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观看中国扶贫在路上心得体会精选5篇_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5篇
观看中国扶贫在路上心得体会精选5篇_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5篇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 今年仅剩下9个多月时间,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承诺如金,战鼓催人,面对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一线扶贫干部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善于从中医里吸取精神营养,用“望闻问切”之功,精准“把脉”找准“病根”,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要善于用眼去“望”,观察民情。中医里的“望”,就是通过看一个人整体气色情况,得出一个总体的判断。一线扶贫干部要在“望”上下功夫,首先是腿脚要勤,要把每一处每一户走到,走到哪里“望”到哪里思考到哪里。要“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是否明显,扶贫道路是否通畅,产业发展靠的是什么,村容村貌是否整洁,群众精神面貌好不好。要“望”群众吃得好不好,住得宽不宽敞、安不安全,消费水平怎么样,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还要“望”每一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未脱贫或致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只有把民情“望”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要善于用耳去“闻”,倾听民声。中医里的“闻”,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一线扶贫干部在“闻”的过程中,要把身子投入,把情感融入,要一沉到底深入家家户户,发自内心地与群众建立感情,群众才会向你“掏心窝子”,愿意说真话敢于说真话,那种“蜻蜓点水”式地浮在表面,或高高在上不愿与群众一起“趟泥水”的干部,是什么也“闻”不到的。要多与党员和群众拉家常,通过多“闻”,搞清楚群众在想些什么,在关心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什么发展思路和想法。 要善于用嘴去“问”,了解民意。中医里的“问”,是通过仔细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及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一线扶贫干部要通过“问”,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构成、劳动技能和致富能力情况,了解他们家庭资源、收支状况和发展条件,判断他们的发展意向和愿望。要通过“问”,了解群众对扶贫项目及扶贫资金使用的满意度,听取群众真实的意见建议,查找扶贫工作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要通过“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各种方式问计于民,共同寻找解决贫困难题和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要善于用心去“切”,把准民忧。中医里的“切”,是用手摸脉象、用心分析判断。按经络学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贫困群众的“堵点”就是“痛点”,也是脱贫攻坚的难点。扶贫干部要通过“把脉”的过程,站在困难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寻求对策,对收集整理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确保判断“切”中要害;要把扶贫政策用实用活,把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确保方法“切”合实际;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工作思路,精准施策,确保措施“切”实可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扶贫、扶真贫”,更好地带领困难群众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小,栽上“摇钱树”,端上“金饭碗”,彻底去“穷根”,永远摘“穷帽”。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和关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指示精神,应全力统筹协调整合派出单位、派驻干部、派驻苏木乡镇、嘎查村等各方面力量,从精准选派、监督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入手,推动驻村干部管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力有效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局。 一、强化精准选派驻村干部 遵循选强配优、结构合理、人岗村相适的原则,在尽量保持工作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征求派出单位、相关部门及本人意见,经组织部门审核后,每年都对驻村干部进行考核调整,确保驻村干部素质过硬、愿意驻村且能够脱岗常态化驻村,经过综合考评,广泛征求包片领导、苏木乡镇党委、所驻嘎查村班子等的意见,让到岗情况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反映佳、工作实绩优的驻村干部继续留任,持续发挥抓党建、助脱贫、促发展作用。 二、加大驻村干部日常管理 坚持制度先行原则,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牛鼻子,坚 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制定完善驻村干部请销假、谈心谈话、召回调换、考勤、督导考核等制度。明确管理主体。组织部门负责驻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苏木乡镇要经常了解和反馈驻村干部的驻村工作情况、廉洁自律表现等,并根据实际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派出单位负责做好支持配合工作,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经常到所在嘎查村调研指导,帮助和推动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对驻村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进一步传导压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不定期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对驻村干部落实管理制度及履职等情况进行督查。加大考核力度,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在听取汇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查看等基础上,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环节,随机选取贫困户、一般户代表参加考核,确保考出实绩、考出干劲、考出担当、考出工作动力。通过考核督察,对违反驻村管理制度的驻村干部,坚决予以问责。 三、激发驻村干部干事激情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合理利用财政作用,为驻村工作队发放工作经费,切实解决了驻村干部无钱办事的问题。