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校规章制度之“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规定
学校规章制度之“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规定 一、导学案的有关概念及其定位 (一)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知识的堆砌。二是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讲义。 (二)导学案的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对照和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三)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导学” 实现“两个前置” (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规范办学,集中教学时间明显减少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导学案的设计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怎么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就怎么设计。学生学会,才是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 (2)可接受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学会多少内容,就设计多少内容,不要过多过滥。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那种学生讨论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不要出现在导学案上。 (3)循序渐进原则 各环节的问题设计,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4)启发创造原则 探究活动的设计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二)导学案的设计程序 个人备课,形成个案→集体备课,形成共案→教师复备,形成复案→教师续备,形成续案→教师补备,形成补案→ 收集整理,形成定案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素及要求 导学案设计的八要素是: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理学案、达标检测。 (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学习目标表述要精当、通俗、具体、明确、可评价,要特别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切忌用“培养,教育”一类的词语。 (2)学习的重难点 A、一方面是知识的重难点,要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 B、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重难点,就是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把重点的突出方式和难点的突破方法给学生明示,且表述要到位,不能泛泛而谈。 (3)知识链接 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的旧知识及生活实际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能为为新知识作铺垫。在设计中,只作简略的提示,不是详细解说。这样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4)学法指导 没有学法指导的“导学案”是不合格的“导学案” 学法指导要具体可操作,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内容中蕴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指导学生运用已知方法学习相关内容,结合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读书方法(做标记、做批注)等,一般分两种。 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学:分析归纳法、替代法、建立模型法、演示法、类比法等。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5)自主学习 A、自主学习主要是解决本节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基本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主要以知识性的问题为主。 B、容量不能超过课前30分钟的自学时间。 (6)合作探究 A、合作探究就是经过两个人以上合作解决深层次的知识问题,设计要求将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情境整合在一起,即问题情境化。 B、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设置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一般分层设置的问题不超过3个,并以探究任务一、探究任务二、探究任务三的形式出现。 C、此环节一般在课堂25分钟内完成的量为宜(包括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拨)。 (7)整理学案 A、学完本课时内容,让学生精简地写出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当课完成) B、对本节知识进行小结,建议用“知识树”的形式。(课后完成) (8)达标测评 A、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8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B、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 C、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D、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四)复习课、实验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的导学案设计要求 复习课、实验课、练习课必须有“导学案” ,但设计过程中可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个环节作调整,如改成知识回顾、巩固训练等形式(根据具体学科而定,但本学科组必须统一),而其它几个环节(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仍然按要求设计。 试卷讲评课也必须有导学案,设计要素: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评卷内容、评卷过程、整理学案。在评卷内容中写出所讲评试卷的名称,在评卷过程中写出评卷的具体做法,并把讲评的试卷附在导学案后,且试卷上必须有备课笔迹(如试卷解答、补充的题目等)。 三、导学案的使用 (一)教师的使用 1、上课前一周的周三下午4:00前到课改组长处领取一周的“导学案”,填写“导学案”的“授课人: 授课时间: ”,并对“导学案”进行复备,复备内容用红色笔写在“导学案”复备栏中,并准备有关的教具。 2、上课前一天的上午10:00前发“导学案”给学生(周一第1节课的导学案须在上周五下午放学前发),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自学,并要求学生用黑色或蓝色笔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3、课堂出示学习目标,并进行解读,时间约2分钟。 4、以不同形式检查批改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如:采用批改各小组长、抽改各组同一个编号的学生、抽改一个小组,其它学生进行组内互改、小组互改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互学解决自学时的难点、困惑,同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续备导学案(续备时用红笔),时间约8分钟。 5、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学习成果放手让学生去展示。最后教师加以规范性的归纳和总结。 在探究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疑难问题、有困难的学习小组,并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避免热闹的课堂中,教师盲目地来回跑,时间约25分钟。 6、整理学案,小结知识,让学生说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时间约2分钟。 7、明确达标测评要求,布置学生当堂测评,下课以组为单位统一上交,时间约8分钟。 8、上完课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导学案的达标测评部分,批改要有批改时间和批改标记,并及时反馈,做到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9、上完课当天内,教师进行整理“导学案”,在整理学案栏中写出教学反思,根据教学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补,形成补案(用红笔),。 10、所有教师上完课第二天上午11:00前(周五的课就推至下周一上午11:00前),将补案交至主备人,由主备再次修订整理。于下周一下午4:00前,将最后修订的共案(电子稿)及其他教师的补案一并上交教务处。教师如果复习时要借用导学案,可到教务处办理借用手续。教务处将于学年结束后将导学案返还给教师本人保管。 (二)学生的使用 1、上课前一天拿到导学案先填写“姓名: 班级: 小组: ”,再认真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尝试合作探究部分(用黑色或蓝色笔),并准备有关的学具。 2、自主学习时用黑色或蓝色笔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在学生笔记栏中写出自学的困惑,以便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3、课前准备好上课的三要件:双色笔、活页夹、纠错本。 4、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时间约2分钟。 5、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大家都会的不展示,大部分学生有困难的内容作为展示对象),反馈交流自主学习的疑惑,互学解决自主学习部分的难点,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互批互改(用红笔),约8分钟上。 6、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 ,有效地完成合作探究任务,达到共同提高。 学生要做到八会:会思考、会倾听、会赞扬、会合作、会展示、会归纳、会反思、会答题(用黑色或蓝色笔),约25分钟。 7、反思和总结,在整理学案部分写出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并争取在班上说出本节课的体会,时间约2分钟。 8、达标测评,独立完成,课后以组为单位上交,时间约8分钟。 9、上完课当天内,学生对导学案进行整理,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概括所学知识,并用纠错本记下难题及易错题,供今后复习时使用。(用黑色或蓝色笔) 10、老师批改完达标测评后,要对老师的批改内容进行订正,在学生笔记栏中写出解题时需注意的问题。(用红笔) 11、归类存放导学案,一周小梳理,一月大整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