男性(“4050”)人员在我县约有 350 多名,他 们大多是企业改制中买断身份的工人和早期进城的农民,这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 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多方面 原因,我县城镇形成“零就业家庭”54 户,总人口 149 名,具备就业能力的 99 名。 这部分人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 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 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 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 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 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置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 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3、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 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 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 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 关注。 1、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 考大学成为子女就业的集中选择,由于扩招,造成师资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相当 一部分群众对当地高中教育质量缺乏信心,学生择校情况比较普遍。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我县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 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 题,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3、职业教育档次偏低。技能型师资紧缺,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培训能力相 对较弱,难以培养出紧跟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4、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 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县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 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县低保金城市发放标准为 173 元/月,农村发放 标准为 75 元/月,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 1980 户、4448 人。其中: 城镇 1048 户、2932 人,约占全县城市人口的 10%;农村 502 户、1516 人,约占全县 农村人口的 1.5%。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 范围。主要是常住县城无地无业生活困难的口袋户和家庭成员因生病、就学、失业 致贫的市民,这两类人员在渊泉镇约有 300 余户;农村低保发放标准难执行。农村乡 镇反映,农村低保线界定在人均纯收入 900 元的标准不好执行。我县绝大多数农民 纯收入高于 900 元,如果按照现行的标准执行,除“五保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 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 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 3846 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 13%。其 中:行政事业性单位职工 2289 名,企业职工 1167 名,自由职业者 390 名,暂无农 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①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老保 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城市 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少民营企业不给工人缴纳养老金,使其养老成为一个社 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 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②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 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 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 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 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 2003 年在我县试点,经过四年多的扩面运行,至目前 已经覆盖全县 90.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 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 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 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 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 收费低。 4、用工单位贯彻劳动保障法规不到位。一是劳动用工合同制、最低工资制的推 行进展缓慢。由于劳动合同制和最低工资制约束了用工方的部分行为,所以虽经各 级的督促落实,但仍然见效甚微。2006 年我县合同用工率仅为 27.4%,2006 年以来 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是 400 元,用工单位以算伙食费、住宿费、奖金、劳保品、效益 差、做工时间短、工作量轻等为由打折扣执行,致使务工人员收入很低,甚至出现 务工不如“吃低保”的现象。二是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情况仍然严重。很多企业采 用月工资“隔月发”、“季度发”,甚至是克扣工资,套牢务工人员,保证企业工源。 这些违法现象的长期存在,将工人置于一种艰难的处境中。仅 2006 年有关部门受理 处理拖欠工资投诉案件 62 起,涉及务工人员 387 名,追讨欠薪 129 万元。三是劳动 保护法规得不到有效落实。多数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普遍没有给雇用人员缴纳“三金”, 雇工没有完整的休息日,加班没有加班费,防暑、防尘、防潮、防毒、防辐射等《劳 动法》规定的基本劳动保护设施短缺。例如个别企业厂房内粉尘超标,工人工作期 间缺乏防护,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除尘建议,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较为突出的是: 1、药品进入渠道不够规范。调研中,群众反映医院和各种药店均存在药品进入 渠道不够公开透明,价格混乱,质量良莠混杂、药效不佳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有 效、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 2、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市场化倾向,弱化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 于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以药养医” 创收运行,导致医疗机构偏重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疗机构推行“承包制”,医务人 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致使其公益性质淡化,加重了患 者的负担。“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病痛解除难的重要原因。 (六)社会安全方面 1、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 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 免税前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2006、2007 两年农资价 格比较:2007 年水费每立方上涨了 25%,种子上涨了 20%,化肥上涨了 2%,地膜上 涨了 10%,每亩地成本较上年增加 100 元左右。 2、物价过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我县粮食、肉食、蔬菜等基本生 活资料不能自给,从县外调进各种费用增大,加之经营环节存在的欺行霸市现象, 导致生活资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与周边县市相比,肉、菜、蛋等生活资料价格高 出 10%以上,一些居民因此尽可能压缩肉、菜、蛋的消费,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捡 菜贩扔弃的蔬菜吃。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供暖服务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群众反映,县城部分住宅区供暖质量差, 县上制定的《供暖监管暂行办法》落实不够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出调解供需矛盾, 有效管理城市供暖的作用。用户拖欠取暖费要收滞纳金,但室内温度长期低于规定 标准却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老人和孩子因受冻经常生病。据了解,去冬县城有部 分楼房居民因暖气不热,又在室内生煤炉或用其他方式取暖。 