落实驻村干部生活补助,同时,派出单位组织驻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一定标准内对扶贫差旅费予以报销,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起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加大提拔重用力度。牢固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把脱贫攻坚前沿阵地作为既成就事业又成就人才的平台,通过调研督查、谈心谈话、年度考核等办法,将表现突出、评为“优秀”等次的驻村干部列为后备干部,适度扩大驻村干部年度考核评优比例,并在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切实提高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3 党员干部带头引领。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党员干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文明乡风建设更是离不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为此,要求群众不说的话身为党员干部首先不说,要求群众不做的事党员干部先要不做,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说服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让“孝道传承、家风正气、诚实守信、节俭婚礼、厚养薄葬、节俭治丧”等新风尚典范得到发扬传承。同时,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严把入口关,真正让“德商”成为选拔农村干部、发展党员的决定性因素。 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乡风文明建设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农村群众向善、向美的内生动力,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要加大对一批优秀典型的表彰力度,从正面引导群众,也要抓一批落后典型,从反面对群众起警示作用。发挥农村道德模范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新风尚的一个关键点。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来引导村民学、比、超。可以通过“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最美家庭、好人好事、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来弘扬正气,严禁“指标式”评选,评选结果要张榜公示,强化宣传,表彰颁奖要“郑重其事”,过程要有庄重的仪式感,要让获评的群众有强烈的荣誉感,形成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对“反面典型”起到了有效治理作用。比如安徽某村将“不孝家庭”纳入了“不孝黑名单”并在新安晚报宣传,在全省属于首创,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增加投入建好阵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是交流、宣传文化的阵地。只有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才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才能“抓住”农民的思想。一方面要尽量争取财政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起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让活动更加贴近农民朋友,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已有的健身设施、图书室、文化娱乐室等文化活动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管理,防止形成摆设。 强化宣教净化心灵。要在广大农村掀起除陋习、树新风的风暴,就要植根于广大农村群众内心,唤醒他们原有的淳朴思维,清新净化群众的心灵。让乡风文明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心头”。通过文艺下乡演出、送电影下乡、道德讲堂、文化广场、典型宣传栏、公开表彰先进典型、普法宣传栏等方式开展正能量、主旋律、法制思维宣传,传播正确婚恋观、弘扬孝悌文化,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群众,运用微信等现代传播平台讲文明话、传文明事。村居可以建立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微信群,群内人员随时转发具有正能量的信息、视频,形成相互正面牵引的作用。 完善制度指引道路。移风易俗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等制度,使得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指引村民走向乡风文明的道路。同时可以沿用传统的优秀“家规、族规”,做为法治、德治、自治的必要补充。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4 近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把防止返贫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防止返贫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脱贫和防止返贫并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偏废其一,需要整体推进。返贫的要致力脱贫,脱贫的要防止返贫,在决战决胜之即尤其需要统筹推进,做好致力脱贫和防止返贫“结合文章”,全力“歼灭”剩下的贫困,“谨防”一切可能滋生返贫致贫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拔出穷根,让人民群众真正脱贫致富,迎来幸福美好生活。 做好致力脱贫和防止返贫“结合文章”,要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未雨绸缪方能运筹帷幄。脱贫是一个状态,它有可能顺向发展,也可能逆向返贫,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也是我们必须谨慎处之的,决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和大意。要始终保持底线思维和未雨绸缪的思路,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致力脱贫又防止返贫,巩固脱贫质量。对已脱贫的,要建立起返贫监测机制,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防止边缘脱贫人口、产业后劲不足的贫困地区出现返贫和新致贫。对返贫的要及时重新建档立卡,仔细梳理其致贫返贫因素,防范化解脱贫后可能再返贫的苗头性问题,实施精准长期的帮扶措施,确保脱贫质量和成效。 做好致力脱贫和防止返贫“结合文章”,要坚持开发式帮扶和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实现脱贫,也绝不能少一户、漏一人。同时面临着仍未脱贫的艰巨任务和可能存在返贫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眼观六路、也要耳听八方;既要统筹兼顾,也要细化措施,才能做到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要鼓励其发展产业、转移就业,通过劳动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要进一步强化社保、养老、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兜底政策和保障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对已经脱贫的,要逐步以“开发式帮扶”替代“保障性措施”,引导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勤劳致富;同时,对监测到可能返贫致贫的,必须做好及时“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下足保障性措施,确保脱贫质量。 