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 ‎ 6‎ 目 录 ‎ 目 录 1‎ 内 容 摘 要 I 关键词: I 文 献 综 述 II 一、心理学专业现状 1‎ (一) 心理学本科 1‎ (二) 心理学研究生 1‎ 二、心理学专业就业现状 (一) 心理学本科 1‎ ‎ (二) 心理学研究生 三、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1‎ (一) 职业定位 1‎ ‎ (二) 目标设定 ‎ (三) 通道设计 参考文献: 1‎ 致 谢 2‎ 6‎ 内 容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焦点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应只从政府、高校、社会等外部环境来考虑,更应该看到大学生个人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在理论方法和技术技巧方面是相通的,但在具体定位、设定、设计时是有所不同点的。通过对本专业和本专业就业现状的了解,结合自我评估,作出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学生能以此作为就业的根本方向和指导思想,达到提升自身就业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本文借助向阳职业生涯管理公司的定位模型,探讨对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 职业规划 心理学 ‎ 6‎ 文 献 综 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辅导的主要内容。生涯辅导的前身是职业辅导。职业辅导是由职业指导转变而来。职业指导从20世纪诞生以来,主要经历了指导式咨询、非指导式咨询、生涯辅导的发展过程,并产生了众多理论。职业指导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就是就业指导,它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的帕森斯(Frank Parsons)首先使用了“就业指导”的概念。1951年,舒伯(Super)给职业辅导下了一个新的定义,“生涯辅导”的概念逐渐被引入到职业辅导领域中。‎ ‎1.国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西方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界,涉及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生涯管理模型、家庭职业的平衡等。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人格特征、职业环境、稳定职业生涯与易变职业生涯、无边界职业生涯这些概念体系折射出了职业生涯的新变化。‎ 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分为前职业生涯、后职业生涯以及整合的职业生涯三个阶段。.‎ 前职业生涯理论是将参加工作前准备作为重点,它假设:就职前的个体特征基本决定其适应什么样的职业。在此思想支配下,前职业生涯理论热衷于预测什么样的职业更适合个体,而不是个体如何适应职业。这方面代表性理论有:美国的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和约翰·L·霍兰德的个性与环境类型相匹配理论等。‎ 后职业生涯理论是开始聚焦到参加工作后更为丰富的职业发展与变化中,其主要分支有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转变理论以及社会化与角色理论。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金斯伯格、休普、萨帕、格林豪斯等人,他们分别对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进行了理论探讨,对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如休普的四分法,他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而金斯伯格则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前期职业生涯规划、中期职业生涯规划和后期职业生涯规划;格林豪斯的划分更为仔细,他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五部分,即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还有萨帕的九分法等等。职业转变理论则以Rothstein和Nicholson的职业转变过程研究和Schein的职业发展模式研究为代表;社会化与角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Katz和Kahn等。‎ 整合的职业生涯理论是强调前职业生涯与后职业生涯的整合;个体特征和社会、家庭、工作情境团队和组织的整合;职业发展全过程与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整合。代表理论有人一组织匹配理论和全职业发展研究。这些不同的理论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不断推向前进,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 ‎2.我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我国职业指导理论最早始于20世纪初,以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关于职业指导——如何办理职业指导》一书的发表为主要标志。清华学校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高校就业辅导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我职业指理论经迂回曲折过程,‎ 6‎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建立前。这一时期是以介绍外国职业指导理论入手,开始探讨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方法,处于职业指导理论的开始建立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从新中国建立后到现在。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初。由于这一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劳动人事制度是统包统配政策,既没有择业的自主性,也没有用人的选择性,因此就业指导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第二个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在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育、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职业指导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从实验研究到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职业指导理论发展的主体阶段。尤其是加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意义,开始将国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到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中并加以发展,形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理论雏形。