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小学识字教育
语文论文之浅谈小学识字教育 浅谈小学识字教育刘远和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杜浔中心学校 福建 漳州 363215)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历来是基础教育乃至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新课标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让学生识记如此大量的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新”更“活”,成为了广大低年级教师的共同课题。在识字教学中,准确把握识字心理、注重学生会学乐学、努力拓展识字时空,识字效率将得以长足提高,识字教学将得以不断优化。1 紧扣识字心理,优化识字过程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传统经验要与时俱进,融入新理念,更要紧紧贴近儿童特别是当代儿童的识字心理。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是在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听到说出和动作)所形成的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与言语视觉(看到的言语)建立起新联系的过程。识字教学始终要紧扣小学生以下几个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材料以视觉加工为主,强烈的视觉刺激能对记忆材料留下深刻的印象。识字教学要努力创设情景、力求形象直观;无意识记和无意注意仍占重要地位。识字教学要在课堂内力争新颖有趣,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无意”也识字、处处有识字;字音是识字的第一关。读准字音有助掌握形和义;字形是难点,其遗忘率高于字音和字义。小学生往往按照“整体感知字形→字形拆分→字形重组→再次整体感知→达到记忆” 的心理过程来掌握汉字字形。在无意注意的状态下,对字形的认知一般来说左优于右、上优于下、字形强的方面往往会掩盖字形弱的方面,旧经验也对学生观察字形有较大影响(包括帮助学习生字和干扰辨别形近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有效针对儿童识字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全面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感官,有的放矢地 开展生动有趣的识字活动,促使学生会学乐学,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及早阅读”之一识字教学新理念。2 培养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乐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低年级识字中尤为重要。培养兴趣,要起于入学第一天,要贯穿每堂课及每堂课的始终,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1)引发好奇。好奇乃儿童天性,学生因好奇而乐学好问。(2)游戏助兴。如“看拼音找朋友”“猜字谜”“小猴摘桃子” 等,把游戏带入课堂,学生在乐中学,最终以学为乐。(3)竞争激趣。争强好胜、乐于表现是儿童的一个心理特征,因此借助竞争可引发识字兴趣。(4)传媒激趣。形象直观的教学用具、视听并茂的电教媒体乃至传统的图卡、磁带如能设计精巧、运用恰当,无不妙趣横生。(5)体验成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创设“跳”的机会,学生体验“摘”的成功。乐于“跳”逐步成为乐于“学”。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6)创设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7)情感增趣。教师的良好情感,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亲近感、期待感和理解感,而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欣赏,正是教师良好情感的重要源泉。教师寓语言、动作、表情所传递给学生的亲切、信任、鼓励的情感,大大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参与学习的兴趣。3 传授识字方法,培养识字习惯古语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授之以渔,教给方法”就显得更为迫切。3.1结合教材,教给方法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在识字课的编排上独具匠心,整个教材循序渐进并注重识字方法的启发。如一年级上册象形字《口耳目》、会意字《日月明》是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下册每组“语文园地”中都有一个“我的发现”,让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规律性的东西。如“园地六”是加一笔、减一笔的趣味识字法, “园地一”让学生懂得并掌握“加偏旁”和“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 “园地五” 是反义词识字,等等。我们通过竞赛方式,借此逐步帮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如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添笔画法、熟字换部首法、去部首法、形声字学习法、查字典识字法,从而使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3.2培养良好的识字习惯首先是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到什么”是培养识字观察的着力点。如一册课文中有许多插图,识字时要观察图画,认识事物,通过观察解决字的音和义的问题,同时建立音、形与义的联系。其次,要培养使用工具自学的习惯。随着识字能力的提高,学生自己能识字的比重加大了。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使用识字工具自学识字的习惯,使汉语拼音、笔画部件、字典词典真正成为学生识字得心应手的好工具。如:定期分层次举行查字典比赛,能使学生遇到识字问题时自觉运用字典。第三、要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识字是识字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多种认知感观同时活动,做到眼到、口读、心想,做到音形义兼顾,在反复朗读中,使反复出现的汉字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巩固识字效果。4 注重“识用结合”,拓展识字时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生活是儿童更为广阔更富活力的大“课堂”。在“生活-经验-新知-生活” 的循环往复中,低年级学生更是提升了生活经验,拓展了新知视野,深化了新知体验,最终促进了新知的渴求。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识字将更活、更广、更主动。挖掘营造校园识字氛围;走出校门,观察识字:借助传媒多识字。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要充分利用低龄儿童的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针对学生的心里特征,通过参观游览、实践活动等形式,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人力物力,强化运用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和工具,努力实现识字资源的最大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