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有效预习开启阅读教学的“导航”之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有效预习开启阅读教学的“导航”之路

语文论文之有效预习开启阅读教学的“导航”之路 ‎ ‎ ‎ ‎  温岭市太平小学  林薇 ‎  【内容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预习开始于教学的起始阶段,又贯穿于这个教学活动,起到导航的作用,选择最优化的路线,走完知识的全程。有效的预习略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促思生疑,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结果。在阅读教学中,预习就像学生学习的导航,选择最优化的路线,走完知识的全程。‎ ‎  【关键字】   有效预习  以学促思  以学定教  授之以渔 ‎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是这样阐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语)为此,我们教师耗尽心力,从教学导入到教学环节再到课堂作业的设计,使尽十八般武艺,让孩子在我们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地阅读文本。有时,我们为了更好地实现文本的教学,往往让孩子课前先“热热身”--预习课文。当然,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这更肯定了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行军打仗,了解军情,要备战;教师上课,精心设计,要备课;学生学习,且行且思,要预习。在阅读教学中,预习就像学生学习的导航,选择最优化的路线,走完知识的全程。‎ ‎  一、“省时省力”--略化课堂教学 ‎  中国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汉语文--母语。生活的现实告诉我们,儿童获得母语的主要方式就是习得的。甚至我们说,语文的学习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每个人自出生之日始,就浸润在母语的怀抱之中,自然也就有了与生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最佳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我们的语文教材知识系统的安排是螺旋式渐进的,孩子读一篇新课文,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熟字、熟词和已经掌握的句式。课文内容又多是源于生活的图景,学生完全可能凭借个人的相关生活体验和固有的语文积累来感知理解。那么,我们所说的“一切从零开始”‎ 的教育理念,显然在语文教学中是不适用的。语文的教学又离不开语言文字,字音、字形、字义的学习,机械又不可不教,倘若抛开学生的已有水平,从零开始教,课堂容易繁琐又无趣,效率低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展开教学。有效的预习,能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以至判断出教师哪些简单教,哪些详细讲,一改过去的繁琐课堂,略化四十分钟的教学。我们教师要懂得取舍: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一教就会或能自己容易学会的,不教;我们要教的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学会的,学生感兴趣而又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既省时省力,又能略化课堂原本繁琐低效的教学环节。‎ ‎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雷雨》这一课时,设计了预习单:‎ ‎  1、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 ‎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 yā  yà)下来。‎ ‎  (2)一只蜘蛛从网上垂(chuí   cuí)下来,逃走了。‎ ‎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luàn  làn)摆。‎ ‎  (4)雷雨后,一条彩虹(hóng   chóng)挂在天空。‎ ‎  2、连一连 ‎  一阵           蜘蛛             雨点          越来越闷 ‎  一只           彩虹             闪电          越来越大 ‎  一条           乌云             雷声          越来越亮 ‎  一片           大风             空气          越来越响 ‎  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们应当给予一定的反馈,给学生一个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教学前,教师简单的检查了字音、字形、字义,发现学生的已经基本掌握了,就不需要展开,留足时间针对学生难懂的点剖析和拓展。例如:“压”“垂”“乱”“挂”等动词在本文中的运用,教师就结合文本重点让孩子在预习中先辨清它们的音,在课堂中结合句子、文本来理解这些动词的作用。这样在预习的基础上,有效的拓展,使课堂简洁又不乏深意。‎ ‎  二、“低碳绿色”--优化课堂教学 ‎  小学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的现实,必然让我们开始追求“低碳绿色”的教学方式。现在许多的课,虽然课前布置了大量的预习作业。但一开始上课,教学师的教学设计又把所有的学生当成了零起点。教师把自己备课之所得,全盘托出,牵着学生听他解读课文的“系统汇报”,老师一厢情愿的“排放”使得学生只能被动配合应对。自己在预习中的所感所悟所得和困惑都随之飘散。久而久之,使学生既对预习有了无用应付之感,更缺少了对文本的自我解读,恶化了学生的学习生态。因此,“低碳绿色”的课堂,必然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学习的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  1、促思生疑 ‎  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诸如如何减少教师的话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预习效果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没有课前有效的预习,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也往往变成了几个优秀生的舞台,而其他的同学就是这台戏的观众,缺失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表面的精彩,却剥夺了孩子们的思考能力。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学生在知识和经验上参差不齐,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会有所不同。课前预习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有目的性的学习和思考,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 ‎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与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时,由于本文写抽象的概念时间,学生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按照传统的方法,我把课文理顺,按照事先设计的去教,层层推进,很是顺利地把课文讲完。