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观看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有感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观看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有感5篇

2021 观看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有感 5 篇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 1 2013 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立项时,诞生于欧洲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 运营 20 年,而亚洲却没有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为补齐中国港口短板,刚刚做完肺癌手术的张连钢秉承“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 毅然挑起设计建设世界一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重担。 在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 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考 察交流没有取到“真经”。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 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张连钢和团队定下目标:要靠我们中 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 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三千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 论证报告。 按照国外惯例,自动化码头的规划设计至少要 3 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则需要 8-10 年。 张连钢提出,“这个速度等不起”,他带领团队集思广益,大胆探索,对项目组织设计实行“并 行协同”,即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使每个参与者都全流程承担咨询 师、设计者、建设者和经营者等多职责角色,扁平化矩阵式统筹推进全流程工作。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 一点点成型。仅仅是集装箱卡车出入码头的闸口,团队就前后设计了 40 多稿布局方案;装卸 流程测试案例编写了 7000 多个,反复测试达十多万次。就这样,团队仅仅用了 15 个月就拿 出了完全符合青岛口岸实际的码头规划设计集成方案,不仅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而且实现 了全面超越。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 2 面对国外成熟经验在青岛港的“水土不服”,“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 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凭着一股不畏艰、不怕难的劲头,创新自动化码头建设模式。 以码头堆场建设为例,堆场混凝土梁面平整度,业内允许误差控制在 15 毫米以内,但为了 能让自动化设备在抓取集装箱时,定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团队硬是把这个标准控制到了 正负 2.5 毫米的极限,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因此创造了一项新的行业标准。 针对自动导引车的供电模式,团队大胆采用先进的钛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设计制造了不用 换电池的导引车,作业过程中自动完成充电,续航里程无限制,不但节能环保,而且减重十 几吨,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并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此外,团队还全球首创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解决了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全球性难题; 全球首创“氢+5G”智慧码头建设,等等。 “连钢创新团队”仅用 3 年半时间完成国外码头 8-10 年的研发建设任务,不仅实现当年投 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还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 研成果,赢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创新成就未来,创新赢得尊重。2018 年,“连钢创新团队”应邀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全球自动 化码头峰会。从前,像这样的交流从来不邀请亚洲港口,现在,中国不仅参加了,还以主报 告人的身份登场,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连钢创新团队”传承了青岛港人一直以来的拼命创新精神,是精神催化生产力转变成果的 创新典范,这是几十年港口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国际一流海洋港口面貌的 展示。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 3 面对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一项项苛刻的限制条件,“连钢创新团队”不但没有被吓 退,反而激发了凝聚力、战斗力,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 一幅码头总平面布局图,团队对 9 种方案、16 种派生形式以及 8 个要素,进行反复综合比 较,得出最优方案;堆场设计,通过对 16 个因素进行多次综合平衡优化后,确定最终选择; 自动化流程的测试案例多达 7000 多个,在 17 套环境中进行了十几万次测试……这一组组数 据的背后,是团队成员们一次次群策群力、一次次挑战极限。 在设备制造最吃紧的时候,设备监造组的同志兵分四路进驻制造基地,一呆就是半年。一支 手电筒、一把游标卡尺、一个笔记本电脑是他们工作上的“三件套”;方便面、榨菜、老干 妈是他们生活上的“三件套”。白天顶着酷暑钻大梁、爬高空,晚上回到办公室,对照图纸 研究第二天的监造重点,每天都要忙到夜里 10 点以后。 到了测试阶段,设备需要 48 小时不停运转,他们也是 48 小时连轴转。流程优化组的同志不 断完善系统功能,拿着秒表盯在现场,对流程作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测算,一秒钟一秒钟 地细抠,不断提升作业效率,一开港便创下了桥吊单机效率 26.1 自然箱/小时的全球自动化 码头开港最高纪录。随后,又 6 次刷新纪录,创出了桥吊单机作业效率 47.6 自然箱/小时的 世界最高纪录。 2017 年 5 月 11 日,由“连钢创新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 头一期开业,不仅实现了“五大突破”、“十大创新”,创出了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最高效率, 而且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云端,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方 案”。2019 年 11 月 28 日,二期工程开港运营,将工期又缩减一半,再次创造了自动化码头 建设的“中国速度”。 码头开业以来,“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受邀参加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世界港口大会等国际 盛会,分享自动化码头建设经验;接待来自全球 60 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 士 42000 余人次,各类媒体报道 20 余万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靓丽名片。 “连钢创新团队”体现出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体现出新时代国 有企业员工勇挑重担、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体现出新时代劳动者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 匠精神,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主创新生力军。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 4 在全自动化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 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 远望。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 拒绝提供核心技术,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连钢创新团队”决定,自主设计建 设全自动码头,给中国港口人争口气。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 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 3000 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 的论证报告。 他们仅用了 3 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近 10 年的研发建设任务,还先后攻克了 10 多项世 界性技术难题,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如果没有“连钢创新团队”咬紧牙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 手中,就不会有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走向全球领先。 我国一些关键产业近年遇到的瓶颈已充分说明,自力更生才不受制于人,自主创新才能真正 掌握核心技术。各行业“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需要各行各业不懈奋斗、勇攀高峰。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 5 自动化码头建设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 等多项前沿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或者说“贵族码头”。在建 设之初,全世界投入运营的全自动化码头整个亚洲一个也没有,对于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大胆 尝试,业界充满了质疑。 “能建设中国自己的一流全自动化码头,此生不算虚度!”在“连钢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张 连钢就对自己这样说。“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他的整个团队也始终秉 持着这种信念执着前行。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凭着一股不 服输的韧劲、不怕难的勇气,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一遍遍地试,一点点地改,克服了数不 清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从不气馁,从未妥协,越挫越勇,向难题挑战,向权威叫板,把国外 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不断实践中登上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最高峰。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拼命”确实到了“忘我”的地步。“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 医嘱统统被抛在了脑后,党员领导干部实干在先,他带领整个团队忘我拼搏、奋勇向前。团 队 IT 组负责人李永翠,每天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为了方便与国外专家技术 交流,曾连续一年多的时间经常下半夜起来工作;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 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 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连续一个月顾不上回家,甚至 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中,一直在上演着这样 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深刻诠释着“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靠着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他们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起点、全智 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先河,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了 云端,变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平民码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