在这一领域中,较为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有人事部人事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双平,他对职业生涯这一课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如《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赵曼和陈全明,他们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内涵,历史沿革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详实的阐述,并专门分析了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指导的原理及职业发展的道路选择。杭州商学院副教授朱晓卫对此课题也有专门研究,在她所著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这本书中,她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的职业生涯指导理论,为我们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武汉理工大学心理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职业指导师雷五明教授对青年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专门的探讨,他从事心理咨询与职业辅导11年,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他编著了《决不迷茫一青年职业心理测评与生涯规划》一书,对青年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我国仍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介绍和尝试阶段,很多专家和企业家也撰文和著书共同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但就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的应用来看,并不理想。目前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在我国处于探索、引入阶段,主要是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素质既定前提下的人职匹配问题,集中在学生大学毕业前夕的求职阶段。同时,由于我国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较晚,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理论实践,并且重视度不够,现在的研究主要突出了学校在整个过程的辅导作用,对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没有体现。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及职业性质由传统的稳定职业生涯向易变性和无边界职业生涯的转变,职业生涯管理责任的重心转移到了个人,对个人就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入研究具有了更深的意义。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方面,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化和突破。‎ 6‎ 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 随着1999 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昔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今日的“求职难民”,“毕业即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像“狼来了”一样,成为近几年来中国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面的重大难题。许多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夕,纷纷组织各种途径(如各种就业洽谈会、见面会,建立就业网,开展网上求职、对口沟通等) ,可谓“十八般武艺”全上场,意图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在政策扶持、信息服务、观念引导、市场拓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是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依然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职场的激烈竞争,大学生们该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大学生就业,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择业和就业观念,明确属于自己的职业位置。对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应只从政府、高校、社会等外部环境来考虑,更应该看到大学生个人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大学生能以此作为就业的根本方向和指导思想,以提升自身就业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特点紧密相关,此文重点阐述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6‎ 一、心理学专业现状 (一) 心理学本科 心理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心理学专业(本科)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精神病院实习、企业管理实习、心理咨询实习、毕业论文等。心理学专业(本科)修业年限为四年。心理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心理学专业(本科)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统计、测量方法,具有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 心理学研究生 国内高校心理学系(研究生)一般分三个小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顾名思义,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基础的东西。研究方向有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其研究为心理学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又可细分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一生的发展过程,其中早年的发展,包括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研究的重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应用心理学包罗万象,囊括心理科学的应用方面,包括心理咨询、工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方向。从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热门程度看,依次是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很多学校的基础心理学招不满,而应用心理学却挤破头。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的基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的应用心理学是国家的重点学科,他们的实力有目共睹。中山大学在杨中芳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是其两大方向。当然,中科院心理所是不可遗漏的,他们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走在全国理论前沿。