可是,读得热热闹闹的课堂却掩饰不住课后学生那一脸的茫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怎么就不回来了?人怎么还能跑赢时间?这些疑惑是孩子用心思考的结果,让学生被动接受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如果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们一定能弄明白的。于是,在另一个班级教的时候,我在预习任务中,增添了: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你心中又产生了怎样的疑惑呢?写一写旁注。学习贵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上课伊始,我就来交流这一预习任务,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基本上能把课文的内容读懂,你一言我一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思考中质疑,在思考中解疑。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后,问题停留在“时间是怎么从我身边溜走的?我们该怎样和时间赛跑?”‎ 以此,我再展开教学,学生对此充满期待,听得也认真,我们有针对性的讲解,讲得也轻松。‎ ‎  2、以学定教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先学”单方面的理解就是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关注学情,以学定教展开教学。‎ ‎  例如:我在执教《荷花》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任务:‎ ‎  1、本课我掌握的生字分别是:重在字音         ,重在字形          ,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的是            ,因为         。‎ ‎  2、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写的呢?先写了        ;接着写       ;最后写        。‎ ‎  3、你觉得课文描写最美的是哪个自然段?你能试着将它背下来吗?‎ ‎  4、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  从预习的任务层次上,不难看出,我的精心的安排,从易到难,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提升,注重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关注学生的审美和积累。每个学生在完成每项预习任务时,都有了自主的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思,各有所疑。我设计的: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就是在促进学生思考,自己看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记录下来,课堂上再提出来解决,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在实际的课堂中,课文第二自然段对荷花的各种姿态的描写就成了孩子们重点关注和欣赏的段落。从赏图--赏文--读文--学文--仿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让孩子学得兴致盎然,自然而然的语用练习,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写熟悉的景物也是手到擒来。‎ ‎  有了课前的预习,教师基本掌握了学生对课堂的期待,重点落在学生理解的难点上,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走进学生心里,把孩子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欲望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如独立思考,动手拭错,自我纠正等)完全交给孩子,把孩子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自己去吸纳、去搏斗,促进生本课堂的产生。课堂归还了学生,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都得到了有效的体现,真正达到了以学定教。‎ ‎  三、“授人以渔”--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能力,是课内学习的辅助,更是课外阅读的主角。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为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参谋”和“顾问”教师在预习任务的安排上,也应该更多的偏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 ‎  虞大明老师的《麦哨》一课,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对预习方法的指导。虞大明老师在《麦哨》揭示课题后,调查了解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1.已标上自然段的同学请举手,在你的课题后面打上“☆”;2.读正确课文的请举手,打上“☆☆”;3.已想办法了解麦哨是什么小玩意的,打上“☆☆”;4.如果已对麦哨产生疑问的,标上问号的,打上“☆☆”;5.预习时,已经在你喜欢的部分旁作上记号的举手,可以加“☆☆☆”。检查预习的同时,也渗透了预习方法的提醒。要标上小节数,要读准通读课文,要理解生字新词。要质疑问难,要关注导读提示……在虞大明老师的课堂上,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口头作业,而是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在总结阶段,虞大明老师问学生,这节课,你在预习上有什么收获,当学生滔滔不绝地说出许多预习方法时,我们看到了大明老师的课堂不仅达到授之以鱼,更是达到了授之以渔的课堂效果。‎ ‎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行为,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预习任务的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欲望,层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当然,预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老师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去做,不要急于放手。方法的学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宽容,舍得花时间,即使它占用了我们宝贵的课堂时间,但要知道现在的“舍得”终将成就未来的“难得”!‎ ‎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当孩子在预习中有了自己的发现、研究、探索,并把这些带入我们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何愁不主动,不热烈,不充洋溢生命的活力,智慧的碰撞呢?有效的预习开启的是课堂教学的导航之路,让我们教师教得简单,让孩子学得轻松,让课堂不再“高耗低效”,岂不让众师生快哉?乐哉?‎ ‎  参考文献:‎ ‎  1、周一贯  《“高耗低效”,语文教学呼唤“低碳”课堂》 《语文教学通讯》 2010.7~8‎ ‎  2、洪闰钰《现代教育研究和实践》2011年3月版 ‎  3、徐福荫,袁锐愕。《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  4、《有效的预习需要“导航”》  徐红飞  《小学教学研究》2010.0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