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某市水务局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合编
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某市水务局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合编 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690字范文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XX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期,这个时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构建高质量转型发展现代经济体系的攻坚期。为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省市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篇光辉文献”,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主线,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统一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全面推进XXX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推动全市整体发展,也要加强与国家、省市规划的衔接对接,又要适应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高质量转型目标,统筹整合资源,在产业、人才、改革、开放等方面集中攻关。 2.坚持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统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3.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既要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敞开大门编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了解干部群众需求,让优秀专家学者参与、研究编制工作,用好“外脑外智”,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提升规划质量和水平、品味和标准。 三、重点任务 围绕建立全市“十四五”规划体系,协调组织和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一)强化前期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选择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初步梳理“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在吃透市情、吃透政策、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我市“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战略研究、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基本思路,初步明确发展目标、指导原则、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市发改局牵头,各乡镇、街道、XXX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配合) (二)编制规划纲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入手,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市规划纲要是全市各类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总体规划包括: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布局优化、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保护的重点任务;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等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总体部署、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市发改局牵头,各乡镇、街道、XXX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配合) (三)编制专项规划。围绕细化和落实市规划纲要对特定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编制一批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市发改局会同市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市直有关部门牵头,市发改局综合协调) (四)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全市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细化落实市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市自然资源局会同市发改局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配合) 四、进度安排 按照省、XX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20年1月—6月),组织有关部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等突出问题开展前期研究。通过广泛开展调研、召开社会各界座谈会和咨询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起草XXX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提出拟纳入国家、省和XX“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能力、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具有牵引性标志性支撑性的重大工程项目。 第二阶段:规划编制阶段(2020年7月—2021年3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完成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提出纳入规划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举措等。 第三阶段:论证审议阶段(2021年4月—5月)。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认真听取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意见建议,组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对总体规划草案进行论证,报请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并报XX发改委衔接,提请人大审议。 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研究编制。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的规划,须事先与我市规划《纲要》进行统筹衔接,衔接重点是规划目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风险防控等。 五、工作要求 一是明确责任分工。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增强规划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市政府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负责组织协调与督导。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编制工作,成立相关的领导组织机构,认真准备,精心组织,选配知识结构好、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组成得力的规划编制队伍,加强相关业务培训,提高规划水平,保时、保量、保质地完成任务。 二是规范编制程序。规划编制实施必须要有规范化的程序,起草、衔接、论证、审批、发布等程序要制度化。各部门要排好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提高规划科学性;要创新规划的表达方法,增加规划可视性;要扩大民主参与、广开言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平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争取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成立工作专班,具体承担规划纲要编制任务,统筹安排规划编制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需要,及时提供前期所需资料,及时提供国家、省市对口工作部署、资金切入、项目安排,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相关工作配合并及时报送市发改局。“十四五”规划(含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所需经费,由市财政予以保障。此外,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规划编制提供咨询、论证等智力支持。 某市水务局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5460字文稿 (2021年——2025年)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工作 四、重点工作 五、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水利机关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水利四强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法履行主体责任,主动作为、担当尽责、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更好的发挥了水利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护航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XX 市水务局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加强科技兴水;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防汛抗旱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为重点,保护修复为着力点,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始终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着力解决好与民生改善密切相关的水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新需求。 (二)节约用水,高效利用 始终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加强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向节约集约用水的根本转变。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求,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预防为主、强化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安全保障,绿色发展 水务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把特大型城市的水务安全保障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协调“安全、资源、环境”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灾害风险,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城乡生活和生产平稳有序。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大政方针,完善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的总体要求,强化水资源管理,合理控制水源开发程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四)有效管理,建管并举 水务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水务行业监管的 作用,在强化管理中优化服务,在优化服务中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水务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水务服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五)依法治水,科学管水 进一步健全完善水源法治体系,依法加强河流监督管理和水资源和水环境管控,持续加强对涉水活动的指引和约束作用,有效管理涉水利益、规范水事行为,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紧密结合我市市情、水情,在“十三五”水务发展的基础上,向“完善体系、提升跨越”为主的阶段转变。到2025 年,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水利基础设施管网进一步完善,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水安全保障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一)以党建引领全局发展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弘扬“爱岗、求真、奉献、奋斗”的水业精神,进一步坚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作风建设过硬、专业行动有力”的高素质水务队伍。 (二)着力加强防汛应急保障能力 防汛安全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安全大局。