‎ 二、心理学专业就业现状 (一) 心理学本科 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业范围。不过,目前由于就读人数相对较少,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一般有:‎ ‎1、 考研究生,考博士,考博士后,搞研究,任教-----此专业最常见的路 ‎2 、考公务员----大家都在走的路 ‎3 、去那些不限制专业的单位,国企一般都是业务员,外企一般会给你提供企业培训,但是入门标准高,一般人进不去-----最废柴的人和最牛的人都在走的路 ‎4 、学校,教育部要求,小学初中都要配 心理辅导老师------有后门才能走的路 ‎5 、进公司,搞培训,搞人力资源-----有一定要求才能走的路 ‎6 、心理咨询----最难走的路 6‎ ‎(二)心理学研究生 目前心理学硕士就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但是,随着博士毕业生的增多和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从事这一职业将越来越困难。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中心也为心理学硕士提供了就业机会。不过,这一般需要在校期间具有心理咨询的实践,并且一般情况下是女生优先考虑。心理学研究生在竞聘辅导员一职上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竞争力,但是一般情况下,入党是先决条件。高校工作的薪酬随具体职位和地区而异。‎ ‎2、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部分单位对于受聘人员的身体要求比较严格,有的还需要进行体能测试。‎ ‎3、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心理学学生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有所互补。但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学这个专业还不是很了解,心理系的学生不如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具有竞争力。心理系的研究生还可以从事市场调研的工作,但是人数比较少,一般是本科生稍多。‎ ‎4、中小学。一般招的是本科生,其心理咨询部门主要是作为“花瓶”来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所以前途不被看好,加上收入较低,一般研究生是看不上的,除非找不到工作,一般是不予考虑。‎ ‎5、心理咨询工作者。国内这个行业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未必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要想有外国同行的薪水有待去开拓。‎ ‎6、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 三、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专业就业方向的现状,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方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掌握事业成功的主动权。‎ (一) 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可以参照向阳生涯规划与职业定位模型,从三个系统来分析。‎ 首先是职业取向系统。这个系统中所包括的性格、兴趣、价值观、需求、愿景等因子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特别熟悉的,基本上都是普通心理学中的术语。通过使用MBTI等性格类型量表、SDS等职业兴趣量表、价值观测评量表和其他相关软件,再结合自我评估,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等与哪些职业相匹配,哪些职业倾向比较明显,职业取向有了明确的范围。例如,通过MBTI性格类型量表测定为ENTP类型,典型工作为发明家;通过SDS职业兴趣量表测定职业倾向最高得分为调查型,如果这位被测对象是比较适合考研究生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应该是比较适合的。‎ 其次是商业价值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的因子有学力、经历、能力、天赋、资源等。从上文的介绍,我们也知道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是有区别的,研究生学历要比本科学历有优势,另外不同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也是有区别的,但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学习力,即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经历主要是工作实践,我们可以从“大学生四阶段论”过程中计划、寻找、实践、体验、总结,积累工作经验。关于能力,天津大学张再生教授在《职业生涯规划》一书中提到,能力指基础能力、业务能力和素质能力。其中,基础能力包括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务知识)、技能和技巧等;业务能力包括理解力、判断力、应用力、规划力、开发力、表达力、交涉力、协调力、指导力、监督力、统率力等;素质能力包括智力素质、体力素质、性格个性、态度、自我观等。这些能力也要在大学四阶段中通过学业学习、活动参与、生活和实践经历等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人的天赋各有不同,发挥个人的优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资源在职业定位中我们侧着指社会资源,丰富的社会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信息和更好的工作机会。通过商业价值系统的分析,从这些因子中我们也可以囊括我们适合从事的职业的范围。‎ 6‎ 最后是职业机会系统,包括产业、职业、宏观、地域、家庭等因子。心理学是借助人的外显行为来研究心理,实现了解、解释、预测、控制行为的一个过程。因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可以说心理学与各个产业都有联系。换句话说,有人的产业就有心理学专业人员参与的必要,各个产业中都有心理学专业的职业,比如人力资源。由于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还比较局限,所以导致心理学的应用面比较窄,就拿营销来说,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从业人员要懂心理学;管理人员,要对人、财物进行管理,也要懂心理学。所以说,尽管上文介绍了心理学常见的一些职业,其实真正追溯根源来剖析,我们可以认同多数职业对心理学的需求,只是其中存在一个主次的问题。因此,如果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能在大学期间选择修完一个第二学历,那么就业的职业范围会更广。地域和家庭主要取决于个人喜欢哪个城市、或哪个城市有职业发展的优势(比如有社会关系资源)、家庭原因决定要在哪里工作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选择产业、职业,根据家庭情况考虑工作的地方。‎ 通过上述三个系统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清晰自我概念,并对职业环境更充分的了解,进而对未来职位有了初步的定位。‎ (一) 目标设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设定,与在职人员相比,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规划的重点不同,但方法和技术是相通的。要考虑性格特点、能力模型、环境因素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大学阶段主要目标是根据上文阐述的职业定位做好就业前的准备。