4、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我县流动人口和移民 增加,相关部门对居民区的管理职责不清,存在扯皮现象,导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 位,县城盗窃案件突出。据社区反映,县城居民区有安全死角,部分楼房经常处于 无门房、无物业、无管理制度的“三无”状态,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 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 产生活。 (七)大规模开荒和移民,严重影响了全县的民生。 由于各级移民机构重移轻管使开荒移民成为产生民生问题的最直接原因。移民 人数过多,贫困面过大,而后续政策又跟不上移民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严重拖后 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制约了老户的增产增收,还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 据了解,我县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开荒移民,由零星小量转向了规模化。至 2006 年底全县共接受各级移民 15274 户,71644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61%,加上正 在迁移的九甸峡移民 13216 人,我县移民总数将达到 8.48 万人。已经迁入的移民存 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生活十分贫困。大多数移民素质较低,生活习性与我 县差异很大,不会耕种,在当地缺乏自救的渠道,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活。70%以上 的移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 600 元,80%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救济面太广,单靠一 县的力量负担太重。二是生产发展难。移民居住地多为盐生草场和荒滩,开垦的耕 地肥力低下,盐渍化程度高,改造难度大,加之灌溉用水紧缺,部分灌渠渠低地高, 改造任务重,生产发展难。据当地移民反映,目前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值极低,种地 倒赔。三是适龄孩子上学难。2006 年秋季开校我县四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新增小学生 2708 名、初中生 620 名,新开设初中 1所、小学 13 所、教学班 81 个,一次性需配 齐中小学教师 163 名,对于我县来讲是一个庞大数字。目前缺额教师 77 名,缺教学 用房 20600 平方米,适龄孩子不能入学和辍学现象严重。据统计,移民当中没有读 完初中的有 35900 多名,占移民总数的 65.4%,这些人已经成为我县的新一代文盲, 启动扫盲教育迫在眉睫。 二、改进的意见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 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 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 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广泛深入开展 全民创业教育,加强全民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 并落实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 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 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 人的基本生活。 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一是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 制,要求各用人单位要定期自查报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不落实 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用人单位给予责任追究。二是成立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监察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安监局、民政局、财政局、广电局、社保中心 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监察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各单位落实 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监察,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 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 3、加强宣传,靠实责任,积极争取各级支持,促进城市非职工人群合作医疗保 险制度顺利实施。 4、参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在农村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5、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努力转变现行“以药养医”现状。突出卫生事业的 公益性和社会保障功能,重点抓好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供给政策的落实, 减轻县乡医院运转经费不足的压力,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奠定基础。 6、规范现行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树立医务行业新形象。一是完善落实医疗管 理阳光操作制度,保证病人就医费用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规 范医疗服务用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三是建立医患沟通制度,规范医患 沟通内容、形式,打造信用医疗环境;四是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 信箱,及时受理、处置病人投诉;五是采取多种方式,收集病人意见,及时反馈改进 工作;六是抓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医疗水平。把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医 院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医务人员外派实地培训力度。同时,结合国家万名医师支 援农村卫生工程,争取大城市医师到我县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 7、强化药品进入渠道的监控,确保患者用上合格药品。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药 品的质量监督,发挥好职能部门在药患间“过滤器”、“防火墙”的作用,切实监控 好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让广大患者用上放心药、实惠药。 8、建立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机动调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当前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1、建议出台农村人饮设施改造中、短期规划。相关部门要把农村人饮设施的改 善纳入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列出改造计划,从最需要改善 的村组入手,全面开展对农民饮水设施的改造。针对当前部分村组吃水难的问题, 建议采取应急措施,协调经费和人力首先给予扶持解决。 2、建议出台非盈利性住房建设规划。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规划、建设、使 用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化、经常化和公开化,并逐年落实,有计划地解决中低收入家 庭和贫困户住不起房的问题。尤其是近两年要适当增加非盈利性住房的修建数量, 对今年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和廉租房的出租,应全程阳光操作,让中低收入家庭在公 正、公平的程序中圆了住房梦,更让全县人民看到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3、协调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充分落实就业优 惠政策的同时,建议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做实就业指导,确保就业困 难人员大都有岗可上。并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延伸到农村,把乡村有劳动能力的困 难户组织起来,开展治安、环境卫生、公益设施管理维修等事务。 4、切实落实《城市供热监管暂行办法》,缓解城市供暖矛盾。针对群众反映强 烈的供热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建议县上成立由主管部门、质检、消协、物价、供 暖企业、热用户代表六方参与的供热监测组织,依照《城市供热监管暂行办法》加 大供热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抓好室温鉴定和企业、用户双方维权工作,建立 供暖事故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畅通事故排除渠道,并探索实行新的有效管理 模式,确保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5、强化职业教育,培养优势人力资源。把新生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工作纳入国民教育,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优势劳动力。一方面,按照实际、实用、 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改善职业培训中心的教学设施,根据市场需要设置课程和专业, 联合县内外企业、国内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培训,打造优势劳动力品牌。