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对新课改的认识和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对新课改的认识和体会

历史论文之对新课改的认识和体会 ‎ ‎  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顺利地实现“链接”,让学生学到一种方法、思想或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步入社会、走向世界所必备历史眼光、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 ‎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怎样实现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连接呢?‎ ‎  1、设疑导学:‎ ‎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设疑导学就是一种极好的手段,质疑、解疑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增长的有效途径。它可以营造气氛,并且触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  2、创设情境,鼓励探究:‎ ‎  现代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启发性,启发的要素之一便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创设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掌握知识、思索、探求、实践的空间。就历史学科而言,创设情境的基本来源是教材、以及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 ‎  如讲到辛亥革命的纲领时,我提出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让你参与制定革命纲领,它的内容应当是什么?请说明理由。由于这个问题满足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探索、研究、发现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把学生提出的内容与教材提供的内容相对照,想想产生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方法,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入手进行分析,得出民族资产阶级只能提出一个既有革命性、又具有明显妥协性的革命纲领的结论,进一步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最后在借鉴中确认,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  如此从感性的参与到主动探寻、思维的参与,表现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意识从事“创造”,创新精神与能力才会不断地得到强化与提高。‎ ‎  3、补充观点、开拓思路:‎ ‎  “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能经常运用思辨学习法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个思辨的课堂,拓展思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  如讲到鸦片战争时,我介绍了一种观点:有人认为“殖民化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如果没有近代西方殖民征服,人类尤其是东方各民族所有优秀的本质自然将永远得不到发展。”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并由学生讨论回答。‎ ‎  又如讲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时,太平天国占领武汉后,决定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领导集团曾发生争论,有人主张北上,直捣北京,有人主张东下,直取金陵,据为根本。结果,太平军长驱东下,只用28天时间,进军600公里,攻下南京,建为首都。你认为太平军定都天京的决策是否正确?请结合教材中《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发表你的看法。‎ ‎  观点的补充,能让学生突破传统的观点,开阔思路,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  4、鼓励质疑,敢于发现:‎ ‎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 ‎  如讲到《雅典城邦的民主》的课后习题时,有学生回答:材料说明了陶片放逐法也有弄虚作假的可能,有不合理之处,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他的回答令我惊讶,也令我欣慰,惊讶的是他的看法与书不同、与众不同;欣慰的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  再如,讲《古罗马的政治与法律》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罗马的政治体制由共和发展到帝制,是不是历史的倒退?讲到鸦片战争原因时,也有学生提出“如果清政府不禁烟,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 ‎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激疑、探疑、释疑,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取新的认识,得出新的结论。‎ ‎  5、古今结合,联系现实:‎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他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无论哪段历史都可以与现实密切联系,都可以在现实中看到历史的发展。‎ ‎  如讲到新中国的外交史,就可以与现在中国的外交作一个比较;讲雅典的民主、罗马的法律都可以与现在西方的民主法制相连或者与现今中国提倡的政治民主、依法治国联系起来。甚至于一些时政性的内容如2005年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可以与之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以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相联系,进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  因此,历史教学应该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更好地解决现在以及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健全知识结构的需要。‎ ‎  诚然,教无定法,教亦多术。历史,是一门使人明智的学问。学习历史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智慧,进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奋斗的目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