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多数是“以能力论英雄,以绩效论成败”,看重的是实际能力胜于学历。因此,大学生不但要认真学好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还要下大工夫掌握工作技能。可以说,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一种信息,而技能是一种操作能力、是一种动手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按照“大学生四阶段论”的时间进度,设定目标。大一适应阶段要初步了解职业,拟定职业规划,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及该职业所需要的资质。同时,结合性格、兴趣、能力倾向等测评结果参加校内的社团、协会、学生会等,培养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软能力。大二探索阶段要做好职业心理准备,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心理测评进一步调整职业规划模式,并尝试通过人物访谈、书报杂志、参观、实习、兼职等方式接触工作实践,。大三拼搏阶段主要是选择目标单位、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在选择目标单位时要注意不同单位,不同性质,适合不同的人来做,是选择政府机关、商业贸易、科研单位、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目标单位的特点、竞争对手的条件作出适当的选择。大四冲刺阶段要检验自己已经确立的职业定位是否准确、职业目标是否明确、职业通道设计是否可行,分析总结前三年的准备工作,然后开始工作的申请,写好简历,特别是要写好在前几年积累的与自己要申请的职业相关的各种实践经历,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 ‎(三)通道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通道设计主要是指工作后的职业生涯晋升路线。在大学期间可以借用这个概念,为实现阶段目标设计实现的途径。其实大一适应期--大二探索期—大三拼搏期—大四冲刺期从时间角度整体认知也可以看做是为毕业后职业的开始所进行的通道设计。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通道设计,类型主要有单阶梯模式、双阶梯模式和多阶梯模式。具体在不同的岗位,级别称谓不同,例如事业单位可以沿着普通职员、副科、正科、副处、处、副局、局级的路线,科研路线可以沿着初级职称、中级、副高、正高、院士发展,企业员工的晋升通道可以细分为八大类:领导类、文秘类、管理类、行政类、技术类、业务类、工程类及操作类。不同的行业、职业对级别资质要求是有区别的,一般都会从任职资格标准、能力素质标准和绩效标准三个维度入手,相关具体内容都是有据可循的。‎ 通过职业生涯设计,目的是能够使一个人全面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短处;能够使一个人客观分析环境,了解环境需求,把握发展机遇;能够使一个人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工作有兴趣,专长得到发挥;能够使一个人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生涯路线明确,工作思路清晰;能够使一个人发挥自己的潜能,工作方法科学,措施可行;能够使一个人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获得事业成功。但同时,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差异较大,在进行规划时也要弹性思考,综合分析、理性决断。‎ 6‎ 参考文献:‎ ‎ [1] 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 [2] 陈壁辉.职业生涯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2003‎ ‎[3]王珍、张树桂.职业指导【MI】地质出版社,1995‎ ‎ [4]仵林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 [5]詹发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6]卢红梅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 [7]马新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8] 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J】中国公务员,2003‎ ‎[9]雷五明.绝不迷茫一青年职业心理测评与生涯规划【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0].陈全明、徐娅玮.职业生涯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 [11]吴谅谅、李宝仙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应用心理学2001年 ‎[12]李振峰,杨爱国 大学毕业生谋职策略研究【教育教学研究】2007‎ ‎[13]丁振明 大学生就业急需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 年 ‎ ‎[14]周围,李佳,赵霞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6期 ‎[15]何晓丽 大学生生涯意识养成及生涯心理辅导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2005年第 2期 ‎ [16]陈亮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17] 郭鑫.吴薇莉.谢海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青年研究》2008年第 5 期 ‎[18] 谢传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科技信息 ‎[19]林艳新 ,丁华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 辽宁教育研究·2005 年第 5 期 ‎[20]李俊,刘卫华 对大学生实施生涯辅导的探讨交通 高教研究2004 年第5 期 ‎[21]万洁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 高教论坛2006 年 第 4 期 ‎[22]操良利 邹碧海 叶怀平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初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23] 孙兆扬 董 梅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及对策研究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 ‎ [24]吴志功 乔志宏 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 比较教育研究 2004年 ‎ [25]赵晓芳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研究 ‎ [26]刘 睿 邹绍岩 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学报 ‎ [27] 王 丽 李荔波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年 ‎ [28]郑祥江 郝生跃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 ‎[29]龙立荣 ,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 ‎ 6‎ 致 谢 感谢上海向阳生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全国青年彩虹工程实施指导办公室举办这次职业规划师培训班,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