另一方面, 加强企校联系,搞好就业衔接,力争达到学生毕业“不落地”,直接输送到用人单位, 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四)建议县上积极向上协调,力争把我县移民乡村的后续建设纳入上级扶贫攻 坚计划。完善移民乡综合发展规划,加大对移民乡各项建设的立项和资金争取力度。 围绕移民乡的后续建设和发展,建议县上在引导移民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自救,动 员社会各界从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生产物资等方面广泛救助、大力帮扶的基础上, 加大争取力度,争得上级的支持,力争把移民乡的后续建设纳入国家或省扶贫攻坚 计划,形成制度化、长期型的帮扶。 2020 关于民生调查报告(四) 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 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 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 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房县总面积 5110 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 20 个乡镇(场),304 个行政村,1567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4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0 万人。农民人均纯 收入 2756 元,财政收入 2.1 亿元。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 对象 31160 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 5469 人,农村实有五保 6610 人,农村低保对象 3.3 万人,城镇“三无”对象 820 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1.2 万人,常年因灾 救助对象 40000 人,60 岁以上的老人 6.4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5.2%,90 岁以上 的老人 476 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 23 所(其中县办福利院 1所、光荣院 1所,乡办 福利院 21 所),为民服务窗口 2个(即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低保服务大厅),社会公 益事业管理单位 2个(即烈士陵园管理所、殡葬管理所),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 82 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 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 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 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 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 政事业资金 4.5 亿元,常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 5.8 万人,常年灾民救助 4万人 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 1.2 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 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 2500 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 灾民恢复住房 8000 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 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乡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 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 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创新社会 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 了民主评定制度。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 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 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 保障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 村(居)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 服务窗口。投资 50 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 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09 年和 2010 年,我县低保工 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 1100 万元,对福利院 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 210 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 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 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 400 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 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利院、野人谷镇福利 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 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 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 800 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 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 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 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 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 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房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 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 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 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 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 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5、防灾救灾工作快捷高效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 方针,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 社会稳定。一是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严格执行汛期和特殊时期 24 小时救灾值班制度, 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上报灾情。灾害发生后,及时督办乡镇开展自救,下拨救灾 资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饮用水。二是规范常救对象 的救济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对全县常年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公示,按 照《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及时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解决常救对象 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 急预案》,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成立县救灾备灾 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募捐机制。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 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 变,每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 50 万元以上。三年来全县先后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群众 生活救济资金 2147 万元,其中用于冬春生活救济资金 1114 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 建资金 1033 万元;下拨棉衣棉被 12 万件 6000 床。 6、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在婚姻服务上,逐步实现了以乡镇分散 登记向全县集中登记的体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婚姻咨询、法 制宣传、登记拍照、电子档案传输、信息查询、代写婚姻文书等一系列婚姻登记服 务。