做好致力脱贫和防止返贫“结合文章”,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众人拾柴火焰高,协调办事力量大。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取得如今的好成绩,就是得益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倾力奉献,形成了抗击疫情的最大合力。脱贫攻坚,是一个惠及全国人民的幸福事业,同样需要政府主导和全社会的参与,方能取得最后胜利。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联动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引导先富带动后富,全社会相互支持、守望相助,汇聚起全国上下齐心战贫强大合力。一方面,通过实施优惠政策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市场、公益组织等支持参与脱贫攻坚;又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作风监督,确保从严从实落实和完成脱贫任务。另一方面,要积极统筹地区产业发展,加强东西部地区的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建设,畅通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经验做法的互共互享,凝聚起全社会脱贫攻坚的磅礴伟力。 做好致力脱贫和防止返贫“结合文章”,要坚持外部帮扶和群众自主相结合。持久的幸福是靠奋斗收获的。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贫困群众自己的事情。需要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意识贫困和能力贫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将脱贫成果稳定住、巩固好。一方面,要以贫困人民自主脱贫为中心,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效脱贫的方式方式、意义价值,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外部帮扶和内部自主脱贫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积极指导贫困群众结合当地优质资源、优质特产积极创新、拓展增收致富的方法道路,并提供配套政策资金的支持,定期开展劳动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生产经营培训等,多措并举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竞争本领,不断释放出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潜在能量。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防止返贫的起点。在全力脱贫的同时,更加需要谨慎“返贫”的问题。唯有以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脱贫攻坚工作,下足功力做好致力脱贫和防止返贫的 “结合文章”,才能确保脱贫的有效性、长效性,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5 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考察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为民情怀,极大激发了广大边疆干部群众的爱国爱党热情,极大振奋了各族群众发展信心。纪检监察机关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加强自身建设,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一、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坚定发展必胜的信心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面对面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对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全省上下践行初心使命、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充分体现了对云南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县与全省全市一道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坚定了必胜信心决心;充分体现了对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望。总书记这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同2015年1月考察云南工作时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同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身为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和指导,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抓手。一要抓好一体学习贯彻,加强理论武装。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把监督执纪问责各项业务做得更好。二要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坚守底线思维,把党纪国法作为带电的高压线,严守各项规章制度,时刻做到自重自行、慎独慎微,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带头遵守各项纪律规定,自觉守纪律、讲规矩,不被金钱所诱惑、小利所诱惑。要坚持从细节做起,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强化法纪观念。同时,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无论是在8小时以内还是以外,都要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生活的习惯,保持正确对待监督、诚恳接受监督的良好心态和宽广气度,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书写对党忠诚的行动实践。三要学以致用,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自己应有作用。着力提高业务能力,全面系统学习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理论知识,统筹推进“两个责任”压实、综合体验式监督、蹲点式谈心谈话监督、疫情防控监督、人防系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及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等工作,加强与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联系沟通,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业务,推动政治生态高质量建设。四要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农村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主阵地,多到挂钩户家中了解情况,掌握具体真实情况,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