要加快城乡防洪工程、区域除涝、排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主要重大河流的水位预警管控,加强区域除涝和城镇排水等“三道防线”。进一步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完善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三)牢固树立节约用水观念: 以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支撑,以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指导,以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保障,综合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建立形成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全 市年供水总量控制在 18250 亿立方米以内。全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以内,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 50%以 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 以上,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到 70%以上。 (四)着力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 以“满足需求、提高水质、安全可靠”为主线,加强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确保饮用水洁净安全。统筹协调“安全、资源、环境”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灾害风险,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城乡生活和生产平稳有序。到 2023 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 30 万立方米。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0%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 85%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制定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严格执行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制定完善节水技术标准,实施节水设施和工艺改造,加快淘汰、更新改造不符合节水标准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节水型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校区、社区和企 业等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和市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 (六)确保水生态环境保护高质有效 全市重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60%以上。河流生态环境水质水量得到明显改善,河流水域面积不减少,水生态环境状况显著加强。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5 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严重超采区超采量得到有效退减。 (七)持续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结合旧住房改造,会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水务供排水公司等部门对尚未改造的老旧小区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按照“改造一批、验收一批、接管一批”的要求,研究制定二次供水设施产权管理办法,规范服务站点设置,制订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八)加快完善水利改革和管理 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到 2023 年建立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全面强化依法治水,水利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用更加完善的制度保护好水生 态环境。 (九)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取得成效 全力开展普法治理工作,努力强化水事法律法规宣传,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整体水平,切实抓好违规违纪案件查处的各项工作,大力营造良好的水事环境和发展环境,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以稽查水事案件为重点,抓好水政执法管理,有效遏制偷水漏水案件的发生,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和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依法治水。 四、重点工作 以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着力点,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完善节水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形成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一)狠抓民生水利,保障服务为民 加快建设推进全市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除险 加固、节水灌溉,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项目储备工作,提升水厂处理工艺,完成郊区集约化供水,使供水水质全面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全市水利建建设总体水平。 (二)加快健全监管法制体制机制 加速构建全市“2+N"水利监督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务实管用的水利“监管网”,小水库、农村饮水安全、河湖、防汛减灾、水土保持、节水等重点领域监管全面铺开,确保到 2025 年完成形成健全的监管法制体系。 (三)加强塑造节水指标管理 加快制定重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细化落实覆盖流域和区县两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把控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实施引黄调水三期工程要先评估节水潜力,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健全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四)深入开展工业节水 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高效冷却、热力系统节水、洗涤节水等通用节水工艺和技术,依法依规淘汰落后用水工艺和技术,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强化重点用水单位监督巡查,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鼓励产业园区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达到 70%以上。 (五)加强城镇节水 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全面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加快换装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引导居民淘汰现有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 80%以上。基本实现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全覆盖。推进服务业节水改造,对非人体接触用水强制实行循环利用。深入开展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活动,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宾馆、家庭等节水。 (六)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媒体,加强国情水情教育,开展节水公益性活动,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强化公民节水义务和责任,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建设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支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教 育展馆,为公众提供水情教育实践平台。 (七)扩大社会参与 鼓励和引导公众增强节约水、爱护水的意识,营造全社会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全社会用水自觉、绿色消费。广泛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节水的积极作用,强化节水的社会监督。通过多种宣传形式,让市民深刻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安全用水的重要性,使节水护水意识深入人心,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节水护水的队伍里来,为创建幸福河流,为绿水青山的节水型城市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八)提高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能力 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统筹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需要,综合确定城市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通过城市规划引领,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及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着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九)完善城市供水结构 加快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以缺水及水污染县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按照“优水优用,就近利用”的原则,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污水再生水。到 2023 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15%以上. (十)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 提高城市供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对现状地下水超采的县区,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替代水源工程建设。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以防止突发性污染、咸潮入侵、爆管、失电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供排水公共突发事件快速发现和多部门联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水质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县区各级政府的水利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逐级落实推动的工作格局。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具体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推动落实好《规划纲要》各项任务。 (二)落实目标责任 各县区要根据市局“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总体部署和要求,把《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进一步细化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地区,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强化政策支撑,增强要素保障。健全完善《规划纲要》实施机制,加强对《规划纲要》确定水利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适时开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三)凝聚社会力量 加大国情水情宣传教育力度,持久开展水利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和亲水、护水意识,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发展热情,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基层水利专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和水利建设管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 (四)行业监管保障 在优化政府服务中强化行业监管,把好规划龙头,把好技术关口,把好质量标准,抓好安全生产,完善行业统计体系和管理办法,加强信息化系统整合应用,力求监管有效、协调有力、指导有方、服务管理有章可循。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推进供排水企业预算监管和成本监控,促进供排水行业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