年结婚登记量 4500 对左右,登记合格率达到 100%,2009 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 “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在收养登记上,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严格 服务程序,收养登记合格率达 100%。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 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了社 会组织在加快房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房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 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 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 40 张,远远满 足不了城区 450 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 供养率低。全县仅有 21 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 50 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 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 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 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 60 岁以上老人 6.4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 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 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 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光荣院,为伤残军人 提供服务。没有军休所,无法为退离休军人提供活动活场所。没有优抚医院,优抚 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 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 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 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 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 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 “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 45 元, 救助人口 4.6 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 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 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 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 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 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 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 3956 人,实有五保 6610 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 480 万 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 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 210 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 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 1-2 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 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 304 个村(居),目前,只有 107 个村(居) 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 120 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 民服务场所,还有 77 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 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做好村干部的 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快村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 化、专业化的进程。优化班子结构,从而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 干部待遇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从政治上关 心爱护村干部,让广大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2020 关于民生调查报告(五) 一、关于社区的各类概况 (1)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老年人大多数愿意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有部分老人有退休金,有部分老人依靠 子女,还有的老人还在外工作,部分老年人生活靠养老金不够,多数老年人认为医 疗保障方面不够完善,不过大家基本都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持有满意态度。 2)社区居住条件方面 我们调查了几个小区,科教新村小区则属于比较老的建筑,范围比较小,阳光 100 则是比较高档,并且设施建筑都比较新,建筑范围较大,桃花坪小区则是普通 化小区,况且我们组成员认为个小区内垃圾站点设置不够多,因为老年人走路比较 费力,所以应该多建些垃圾点,我们调查的三个社区能够更明显的反映出给类问题。 (3)老年人社区的设施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来看,科教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没有,而阳光 100 社区基础设 施完备,桃花坪校区基础设施基本还行,基本可以满足老人的需要,我组成员认为 老年人社区应当设有室内基础设施,设些能够让老年人在下雨天也能的到锻炼,最 好室内的地面设置防滑地面,以免防止老人摔跤,还有社区内部设置休息的地方太 少,因为老年人有时候走累了需要休息,并且社区在规划时应当多设些锻炼器材, 这样能够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得到锻炼。 (4)社区绿化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看,科教新村的绿化太少,几乎没有,阳光 100 绿化比较晚上, 也很符合那里老年人对空气清新度的需求,桃花坪社区基本还行,老年人也持满意 态度,不过我组成员认为绿化是一个社区规划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使社区看起 来美观,而且能够给老年人晨炼时带来清新的空气,让老年人的身体更加健康。 (5)社区交通体系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看,周围各类交通体系较好,都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去各个地方,比如医疗点,超市购物,需要乘坐的公交都比较方便能够乘到,但有 些道路比较拥挤,这样很容易挤到老人导致摔倒,所以建议规划时尽量路宽些,但 对此老年人都较满意。 (6)社区周围建筑类型 从所调查的小区看,每个小区周围环境过于吵闹,经常半夜还有鞭炮声,这样 就很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建筑类型多样,桃花坪校区周围则有学校,而科教新村 比较靠近闹市区。 建立分析图表如下 二、社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1)从我们调查的小区来看,各个小区缺乏生活配套设施,老年人也需要有娱乐 场所,室内娱乐健身设施缺乏,使老年人身体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路面防滑设施不够,在基础设施旁应该更多的铺设防滑路面,这样能使下雨 天老人也不用担心出门会摔跤。 (3)从我们调查的小区看,科教新村房子较老,由于建房年代较久远,房子的朝 向不太好,朝阳性较差,并且周围建筑楼房过高挡住阳光,这样有害老年人身体健 康。 (4)卫生方面,新建后,垃圾桶减少了,我们认为有必要增加垃圾桶的数量,这 样能使老人更加方便的丢垃圾,而不用走太远,因为老年人身体虚弱,行动缓慢。 (5)绿化方面,各个小区应加大对各种花草的种植,使绿化更加明显,而且颜色 搭配上需要让人看着舒服,这样有更多的绿化能够让老人感受到浓郁的气息生活。 三、老年人的需求 (1)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而且需要更加的完善,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充 实自己的老年生活。 (2)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绿化,这样能够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使得身心更加 健康。 (3)有些老人需要小区内的路线能够多些,能够让车和人走不同的路线,这样能 够使他们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4)有些老年人需要社区内设有他们自己活动的场所,以便于他们互相交友,并 且能够在晚上也能活动,使得一天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加大对老年人照看的步伐,给他们更多的优 惠政策,在居住方面给他们更好的环境,关爱老年人,从他们生活的社区着手进行 改善,应该更多的为老年人着想,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居住条件,在社区各类 基础设施规划上尽量做到让老年人能更好的得到身体锻炼,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