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论文之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内涵包括多个方面,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传统的小学数学压抑了学生的自由成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具,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一、利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的强大动力,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适时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教师应通过各种演示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让学生拿出“分数的认识”‎ 图卡,动手折一折,把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4份,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4份、8份等,折完之后,教师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让学生想像其中的一份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在涂颜色的过程中,理解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学生在教师有意设置的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中,激起疑问,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由于教学是在学生直观操作中使其理解单位“1”的含义,然后抽象出分数的意义,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因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  二、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然不能脱离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探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与培养实践能力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将学具应用到实践中去。只有将学具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些知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引导安排,学生才能切身体验到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给圆柱体穿衣服,使学生知道圆柱表面积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组合而成,诱导学生应用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这样,可把学生带入自觉探讨和思索中去,使其学习的热情被激发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将问题融入生活和实践中去。“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应尽量从生活、实践中发掘。这样一开始就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他们探究行为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从“给相片镶镜框需多长的塑料条”入手,引出长方形学具,使学生自然地看出长方形的周长是由两条长和两条宽组合而成,这样将学习和生活实践相联系,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堂中。‎ ‎  三、利用学具,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都要经过“感知—表象—概念—符号”‎ 的发展阶段。概念的形成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尤其在学习起始概念时,更要靠学生亲身感受。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形成概念的具体实在的材料,结合活动情境和生活情境进行从具体到一般特征的分类,这样有利于促进概念的形成。例如,在进行正负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制作活动温度计、活动海洋图(潜艇活动)等学具。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操作,使其理解零度、海平面以作为基点的含义;理解零度以下温度是零度以上温度的相反方向、相反意义。最后,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形成明确的正负数概念。这样,教师通过操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极其深刻。‎ ‎  四、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因此,我们要创设条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演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接着,教师再启发提问:“能有能把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呢?”‎ 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有的将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行;有的将圆转化近似的三角形;还有的将圆转化成近似的梯形,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学生探究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他们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学会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思维方法。同时,在操作中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  总之,应用学具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恰当地把握学具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学具,发挥其最大功效,这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