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目的
语文论文之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目的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它既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也给我们使用它的目的带来了思考。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 目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成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是这支改革大潮队伍中的主力军,它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一改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面孔,代之以活力四射、容光焕发的新形象——热烈的讨论声、积极的发言声、朗朗的读书声,更有那动人的音乐声和那能吸引眼球的动画或图片。这就是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运用,它不仅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节省了时间,而且从听觉、视觉等感官角度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直观感受不足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其优势为众多的教师所认同,特别是在公开课、比赛课中,似乎是要必用的,否则它就不是公开课了,或比赛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样就不免引起了许多教师对语文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使用目的的思考。 一、对多媒体课件使用目的的思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使用已成普遍现象。它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它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到底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让它成为课堂上的主要成员,从而解放黑板和粉笔,还是仅让其充当助手的作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它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且它的使用还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定,并不是所有课堂都要使用它,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制成PPT或FLASH。然而在如今的公开课、比赛课中,无处不见它的身影。如果没有它存在的话,这样的课可能就要被戴上没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老一套,没新意的帽子了。由此看来,多媒体课件既带来课堂教学手段上的革命,又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思考的,不能让它喧宾夺主成为主导者,只能充当助手。因为语文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如果是学生必须阅读的一些较长文字资料、示例(课堂补充的)等,就有必要印发而不是写到投影片上,因为后排座位的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投影片上的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多媒体课件用得好,恰如其分,则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滥用或用得不当,教师成了课件放映员和解说员,学生成了善良的观众和听众,那么语文课堂就成了时髦的技术展示场和表面热闹的活动场,这样就事与愿违了。 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运用上的失误。 那是一年前,我在教授《俗世奇人》这一课时,就出现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导致一堂公开课“演”砸了。我在备课时,着重点放在“奇”字上,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品味刻画人物的精彩语段来了解什么是“奇人”。据此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从标题中可获得什么信息?“刷子李”和“泥人张”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是怎样来刻画二人的“神奇”之处的?读了本文后,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句段,读出来,并说明理由。同时结合课后练习进行拓展延伸,另外还设计了一个“我来说身边的‘俗世奇人’故事,‘彩塑泥人图片欣赏’”等环节。两个故事整合在一堂课内,内容之多,时间有限,为了完成任务,我把这些环节的相关内容制成了二十多张PPT。本以为按照这个思路和程序上下来,应该能算成功的:扣住文本,目标明确,又联系现实生活适当地拓展了文本,基本上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而且整堂课学生的参与性还算积极,配合了老师的每一个环节。然而这一“配合”,课后想来,它正好成了我这堂课失败的证据。这一“配合”的始作佣者就是那早已预设好定格了的二十几张投影片。它从听觉、视觉等感官角度完全牵制住了学生,学生全然没有了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发问的时间,对预设问题的探讨也不深入,而流于形式了,学生完全失去了主体地位。我想这二十几张投影片放完,在某种意义上确实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更多的应该是眼花缭乱了,已大大影响了整节课的实际效果。这是由于我完全忽略了多媒体课件“辅助” 二字的作用,全然由它代替了教师的讲解,也代替了学生的主体阅读,使课堂教学由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变成了幻灯片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主次颠倒了。 其实,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本身。像《俗世奇人》这篇课文的语言就很有特色:不仅方言味浓郁,而且极具造型能力。读着课文,那极富性格的“刷子李”和“泥人张”似乎就能呼之欲出。这种感受是只有在朗读文本时才能感觉到的。在品味语言这个环节时,本来我已打出一个示例,引导学生去寻找那些富有表现力(刻画人物性格)的词句,感受作者写人的高超技巧。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可我怕时间不够,又打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句段要求学生来分析。这样一来,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的语感培养,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了。课后,同仁的评点、帮助,让我对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作用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三、突出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 多媒体课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其辅助的功能,而不能让它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更不能因此牵制住学生的想象力,不能限制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相反,要借助它来诱导、开窍学生。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要一切为学生的“学”服务,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助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迷糊处。 如在教学《俗世奇人》时,只需制作三四张PPT来展示作者和背景,“刷子李”和“泥人张”的形象以及几张彩塑泥人图片就可以了。把它作为对文本的一个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充分接触,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 又如在学习《黄河颂》时,可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相关音乐,从听觉上打动学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播放有关黄河滚滚、气势澎湃的画面,再配以《黄河颂》背景音乐朗诵,我想学生的爱国情怀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根本没有亡国之痛、民族之恨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在学习《土地的誓言》这样的课文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与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地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最形象的画面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播放《松花江上》这样哀怨而悲怆的音乐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其内心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就能充分体会作者那份饱满而深沉的爱国情感和那富有诗意的充满激情的语言了。 除此以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情景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进入文本学习和探究。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有条件的话,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影视画面,从直观的角度感受安塞腰鼓那热烈、雄浑、磅礴的气势。这种感受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是对文字描述的有力补充,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安塞腰鼓特点的认识,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陕北人民精神的赞美之情。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语文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是如此,一定要从课堂教学需要出发,不可多用、滥用,要做到适用、精用,真正突出其“辅助”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上的使用不能让其流于形式,成为一种美丽的“包装”,而要让它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适当、合理地使用好多媒体课件吧,它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阳光、更充满活力。 参考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